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体验式学习和体验式培训的含义和特点,并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例,设计了体验式培训模型,阐述了体验式培训模型应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体验式培训设计作出了初步的探索,旨在提高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培训 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作者简介]周敦(1957- ),男,广西北海人,广西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和教师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96-03
一、引言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经西方著名教育家哈恩(Kurt Hahn)博士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来开发,并于1995年引入中国。目前世界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IBM、摩托罗拉等和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都把这种培训作为员工教育的必修课。“体验式培训”已成为企业、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和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
二、体验式培训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直接的个体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及意义,要求学习者从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获得持久性的发展。体验式学习理论有两个假设: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形成是他们“抓住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果。
体验式培训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一种培训方式,是个人首先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是既令人兴奋又富有挑战性的行动,它针对个人或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很多形式的活动内容,如肢体语言、故事叙述、游戏活动、仿真练习、虚拟实验、角色扮演、集体讨论、头脑风暴、观点分享、冥想指引、组织互动等。
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它区别于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体验式培训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强调培训的主体性。培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提升学习者能力为目标,把培训当做学习者的福利,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学习者的领悟和体验,培训师只起指导作用。
2.强调培训的实用性。培训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结合学习者的日常工作——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学习者提供专业帮助。
3.强调培训的交互性,注重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改进组织内部的沟通结构与信息交流等。
4.强调培训的综合性。培训过程牵涉到学习者的各个方面——思想、观念、认识、身体、感觉和行动,不仅只是关于心智,而是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
5.强调培训的建构性。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哪些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当事人而言,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到的;这些内容对个人有何重要性。
6.强调培训的延续性。学习者投入于当下的省思与体验之中,并且反思过去,正视现在,设计未来,为学习者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体验式培训模型的设计
(一)体验式培训的基本模型
体验式培训直接来源于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很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包括体验式培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的要求和特点,本研究认为,体验式培训模型包括五个要素:学习者、培训者、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六个阶段:体验(活动)、分享、评价、概括、应用(检验)、反思(见下图)。
1.体验。体验阶段,即活动阶段,是指学习者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来从事活动、完成任务。体验要以学员为中心,以发展学员高级思维能力,促进学员的深度学习为目标。
2.分享。分享是一种社会互动活动,是个人在集体或小组向同伴敞开心扉、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的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分享可以促进意义的建构,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理解。
3.评价。评价是修正个人观点、纠正自己偏见和接受别人思想的活动。如果说分享是一个充满了主观、感性成分的过程,那么,评价阶段则趋于客观、理性,追求更为全面、整合的观点。
4.概括。概括是学习者通过抽象、归纳、推理,在大量情境中发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出一般法则或形成理论体系的过程。
5.应用。应用阶段,即检验阶段,是在对行为进行评价、概念进行抽象、理论进行建构以后进行的实际检验,证明行为是否有效、概念是否准确、理论是否合理的活动。
6.反思。反思是人类对自身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反思按内容分,包括“检查错误”和“总结经验”两个方面;按时间分为“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行动中,后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是教师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体验式学习模型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笔者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活动。该培训旨在深化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要体现将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特点:通过分析教师工作主线,设计需要技术支持的环节;提供应用案例,以案例阐释技术的应用方式;提供实用的技术工具,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重在体验,以利于能力的迁移。
培训采用国内著名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为教材。祝智庭教授在教材开篇“主编的话”中指出,培训要从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面向教育信息化,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学习者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这与体验式培训的思想不谋而合。
教材编写体系新颖,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实用,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活动为主要线索,将教育技术理念、知识、技能、方法等的学习,融会在情境创设、知识回顾、作品创建、教学设计、经验分享、同伴讨论、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全班交流、个人体验、课后反思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
培训强调活动,强调参与。培训分为八个模块,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特点,特别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体验和实践相关理论。
(三)体验式培训模型的应用过程
下面以“初识教育技术”模块为例,根据上述体验式培训的基本模型,结合笔者的学习与研究,说明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与过程。
1.分组与体验。首先采用口头报数、数字抽签、剪拼成语(词组)等方法,把全体学员分成超越自我、敬业乐群、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众志成城、路遥知马力等小组,每组4~6人。接着进行一个由三名学员参加的游戏:一个扮演瞎子,一个扮演聋子,一个扮演瘸子,三人互相配合,通过障碍物。然后由参加游戏的学员谈体会和感想,说明信息传播的途径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体验式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团队学习),让学员体验教育技术的内涵。
2.交流与分享。主讲教师要求学员通过采访、交流与分享等环节,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 (1)采访同伴。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学员至少采访三个同伴,同伴可以是其他学员,也可以是主讲教师或助教,采访内容是“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同伴对教育技术的理解、自己对教育技术的看法。(3)全班分享。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综合个人和同伴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看法,每个小组由一名学员作为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的观点。
3.讨论与评价。在全班分享的基础上,对各小组关于教育技术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评价,以摒弃有偏见的内容,保留合理的部分,使学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4.概括与总结。在全班讨论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和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育技术作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概括出学习者所理解的教育技术的定义。
5.应用与检验。主讲教师要求学员谈谈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教育技术的计划和设想。
6.反思与提升。最后,是学员对本模块学习的反思: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对你有何实际意义,有哪些收获,请写出你的心得体会;结合你对本模块内容的理解和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有什么新的看法,请写出你思考的问题;根据你提出的问题,你将会加强哪方面的学习,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请写出你的设想措施。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内,还可以延续到课堂外。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户外进行体验式培训,这样就大大拓展了学习者的活动成长发展空间。
四、体验式培训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体验式培训模式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要准确制定培训目标,既要进行教育技术知识的授导、技能的训练,也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提升,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满足学习者的培训需求。
2.课程设计要恰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了理论讲授与能力训练两部分内容。如何合理安排两部分内容,是课程设计的关键。培训采用活动化的课程设计,包括游戏、练习、作品、交流、研讨、反思等活动,通过模块化来展示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培训过程规范化,保证培训效果。
3.体验式学习适合于成人培训。因为体验式学习的“体验”需要经验作为基础,强调审问内省,慎思明辨,博学笃行,体察感悟,需要学员主动参与,用心感悟,所以,这种培训模式比较适合于成人。
4.体验式学习适合于在户外进行。这种“体验”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最早是一种野外探险活动,课程的设计始终以野外生存训练为主,这些活动不是在野外进行,就是在活动营地进行,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培训中应特别注意其活动性、实践性和体验性。
5.注意培训评估。体验式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认识、人生感悟的平台,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形成某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因此,需要经历多次体验活动才能完成。培训部门要通过长效反馈机制跟踪学员的知识迁移与应用,为其带来的意志与意识的改变及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表现,做好评估机制的建立与监督,使培训与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真正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在学习方式电子化、工作环境网络化的背景下,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体验式培训,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具体化,与其他培训方式相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培训模式、培训途径、培训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是培训思想、培训理念的创新,更加关注人本身的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个人注重学习和成长、组织注重团队修炼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验式培训的兴起和普及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
[2]祝智庭,顾小清.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EB/OL].http://www.ordosedu.cn/jyjs1/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8,2007-06-18.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师大版教材国家级培训先行培训体验[EB/OL].http://www.ordosedu.cn/jyjs1/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3,2007-
06-23.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培训 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作者简介]周敦(1957- ),男,广西北海人,广西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和教师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96-03
一、引言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经西方著名教育家哈恩(Kurt Hahn)博士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来开发,并于1995年引入中国。目前世界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IBM、摩托罗拉等和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都把这种培训作为员工教育的必修课。“体验式培训”已成为企业、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和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
二、体验式培训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直接的个体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及意义,要求学习者从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获得持久性的发展。体验式学习理论有两个假设: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形成是他们“抓住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果。
体验式培训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一种培训方式,是个人首先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是既令人兴奋又富有挑战性的行动,它针对个人或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很多形式的活动内容,如肢体语言、故事叙述、游戏活动、仿真练习、虚拟实验、角色扮演、集体讨论、头脑风暴、观点分享、冥想指引、组织互动等。
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它区别于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体验式培训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强调培训的主体性。培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提升学习者能力为目标,把培训当做学习者的福利,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学习者的领悟和体验,培训师只起指导作用。
2.强调培训的实用性。培训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结合学习者的日常工作——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学习者提供专业帮助。
3.强调培训的交互性,注重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改进组织内部的沟通结构与信息交流等。
4.强调培训的综合性。培训过程牵涉到学习者的各个方面——思想、观念、认识、身体、感觉和行动,不仅只是关于心智,而是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
5.强调培训的建构性。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哪些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当事人而言,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到的;这些内容对个人有何重要性。
6.强调培训的延续性。学习者投入于当下的省思与体验之中,并且反思过去,正视现在,设计未来,为学习者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体验式培训模型的设计
(一)体验式培训的基本模型
体验式培训直接来源于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很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包括体验式培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的要求和特点,本研究认为,体验式培训模型包括五个要素:学习者、培训者、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六个阶段:体验(活动)、分享、评价、概括、应用(检验)、反思(见下图)。
1.体验。体验阶段,即活动阶段,是指学习者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来从事活动、完成任务。体验要以学员为中心,以发展学员高级思维能力,促进学员的深度学习为目标。
2.分享。分享是一种社会互动活动,是个人在集体或小组向同伴敞开心扉、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的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分享可以促进意义的建构,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理解。
3.评价。评价是修正个人观点、纠正自己偏见和接受别人思想的活动。如果说分享是一个充满了主观、感性成分的过程,那么,评价阶段则趋于客观、理性,追求更为全面、整合的观点。
4.概括。概括是学习者通过抽象、归纳、推理,在大量情境中发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出一般法则或形成理论体系的过程。
5.应用。应用阶段,即检验阶段,是在对行为进行评价、概念进行抽象、理论进行建构以后进行的实际检验,证明行为是否有效、概念是否准确、理论是否合理的活动。
6.反思。反思是人类对自身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反思按内容分,包括“检查错误”和“总结经验”两个方面;按时间分为“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行动中,后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是教师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体验式学习模型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笔者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活动。该培训旨在深化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要体现将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特点:通过分析教师工作主线,设计需要技术支持的环节;提供应用案例,以案例阐释技术的应用方式;提供实用的技术工具,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重在体验,以利于能力的迁移。
培训采用国内著名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为教材。祝智庭教授在教材开篇“主编的话”中指出,培训要从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面向教育信息化,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学习者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这与体验式培训的思想不谋而合。
教材编写体系新颖,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实用,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活动为主要线索,将教育技术理念、知识、技能、方法等的学习,融会在情境创设、知识回顾、作品创建、教学设计、经验分享、同伴讨论、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全班交流、个人体验、课后反思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
培训强调活动,强调参与。培训分为八个模块,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特点,特别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体验和实践相关理论。
(三)体验式培训模型的应用过程
下面以“初识教育技术”模块为例,根据上述体验式培训的基本模型,结合笔者的学习与研究,说明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与过程。
1.分组与体验。首先采用口头报数、数字抽签、剪拼成语(词组)等方法,把全体学员分成超越自我、敬业乐群、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众志成城、路遥知马力等小组,每组4~6人。接着进行一个由三名学员参加的游戏:一个扮演瞎子,一个扮演聋子,一个扮演瘸子,三人互相配合,通过障碍物。然后由参加游戏的学员谈体会和感想,说明信息传播的途径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体验式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团队学习),让学员体验教育技术的内涵。
2.交流与分享。主讲教师要求学员通过采访、交流与分享等环节,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 (1)采访同伴。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学员至少采访三个同伴,同伴可以是其他学员,也可以是主讲教师或助教,采访内容是“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同伴对教育技术的理解、自己对教育技术的看法。(3)全班分享。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综合个人和同伴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看法,每个小组由一名学员作为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的观点。
3.讨论与评价。在全班分享的基础上,对各小组关于教育技术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评价,以摒弃有偏见的内容,保留合理的部分,使学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4.概括与总结。在全班讨论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和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育技术作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概括出学习者所理解的教育技术的定义。
5.应用与检验。主讲教师要求学员谈谈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教育技术的计划和设想。
6.反思与提升。最后,是学员对本模块学习的反思: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对你有何实际意义,有哪些收获,请写出你的心得体会;结合你对本模块内容的理解和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有什么新的看法,请写出你思考的问题;根据你提出的问题,你将会加强哪方面的学习,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请写出你的设想措施。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内,还可以延续到课堂外。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户外进行体验式培训,这样就大大拓展了学习者的活动成长发展空间。
四、体验式培训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体验式培训模式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要准确制定培训目标,既要进行教育技术知识的授导、技能的训练,也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提升,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满足学习者的培训需求。
2.课程设计要恰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了理论讲授与能力训练两部分内容。如何合理安排两部分内容,是课程设计的关键。培训采用活动化的课程设计,包括游戏、练习、作品、交流、研讨、反思等活动,通过模块化来展示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培训过程规范化,保证培训效果。
3.体验式学习适合于成人培训。因为体验式学习的“体验”需要经验作为基础,强调审问内省,慎思明辨,博学笃行,体察感悟,需要学员主动参与,用心感悟,所以,这种培训模式比较适合于成人。
4.体验式学习适合于在户外进行。这种“体验”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最早是一种野外探险活动,课程的设计始终以野外生存训练为主,这些活动不是在野外进行,就是在活动营地进行,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培训中应特别注意其活动性、实践性和体验性。
5.注意培训评估。体验式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认识、人生感悟的平台,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形成某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因此,需要经历多次体验活动才能完成。培训部门要通过长效反馈机制跟踪学员的知识迁移与应用,为其带来的意志与意识的改变及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表现,做好评估机制的建立与监督,使培训与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真正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在学习方式电子化、工作环境网络化的背景下,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体验式培训,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具体化,与其他培训方式相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培训模式、培训途径、培训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是培训思想、培训理念的创新,更加关注人本身的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个人注重学习和成长、组织注重团队修炼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验式培训的兴起和普及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
[2]祝智庭,顾小清.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EB/OL].http://www.ordosedu.cn/jyjs1/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8,2007-06-18.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师大版教材国家级培训先行培训体验[EB/OL].http://www.ordosedu.cn/jyjs1/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3,2007-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