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滩”对症下药治贫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而在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大多是“鸡窝地”“巴掌田”,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
  金溪镇也被当地人戲称为“筲箕滩”,因其地形呈“筲箕”形状,山地、深丘居多,保水保肥差,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全镇8个村,其中贫困村就有6个,虽然距离城区不远,但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农业产业匮乏、道路交通设施不足、农民增收渠道较窄,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又到桂花飘香时节,秋高气爽。
  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打破了金溪镇以往的宁静,让这里变得热闹非凡,生机盎然。
  排头兵——“第一书记”走家串户忙调研
  9月13日上午,金溪镇政府会议室里人声鼎沸。
  长春村的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每人手拿一份长春村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宣传资料,正在讨论动员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事情。
  “要让村民真正理解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目的,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金溪镇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对村干部强调。
  不知不觉,会议结束已是午饭时分。田杰在食堂匆匆吃完饭,便拿上笔记本,与村干部一道进村,向村民宣传讲解跟专业合作社有关的政策和事宜。
  32岁的田杰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年轻干部,也是金溪镇6名“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田杰,对脱贫工作其实并不陌生。在他看来,脱贫重在“造血”,而不是“输血”,一定要增强村民的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村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来到金溪镇十多天,田杰已做了大量工作——结合当地情况拟定调研提纲,找村“两委”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和副镇长商量脱贫项目……
  山高路险,坡陡弯急。经过一路颠簸,田杰一行把车停在排山路一旁,爬坡上坎来到长春村村民彭保林家里。
  彭保林长期在成都的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而他46岁的妻子陈琼在家养蚕。每年他家能养上七八张蚕,年收入约五六万元。大女儿在城里读职校,小女儿读初中,一家人的负担并不算重。
  然而,陈琼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养蚕虽然见效快,但相当费事,再加上陈琼的痛风日益严重,让她右手常常疼痛难忍。
  田杰得知陈琼的病情后,立马掏出手机,给重医附一院的同事发微信,询问应该开什么药。同行的镇干部给陈琼介绍说,田杰是来自主城区医院的“第一书记”,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
  “哎哟,我们真是有福气呢!以后有个病痛,就可以问身边的书记了。”陈琼笑呵呵地说。
  “如果让你加入合作社,愿意不?这样你也轻松些!”田杰一边给陈琼写下药品的名字,一边问她。
  “可以是可以,关键是要找个能干的社长才行!”陈琼和这位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聊了起来。
  拜访完彭保林一家,田杰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家。当天,他要和村干部走完长春村四组所有的农户。
  帮带培养村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为民办事……
  田杰这个“第一书记”,就这样一头扎进金溪镇,走进村民心里。
  跟田杰一样,市卫生计生委扶贫集团金溪镇驻乡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都是市直机关和部门的精兵强将,他们正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参谋家——农业专家“把脉问诊”开“药方”
  除了“第一书记”,在金溪镇忙碌的人群里,还有来自市农委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组的专家们。
  为了全面摸清金溪镇的底细和实情,指导组连续几天深入金溪镇各个村组,走访农户,调查研究。
  在平溪村,专家们查看整个环境后,感慨地说,这里的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差——通组道路崎岖不平、坡度极大,整个村746人,可只有几十位老弱病残留在家里。
  “我们这里土质不好,尽是沙壤土,种的庄稼都要比其他地方差些。”说起当地的自然条件,金溪镇清水村五组贫困户邓明成似乎有满腹苦水。
  恶劣的自然环境,犹如“顽疾”一样,阻碍着金溪镇的产业发展,这也考验着专家们“把脉问诊”的智慧和能力。
  “金溪镇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土层较薄、水肥保持较差,不适宜发展叶类蔬菜。”经过一番调研,专家们否定了叶类蔬菜种植。
  种蔬菜不行,那养殖生猪可行吗?
  规模化养殖生猪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保障,然而,金溪镇虽然名为“金溪”,却严重缺水。
  前些年,金溪镇种植的红心猕猴桃果肉甜美丰满,大受市场欢迎。然而,好景不长,猕猴桃后来患上了溃疡病,结果不了了之。
  專家们在准确掌握了金溪镇的土质状况、水肥情况、劳力结构、发展基础以及农户意愿等实情后,为金溪镇产业发展开出了几剂“药方”:种植蔬菜,建议适度种植辣椒和地牯牛,因其对水分要求低;种植水果,可选择种植脆红李,因为金溪镇的海拔高度适合种植脆红李;规模养殖生猪行不通,可适度养殖山羊。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结合农业专家的意见,金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加快产业培育发展的具体做法:一是改良稳定已有的猕猴桃,对有溃疡病的猕猴桃逐年用翠香、金艳品种替换;二是在望岭村、居委村、长春村沿线发展蜂糖李、脆红李、青脆李等林果业;三是发展蚕桑业;四是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蔬菜基地。
  由此,全镇的产业扶贫规划更为精准,以期做到每个村(居)突出一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助攻手——镇里能人“瞄准商机”返乡创业
  蜿蜒的道路旁,矗立着一栋两层楼房。楼房的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停车库,里面停着一辆白色的越野车。
  楼房大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好生意四季红火,大财源八方涌进。”
  这是长春村村民彭前勇的家。走进家里一看,电视、沙发一应俱全,地面还贴有瓷砖。
  彭前勇是长春村出了名的能人。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靠着勤劳的双手,让一家人过上村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我现在不打算外出务工了,一来年纪大了,干重活身体吃不消;二来家乡现在是八方来支援,在家同样能创业。”彭前勇坐在沙发上,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外面停着的越野车。
  原来,一年前,彭前勇就回到家乡,做起了赶场卖货的买卖。金溪镇哪个村赶场,他和妻子就开上刚买不久的越野车,拉上满车的水果和日常用品,穿山越岭前去赶场。
  长年在外打工,让彭前勇比其他村民更具有商业意识。金溪镇由原平溪乡、金溪乡两个乡撤乡并镇而成,共有村民5000多户,人数不少。而金溪镇山高路远,村民购买商品极为不便。彭前勇从中看到了商机。每到一个村,他就把商品集中放置在固定的地点,村民们闻风而至,前来购买。一个月算下来,能挣个七八千元。
  用彭前勇的话说,他干的买卖就相当于是一个“移动小卖部”。
  彭前勇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金溪镇里。随着金溪镇脆红李、食用菌等农产品的推出,他还打算以参股的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销往黔江城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以后我不光做村里的生意,我还要做城里人的生意,这也是在帮助乡亲们呢!”彭前勇望着家门口已硬化好的道路,自信满满地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金溪镇正在吸引更多像彭前勇这样的村民返乡创业。
  随着金溪镇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正形成一股合力,日渐改变着“筲箕滩”的面貌,相信要不了多久,“筲箕滩”就会变成金滩银滩。
其他文献
摘要:近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和诗以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诗乐本一体,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借助歌来领悟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其感悟古诗词美学教育的力量。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美学教育;古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小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今古诗
近日闲暇,上网搜索《荆轲刺秦王》一课的教学设计。网上资源还真是丰富,仅“导入新课”环节,就各出机杼,争奇斗妍。  试举三例:  【导入一】出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问:诗中的“壮士”指的是谁?教师分析诗的意思,引出课题——“荆轲刺秦王”。  【导入二】“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对方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耗时多却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情”。以学情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是寻找突破的一个重要手段。尤立增老师提出“学情核心”的教学思想,即教师通过“预习所得”和“质疑问难”把握学情,并以此为前提设计教案,有效地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学情分析;阅读教学;学情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
摘要:高语教材入选了多篇从长篇名著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选择以学生自读的方式处理这些课文,忽略了这类选文的特殊价值。在当前提倡“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中,教师应重视节选课文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原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精心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发掘节选类课文引领深读名著的功能。  关键词:节选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追求;激发兴趣;引领深读  2017年修订版《
先看三道中考题  1. —I don’t care what my teachers think.   —Well,you________.(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  A.couldB.wouldC.shouldD.might  2. The plan isn’t perfect, so we should _________ and make a new one.(2010年,湖北省黄石市)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诗的吟唱。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诗词曲赋,均可视为广义的诗歌。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是人自身对于美好生活进行永恒憧憬和追求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情动于中时的最好宣泄载体。只要人类有感情、有憧憬,就会有诗歌。可以说,情是诗的根,也是其要表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核。早于汉初,《毛诗大序》便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西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教育教学要求,从而不断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尊重学生个体,教师的教更多的表现为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多边性、多向性、互动性等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摘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诠释着苏轼的理想抱负与精神特质。通过设计感知苏轼的“英豪之气”,理解苏轼的“报国之志”,领悟苏轼的“进取之心”等多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狂”的多层含义,使学生理解苏轼的“狂”并非狂妄,而是源于其希望辅佐君主、造福天下百姓、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抱负,源于其才华横溢、敢于担当的自信
摘要:古代散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古代散文介于现代散文和文言文两者之间,教师教学此类文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文本,设计适合文本内容要求,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效率。  关键词:古代散文;多向并进;前后贯通;内外相联  谈及文言文教学,无论教的主体,还是学的主体都怀
摘要: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表面看试题形式并无太大变化,但细看设题思路,已经和2016年截然不同,明显的变化就是:强化逻辑推断,剑指核心素养。突出人文素养,无疑代表未来选拔人才标准的转变。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创新型人才,无疑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把握这一变化,对指导日常教学和应对未来高考,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逻辑推断;核心素养;高考语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用王湾的这句诗形容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