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本文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做了分析。
关键词: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参与意识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结合近二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我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相信自己一定行!”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这种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第三、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的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课堂说话行为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草船借箭过程(可以借助图画、表演形式),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兴趣盎然读文,思考,有的自己勾画,有的同桌间互相谈论,气氛相当热烈。在汇报时许多同学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课文结构,有的在黑板上画出了草船借箭的示意图,形象易懂,让课堂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故事引进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小学生的年龄热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一些直观的、有趣的事物学习兴趣较浓。可以说,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将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引进语文课堂,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使课的节奏张弛有度。如在古诗的教学中,我没有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而是把诗的意思渗透到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中。上课时故事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理解诗的意思,真可谓一举两得。
2.游戏走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死板,没有活力,老师讲学生听,完全一种灌输法教学,新课标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包公审驴时》我就让学生先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看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包公的足智多谋。当然还有很多的寓言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矛与盾》《掩耳盗铃》这些文章并不难理解,这要学生细细品味,便会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比老师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
3.音乐融入课堂。音乐是一种心灵的感受,音乐是一种情感的体验,音乐是一种理念的深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适当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开启课堂、解读文本、朗读课文,这种融音乐艺术与情感体验于一体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准备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的伴奏曲,使学生兴趣盎然,并诱发了他们的想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那令人振奋而难忘的情境之中。这一设计,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共同建构了一个鲜活的课堂。在这个充满灵动的“舞台”上,或许演绎着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或许留下了无数的缺憾,或许引发了无尽的思考,真实地记录着师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话如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无疑是这个“现场”的引导者、组织者。只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参与意识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结合近二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我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相信自己一定行!”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这种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第三、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的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课堂说话行为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草船借箭过程(可以借助图画、表演形式),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兴趣盎然读文,思考,有的自己勾画,有的同桌间互相谈论,气氛相当热烈。在汇报时许多同学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课文结构,有的在黑板上画出了草船借箭的示意图,形象易懂,让课堂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故事引进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小学生的年龄热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一些直观的、有趣的事物学习兴趣较浓。可以说,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将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引进语文课堂,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使课的节奏张弛有度。如在古诗的教学中,我没有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而是把诗的意思渗透到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中。上课时故事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理解诗的意思,真可谓一举两得。
2.游戏走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死板,没有活力,老师讲学生听,完全一种灌输法教学,新课标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包公审驴时》我就让学生先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看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包公的足智多谋。当然还有很多的寓言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矛与盾》《掩耳盗铃》这些文章并不难理解,这要学生细细品味,便会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比老师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
3.音乐融入课堂。音乐是一种心灵的感受,音乐是一种情感的体验,音乐是一种理念的深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适当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开启课堂、解读文本、朗读课文,这种融音乐艺术与情感体验于一体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准备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的伴奏曲,使学生兴趣盎然,并诱发了他们的想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那令人振奋而难忘的情境之中。这一设计,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共同建构了一个鲜活的课堂。在这个充满灵动的“舞台”上,或许演绎着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或许留下了无数的缺憾,或许引发了无尽的思考,真实地记录着师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话如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无疑是这个“现场”的引导者、组织者。只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