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既要从实践层面研究落实途径,又要从理论层面搞清楚其理论根基,了解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揭示其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与时俱进是其最根本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伟大纲领,贯彻科学发展观,既要从实践的层面探究落实途径,也要从理论的层面搞清楚其理论根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上述讲话,集中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就本意来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统一物质分为两个部分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中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彼此孤立地存在,而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之中。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全面的深刻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把重点发展和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种点与面的结合,是互相推进的。
  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不仅存在于事物的内部,还存在于事物的外部,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内部各方面、各因素保持辩证统一。统筹各方面的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坚持唯物辩证法,因地制宜,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两个归结”,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动因,社会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经济基础),进而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使社会形态发生更替。我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提倡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如胡锦涛所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另一方面可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奠定必需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历来把人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强调“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当作由别的东西来“鼓励”的被动的客体。这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或“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就是生产满足人们衣、食、住以及其他所需要的东西,“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两词均是由“社会的”(social)这一形容词衍生出来的,而它的出现是与“个人的”相对而言的,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强烈的否定性的批判精神来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和个体主义,反对资产阶级理论中的统治阶级实行的个人权利。所谓以人为本,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价值。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有原则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西方人道主义产生于14-16世纪,人道主义者反对经院哲学和教会以神权压制人性,鼓吹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后来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博爱的口号也是这种世界观的发展。这种人道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根据的。抽象人性论的根本特点是脱离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来谈论普遍的人性,而这种普遍人性其实是以资产者为模板描绘出来的,只不过被解释为一切人共有的人性而已。作为马克思主义命题的以人为本与此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并不否认个人主义,核心是要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它是建立在群众史观基础上的,是以确认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地位为前提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展开,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是“现实的人”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飞跃。必须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不能把它理解为以个人为本,尤其不能理解为以我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当然要落实到个人,人是相对于物来说的, 不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所以,这个“人”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全人类。如果把这个“人”理解为一个人,即我自己,那么,人本主义便成了个人本位主义,即个人中心主义或个人主义,从而与社会本位主义或社会中心主义对立起来了,甚至变成了自我中心主义或唯我主义。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主体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即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按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来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今后的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关注社会和谐,注重解决社会矛盾,全力降低发展成本,以人民的幸福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均GDP将在近期突破三千美元,依据世界性发展经验,该阶段将是一个矛盾高发期,而目前我国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大量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较为集中而突出的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在居民中不同部分的人群收入差距仍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若不及时扭转这一趋势,就会使我们的发展偏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直接损害公平原则,甚至威胁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观也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中仍存在着单位产出能耗和材耗较多,这既制约着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也包含着代内和代际间公平问题,按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分配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总体思路,来解决我国目前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果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贫穷落后的实际,提出的一种促进社会发展调节人们利益的基本原则,而当它发挥自己的历史性作用,在经济发展达到目前这种状况,则应该将执政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转向社会公平问题,按照“注重公平,促进效益”的原则来解决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雪灾、5·12汶川地震等事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列宁哲学笔记[M],人民出版社,1962:278-407
  [3]当前政治理论教育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4]陈筠泉,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M],北京出版社,2002:45-60
其他文献
由于流动人口逐渐增多,近年麻疹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仅1996~1997年我院儿科就收治55例麻疹患儿,现报道如如下。临床资料55例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6月5例占9%,~3岁21例占382%,~6岁12例占218%,~13岁17例占309...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观点,起着统率社会价值理念的核心作用。在国民教育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
摘要:知识经济、教育国际化和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微观方面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规模的扩大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挑战,要求高校教学管理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从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内涵、现状及特点、发展思路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化    建国六十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表明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和复方制剂常用中药。赤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
对后进生应该充分了解,正确对待,关心热爱他们;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对后进生反复抓,抓反复。使后进生尽快转化,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踏实。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笔者利用生态足迹算法对江西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人均生态赤字为0.3888hm^2.由此分析了该省面临的严峻生态形势,并对缓解生态赤字提出了
本文针对扩招后中央划转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和市场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对全面加强学籍过程控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在大
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角色塑造需要考虑其音乐发展逻辑、音乐色彩布局、艺术内涵等多元的戏剧要素,更需要以动态发展的戏剧逻辑来探析其中的角色塑造之精妙。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chicl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苦、微辛,性平,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肋痛、风疹
高校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在执行过程遇到了不同的阻力和困难,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通过问卷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辅导员工作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