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构建和諧社会中担负着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工作只有从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找准定位,明确思路,才能发挥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
一、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高度理解工会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众多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就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新判断。这个重大新判断的提出,既是我们党认真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而基本的结论,又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还是我们这次全会所作《决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重大新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和谐与所坚持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切回答了只有社会和谐的社会才有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和谐的社会也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真正的中国社会和谐,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真正和谐。这就是这个重大判断所提出的这个本质属性问题的要害所在。也就是说,这个重大判断所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人们都熟知的,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是有其鲜明的阶级与所有制属性的。从这个重大判断出发,我国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和谐的,这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当然,这种和谐同我国的整个社会和谐一样,是不会自然而然实现的,需要我们的是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不断地加以调整。作为社会经济矛盾、主要是劳动关系矛盾产物的中国工会,既有各国工会普遍的属性,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鲜明的本身属性。这个本身属性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是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广大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工会鲜明的个性,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害所在。面对中央全会对这个本质属性的新判断,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全党全社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自觉做到居安思危,真正自觉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应对挑战,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该是多么繁重、艰巨、复杂、长期!也正是这个新判断,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从揭示内在联系、深化本质认识、开辟新的境界等方面,提供了全新而强大的理论支撑。
二、从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充分释放工会的职能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从具体的工作抓起,从细小的环节做起,工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优势,从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等细微处人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共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职工素质推动和谐。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主力军。各级工会组织要注重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教育引导职工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队针政策,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正确运用民主权利,学会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要着眼职工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把职工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发挥服务作用,帮扶职工困难增进和谐。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的帮扶工作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协助党和政府监督和落实好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各项基本保障政策,让困难职工了解、掌握并充分享受到这些政策;二是从自身出发,科学配置和使用工会现有的帮扶资源,从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帮助的地方人手,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等问题,为构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各级工会组织要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好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反映强烈的就业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发挥维护作用,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和谐,社会是否和谐。工会组织推动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立足特点、发挥优势,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抓住劳动关系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积极参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维权工作。积极参与和配合各级人大、政府做好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工作和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行动,进一步扩大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面,扎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任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出发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有所作为,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1.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在工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同时,要着重于加强基层工会,配备好工会干部,加强工会干部培训;要下大功夫扩大工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职工有工会这一值得依靠的“家”,使工会真正成为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提高推动民主法制的能力。工会是民主管理的推动者,要做民主管理的带头人。工会事务要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同时,工会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化职工民主管理,促进企业事务公开,真正发挥职代会作用,在事关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善于充分表达职工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同时,要推动工会工作的法制化,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和工会权益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会在开展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时一定要把法治建设贯穿其中,以法律的强有力武器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
3.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会干部的能力。有能力才会有作为。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严于律己,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依法维权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高度理解工会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众多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就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新判断。这个重大新判断的提出,既是我们党认真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而基本的结论,又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还是我们这次全会所作《决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重大新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和谐与所坚持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切回答了只有社会和谐的社会才有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和谐的社会也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真正的中国社会和谐,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真正和谐。这就是这个重大判断所提出的这个本质属性问题的要害所在。也就是说,这个重大判断所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人们都熟知的,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是有其鲜明的阶级与所有制属性的。从这个重大判断出发,我国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和谐的,这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当然,这种和谐同我国的整个社会和谐一样,是不会自然而然实现的,需要我们的是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不断地加以调整。作为社会经济矛盾、主要是劳动关系矛盾产物的中国工会,既有各国工会普遍的属性,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鲜明的本身属性。这个本身属性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是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广大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工会鲜明的个性,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害所在。面对中央全会对这个本质属性的新判断,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全党全社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自觉做到居安思危,真正自觉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应对挑战,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该是多么繁重、艰巨、复杂、长期!也正是这个新判断,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从揭示内在联系、深化本质认识、开辟新的境界等方面,提供了全新而强大的理论支撑。
二、从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充分释放工会的职能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从具体的工作抓起,从细小的环节做起,工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优势,从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等细微处人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共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职工素质推动和谐。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主力军。各级工会组织要注重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教育引导职工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队针政策,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正确运用民主权利,学会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要着眼职工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把职工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发挥服务作用,帮扶职工困难增进和谐。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的帮扶工作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协助党和政府监督和落实好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各项基本保障政策,让困难职工了解、掌握并充分享受到这些政策;二是从自身出发,科学配置和使用工会现有的帮扶资源,从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帮助的地方人手,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等问题,为构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各级工会组织要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好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反映强烈的就业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发挥维护作用,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和谐,社会是否和谐。工会组织推动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立足特点、发挥优势,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抓住劳动关系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积极参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维权工作。积极参与和配合各级人大、政府做好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工作和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行动,进一步扩大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面,扎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任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出发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有所作为,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1.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在工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同时,要着重于加强基层工会,配备好工会干部,加强工会干部培训;要下大功夫扩大工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职工有工会这一值得依靠的“家”,使工会真正成为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提高推动民主法制的能力。工会是民主管理的推动者,要做民主管理的带头人。工会事务要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同时,工会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化职工民主管理,促进企业事务公开,真正发挥职代会作用,在事关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善于充分表达职工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同时,要推动工会工作的法制化,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和工会权益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会在开展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时一定要把法治建设贯穿其中,以法律的强有力武器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
3.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会干部的能力。有能力才会有作为。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严于律己,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依法维权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