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装画技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亟待开展和推进。文章对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并分析了六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路径,即模板应用式、产教融合式、以展促学式、考研鼓励式、线上线下式、电脑互补式,并对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可为本科应用型院校时装画技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模板应用 产教融合 以展促学 考研鼓励 线上线下 电脑互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069-03
引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能力水平是当前国家及教育部提出的理念。Ⅲ地方性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嘉兴学院是浙江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院校,结合教学理念而转变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教学上积极开展应用型专业建设及改革势在必行。嘉兴学院服装专业起步于1993年,2006年开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服装设计方向,2013年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专业,2015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被列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2020年成功立项校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的需求。
80年代,服装专业在全国一些院校相继设立,时装画技法这门课被列为专业必修课程,时装画在成衣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是从服装设计构思到服装成衣制作的桥梁。时装画技法课程是学生走入校门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其专业兴趣的培养及今后服装设计课程的基础奠定意义非凡。时装画技法这门课包含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别是效果图和款式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设计表现技巧,促进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的掌握,为今后的服装设计类课程夯实理论及技能基础。
通过明确本科应用型院校办学理念及企业需求、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必要性等方面的思考,探索适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与学校办学理念、企业需求融合,且符合信息化时代教学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盲目地追求表达效果
1.基本功及引申不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重视程度不够,面对需临摹的时装画作品,教师的引导分析不够透彻,学生盲目追求笔触、风格等效果,对剖析作者所表达的结构性、面料性、工艺性、流行性等理论不够。时装画作品不是画得好看就达到目的,而是要充分理解,学会其绘制方式的严谨性、趣味性、个性化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最为重要的。
2.自我创新理念不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在临摹过程中没有强调让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这并不能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创意是一种压制。对今后专业设计课程所需要的创新理念的铺垫作用未能形成。
(二)等同于服装设计课程
时装画技法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技法,并非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要解决主要问题。例如手、脚、面部、人体动态等,又如彩铅技法、马克笔技法、薄画法、厚画法、各种特殊技法、款式图的表达等。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设计,就喧宾夺主,没有解决课程的主要矛盾。近年来,服装行业大赛丰富,很多老师急于求成,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即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大赛,不但获奖率低,还忽视了课程目标的设定。
(三)忽略各种面料的表达
l。不同面料的呈现效果不同:服装设计的实现形式是面料,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对面料的表达,不同面料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适用的款式也不同,这一点在教学工作中务必强调。例如丝绸、棉麻、裘皮、牛仔、针织、丝绒、透明纱、棉氨等所呈现出的效果各异,仅仅停留在款式和颜色上,或者不去特别强调,是远远不够的。
2.介绍面料知识和表达技巧:服装的呈现形式离不开面料,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介绍一定的面料知识和表达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专业习惯,无论在市场调研还是在自己的设计中都会将面料特征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忽视服装结构的体现
1.时装画离不开服装结构的体现:时装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在于,直接受到服装结构的制约,其实用性非常重要,不仅仅体现审美性。一般绘画作品完成了就可以画上句号,但时装画不一样,它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需要经过打版、裁剪、缝制、穿着才能实现。所以,在时装画中必须明确服装结构。
2.浸入服装结构知识非常有必要:学生在上这门课时,还没有接触到结构课,或者同时在开设结构课,对服装的结构了解甚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服装结构的相关知识,并强调其表达方式。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能忽视,否则,时装画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脱离人体结构的,也就失去了科学性。
(五)校企互动还不够重视
1.“学院派”痕迹比较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追求画面效果,与企业互动不足。其实,在企业中,设计师每天绘制款式图及效果图进行设计,而版师和样衣工,每天遵循款式图及效果图进行制版及制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企业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至关重要,对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十分必要。
2.过于追求画面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企业对效果图、款式图的表达方式的需求,过于追求画面的效果,看似丰富多彩,但却不能拉近企业的需求模式,对学生专业习惯的养成不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纯绘画专业的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服装是要穿在人身上的,所以,画面效果仅仅是其设计的第一步,所以,過于追求画面效果,而忽视了其在生产上的指导性是不可取的。 二、基于培养模式、企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一)模板应用式
1.实效性和规范性:时装画技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款式图的绘制,款式图在企业生产中100%应用,在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款式图的作用至关重要,从设计师到制版师到样衣工,均依据款式图进行设计、制版、制作。所以,在款式图的教学中,采取模板应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2.实战性和高效性:虽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徒手绘制款式图也能实现,但存在大小不一、规范不够、精准不高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模板绘制,即提高了效率,对人体结构部位的把握更规范和精准,具有科学性和美观性。同时,在手绘阶段即能精准地以企业需求进行表达,具有实战性和高效性特点,如图1。
(二)产教融合式
1.企业走进来:邀请企业设计师走进课堂,实现一課多师制,十分具有必要性,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宜能直观地接触到服装企业生产一线的设计师的产品设计稿图,不但对其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对其设计源泉及设计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并不强调设计性,但了解企业设计师是怎么构思的,又如何将自己的构思通过时装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点非常关键,学生学习不会有盲目性,思路会非常清晰,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课程中会游刃有余地体现出来,如图2。
2.教师走出去:任课教师走出去有两种形式,第一是进入企业学习或挂职;第二是进入企业授课。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对企业的了解,对其生产线上的要求更加明确,这就有利于学校里课堂教学的实战性提升。教师走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实战经验,从而将其带入课堂,以提升教学效果。要想教出有实战型的学生,首先必须有实战型的老师,老师不走出去,不了解企业,不进企业学习、挂职,或者不受邀至企业授课,是不可能培养出实战型的学生的,如图3。
3.校企共同认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嘉兴学院建立了“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机制,以适应培养目标的实现。多年来,嘉兴学院很多专业为了提升应用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一定需要征求相关企业意见方可实施,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贴合企业的需求。
时装画技法课程虽然属于专业基础课,但也同其他专业课一样,在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审定环节,需要经过企业相关人士的认定,这对专业教学及社会需求有利。在作业设置及要求上就有了企业依据,脱离了“学院派”教学模式的局限。
(三)以展促学式
课程作业的展览能够促进交流及互动。与服装设计大赛不同的是,时装画技法并不强调设计的原创性,但技法的多样和绘制的规范、生动是至关重要的。故本门课程在结课后进行课程作业的展览,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和展示机会。学生因展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多几张出现在展厅里。在展览期间任课教师会多次走进展厅进行讲评,不但本班学生受益,其他班级或其他年级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提升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班级同学轮流值班的形式,对本班同学的作品进行现场讲评,提升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自己的演说能力提升非常明显,且提升了团队意识。另外,在每一幅作品的标签中,不但注明班级、姓名,还插入个人微信二维码,有助于企业挑选实习生及同学之间的互动。
总之,通过课程展览,提升了教学效果,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校企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图4。
(四)考研鼓励式
1.考研试卷评分依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考研科目中,专业设计为必考科目,在评卷过程中,各个高校除了考核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外,对学生手绘基本功的考核亦尤为重视,如手、脚、面部、人体动态绘制的精准和美感;款式图绘制的标准;面料表达的形象及丰富;色彩运用的合理等,都是必须的采分点。而这些又都是时装画技法课程的考核要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考研对提升其绘制水平很有效果。
2.备考作品作为案例:将往届考研学生的备考作品作为案例进行点评,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准备考研的学生目标更为明确,不准备考研的学生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作品欣赏,对自己作品的提升均有帮助。
(五)线上线下式
1.教学建设: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仅靠线下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需要充分利用起来,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有什么技法还没有掌握,需要进行网络上的信息查找,及时补充知识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进行线上教学建设势在必行,与线下教学融会贯通,以提升教学效果。
2.项目建设:任课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成功立项嘉兴学院2020年实践教学专项改革研究项目(SJZY2007230-012)的子项目——《时装画技法》精品在线实践课程(获资助经费5万元整),同时还立项实践课程(课程群)建设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将完成并出版教材《实用时装画技法》(获资助经费4万元整),以上两个子项目将充分满足线上线下式教学的需求,以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六)电脑互补式
1.提升表达效果:手绘时装画的表达技法丰富,很能体现绘画功底,也能展现风格各异的时装画效果,但在排版的灵活性及面料、模特的仿真性上尚且不足,在绘图软件愈来愈完善及丰富的今天,将手绘效果融合于电脑,互相补充,能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更加精准和高效、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服装款式和提升表达效果。
2.适用而且完美:时装画技法课程虽然强调的是手绘的能力,但在信息化时代,仅靠手绘是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的。嘉兴学院将时装画技法课程的后续课程设置为电脑辅助设计,极大弥补了手绘的局限性,成为时装画技法课程的补充,提高了操作性,有利于效果图的完善及款式图的精准表达。学生在时装画技法上运用手绘与电脑相互补的方式表现全面而丰富,为今后设计类课程的开设,原创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证。 电脑辅助设计所运用的软件主要有:第一,Photoshop,简称PS;第二,Adobe illustrator,又称AI;第三,Painter,又称“自然笔”;第四,Coreldraw,简称CD。以上四种软件较为常用,在时装画的绘制中各具特色,将手绘作品进行软件处理,提升了时装画的表达效果。在设计课程中所呈现的最终设计稿以手绘电脑互补的形式最为适用,也最为完美。
三、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分析
(—)款式图的绘制规范而且精准
据多届学生的暑期实习反馈,企业非常认可模板应用式的绘制方法。这—方法操作简单且高效,马上可以在生产单上进行绘制,模板大小亦方便通过扩印、缩印的方法自制,在绘制规范的基础上加以文字说明更增强了款式图的实效性。企业对在校生的绘制能力是非常肯定的,对毕业生的绘制能力和设计能力也给与了充分肯定,这跟教学过程中与企业要求保持一致密不可分。
(二)产教融合缩短校企之间距离
一课多师的实现更为直接地让师生明确企业的模式和规定,对行业规范有了直接的认识。而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听课或挂职,或授课,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实觇眭,将这种实战性再带入课堂,提升了教学的实战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追求时装画的逼真效果和艺术形式美的局限性,更直接地体现了生产需求和企业要求。
(三)举办课程作业展览意义非凡
课程作业展览的举办,具有持续性,成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课程的结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课程作业展览也是一次时装画作品的交流沙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产教互动,意义非凡。每一次的课程作业展览都能获得非常好的交流效果,尤其是本班学生轮流介绍作品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有些学生的绘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获得了暑期实习的机会。
(四)考研积极性提高且成果丰硕
几年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绘制作品生动时尚,且规范科学,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在校生的考研积极性颇高。国内考取的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温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考上硕士研究生学生的备考作品成为最好的案例,学生非常愿意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并作为榜样进行学习。
(五)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离不开网络,将教学视频发至网络平台,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延申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认可。在网上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学生互动性增加,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信息科技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嘉兴学院不断提升对教改、课改课题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为教师教学的提升保驾护航。
(六)手绘电脑互补提升表达效果
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有助于手绘效果的提升,使作品在构图、用色等方面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画面的丰富性、精准性、高效性、灵活性、简单化角度展现了其优势特色。完全手绘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效率和需求,所以,学生在掌握了手绘多种技法的同时,即可结合电脑辅助设计,在今后的原创作品表达,尤其在参赛作品的表达上成果显著,如郑鹏辉、瞿丽雯同学的原创作品《后浪——声·生不息》繪制灵动,版面设计气势辉宏,在手绘的基础上加入电脑绘制,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感染力。这幅作品在2020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而沈菲同学的原创作品《叠·置》运用了拼布手法,在2020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两幅作品充分运用手绘电脑互补的方式完成,得到业内认可,并取得了相应成绩,值得推广,如图5。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本科应用型院校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十分具有必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使改革落地,提升教学效果,在当下值得探讨。采取模板应用式、产教融合式、以展促学式、考研鼓励式、线上线下式、电脑互补式的教学路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教学理念要求及企业需求。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板应用 产教融合 以展促学 考研鼓励 线上线下 电脑互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069-03
引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能力水平是当前国家及教育部提出的理念。Ⅲ地方性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嘉兴学院是浙江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院校,结合教学理念而转变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教学上积极开展应用型专业建设及改革势在必行。嘉兴学院服装专业起步于1993年,2006年开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服装设计方向,2013年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专业,2015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被列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2020年成功立项校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的需求。
80年代,服装专业在全国一些院校相继设立,时装画技法这门课被列为专业必修课程,时装画在成衣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是从服装设计构思到服装成衣制作的桥梁。时装画技法课程是学生走入校门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其专业兴趣的培养及今后服装设计课程的基础奠定意义非凡。时装画技法这门课包含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别是效果图和款式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设计表现技巧,促进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的掌握,为今后的服装设计类课程夯实理论及技能基础。
通过明确本科应用型院校办学理念及企业需求、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必要性等方面的思考,探索适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与学校办学理念、企业需求融合,且符合信息化时代教学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盲目地追求表达效果
1.基本功及引申不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重视程度不够,面对需临摹的时装画作品,教师的引导分析不够透彻,学生盲目追求笔触、风格等效果,对剖析作者所表达的结构性、面料性、工艺性、流行性等理论不够。时装画作品不是画得好看就达到目的,而是要充分理解,学会其绘制方式的严谨性、趣味性、个性化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最为重要的。
2.自我创新理念不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在临摹过程中没有强调让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这并不能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创意是一种压制。对今后专业设计课程所需要的创新理念的铺垫作用未能形成。
(二)等同于服装设计课程
时装画技法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技法,并非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要解决主要问题。例如手、脚、面部、人体动态等,又如彩铅技法、马克笔技法、薄画法、厚画法、各种特殊技法、款式图的表达等。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设计,就喧宾夺主,没有解决课程的主要矛盾。近年来,服装行业大赛丰富,很多老师急于求成,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即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大赛,不但获奖率低,还忽视了课程目标的设定。
(三)忽略各种面料的表达
l。不同面料的呈现效果不同:服装设计的实现形式是面料,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对面料的表达,不同面料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适用的款式也不同,这一点在教学工作中务必强调。例如丝绸、棉麻、裘皮、牛仔、针织、丝绒、透明纱、棉氨等所呈现出的效果各异,仅仅停留在款式和颜色上,或者不去特别强调,是远远不够的。
2.介绍面料知识和表达技巧:服装的呈现形式离不开面料,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介绍一定的面料知识和表达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专业习惯,无论在市场调研还是在自己的设计中都会将面料特征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忽视服装结构的体现
1.时装画离不开服装结构的体现:时装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在于,直接受到服装结构的制约,其实用性非常重要,不仅仅体现审美性。一般绘画作品完成了就可以画上句号,但时装画不一样,它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需要经过打版、裁剪、缝制、穿着才能实现。所以,在时装画中必须明确服装结构。
2.浸入服装结构知识非常有必要:学生在上这门课时,还没有接触到结构课,或者同时在开设结构课,对服装的结构了解甚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服装结构的相关知识,并强调其表达方式。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能忽视,否则,时装画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脱离人体结构的,也就失去了科学性。
(五)校企互动还不够重视
1.“学院派”痕迹比较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追求画面效果,与企业互动不足。其实,在企业中,设计师每天绘制款式图及效果图进行设计,而版师和样衣工,每天遵循款式图及效果图进行制版及制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企业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至关重要,对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十分必要。
2.过于追求画面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企业对效果图、款式图的表达方式的需求,过于追求画面的效果,看似丰富多彩,但却不能拉近企业的需求模式,对学生专业习惯的养成不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纯绘画专业的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服装是要穿在人身上的,所以,画面效果仅仅是其设计的第一步,所以,過于追求画面效果,而忽视了其在生产上的指导性是不可取的。 二、基于培养模式、企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一)模板应用式
1.实效性和规范性:时装画技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款式图的绘制,款式图在企业生产中100%应用,在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款式图的作用至关重要,从设计师到制版师到样衣工,均依据款式图进行设计、制版、制作。所以,在款式图的教学中,采取模板应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2.实战性和高效性:虽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徒手绘制款式图也能实现,但存在大小不一、规范不够、精准不高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模板绘制,即提高了效率,对人体结构部位的把握更规范和精准,具有科学性和美观性。同时,在手绘阶段即能精准地以企业需求进行表达,具有实战性和高效性特点,如图1。
(二)产教融合式
1.企业走进来:邀请企业设计师走进课堂,实现一課多师制,十分具有必要性,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宜能直观地接触到服装企业生产一线的设计师的产品设计稿图,不但对其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对其设计源泉及设计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在时装画技法课程中,并不强调设计性,但了解企业设计师是怎么构思的,又如何将自己的构思通过时装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点非常关键,学生学习不会有盲目性,思路会非常清晰,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课程中会游刃有余地体现出来,如图2。
2.教师走出去:任课教师走出去有两种形式,第一是进入企业学习或挂职;第二是进入企业授课。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对企业的了解,对其生产线上的要求更加明确,这就有利于学校里课堂教学的实战性提升。教师走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实战经验,从而将其带入课堂,以提升教学效果。要想教出有实战型的学生,首先必须有实战型的老师,老师不走出去,不了解企业,不进企业学习、挂职,或者不受邀至企业授课,是不可能培养出实战型的学生的,如图3。
3.校企共同认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嘉兴学院建立了“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机制,以适应培养目标的实现。多年来,嘉兴学院很多专业为了提升应用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一定需要征求相关企业意见方可实施,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贴合企业的需求。
时装画技法课程虽然属于专业基础课,但也同其他专业课一样,在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审定环节,需要经过企业相关人士的认定,这对专业教学及社会需求有利。在作业设置及要求上就有了企业依据,脱离了“学院派”教学模式的局限。
(三)以展促学式
课程作业的展览能够促进交流及互动。与服装设计大赛不同的是,时装画技法并不强调设计的原创性,但技法的多样和绘制的规范、生动是至关重要的。故本门课程在结课后进行课程作业的展览,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和展示机会。学生因展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多几张出现在展厅里。在展览期间任课教师会多次走进展厅进行讲评,不但本班学生受益,其他班级或其他年级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提升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班级同学轮流值班的形式,对本班同学的作品进行现场讲评,提升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自己的演说能力提升非常明显,且提升了团队意识。另外,在每一幅作品的标签中,不但注明班级、姓名,还插入个人微信二维码,有助于企业挑选实习生及同学之间的互动。
总之,通过课程展览,提升了教学效果,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校企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图4。
(四)考研鼓励式
1.考研试卷评分依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考研科目中,专业设计为必考科目,在评卷过程中,各个高校除了考核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外,对学生手绘基本功的考核亦尤为重视,如手、脚、面部、人体动态绘制的精准和美感;款式图绘制的标准;面料表达的形象及丰富;色彩运用的合理等,都是必须的采分点。而这些又都是时装画技法课程的考核要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考研对提升其绘制水平很有效果。
2.备考作品作为案例:将往届考研学生的备考作品作为案例进行点评,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准备考研的学生目标更为明确,不准备考研的学生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作品欣赏,对自己作品的提升均有帮助。
(五)线上线下式
1.教学建设: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仅靠线下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需要充分利用起来,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有什么技法还没有掌握,需要进行网络上的信息查找,及时补充知识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进行线上教学建设势在必行,与线下教学融会贯通,以提升教学效果。
2.项目建设:任课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成功立项嘉兴学院2020年实践教学专项改革研究项目(SJZY2007230-012)的子项目——《时装画技法》精品在线实践课程(获资助经费5万元整),同时还立项实践课程(课程群)建设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将完成并出版教材《实用时装画技法》(获资助经费4万元整),以上两个子项目将充分满足线上线下式教学的需求,以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六)电脑互补式
1.提升表达效果:手绘时装画的表达技法丰富,很能体现绘画功底,也能展现风格各异的时装画效果,但在排版的灵活性及面料、模特的仿真性上尚且不足,在绘图软件愈来愈完善及丰富的今天,将手绘效果融合于电脑,互相补充,能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更加精准和高效、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服装款式和提升表达效果。
2.适用而且完美:时装画技法课程虽然强调的是手绘的能力,但在信息化时代,仅靠手绘是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的。嘉兴学院将时装画技法课程的后续课程设置为电脑辅助设计,极大弥补了手绘的局限性,成为时装画技法课程的补充,提高了操作性,有利于效果图的完善及款式图的精准表达。学生在时装画技法上运用手绘与电脑相互补的方式表现全面而丰富,为今后设计类课程的开设,原创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证。 电脑辅助设计所运用的软件主要有:第一,Photoshop,简称PS;第二,Adobe illustrator,又称AI;第三,Painter,又称“自然笔”;第四,Coreldraw,简称CD。以上四种软件较为常用,在时装画的绘制中各具特色,将手绘作品进行软件处理,提升了时装画的表达效果。在设计课程中所呈现的最终设计稿以手绘电脑互补的形式最为适用,也最为完美。
三、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分析
(—)款式图的绘制规范而且精准
据多届学生的暑期实习反馈,企业非常认可模板应用式的绘制方法。这—方法操作简单且高效,马上可以在生产单上进行绘制,模板大小亦方便通过扩印、缩印的方法自制,在绘制规范的基础上加以文字说明更增强了款式图的实效性。企业对在校生的绘制能力是非常肯定的,对毕业生的绘制能力和设计能力也给与了充分肯定,这跟教学过程中与企业要求保持一致密不可分。
(二)产教融合缩短校企之间距离
一课多师的实现更为直接地让师生明确企业的模式和规定,对行业规范有了直接的认识。而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听课或挂职,或授课,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实觇眭,将这种实战性再带入课堂,提升了教学的实战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追求时装画的逼真效果和艺术形式美的局限性,更直接地体现了生产需求和企业要求。
(三)举办课程作业展览意义非凡
课程作业展览的举办,具有持续性,成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课程的结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课程作业展览也是一次时装画作品的交流沙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产教互动,意义非凡。每一次的课程作业展览都能获得非常好的交流效果,尤其是本班学生轮流介绍作品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有些学生的绘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获得了暑期实习的机会。
(四)考研积极性提高且成果丰硕
几年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绘制作品生动时尚,且规范科学,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在校生的考研积极性颇高。国内考取的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温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考上硕士研究生学生的备考作品成为最好的案例,学生非常愿意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并作为榜样进行学习。
(五)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离不开网络,将教学视频发至网络平台,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延申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认可。在网上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学生互动性增加,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信息科技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嘉兴学院不断提升对教改、课改课题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为教师教学的提升保驾护航。
(六)手绘电脑互补提升表达效果
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有助于手绘效果的提升,使作品在构图、用色等方面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画面的丰富性、精准性、高效性、灵活性、简单化角度展现了其优势特色。完全手绘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效率和需求,所以,学生在掌握了手绘多种技法的同时,即可结合电脑辅助设计,在今后的原创作品表达,尤其在参赛作品的表达上成果显著,如郑鹏辉、瞿丽雯同学的原创作品《后浪——声·生不息》繪制灵动,版面设计气势辉宏,在手绘的基础上加入电脑绘制,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感染力。这幅作品在2020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而沈菲同学的原创作品《叠·置》运用了拼布手法,在2020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两幅作品充分运用手绘电脑互补的方式完成,得到业内认可,并取得了相应成绩,值得推广,如图5。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本科应用型院校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十分具有必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使改革落地,提升教学效果,在当下值得探讨。采取模板应用式、产教融合式、以展促学式、考研鼓励式、线上线下式、电脑互补式的教学路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教学理念要求及企业需求。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