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每个单元活动应始终贯穿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行动,明白爱国与爱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切实让学生增强爱国的意识。爱国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铸成一个国家的灵魂。梁启超认为,爱国和爱自己一样,一点也不能勉强,一刻也不可以放松。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想教育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途径。
一、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
从各年级段的教学要点和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情况看,思想品德课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面做到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中年级教学要点是:知道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英勇斗争的精神;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立志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精神。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从近处着眼,从热爱身边熟知的英雄模范人物开始,向他们学习,立志为家乡做贡献。为此,在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设置了“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走进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故事”“家乡,我为你骄傲”“土地养育着我们”“穿越时空的生活”等栏目。这些教材内容的目标是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思想品德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有层次性,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教育,既循环又不重复,内容上还逐步加深,这也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品德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依托教材,找准切入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实践表明,爱国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如何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用好教材,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适当开展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时,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衣服时,当我们为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送上温暖时,当我们为家乡的环境做出一点点的贡献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正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的现象,老师和家长组织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美丽的家乡和美丽的校园出点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老师再加以活动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提高认识。
3. 将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我潜心教学研究,有计划地在品德课堂中贯穿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我执教的品德课“远离陋习”,让学生初步区分了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了解了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对社会文明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相信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了文明的意识。又如我执教的品德课“追求文明”,让学生学会了合理制订计划,懂得了要按计划做事的道理,养成了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实际行动中懂得了热爱自己的祖国。我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
4. 精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爱国情感、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与学生谈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高高在上强压给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适当开展课后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之余,我们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参观游览、社区服务等,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实践”的目的。如学完“走进美丽的家乡”这个单元后,我们让学生画出家乡的美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家乡的故事”时,开展介绍家乡的英雄人物故事会,向爱家乡的英雄人物学习;学完“追求文明”一课后,我们在社区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延伸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为环境保护承担一些职责,知道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也是爱国的表现。
总之,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成。
5. 编写校本读物,作为补充教材
我在教导主任沈凌云的带领下,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的编写,这是一本有效、可行的品德课程补充教材。其中,我负责了“爱国”这一板块的编写工作。爱国教育由“微镜头、学一学、小故事、交流会、读一读、成长园”等板块组成,孩子们通过看图,思考图中的人物是怎样爱国的。“学一学”,告诉孩子爱国的具体做法;读小故事,让孩子明白榜样爱国的情怀,并在交流讨论中知道怎么才能为建设美丽做出自己的贡献。读一读名言、说一说故事,这些都大大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學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常抓不懈。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文艳.生活·体验·行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新视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宁仁梅.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潘艳红.梁启超谈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想教育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途径。
一、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
从各年级段的教学要点和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情况看,思想品德课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面做到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中年级教学要点是:知道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英勇斗争的精神;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立志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精神。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从近处着眼,从热爱身边熟知的英雄模范人物开始,向他们学习,立志为家乡做贡献。为此,在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设置了“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走进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故事”“家乡,我为你骄傲”“土地养育着我们”“穿越时空的生活”等栏目。这些教材内容的目标是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思想品德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有层次性,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教育,既循环又不重复,内容上还逐步加深,这也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品德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依托教材,找准切入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实践表明,爱国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如何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用好教材,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适当开展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时,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衣服时,当我们为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送上温暖时,当我们为家乡的环境做出一点点的贡献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正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的现象,老师和家长组织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美丽的家乡和美丽的校园出点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老师再加以活动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提高认识。
3. 将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我潜心教学研究,有计划地在品德课堂中贯穿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我执教的品德课“远离陋习”,让学生初步区分了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了解了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对社会文明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相信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了文明的意识。又如我执教的品德课“追求文明”,让学生学会了合理制订计划,懂得了要按计划做事的道理,养成了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实际行动中懂得了热爱自己的祖国。我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
4. 精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爱国情感、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与学生谈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高高在上强压给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适当开展课后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之余,我们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参观游览、社区服务等,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实践”的目的。如学完“走进美丽的家乡”这个单元后,我们让学生画出家乡的美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家乡的故事”时,开展介绍家乡的英雄人物故事会,向爱家乡的英雄人物学习;学完“追求文明”一课后,我们在社区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延伸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为环境保护承担一些职责,知道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也是爱国的表现。
总之,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成。
5. 编写校本读物,作为补充教材
我在教导主任沈凌云的带领下,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的编写,这是一本有效、可行的品德课程补充教材。其中,我负责了“爱国”这一板块的编写工作。爱国教育由“微镜头、学一学、小故事、交流会、读一读、成长园”等板块组成,孩子们通过看图,思考图中的人物是怎样爱国的。“学一学”,告诉孩子爱国的具体做法;读小故事,让孩子明白榜样爱国的情怀,并在交流讨论中知道怎么才能为建设美丽做出自己的贡献。读一读名言、说一说故事,这些都大大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學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常抓不懈。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文艳.生活·体验·行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新视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宁仁梅.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潘艳红.梁启超谈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