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畲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却用山歌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历史文化从祖辈到父辈这样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历经跌宕起伏的悠悠岁月,自然形成了它流光溢彩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江西;畲族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34-02[HK]
从远古丛林中款款走来的畲族民歌音乐,洋溢着鲜明的民族个性,散发着不朽的芬芳。畲族人民爱唱山歌,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山歌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江西畲族民歌长期伴随着畲家的劳动和生活,形成了它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
一、流光溢彩的艺术形态
(一)歌词即兴性
歌者经常见事打事,见物韵物,以此充分展现自己的“肚才”,兴趣高涨时,可连续唱上几天。畲族歌言“深潭汲水水不竭、大树砍枝枝又生”的秘密在于其变化中的衍生,畲族山歌表演者在演唱时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在固有的唱本上进行不断的加工变化。山野田间畲歌多以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行,两行称为一条。见什么,唱什么。
如下面这首铅山太源棉花地的交恋就是歌手通过看见“紫竹开花难得见”的情形来表达远方的恋人的思念之情。
高山栽竹朗朗栽,紫竹生笋不相艾,
紫竹开花难得见,露水打茶难得尝,
远路妹妹难思量。
“三月采茶茶青青,姐在房中织手巾,两头织起龙狮子,中间织起采茶人”是贵溪樟坪《采茶歌》中的一段,唱的就是畲族姑娘在采茶劳作时的情形。总之,畲歌讲究畲语押韵,歌词内容丰富,什么都能唱,强调即兴创作。
(二)五句体的独特交恋歌词结构
交恋乃山野之歌,是畲族民歌的一种,盛行于江西的畲家山寨、崇山峻岭之间,是畲家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精品。畲家称“唱交恋”为“打交恋”。畲民旧时出门干活就要“打交恋”,唱唱宽宽心,从而减轻心中忧愁。交恋纯朴清新,通俗易懂,是畲家肺腑之言,是畲家精神食粮,是畲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瑰宝。
江西畲歌中的每首“交恋”都有五句歌词,即单段五句七言体结构,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乃至畲族的其他地区中是鲜见的,这也是区别于畲家其他传统歌曲的一大特征。
如交恋《郎在高山打山歌》(铅山太源·狐狸岩)中:
郎在高山打山歌,姐在坂中耘早禾,
一朵禾花伊犁谷,一个姐儿一个郎,
两人相交更久长。
再如贵溪交恋唱道:
日头出来三点花,颊得妹妹好人家,
屋上盖起溜溜瓦,门前栽起牡丹花,
好花落在好人家。
(三)宗教音乐持续盛行
宗教音乐多为祈福禳灾的祷神驱邪仪式中所用音乐。从闽粤赣原住区的“由来风俗好呼巫”
(清)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畲民附》,光绪四年刊本。就可知道畲民驱邪迎祥的宗教活动一直延续着。宗教的核心是祷神,而祷神必须娱神、感神,最早的音乐舞蹈的产生可能与祭祷神灵有关,而后才形成了专门的祭祷神灵的音乐舞蹈。在宗教仪式中,音乐是法师们用来诠释咒诀,使用法术、沟通神灵、制服鬼魅的一种工具。他们或是手执铃刀、结交杯,或是敲木鱼、摇法铃坐以念唱,因而在宗教音乐中,用人声伴随的有声乐的念、歌两种形式。
二、美妙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调式相对单一
1.铅山地区交恋、崇安歌的调式多为徵调式
羽和宫在整首曲子中处主要地位,特别是羽常被用作半终止,音列为5 6 1,角音很少用,多以经过音的形式出现,如《郎一山来姐一山》。
2.贵溪地区的民歌多为宫调式
每首歌的起音、落音以及变化都大致相同,音列为6 1 2 3,如《送郎送到苦株排》。整首歌曲音域不宽,但多半落在高音区,所以演唱起来格外高亢、辽阔。而角音常被作为半终止,如《山歌好打大家来》。
也有少部分徵调式,如交恋《灯盏有油烧灯擎》、《打起山歌闹九州》(5 6 7ⅰ),锁歌《采花采到姐跟前》(5 6 ⅰ)。
3.资溪乌石畲族乡的民歌多为商调式,也有少量徵调式
如《猜谜歌》中音列为2 3 5 6ⅰ,旋律中常以强调上方五度的羽音为主。
徵调式的则有《哭娘调》、《摸摸摇摇上花船》。
(二)节奏节拍
1.散板居多,即兴随意
畲族民歌的演唱风格非常特别,往往不受节拍约束,从头至尾都使用散板,节奏有很强的即兴性和随意性,演唱者可以根据感情的需要而任意拖腔,颇具山地色彩,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是很少见的。这种拖腔类山歌在江西畲族民歌中极为常见,男女老少皆会演唱。“交恋”和“崇安歌”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山歌。在一、四句拖腔后面往往带有一个小二度装饰音,二、三、五句的拖腔则常有小二度和小三度的下滑音出现。如太源交恋《郎一山来姐一山》。
崇安歌与“交恋”的演唱风格也很相似,从头至尾都是自由节奏,演唱者可以任意拖腔,山歌色彩也很浓厚。
2.一字一音,形态多变
(1)锁歌的节奏很平稳,每个乐句4小节,给人沉稳的感觉。
(2)丧歌的节奏比较平稳,节拍规整化,多为一字一音。《中国民歌集成·江西卷》中有7首丧歌,其中整首歌皆为2/4拍子的有2首,整首歌多为2/4拍子,偶尔间插3/4拍子的有2首,整首歌由两种不同节拍均等间插的有3首,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这样也更适宜悲伤的情绪的表达。如这首多为2/4拍的《哭丧歌》。
(3)宗教歌比丧歌节奏稍快一些,如铅山太源的《太上老君衙前》。
3.多样化节拍交替混用
在畲乡聆听民间歌手唱畲歌时会发现,他们唱的歌曲时常变换重音。之后畲族民歌里面有很多是复合拍子、散板和复合拍子的结合。通过分析发现,往往2/4、3/4、6/4拍子混用,如贵溪樟坪交恋《送郎送到苦株排》;还有3/8、4/8拍的混合使用,如贵溪樟坪小调《养女莫嫁茶山里》;3/8、4/8、5/8、7/8拍子交替使用,如铅山太源宗教歌《太上老君衙前》。
(三)旋律
1.多以级进和小跳为主
如贵溪交恋《莲枝开花莲对莲》和贵溪灯歌《采茶歌》都属于这一类型。
2.围绕着主音环绕进行
如铅山锁歌《什么呱呱》中的6 、ⅰ围绕着主音5环绕进行。
3.多在衬词上大跳
如资溪《种田歌》在衬词“哩”上的六度大跳,资溪《红花歌》在衬词“哩”上六度大跳,资溪《猜谜歌》在衬词“哟”上五度大跳。
另外,宗教歌的旋律还处在腔的阶段,尚未形成调,保留着古老的原生态。如《正是南山水牛行》,属宫调式,全曲只有1、3、5三个音,在音乐上称为三声腔,或三音列。
(四)音域
1.交恋
交恋音域多为小六度(3-ⅰ),旋律进行以四声音节级进为主,兼有徵宫四度跳进和羽宫、徵角之间三者进行。
2.风俗歌
(1)丧歌音域不宽,只有一个纯五度。如:铅山太源乡的《孝男孝女尽丧孝》(1-5)、贵溪樟坪乡的《哭丧歌》(2-6)。
(2)宗教歌比丧歌音域要宽一些,大多都是小七度或是纯八度。如:贵溪樟坪乡的《酒杯》(5-5),其音域为纯八度,铅山太源乡的《起兆师主》(3-2),其音域为小七度。
畲族民歌流淌着畲族历史,记录着畲民族社会文明的进程。江西古朴厚重的畲族文化和神奇优雅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畲族民歌“淡泊宁静、心无尘翳”的情趣。这种纤细而非奔放的美正是江西畲族民歌恬静、纤细、含蓄、古朴的艺术气质之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史芳芳.江西畲族民歌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
[2](清)杨澜. 风俗考·畲民附(临汀汇考卷三)[G].光绪四年刊本.
[3]江西省铅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铅山畲族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4]贵溪县志编纂委员会.贵溪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铅山县志[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0.
[关键词]江西;畲族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34-02[HK]
从远古丛林中款款走来的畲族民歌音乐,洋溢着鲜明的民族个性,散发着不朽的芬芳。畲族人民爱唱山歌,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山歌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江西畲族民歌长期伴随着畲家的劳动和生活,形成了它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
一、流光溢彩的艺术形态
(一)歌词即兴性
歌者经常见事打事,见物韵物,以此充分展现自己的“肚才”,兴趣高涨时,可连续唱上几天。畲族歌言“深潭汲水水不竭、大树砍枝枝又生”的秘密在于其变化中的衍生,畲族山歌表演者在演唱时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在固有的唱本上进行不断的加工变化。山野田间畲歌多以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行,两行称为一条。见什么,唱什么。
如下面这首铅山太源棉花地的交恋就是歌手通过看见“紫竹开花难得见”的情形来表达远方的恋人的思念之情。
高山栽竹朗朗栽,紫竹生笋不相艾,
紫竹开花难得见,露水打茶难得尝,
远路妹妹难思量。
“三月采茶茶青青,姐在房中织手巾,两头织起龙狮子,中间织起采茶人”是贵溪樟坪《采茶歌》中的一段,唱的就是畲族姑娘在采茶劳作时的情形。总之,畲歌讲究畲语押韵,歌词内容丰富,什么都能唱,强调即兴创作。
(二)五句体的独特交恋歌词结构
交恋乃山野之歌,是畲族民歌的一种,盛行于江西的畲家山寨、崇山峻岭之间,是畲家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精品。畲家称“唱交恋”为“打交恋”。畲民旧时出门干活就要“打交恋”,唱唱宽宽心,从而减轻心中忧愁。交恋纯朴清新,通俗易懂,是畲家肺腑之言,是畲家精神食粮,是畲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瑰宝。
江西畲歌中的每首“交恋”都有五句歌词,即单段五句七言体结构,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乃至畲族的其他地区中是鲜见的,这也是区别于畲家其他传统歌曲的一大特征。
如交恋《郎在高山打山歌》(铅山太源·狐狸岩)中:
郎在高山打山歌,姐在坂中耘早禾,
一朵禾花伊犁谷,一个姐儿一个郎,
两人相交更久长。
再如贵溪交恋唱道:
日头出来三点花,颊得妹妹好人家,
屋上盖起溜溜瓦,门前栽起牡丹花,
好花落在好人家。
(三)宗教音乐持续盛行
宗教音乐多为祈福禳灾的祷神驱邪仪式中所用音乐。从闽粤赣原住区的“由来风俗好呼巫”
(清)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畲民附》,光绪四年刊本。就可知道畲民驱邪迎祥的宗教活动一直延续着。宗教的核心是祷神,而祷神必须娱神、感神,最早的音乐舞蹈的产生可能与祭祷神灵有关,而后才形成了专门的祭祷神灵的音乐舞蹈。在宗教仪式中,音乐是法师们用来诠释咒诀,使用法术、沟通神灵、制服鬼魅的一种工具。他们或是手执铃刀、结交杯,或是敲木鱼、摇法铃坐以念唱,因而在宗教音乐中,用人声伴随的有声乐的念、歌两种形式。
二、美妙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调式相对单一
1.铅山地区交恋、崇安歌的调式多为徵调式
羽和宫在整首曲子中处主要地位,特别是羽常被用作半终止,音列为5 6 1,角音很少用,多以经过音的形式出现,如《郎一山来姐一山》。
2.贵溪地区的民歌多为宫调式
每首歌的起音、落音以及变化都大致相同,音列为6 1 2 3,如《送郎送到苦株排》。整首歌曲音域不宽,但多半落在高音区,所以演唱起来格外高亢、辽阔。而角音常被作为半终止,如《山歌好打大家来》。
也有少部分徵调式,如交恋《灯盏有油烧灯擎》、《打起山歌闹九州》(5 6 7ⅰ),锁歌《采花采到姐跟前》(5 6 ⅰ)。
3.资溪乌石畲族乡的民歌多为商调式,也有少量徵调式
如《猜谜歌》中音列为2 3 5 6ⅰ,旋律中常以强调上方五度的羽音为主。
徵调式的则有《哭娘调》、《摸摸摇摇上花船》。
(二)节奏节拍
1.散板居多,即兴随意
畲族民歌的演唱风格非常特别,往往不受节拍约束,从头至尾都使用散板,节奏有很强的即兴性和随意性,演唱者可以根据感情的需要而任意拖腔,颇具山地色彩,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是很少见的。这种拖腔类山歌在江西畲族民歌中极为常见,男女老少皆会演唱。“交恋”和“崇安歌”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山歌。在一、四句拖腔后面往往带有一个小二度装饰音,二、三、五句的拖腔则常有小二度和小三度的下滑音出现。如太源交恋《郎一山来姐一山》。
崇安歌与“交恋”的演唱风格也很相似,从头至尾都是自由节奏,演唱者可以任意拖腔,山歌色彩也很浓厚。
2.一字一音,形态多变
(1)锁歌的节奏很平稳,每个乐句4小节,给人沉稳的感觉。
(2)丧歌的节奏比较平稳,节拍规整化,多为一字一音。《中国民歌集成·江西卷》中有7首丧歌,其中整首歌皆为2/4拍子的有2首,整首歌多为2/4拍子,偶尔间插3/4拍子的有2首,整首歌由两种不同节拍均等间插的有3首,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这样也更适宜悲伤的情绪的表达。如这首多为2/4拍的《哭丧歌》。
(3)宗教歌比丧歌节奏稍快一些,如铅山太源的《太上老君衙前》。
3.多样化节拍交替混用
在畲乡聆听民间歌手唱畲歌时会发现,他们唱的歌曲时常变换重音。之后畲族民歌里面有很多是复合拍子、散板和复合拍子的结合。通过分析发现,往往2/4、3/4、6/4拍子混用,如贵溪樟坪交恋《送郎送到苦株排》;还有3/8、4/8拍的混合使用,如贵溪樟坪小调《养女莫嫁茶山里》;3/8、4/8、5/8、7/8拍子交替使用,如铅山太源宗教歌《太上老君衙前》。
(三)旋律
1.多以级进和小跳为主
如贵溪交恋《莲枝开花莲对莲》和贵溪灯歌《采茶歌》都属于这一类型。
2.围绕着主音环绕进行
如铅山锁歌《什么呱呱》中的6 、ⅰ围绕着主音5环绕进行。
3.多在衬词上大跳
如资溪《种田歌》在衬词“哩”上的六度大跳,资溪《红花歌》在衬词“哩”上六度大跳,资溪《猜谜歌》在衬词“哟”上五度大跳。
另外,宗教歌的旋律还处在腔的阶段,尚未形成调,保留着古老的原生态。如《正是南山水牛行》,属宫调式,全曲只有1、3、5三个音,在音乐上称为三声腔,或三音列。
(四)音域
1.交恋
交恋音域多为小六度(3-ⅰ),旋律进行以四声音节级进为主,兼有徵宫四度跳进和羽宫、徵角之间三者进行。
2.风俗歌
(1)丧歌音域不宽,只有一个纯五度。如:铅山太源乡的《孝男孝女尽丧孝》(1-5)、贵溪樟坪乡的《哭丧歌》(2-6)。
(2)宗教歌比丧歌音域要宽一些,大多都是小七度或是纯八度。如:贵溪樟坪乡的《酒杯》(5-5),其音域为纯八度,铅山太源乡的《起兆师主》(3-2),其音域为小七度。
畲族民歌流淌着畲族历史,记录着畲民族社会文明的进程。江西古朴厚重的畲族文化和神奇优雅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畲族民歌“淡泊宁静、心无尘翳”的情趣。这种纤细而非奔放的美正是江西畲族民歌恬静、纤细、含蓄、古朴的艺术气质之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史芳芳.江西畲族民歌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
[2](清)杨澜. 风俗考·畲民附(临汀汇考卷三)[G].光绪四年刊本.
[3]江西省铅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铅山畲族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4]贵溪县志编纂委员会.贵溪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铅山县志[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