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芝麻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焙炒,研究焙炒方式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焙炒方式(油炒锅、微波炉、电磁转锅)和出料温度(170、180、190℃)下芝麻酱离心析油率、粒径、质构、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不同焙炒方式下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变化显著,油炒锅焙炒的芝麻酱离心析油率最低,电磁转锅焙炒的芝麻酱离心析油率最高.电磁转锅将芝麻焙炒至170℃出料制得的芝麻酱D50最低,为33.73 μm.3个焙炒方式下芝麻酱的硬度、黏聚性和黏度均为油炒锅的最高,电磁转锅的最低.芝麻酱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醛类、醇类、
【机 构】
: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芝麻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焙炒,研究焙炒方式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焙炒方式(油炒锅、微波炉、电磁转锅)和出料温度(170、180、190℃)下芝麻酱离心析油率、粒径、质构、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不同焙炒方式下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变化显著,油炒锅焙炒的芝麻酱离心析油率最低,电磁转锅焙炒的芝麻酱离心析油率最高.电磁转锅将芝麻焙炒至170℃出料制得的芝麻酱D50最低,为33.73 μm.3个焙炒方式下芝麻酱的硬度、黏聚性和黏度均为油炒锅的最高,电磁转锅的最低.芝麻酱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醛类、醇类、吡嗪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基本超过10%,其中吡嗪类物质最多,相对含量为34.17%~75.44%.壬醛、1-辛烯-3-醇、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和2-戊基吡啶等风味物质存在于大多数芝麻酱中,而且相对气味活度值很高,说明它们是形成芝麻酱风味的主要物质.焙炒方式和出料温度对芝麻酱的感官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芝麻在油炒锅焙炒至180℃出料制得的芝麻酱感官最佳,得分最高,为90.82.
其他文献
临床中,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不仅需要考虑患者的角膜形态、镜片各个参数之间的匹配情况,同时对验配人员及检查设备等也提出了更多的专业要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程、适应人群、设计情况, 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将小烛树蜡和日本木蜡分别添加到高油酸葵花籽油中制备凝胶油,分析其在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结晶行为的差异.结果 表明:在添加量为5%时,两种蜡均表现出低频率依赖的“强凝胶”行为,小烛树蜡具有更强的热稳定性和表观黏度,日本木蜡则具有更高的触变回复性;热力学性质进一步证实凝胶油性能的差异与天然蜡的成分有关.在微观层面上,小烛树蜡凝胶油和日本木蜡凝胶油分别呈现簇状和针状的晶体形态;小烛树蜡晶型为β\'型,而日本木蜡则在形成凝胶油的过程中发生晶体排列堆积方式的改变,晶型由β\'型转为β型.日本木蜡具有与高熔点蜡不
为了促进九香虫油脂的开发,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索氏抽提法提取九香虫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CCK-8法检测九香虫油脂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和人乳腺癌细胞HCC1937增殖的影响.结果 表明:九香虫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6∶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九香虫油脂提取率为(44.270±1.679)%;4、8、12、16 mg/mL九香虫油脂作用24 h,均能抑制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对于人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作用效果优于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另外,九香虫油脂处理导致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主要有3种存在形式,其中甘油酯型n-3 PUFA因其生物利用度高和不易被氧化而优于游离型和乙酯型.然而,目前鲜有对甘油酯型n-3 PUFA进行高纯度富集的方法.为了对甘油酯型n-3 PUFA的高值化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富集甘油酯型n-3 PUFA的3种常见方法(物理一步法、两步法和酶一步法)及优缺点.物理一步法可以避免产物氧化,但得率较低;两步法工艺复杂,并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而酶一步法具有简单、高效等优点,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现有脂
为了拓展南极磷虾油的应用范围,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囊粉.通过对比微囊化效果确定最佳壁材、乳化剂及工艺条件,并对最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制备南极磷虾油微囊粉的最佳条件为:最佳壁材组合为麦芽糊精(75%)与酪蛋白酸钠(2%),最佳乳化剂为单甘酯,单甘酯添加量2.0%,均质压力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南极磷虾油微囊粉表面含油率为0.68%,包埋率达到95%以上,载油量约为20%.南极磷虾油微囊粉为淡红色,具有一定的虾油味道,流动性良好
以米糠蛋白(RBP)为碳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制备的米糠蛋白碳量子点(RBP-CDs)的光学性能、形貌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并探究RBP-CDs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应用于传感、细胞成像、荧光染色等领域的效果.结果 表明:RBP-CDs在286 nm下有紫外吸收峰,其发射波长具有激发依赖性;RBP-CDs的形状近似球形,分散性好,尺寸均一,粒径为2~4 nm;RBP-CDs表面富含羟基、羧基,
为阐明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及利用其协同增效作用延缓油脂氧化,对油茶籽油中游离酚(free phenolics,FP)、酯化酚(esterified phenolics,EP)及不溶性结合酚(insoluble-bound phenolics,IS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单独或复配作用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的互作关系.结果 表明:FP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EP的最优提取工
制备大肠杆菌细胞膜固定相(E.coli cell membrane stationary phase,ECMSP),研究其对辣木籽抗菌肽的萃取效果.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大肠杆菌破壁效果的影响,分析大肠杆菌细胞膜与大孔硅胶的吸附特征及ECMSP对辣木籽抗菌肽的吸附效果,明确萃取前后抑菌活力变化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差异峰.结果 表明:在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30 min条件下,大肠杆菌破壁效果较好;大孔硅胶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饱和吸附值(Csmax)为9.98 μg/mg、吸附常数(
依据食药监办科[2017]43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KJ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定评价方案,对目前福建省内应用较广的4种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表明:4个品牌产品中,只有2个品牌产品符合要求,不同品牌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效果存在差异.为确保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检监管效果,结合试剂盒评价结果和市场调研情况,建议快检试剂盒产品须经质量评价合格再投入使用,并不定期对产品进行跟踪评价.
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马泡瓜籽油,对马泡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Rancimat加速氧化实验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马泡瓜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7.96±2.15)%;马泡瓜籽油的酸值(KOH) (0.24 mg/g)、过氧化值(0.036 g/100 g)均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马泡瓜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和7种甘油三酯,主要是亚油酸(68.56%)和三不饱和甘油三酯(66.50%);马泡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含量619.21 mg/100 g,其中粘霉烯醇140.83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