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古诗词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经过尝试和实践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引入诗文
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圖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要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古诗《村居》时,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通过课件讲述春天的景色。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四、运用信息技术,品读感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又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总之,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或诵读,或感悟,极大地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引入诗文
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圖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要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古诗《村居》时,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通过课件讲述春天的景色。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四、运用信息技术,品读感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又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总之,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或诵读,或感悟,极大地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