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水到文化景观 重庆巴南刘春墓地漫谈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春墓地位于巴南区南泉街道,坐东南朝西北,三面环山,背靠樵坪山西缘中段山峰轿子顶,前为槽谷平坝,两侧溪河交汇于前,远望重重山丘。
  刘春,生于明天顺四年(1460),明成化十九年(1483)举乡试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及第第二(即榜眼),卒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史》有传,著有《凤山集》。有明一代,巴蜀大地只出过一个状元(杨慎)和一个榜眼,这个榜眼就是刘春。刘春先后在翰林院、礼部、南京吏部任职,累官至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明世宗实录》卷三载:“詹事府掌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刘春卒。春,字仁仲,四川巴县人,成化二十三年一甲第二名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四年(1491),升修撰,充东宫讲读官,历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专管诰勅,掌詹事府事。至是卒,录春宫讲读劳,诏特加祭二坛,造坟安葬如例,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嘉靖元年(1522)下葬。刘春妻蹇氏为重庆明初名臣蹇义之族女,嘉靖十八年(1539)合葬于刘春墓。刘大年系刘春第二子,先刘春一年卒,后袝葬于刘春夫妻墓旁。


  刘春墓地遭受扰乱较为严重,地表墓冢、石像生、望柱、堡坎等有不同程度破坏,其他墓地设施及构件或散落于地表,或就地埋藏于地下。2000年10月12日,巴南区人民政府以“翰林坟石刻造像”为名,公布其为巴南区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为配合渝黔复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需要对刘春墓地进行原址保护,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摸清了墓地结构布局。


  劉春墓地由后(东南)向前(西北),依次为主墓(刘春夫妻合葬墓)、袝葬墓(子刘大年夫妻合葬墓)、神道及石像生、享殿、望柱、明塘等。享殿南部叠压宋代石室墓1座。墓地清理出土50余件器物,以享殿瓦当、滴水、瓦饰件为大宗,收集纹饰石构件40余件。
  墓地风水
  “风水”一词,普遍认为来源于晋人郭璞《葬书》,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宋代是风水的鼎盛期,风水中的形法宗和理气宗最终在宋代形成,明清时期形法和理气两派理论继续深化总结并相互渗透辐射。明代中期,徐善继、徐善述兄弟在《地理人子须知·序言》中写道:“谈堪舆家书不下数十百种,类皆繁杂,互相抵牾,会诸说而折其衷,芟繁芜而归其要,合形势方位于一家,以龙穴砂水为四例,辑成一书,简易明切,颇有便于慎终者之探索。”
  刘春卒于礼部尚书任上,死后赠太子太保。皇帝赐葬刘春,由工部治葬事,礼部谕祭。造坟时,首先要择地。《大明会典·礼部五十七》云:“盖地有美恶,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必安,其子孙必盛。地之恶者则反是。所谓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犁所及,即所谓美地也。古人所谓卜其宅兆者正此意,而非若后世阴阳家祸福之说也。”北宋理学家程颐《葬说》亦载:“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家所谓祸福者也。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东晋郭璞《葬书》言:“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通过以上追溯,风水理论追求的“本骸得气,遗体受荫”一直未变,并因具有现世实用性而流布开来,以致明代社会风水著作泛滥。
  在此背景下,刘春也受风水影响,如他在《先母夫人安厝记》中云:“广东参政弟台进表于京,八月十四日舟次临清,闻讣遂拏舟还。历淮扬,泝建康,过荆楚,风波多阻,未能猝至。及期,春不能违也,乃卜前三日发引。”


  刘春墓地地理形势更是反映风水格局的典型。墓地位于樵坪山东西向距离最短的西缘中段,山麓线向东南纵深凹进约600米,形成三面靠山的地势。墓地坐东南,向西北,远望南山,其间有重重矮山土丘,两侧溪河交汇于前,对应了风水中墓地左右青龙、白虎砂山,后靠玄武,前有朱雀翔舞,再前案山、朝山的布局。风水以山比龙,寻龙要看山。刘伯温在《堪舆漫兴》中指出:“穴后相看节节高,犹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孙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强调墓地来山要一山高过一山,直至祖山。樵坪山东面为明月山余脉,其后为桃子荡山,西面为南山,皆为重庆由北向南的平行山岭。从樵坪山山势来看,它向北渐次降低,通过广阳岛越长江与铜锣山相接,似为铜锣山余绪至樵坪陡然突起成山。由是形成昆仑山、大巴山、铜锣山、樵坪山、轿子顶峰的山势来龙大局。昆仑山在风水中被认为是所有山脉、龙脉的发源地,刘春墓地来龙山势清晰,是明代风水体系形势派与重庆平行岭谷地貌结合实践的典范。
  为什么要讲究来龙山势,《葬书》云:“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风水中追求“本骸得气,遗体受荫”,只有得“气”,方能神灵安、子孙盛。风水中的“气”指生气,能生发万物,其行乎于地中,随山脉走势行进,山脉层层转换,当至止结处,就实现了“形止气蓄,万物化生”。刘春墓地的来龙山势至樵坪山轿子顶峰,在轿子顶峰下落止于山嘴处修造墓葬、布置格局。


  为完善风水布局,除两侧溪河自然环绕交汇外,营建刘春墓地时还在所处山嘴下修建明塘,南侧溪河由南向北绕明塘西缘而过。明塘,取“明堂”谐音。明代《地理人子须知》云:“夫明堂者,天子之堂,向明而治,百官考绩之所聚,天下朝献之所归也。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借名于此,亦以山聚水归,其象殆相仿佛焉,此明堂之所由名也。”钟祥明显陵布置了内、外明塘,武汉明楚愍王墓园亦有明塘。在品官墓中,常州钱一本墓园内有半月形泮池,外有太湖,应是明塘之意。根据刘春墓地的现存堡坎,推测其明塘平面形状接近于半月形。明塘,其一为聚水止气。风水有生气“界水则止”的观点,使生气聚集于墓地,能使墓主本骸得气,遗体受荫,也就能使神灵安、子孙盛。其二,刘春墓地海拔336米,背靠樵坪山山峰轿子顶,樵坪山山顶地势平缓,浅丘罗列,自轿子顶峰下至刘春墓地,山势下落较为陡急,风水认为易生煞气,明塘正对山势来处,起到抵消煞气作用。
  山岳文化景观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王思涌教授在《文化地理学导论》一书中定义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山岳文化景观以山为载体,烙印人类文化而形成。
  樵坪山是重庆主城东南部名山,位于平行山岭铜锣山、明月山之间。樵坪山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石刻题记、古墓葬、古寨门等。其中樵坪大寨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形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蓝勇教授认为樵坪大寨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抵御白莲教起义,二是防止小股土匪,三是防御李蓝起义。


  樵坪山最具代表性的古墓葬当属刘春墓地。刘春墓地在当地民间又被称为翰林坟。通过这次田野考古工作,我们知道翰林坟实为翰林坟墓园,占地面积约7400平方米,可视为重庆地区古代陵墓型山岳文化景观的典范。
  刘氏是明代重庆一大望族,《万历重庆府志》《乾隆巴县志》《道光重庆府志》等均有记载。《民国巴县志》辑前志诸刘之传编成《诸刘传》。《民国巴县志·科第志》谓“巴之世家,明初称蹇氏,成弘以后泽寖微,又牟氏、曹氏科第亦号蝉联。惟刘氏子孙累世弥衍”。刘春在刘氏科第上最为耀眼,与其弟刘台先后举乡试第一,又考中进士。明代名臣杨廷和曾作《赠刘春刘台》一诗,云:“君家兄弟好文章,经学渊源有义方。夺锦两刊乡试录,凌元双立解元坊。大苏气节古来少,小宋才名天下香。从此圣朝添故事,巴山草木也生光。”据统计,巴县刘氏在明代共出进士11位,刘规一支更是五代进士家族。为旌表刘氏历世显宦,重庆城内曾有榜眼坊、兄弟解元坊、举人坊、天宠荣街坊、都宪坊、功靖西南坊、阁学坊、内侍清臣坊等,只是这些牌坊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作者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2020年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日本许多博物馆休馆,一些临时展览也被暂停或取消。这种大环境下,正仓院展是否要如往年一样顺利开展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回顾第一回正仓院展,当时的出发点正是为了鼓舞战后的日本国民,基于这个考虑,奈良国立博物馆与正仓院事务所决定在2020年深秋如期举行第72回正仓院展。  2019年展品空前“豪奢”,珠玉在前,第72回正仓院展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期待。由于疫情,非日本国人员无法
期刊
清同治十一年(1872)版《桑植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置充县,东汉因之。”《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充县在(慈利)县西二百四十里,即今……桑植县治。”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考证,汉代充县县治位于今桑植县境内。这些记载表明桑植县的建制可以上溯至西汉建立伊始,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2015年8月至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张家界市文物局、桑植县文物局对桑植县光明路至张桑高速的引
期刊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诞生后,中国人就发明了火器。陆地战争之外,在水战和航海中,火器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极大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唐末到明初,中国火器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随着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对当地军事技术变革和社会政治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突火枪  唐末天祐元年(904年),杨行密的部将郑璠围攻豫章(今南昌)时使用了“发机飞火”,这是世
期刊
《韩仁铭》碑,全称《汉循吏故闻喜长韩仁铭》碑,刻于东汉熹平五年(176年),现藏于荥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碑圆首方身,通高 2.23米,身高1.85米,宽0.97米,厚 0.21米。圆形首上浮雕三条螭龙。额题篆书“汉循吏故闻喜长韩仁铭”10字,额下正中有一个圆孔,碑身右下角部残缺。碑文隶书,凡8行,每行19字,共154字,其中缺16字,残8字。没有撰书者姓名。为便于了解《韩仁铭》之全貌,现将碑文抄录并
期刊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浙东仙居县白塔镇,始建于元代,建筑风格横贯元、明、清、民国时期,现存以清代民居建筑为主。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的精美木雕、石雕、砖雕和门堂卵石镶嵌各有风格,内涵丰富,因此高迁古民居建筑群又被称为“江南雕刻博物馆”。  概况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有700多年历史,至今还聚居着1000多户人家,以吴氏家族为主,是吴氏宗族组织管理下的血缘村落,也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他们保留了不少传统的生活方式
期刊
“雪山文化”的发现,可以從一篇新闻报道说起。1962年4月2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四年级在京郊实习 发掘到新石器时代至辽代文化遗址》的新闻,报道了北大考古专业师生在田野考古实习中对北京昌平一处遗址发掘的收获。这篇新闻稿在当时可能并不起眼,但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第一次重大发现,这个遗址叫 “雪山遗址”,因发现于昌平雪山村而得名。一种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从这次实
期刊
《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陈胜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史前先民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气象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结合考古材料回答了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种种复杂的问题,为我们重现这一变革中的细节。  《六朝
期刊
雍,秦国历史上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不但是当时秦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国家祭祀中心。畤是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由秦人首创,西汉诸畤的产生,是对秦人置畤风俗的沿袭、补充和完善。据文献记载,秦人先后在雍设立鄜畤、密畤、上畤、下畤,即“雍四畤”。汉初,高祖刘邦增立黑帝祠,又名“北畤”,形成完备的“雍五畤”祭祀系统。此后至武帝立甘泉泰畤,雍地诸畤一直是王朝祭天的主要场所。  畤文化遗存指进行畤祭活动过程
期刊
常州是江南“八府一州”之一,北枕长江,南临太湖,大运河穿城而过,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常州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西晋常州建内子城、修护城河,到后来的外子城、罗城、新城,常州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水系的外延而拓展。经过西晋至明初一千余年的建设,常州逐渐形成了“四城四河”的城市格局,城河相依,桥路相连。清代常州籍学者洪亮吉曾言:“自城而乡,桥之石者以千计”。这些桥梁几经坍圮与重修,屹立至
期刊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之一。考古学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当然应该使用这一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而言,阶级分析方法至少在考古学的以下领域可以发挥作用。  其一,对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界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成就。国家文明的起源研究离不开“阶级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思本人的说法,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