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育家发现,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只有当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书的几种习惯。
  第一,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生读书的助手,是学生阅读中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都要有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有关的参考书。工具书应是帮助学生自学时的“无言先生”和“终身老师”。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本字典,还让他们准备各种工具书,并且教他们使用工具书的技能技巧,这样就将学生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每新学一课,我都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以及读不通、读不懂的句子;课后要把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句子抄写在读书笔记上,作为知识的积累,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就能在读书时自觉地用特定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等。甚至有一些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写一些心得体会。
  第三,养成“心、眼、口”三到的习惯
  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我认为读书必须用心去读。只有用心去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而用眼、用口是阅读的必要方式,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做到心、眼、口三到,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 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每节阅读课上,我都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后,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解决。开始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是问题”。我就引导学生,一是从文章的体裁入手提出问题,如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哪几个方面写的?反映了人物哪些精神品质?二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问题;三是依据预习及课后问题,提出问题等等。这样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善于提问了,而且自学的能力也加强了。
  第五,养成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
  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对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是很有益处的。因此,从中高年级开始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查找资料的习惯,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整理所查找资料的能力。如:在教学古诗时,我让查找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的资料;再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查找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状况及保护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圆明园》一课时,我让学生查找了入围联军进北京的史料。对于学生查找的资料,有时放在理解课文中作为补充,有时放在语文实践活动上交流。当学生对查找资料产生一定兴趣后,再逐渐培养学生整理、加工、概括资料内容的能力。
  第六,养成好问善研的习惯
  好奇、好问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这种天性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呢?首先在课堂上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就要精心创设氛围,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时刻鼓励学生多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做到“答复满意”。我送给学生这样一句话:“好问不须脸红,无知才应羞惭。”在我的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尤其对于后进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我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好、中、差均等,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会消除畏惧心理,乐于发言、乐于研究,这样的氛围不仅使小组成员品尝了成功的欢乐,也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给学生提供参与阅读的条件,比如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等。
  (作者單位:辽阳市灯塔市烟台街道中心校分校 辽宁灯塔)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思想品德学科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中学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
期刊
[摘要]德育在教育中是重于文化知识传承的,但德育却不能像传授文化知识那样理性化,如果把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当作数学公式一样处理,那就变成空洞的说教,造成学生“有道德知识,但缺乏道德感;有道德观念,但缺乏道德体验”。德育不仅仅是某个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老师的责任。德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生活中,在各科的教学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德育具体化,生活化。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的网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
期刊
“这个世界没有最大的爱,只有最需要的爱,只要我们肯拿出来,即使是弱小到米粒或草芥,也会得到它的呵护和抚慰。”这句话是多么有哲理啊!它道出了为人师的准则。  我是孤儿院的一名教师,为让更多失去双亲的孤儿能象其他正常同龄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沐浴知识的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多年来在教学中摸索这经验,感到他们需要的是爱,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习氛围的营造,实验探究,多媒体的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教学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学科有效教学 做法与体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
期刊
[摘要]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只要去听,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相信總有其可取之处,有值得借鉴、探究、学习的东西供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怎么听?听什么?怎么记?记什么?怎么反思?反思什么?评价一节课即品位一节课。让我们作为审美者这个角色去品味每一节课。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品课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途径.对于听课、评课我一直都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数学同其他学科知识一样,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贴近生活,真实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关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爱玩,如何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改 和谐教育 兴趣教学    新课改的中心议题是既改变教师的行为角色,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主张学生个性的张扬已摆在了重要地位。所以,建立民
期刊
[摘要]我们不用传统的模式来看待学生,教育学生,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个性,所以每一年的學生也不同,这中间就有一道“代沟”横在我们中间——无法跨越。素质教育越来越让更多的人适应和接受的今天,“普九”让人们转变教育的观念,并不是不要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门及学校要转变管理教育教学的运转机制。  [关键词]学校 教育 环境    “在社会中,人要有股子闯劲,要能够充分发现自我,也就是说
期刊
[摘要]记得陶行知老先生有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强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创新,则国家创新。江泽民同志早就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