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上午,我班的一位任课老师向我反映,我班的个别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听完后,我随即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对全班同学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处理完这件事,我的做法立即在办公室引起了老师们的激烈讨论。一部分教师认为我是小题大做,对这些学生的小毛病没必要如此大发脾气,把自己气得不得了,学生也未必知错、未必领情,相反有学生还认为你闲着没事干、神经病;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处理得很及时,无论对这些学生还是对全体学生,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本身,还是对学生的品行修养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赞同后一部分老师的说法。一个学生有不交作业、书写马虎、骂人、抄作业等毛病,因为教育不及时,或因为教师的迁就,会导致这种毛病或错误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班级管理同样如此,接受班级之初没有把班级引到正轨上来,一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班纪班风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形成正不压邪的严重后果,这必定会给以后的班级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我们提倡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宽容,但那只是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误,而并不是说学生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应该受到惩罚、批评。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毛病和小错误避而不谈、轻描淡写,都可以理解,但眼下我们的个别老师居然还不适当的给予错误学生以鼓励,那就真让人匪夷所思了 。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课改“惹得祸”。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与发展的阶段,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切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随时需要外力的推引,这种外力除了鼓励、褒扬外,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而家长和老师给予适当的批评、适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学生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完全会助长更多的更严重的错误出现,使许多本来完好的人生或局面也变得更糟糕了。
不错,作为教育者对学生应该有爱心,对学生的爱也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许多教育家也确实提出过这样类似的观点,比如:黄静华老师曾提出“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林崇德老师也曾提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爱并不等于迁就,不等于“宽待”。我认为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性的行为,爱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甚至没有原则地关心呵护、没有原则的宽容。事实上,严格与严酷不同,惩罚与打击不同,批评与批斗不同,必要的严格与批评,只要在孩子的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只要能促进孩子的自省与发现,是有利而无害的。“严师出高徒”永远都具有其存在的理性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道理。教育的过程是众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追求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存在问题是绝对的,因此纪律严明是必要的。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与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我们的批评中,也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反对的是体罚、是打击、是伤害学生,但及时批评、严格要求、适度的惩罚、合理的刺激是绝对有必要的,更是必须的。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宽容、理解、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与新课改的人文性教育并不矛盾。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但教育也是成就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事业,我们塑造的是走入社会的品行端正为先,才能第二的社会人,而不是永远长不大的校园孩子。只要明白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而应该及时地纠正孩子的毛病或小错误,牢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的16字方针,不应该一味的迁就、“宽待”学生,不应该怕越了课改的雷池,而忘了教师的使命,忘了教育的根本。
收稿日期:2009-09-09
我赞同后一部分老师的说法。一个学生有不交作业、书写马虎、骂人、抄作业等毛病,因为教育不及时,或因为教师的迁就,会导致这种毛病或错误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班级管理同样如此,接受班级之初没有把班级引到正轨上来,一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班纪班风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形成正不压邪的严重后果,这必定会给以后的班级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我们提倡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宽容,但那只是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误,而并不是说学生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应该受到惩罚、批评。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毛病和小错误避而不谈、轻描淡写,都可以理解,但眼下我们的个别老师居然还不适当的给予错误学生以鼓励,那就真让人匪夷所思了 。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课改“惹得祸”。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与发展的阶段,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切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随时需要外力的推引,这种外力除了鼓励、褒扬外,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而家长和老师给予适当的批评、适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学生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完全会助长更多的更严重的错误出现,使许多本来完好的人生或局面也变得更糟糕了。
不错,作为教育者对学生应该有爱心,对学生的爱也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许多教育家也确实提出过这样类似的观点,比如:黄静华老师曾提出“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林崇德老师也曾提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爱并不等于迁就,不等于“宽待”。我认为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性的行为,爱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甚至没有原则地关心呵护、没有原则的宽容。事实上,严格与严酷不同,惩罚与打击不同,批评与批斗不同,必要的严格与批评,只要在孩子的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只要能促进孩子的自省与发现,是有利而无害的。“严师出高徒”永远都具有其存在的理性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道理。教育的过程是众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追求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存在问题是绝对的,因此纪律严明是必要的。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与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我们的批评中,也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反对的是体罚、是打击、是伤害学生,但及时批评、严格要求、适度的惩罚、合理的刺激是绝对有必要的,更是必须的。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宽容、理解、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与新课改的人文性教育并不矛盾。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但教育也是成就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事业,我们塑造的是走入社会的品行端正为先,才能第二的社会人,而不是永远长不大的校园孩子。只要明白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而应该及时地纠正孩子的毛病或小错误,牢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的16字方针,不应该一味的迁就、“宽待”学生,不应该怕越了课改的雷池,而忘了教师的使命,忘了教育的根本。
收稿日期: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