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媒体时代下,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与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全媒体平台——微信为例,微信作为一种即时聊天工具,融合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甚至能跨平台搭载其他应用程序,通过手机终端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接收,给信息传播带来极大便利性。但与此同时,微信的普遍使用也给高中班集体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如面对面人际交往弱化、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平台的聊天、朋友圈和公眾号三功能,化挑战为机遇,完成“四搭建”,有效促进班集体建设。
一、基础:搭建交往平台,心心更相近
传统的师生交往一般囿于学校和班级,到了周末与节假日,师生的交往会迅速减少甚至消失,而微信则能使师生交往突破时空局限,交往更加及时和便捷。
1、提前了解,揭开交往面纱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每一位使用微信的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图片、文字和短视频,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将音乐或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同时还可以对好友发的朋友圈状态进行“评论”或“点赞”。
高中生一般都已配备个人手机,所以在学生开学前,教师就可以公布自己的微信号,让学生加自己好友,通过观察学生的朋友圈状态来提前了解学生。通常情况下,朋友圈都是真实的生活状态的表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朋友圈状态,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近期活动、社交状态、性格特点等,为今后的师生交往提供学情依据。
2、主动交流,促进人际交往
如今高中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下独自成长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面对老师有交往压力。而微信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聊天平台,有利于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沟通。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微信的互动性可以主动寻求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利用微信可有效缩短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灵距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自我表达,加深师生的情感沟通。
3、组微信群,密切家校联系
家长会的召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建立班级微信家长群几乎成为班级标配。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布学生们的在校表现,如一两张学习照片、一小段晨读视频、晨练剪影等,让所有家长们关注并参与监督管理学生,依靠家长助力,促进班集体常规建设。长期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看到孩子的学校生活状态,给家长一种“陪伴成长”的感受,增强家校之间的亲切感。
二、进阶:搭建宣传平台,润物细无声
微信比之文化墙、展示板,乃至博客网页能更加主动的推送信息,从而备受教师欢迎,而其宣传功能的发挥,则有赖于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
1、发挥榜样和舆论的力量。微信的沟通是双向性的。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在朋友圈发布日常动态、生活随想,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如通过展现辛苦备课、改作业到半夜、对比赛尽心筹备、对学生努力的倍感欣慰等图文内容,展现一个尽职尽责、辛勤努力、积极乐观的班主任形象,并以此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手段往往比班会课更能让学生产生共情,引起他们对教师状态进行点赞或评论,并且得到自我激励。
2、主动塑造展示班级文化。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个人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相比较于微信群朋友圈具有形式丰富、推送精准、方便保存等特点。教师可以为班级申请一个公众号,取一个富有特色的名字,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版块。一般班级公众号可以创设“校园动态”、“班级点滴”、“学生风采”等栏目。
三、重点:搭建学习平台,促良好学风
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利用微信可以开展各类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极大的拓展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内容,
首先要鼓励学生放学在家时利用微信与老师交流课业。如学生在回家后,可将作业本上遇到的困难题拍照发给老师,甚至是与老师视频交流,老师在线给予解答,及时解决问题,第二天在班级里当面表扬主动提问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的提问意识养成,借助微信平台,能有效避免电话交流问题描述不清和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勇气,那些不好意思当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也能受到鼓舞,从而提升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四、关键:搭建管理平台,促监督与互动。
现在的学生思想独立,情感丰富,表达需求旺盛,微信朋友圈以其交流的无约束性深受他们欢迎,但大量的信息接触,也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因此,朋友圈还可以成为预防和发现学生问题,观测学生思想健康与否的重要去到。
学生群体大量转发的内容也应引起教师重视。如果转发积极内容,教师可以评论点赞;如果转发消极内容,那么班集体建设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集体舆论可能需要引导。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动态,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思想价值走向,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及时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消极的班集体舆论。
一、基础:搭建交往平台,心心更相近
传统的师生交往一般囿于学校和班级,到了周末与节假日,师生的交往会迅速减少甚至消失,而微信则能使师生交往突破时空局限,交往更加及时和便捷。
1、提前了解,揭开交往面纱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每一位使用微信的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图片、文字和短视频,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将音乐或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同时还可以对好友发的朋友圈状态进行“评论”或“点赞”。
高中生一般都已配备个人手机,所以在学生开学前,教师就可以公布自己的微信号,让学生加自己好友,通过观察学生的朋友圈状态来提前了解学生。通常情况下,朋友圈都是真实的生活状态的表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朋友圈状态,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近期活动、社交状态、性格特点等,为今后的师生交往提供学情依据。
2、主动交流,促进人际交往
如今高中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下独自成长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面对老师有交往压力。而微信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聊天平台,有利于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沟通。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微信的互动性可以主动寻求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利用微信可有效缩短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灵距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自我表达,加深师生的情感沟通。
3、组微信群,密切家校联系
家长会的召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建立班级微信家长群几乎成为班级标配。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布学生们的在校表现,如一两张学习照片、一小段晨读视频、晨练剪影等,让所有家长们关注并参与监督管理学生,依靠家长助力,促进班集体常规建设。长期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看到孩子的学校生活状态,给家长一种“陪伴成长”的感受,增强家校之间的亲切感。
二、进阶:搭建宣传平台,润物细无声
微信比之文化墙、展示板,乃至博客网页能更加主动的推送信息,从而备受教师欢迎,而其宣传功能的发挥,则有赖于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
1、发挥榜样和舆论的力量。微信的沟通是双向性的。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在朋友圈发布日常动态、生活随想,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如通过展现辛苦备课、改作业到半夜、对比赛尽心筹备、对学生努力的倍感欣慰等图文内容,展现一个尽职尽责、辛勤努力、积极乐观的班主任形象,并以此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手段往往比班会课更能让学生产生共情,引起他们对教师状态进行点赞或评论,并且得到自我激励。
2、主动塑造展示班级文化。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个人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相比较于微信群朋友圈具有形式丰富、推送精准、方便保存等特点。教师可以为班级申请一个公众号,取一个富有特色的名字,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版块。一般班级公众号可以创设“校园动态”、“班级点滴”、“学生风采”等栏目。
三、重点:搭建学习平台,促良好学风
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利用微信可以开展各类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极大的拓展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内容,
首先要鼓励学生放学在家时利用微信与老师交流课业。如学生在回家后,可将作业本上遇到的困难题拍照发给老师,甚至是与老师视频交流,老师在线给予解答,及时解决问题,第二天在班级里当面表扬主动提问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的提问意识养成,借助微信平台,能有效避免电话交流问题描述不清和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勇气,那些不好意思当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也能受到鼓舞,从而提升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四、关键:搭建管理平台,促监督与互动。
现在的学生思想独立,情感丰富,表达需求旺盛,微信朋友圈以其交流的无约束性深受他们欢迎,但大量的信息接触,也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因此,朋友圈还可以成为预防和发现学生问题,观测学生思想健康与否的重要去到。
学生群体大量转发的内容也应引起教师重视。如果转发积极内容,教师可以评论点赞;如果转发消极内容,那么班集体建设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集体舆论可能需要引导。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动态,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思想价值走向,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及时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消极的班集体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