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秀丽来闺女家已经十多天了,露露每天吃完晚饭后陪着秀丽到小区熟悉环境,告诉她哪里有超市,哪里有菜市场。小区很大,秀丽感觉这里比自己家的屯子小不了多少,在屯子里,自己闭着眼睛都知道这边是老张家,那边是老赵家,到了城里可不一样,看见的楼都是一模一样的,分不清哪儿是哪儿。露露告诉妈妈,小区是被墙圈起来的,不出大门就行。
  刚过完立夏,露露来电话说自己怀孕了,已经两个月了,心里有点儿害怕,让妈妈过来陪陪她。说心里话,秀丽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你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和上一辈不一样,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不处对象,处上对象了又不结婚,结婚了又不要孩子,想要孩子了都快到四十了,让大人们着急不着急啊。秀丽一直想,早一天抱上外孙子多好啊。
  她们去过的最多的地方是小区广场。这里有一条小河,红色的鲤鱼在荷花下游荡,喷泉伴随着音乐高低起伏。秀丽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坐在河边柳树下闲聊的大多是老头,成群结队健步走的年轻人居多,跳着广场舞的是一部分老太太,还有一部分老太太推着童车,逗着隔辈人玩。让秀丽感到可笑的是还有玩儿沙子的,一小时收费五元,这钱挣得也太容易了吧。
  那天发生的一幕把秀丽着实吓了一跳,一个年轻的母亲一边抱着孩子踉踉跄跄地跑,一边哭喊着让人让开。有人问,怎么啦?怎么了?孩子的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吃东西噎到啦。这时,从健步走的队伍里出来一个女人,也随着孩子的母亲跑。她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穿着得体的运动服,烫着短发,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干净利落还有学问的人。她急切地说,快让我看看,也许能尽快救过来。说着她接过孩子,将孩子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前胸,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卡在下颌骨位置,另一只手在孩子背上肩胛骨中间连拍5次。孩子出声了,从他的嘴里抠出一个李子核,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露露说,太危险了!这是海姆立克疗法,简直是专家级的表现。秀丽想看看专家是什么样子,可是围观的人太多了,没有挤进去。
  第二天早晨,女儿女婿都上班了,正在收拾房间的秀丽接到露露的电话,说是下楼时看见一张海报,小区23号楼有养生讲座,让秀丽去听听。秀丽锁上门,一栋楼一栋楼地数着,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找到了23号楼。她左看右看也没找到有讲座的地方。等了一会儿,看见了一个小区保安,一问才知道,这个小区分A区B区,有讲座的地方在B区23号楼。秀丽找到B区23号楼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在社区活动室门口,有几个和秀丽年龄相仿的女同志,她们正围着那天抢救小孩的专家问这问那,今天专家穿了一袭长裙,胸口处绣了朵大牡丹,比村主任的媳妇受看多了。秀丽凑上前去也想问点东西,一想到和专家不熟悉,没好意思开口,再说也不知道问点啥好,就在一旁听着。专家讲一些血红素、骨骼、维生素、血糖之类的东西,秀丽听得似懂非懂。专家接到一个电话,就跟大家说我还有事,有时间再聊。说完她开车走了。
  晚上,秀丽对露露说,今天看见那个专家了。露露皱着眉头说,妈,我跟你说多少遍了,怎么老是分不清平翘舌呢?看你说的专家,把“专”说成“钻”了。秀丽说,山里人和你们城里不一样,这么些年都习惯了,改不过来了。露露说,那也得改,趁现在孩子没有出生,明天我给你报一个语言培训班吧,你老是说方言,将来怎么去教育孩子?再报一个营养学班,学学饮食营养搭配。秀丽说,看你这孩子,我老了老了还要上学了?露露说,可不是呢,有时间还要上个老年大学,学习琴棋书画,到时候可以教教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闲不住的秀丽也加入了小区健步走的队伍。真是巧了,那天秀丽和专家走的是同一排。秀丽兴奋地说,我认识你,你是专家!专家笑了笑说,我可不是什么专家。秀丽说,不是专家你咋啥都懂呢?你應该是个医生吧。专家说,我退休前是机械厂开吊车的,这位大姐怎么面生呢?秀丽说,我是农村的,来这里伺候闺女的,她怀孕了。专家说,这么说你快要当姥姥了吧。秀丽嗯了一声说,还有七个月呢。专家说,等你当上姥姥后也能成为专家。
其他文献
杨志刚背着条崭新的麻袋,低着头,快步走在前面,边走边往旱烟袋锅里摁着蛤蟆头。蛤蟆头这烟劲儿可冲,抽一口直呛肺管子。杨志刚就得意这辣劲儿。他刚要用火镰打火,身后的二孩儿大声地喊他:“二舅,你慢点,这上山可不比溜光大道啊!”杨志刚停下脚步,回转身,点着火,吧嗒一口,喷出一溜长烟,不紧不慢地问道:“二孩儿,你成天吃的是屎呀?”二孩儿甩了甩头发,得意地说道:“二舅,瞧你这话说的,这么难听呢?告诉您老吧,顿
期刊
傍晚到家,见大门锁着,想去问问邻居我老婆去哪儿了?转身看见四婆弓着背挑了担菜从我家门前过,忙上前打招呼:“四婆,搞菜卖呀?”  听到有人喊,四婆停下脚步抬头见是我,道:“蔡伢回来了?”大概是一边驼背被担子压酸了,四婆将扁担挪到另一边,再跟我说话:“不卖菜怎么办?人不死,嘴还要吃嘞。”  我小声问四婆:“松伢叔不给你点钱?”  一提儿子松伢,四婆就来气:“他自己都是靠儿子给点钱度日,哪有钱给我?”说
期刊
马奇不过是名基层工人。  有天他远远看见那座四四方方的建筑,自言自语道:“简直就是一块干巴巴的铁,毫无想象力可言!”  他积攒已久的愤懑终于在此刻达到极点,完全没有在意身旁还有几个工友。  “这是一个留过学的设计师设计的,在国内非常有名。”  “你听谁说的?”  “老大说的,所以叫我们这个工程要好好干,干好了……”  “真的假的?老大当时是怎么说的?”  他们边朝工地走去,边伸着脖子交谈,完全没有
期刊
阿达要去一个据说民风淳朴的地方做生意。  他一直认为那是个水草丰茂之地,因为早就听说那里鳖很多。有鳖就会有水,有水就会有鱼,有鱼就会有人下钓。他销售的是钓竿。  他一路向人打听,走了四十九天,却走进了一片荒漠。他以为走错了地方。但应该不是,一路上见到不少的鳖来来往往,而且很热情地给他指路。“看来你很有远见。老莫保佑善良正派的人!”有一只鳖说。  他坚信前面有绿洲。但又走了九天,荒漠中还只是一条路,
期刊
夜幕下,十里祁原,军帐连角。大战过后,鸦声苍凉,月影清冷,正是一派肃杀景象。凝神细听,却分明有隐约的琴鼓之声从中军传来,让人一时忘了伤痛。  中军大帐里,炉火熊熊。随着琴师双手翻飞,时而轻柔,时而刚毅的音符或如水流,或如云起,延绵不绝。而比这音符更轻柔、更刚毅、更延绵不绝的,是大帐中间那个曼妙的舞动着的身影。其舞姿千娇百媚,如流动的情绪,似起伏的心意,任谁观赏之下都会心神激荡。尤其是帐中这群整日里
期刊
雨点,像鼓槌一样,一槌一槌,敲打在豆豆王的心上。  豆豆王,官名叫王林,豆豆王是他的外号。十里八村你说豆豆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林没啥本事,年轻时,学了个打豆豆的手艺。打爆米花,那是城里人的叫法,在我们这儿,叫打豆豆。那時候,乡下人的日子寡淡,村里来个打豆豆的,娃娃们跑前跑后地喊,打豆豆的来了,打豆豆的来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大人们纷纷端着盆,拿上袋子围了上来,街道上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  
期刊
进了夏天,就可以逮鱼了。夏村东那条小河,到了夏天,才会有水。  夏村人逮鱼,一般是钓、撒网、拉网、下迷魂阵、下地笼等。大家逮鱼只是自己吃,不卖。想卖,就夏天两个月,北边提闸放来些水,鱼能有多少呢?  夏宁住在村西头,生得白净,细骨伶仃,衣着干净。他逮鱼是下九节地笼。地笼是方铁圈上套了网的捕鱼工具,隔一尺一个铁圈,分出节,有六节、九节、十二节、十九节等,听说还有三十多节的。系绳子那边封死了,算头,尾
期刊
腊月二十八,天空阴沉沉的。刮了几天的北风,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小半晌,一辆三套马车停在马家沟知青点的院门口,赶车的是车倌马大鞭子。马大鞭子一手拉着闸绳,一手举着大鞭子,对着院里的屋子喊:“知青们,赶紧上车出发啦!”  知青点的两扇门同时开了,四个知青跑出来,跟头把式地上了马车。马大鞭子瞅一眼两男两女四个知青,突然皱紧眉头说:“不对呀,咱村不是有五个知青吗?那一个呢?”  紧挨马大鞭子坐着的李国梁
期刊
阿四的父母在镇上供销社做工。他们属于编外,总是起早贪黑。阿四放学后要照顾他妹妹阿五。他妹妹才五岁,从小被惯坏了,吃饭都要哥哥喂她。  我经常在放学后到阿四那里聊天。他烧饭,我就看小人书。他吃饭时,我便讲故事给他听。阿五这时候一边扒饭,一边翻着大眼睛看着我俩,听故事的时候阿五最乖。吃完晚饭,就该轮到阿四讲故事给我听了。阿四没时间看故事书,但是他会编。他编得比较离奇,想象力丰富,他可以不断往故事里加人
期刊
鞭影在眼前闪过,老牛闭了下眼睛,又大大张开。这是多少次了?身上的鞭痕,早一道道吃进了血肉里。  一辈子了,一辈子了,悬在头顶的鞭子就没搁下,持鞭的手换了一个又一个,何曾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们狠抽,像是抽一根死了的木头。  老牛抽搐了一下,刚刚落下的鞭子,正好和上一个鞭痕叠加,疼上加疼。  哞——唉——哞。老牛浑浊的声音,在四野乱窜,惊得尾随牛而来的八哥,扑翅飞向天空,钻进了云霄。  老牛真的老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