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镇,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潮。为稳定大局,我校充分发挥流入地公办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主渠道作用,近十年来接纳1650位流动人口子女在我校就读,至今有461人在19个流动人口子女班就读。
  虽然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但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些学生中学困生相对较多,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还存在厌学逃学现象;有的学生方言严重,产生交往困难,在班集体活动中难以融合;有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健全,家校联系相当困难,难以形成合力;少数学生还存在行为偏差现象。
  流动人口子女在入学我校前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特长和潜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发展的美好愿望不能实现。那么,进入我校之后,我们就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构建对流动人口子女“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消除差异,养成规范;以人为本,同步发展”的教育模式。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
  1.和当地孩子一起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中国了不起”。让流动人口子女从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身边发生的或亲身经历感受过的平凡小事中,寻找自己认为能体现“中国了不起”的一件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来自遵义的学生,讲遵义会议会址,讲娄山关雄姿;来自长江三峡的学生,颂三峡风采;来自井冈山的学生,赞美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中国真的了不起。
  “中国人了不起”。让流动人口子女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感受其体现的优良品德和精神境界,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中国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表现出的民族精神。重庆的孩子缅怀“歌乐山”;江西的孩子牢记“邓小平小道”;贵州的孩子们不忘“长征路”。中国人真的了不起。
  “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流动人口子女做一件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又力所能及的事,从中体会到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流动人口子女们在第二故乡——长河和当地孩子一起寻访“家乡之最”、展览“家乡之最”、歌颂“家乡之最”。寻找着“为中国自豪的一百个理由,中华民族的一百个声音和国旗升起的一百个时刻”,通过征文、演讲和评选寻宝标兵引导流动人口子女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在第二故乡努力学习。
  2.爱国首先要知国。我们通过小天鹅电视台、《小天鹅报》介绍国家大事,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影视片,在宣传窗专刊介绍伟大的祖国。组织观看《腾飞的长河》、《奋进中的长河镇中心小学》等专题片,并带领他们到杨贤江故居、市生态农庄和长河工业区参观,领略第二故乡长河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热爱第二故乡——慈溪、长河的教育,他们了解慈溪的青瓷文化、围涂文化、移民文化,让他们了解长河的苦难史、建设史、发展史和革命先烈杨贤江,让他们知道在大桥经济时代慈溪在腾飞,长河在前进,从而使他们热爱第二故乡,主动地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
  3.高歌颂祖国。在国庆节、儿童节、建队节时,让流动人口子女全体参与,每次活动都有他们的节目,比如今年六一儿童节五年级4班黄花(定西籍)和吴凤(安徽籍)的《家乡颂》,赞美了江西、安徽两省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效果很好。
  在以上的教育活动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受到了启发,心灵得到了净化,特长和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期待、激励、训练、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研究的重点
  1.期待。我们相信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有特长、都有优点、都能创新、都能成功,这是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是树立“两信”思想,即学校老师和家长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长可扬,有创新能力可挖掘;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要相信自己有长可扬,有潜可挖,我能干,我能行,我能成功。
  2.激励。对于来自不同省市、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方言,又有性格差异、学业差异的学生来说,要激励他们扬长,对于素质优良已经扬长的学生则要激励他们发展更全面,创新更突出。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用肯定性的形式来诱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经过一定良性积累后能够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自信心理品质。
  3.训练。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班纪班风等团体训练,让他们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高效地进行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训练。19个流动人口子女教学班都积极参与学校“勤学、守纪、推普、卫生”四项红旗竞赛,通过“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系列规范教育活动,深化“告别不文明,争做第二故乡合格小公民”活动,促进流动人口子女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和谐管理,从而真正落实“让流动人口子女共享同一片阳光的教育理念”。
  4.创新。杨贤江说:“人要得人生底胜利,要实现伟大的人格,最重要不可缺的武器,就是活动,就是创造。”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确实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扬起个性的风帆,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我们从事流动人口子女班教学的老师要多动脑筋,解决知识衔接的问题,首当其冲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整合教材让学生学有兴趣。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来自安徽的贾学文,具有良好的数学天赋,任科教师就对他抓紧培养,使其在小学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并且带动整个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又如:刘斌同学四年级从江西转入,三年级没学过英语,学习英语成了他最大的困难。任科教师不辞辛苦,给他补课,使他很快把三年级英语补上。这样极大地调动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年级参加镇学科抽测,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总成绩名列全镇第一。当年参加慈溪市五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又荣获市三等奖,为市内唯一的流动人口子女获奖者。   期待是条件,激励是手段,训练是保证,创新是结果,四者密不可分,贯穿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的全过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的关键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最有生命力的是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师德。全校教师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流动人口子女,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流动人口子女,从不歧视他们,让他们享受到与当地孩子们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平等的教育权利。
  1.老师们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流动人口子女,把全体流动人口子女作为教育主体,参与学校德育活动。我们组织从事流动人口子女教学班的老师,共同参加业务进修、岗位培训,参加教师基本功竞赛和教研活动。了解新的教育信息,吸取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通过师徒结对,提升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立对流动人口子女的谈心制度。从师生平等的角度与他们交心,引领学生追求真知,努力进取;激发学生不怕生活上的困难,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勇往直前的精神情感。
  3.及时与家长沟通。家访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从而推动优化家庭教育良好环境的最好途径。老师们克服流动人口居住散、杂,路不熟,家长难找等困难,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找上门向家长报喜,促其再上进;指出学生不足,委婉地与家长共商对策,引导孩子学正经、走正道。热情地向家长们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家教水平,促使其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同时也为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营造温馨型、勤奋型、学习型的家庭做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过程本身也是教师们的学习过程。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对流动人口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温家宝总理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的重要题词,更加深刻理解《国务院关于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以流入地公立学校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规定,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理论。
  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这些经验与成果是感性的、不成系统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进行总结分析、概括提炼,将它提升到理论高度,尽可能探索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法则和规律,并借此来指导今后实施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以精心浇灌祖国的流动的花朵。
  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实践在变革,我们将在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育行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加倍努力,为流动人口子女共享同一片蓝天,使他们在第二故乡——长河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做出更大贡献。
  愿流动人口子女“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位教师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一、以己正人,润物无声  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给老师的角色定了位,之后的千百年里无人再有新解,一批批教育者踏着这条路坚定、敬业地走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近现代伟大的
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这种品质,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怀疑课本,怀疑老师,甚至是怀疑权威。  “发展创新能力,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学生主观上有要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有怀疑意识,但许多
沥青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使用沥青进行施工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不同类型的沥青具有不同的效果,应该对沥青的类
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内容之一,是当前职业高中教育对学生所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高中逐渐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制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为落实贯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畜牧兽医专业为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为
环境设计是一种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因此,在环境设计中,人文精神相当重要。在日益科学化的环境设计发展历程中,人文精神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以及怎样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提起山东的物产有不少都以大著称,像山东大枣、山东大葱,还有山东的大饼、大馒头。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大馒头。多少年来,馒头只是北方百姓餐桌上最普通不过的主食之一,然而在山东青岛的王哥庄,人们却把这不起眼的馒头越做越大,当然,这个“大”可不仅仅指的是馒头的个头。  逢五逢十,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会到王哥庄赶大集。除了油盐酱醋,还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要买的,那就是馒头。  这大馒头不仅自己吃,更是逢年過节时,每
期刊
摘 要: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加强校车安全体制建设的重视,反思我国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弊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带来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安全问题凸显、上学费用剧增等问题。目前布局调整已停止,作者认为应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以促使学校布局调整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论述了堤坝产生险情的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渗施工方案,对混凝土防渗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对现代化发展结果的反思。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起点,并由此带来全球性的变革。国外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开始反思现代化,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处处充满竞争,而‘责任心是走遍全世界的通行证’,社会更需要一个有着高度生命感和责任心的人……”  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学生的掌声打断,看来这次班会活动学生等了很久了。回过头来,才发现黑板上早就写好“让责任感伴随我们的生命成长”几个大字。主持人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响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