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并阐述了操作性很强的几大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 常见的问题 实效性 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
一、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1.合作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2.没有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基础
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3.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4.学生的主动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全班组建合作小组(每组6人以内)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科优、良、中、差搭配,每组均含有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做到每组有人帮带,实现学科水平的共同提高;考虑组内组员性别、学习态度、守纪状况、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安排。
要帮助小组长落实任务:(1)制定本小组的组规,给自己小组起名;(2)组织并督促组员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协助完成;(3)每周组织组员评选出“帮学最优秀个人”和“小组展示最优秀个人”;(4)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限时训练的评分(可采取组内成员交换评分或组间互评分等多种方式);(5)组织本组同学进行本节课的反思,填写《互助卡》;(6)按时上交《××小组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周评表》到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每周进行汇总后上交老师处)。
2.明确学习目标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中的“生成问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具体为第几课),提出本节课须解决的三个“研学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学习导航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非常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在一节课里有多个,可以在上课开始设置一个学习任务让全班思考,然后连续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规定时间里要求每个小组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能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如果只是让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规定不够清晰,极容易出现小组内有的学生很积极地完成,而有的学生则袖手旁观;或水平高的学生占据主动地位,水平稍差的学生只能静观,就算提出建议也不一定被采纳。这时一定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要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在新授内容阶段,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时可以这样规定:(1)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自己的操作方法或完整的方案,教师发给相应表格填写。(2)每人把自己的方法或方案在小组内汇报,小组长作好记录。(3)小组评选出最佳方案,集思广益,共同修改。或把每份方案中的优点集中起来再形成一份最完善的方案,作为整个小组的方案。(4)每个小组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形成成果。(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进行解说演示。(6)小组学习解决新问题,时间约为20分钟。
在巩固练习阶段适宜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进行测评,再全班展示交流,小组间互评。评价后还要让学生明白最优化的操作方案是什么、有多少种方法可达到实验效果、还可以形成什么新的想法。根据学生这些新的想法,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再一次练习操作,以验证新的想法。比如在上《网页制作》时便可让学生采用这种方式。
小组讨论过程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又要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会形成小组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学习气氛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可评价自己或其他小组或个人成果的优缺点,可评价具体方法的可行性等。除了口头评价还可以进行纸笔测评,如在本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换查看对方的操作结果,根据教师点评的结果,根据参考答案相互改分,小组统计小组成员得分等级并交给老师。
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本节课学习优秀个人、学科学习进步最大个人、学科优秀小组、优秀学习小组长。对受表彰的同学,学校将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通过家校通发信息告知家长。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表现,在认定学分中加、扣分;对个别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对屡教不改的及时上报班主任进行处理。
5.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更具实效性,组内氛围更融洽,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与技能。如《我爱我校》主题网站设计、《局域网的构建》等主题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完成作品创作,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比较和评价。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既要合作完成任务,更要团结。这类主题活动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能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但这些课外知识又与学科紧密联系,更好地补充了学科知识,并拓宽了视野。他们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如怎样规划内容、如何策划创意、采访技巧、数据分析技巧的能力等,更会有效地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总之,只有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明确的目标,采用适当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2]李冬梅《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5]江苏铜山县茅村镇中心中学 赵建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 常见的问题 实效性 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
一、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1.合作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2.没有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基础
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3.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4.学生的主动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全班组建合作小组(每组6人以内)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科优、良、中、差搭配,每组均含有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做到每组有人帮带,实现学科水平的共同提高;考虑组内组员性别、学习态度、守纪状况、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安排。
要帮助小组长落实任务:(1)制定本小组的组规,给自己小组起名;(2)组织并督促组员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协助完成;(3)每周组织组员评选出“帮学最优秀个人”和“小组展示最优秀个人”;(4)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限时训练的评分(可采取组内成员交换评分或组间互评分等多种方式);(5)组织本组同学进行本节课的反思,填写《互助卡》;(6)按时上交《××小组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周评表》到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每周进行汇总后上交老师处)。
2.明确学习目标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中的“生成问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具体为第几课),提出本节课须解决的三个“研学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学习导航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非常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在一节课里有多个,可以在上课开始设置一个学习任务让全班思考,然后连续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规定时间里要求每个小组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能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如果只是让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规定不够清晰,极容易出现小组内有的学生很积极地完成,而有的学生则袖手旁观;或水平高的学生占据主动地位,水平稍差的学生只能静观,就算提出建议也不一定被采纳。这时一定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要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在新授内容阶段,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时可以这样规定:(1)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自己的操作方法或完整的方案,教师发给相应表格填写。(2)每人把自己的方法或方案在小组内汇报,小组长作好记录。(3)小组评选出最佳方案,集思广益,共同修改。或把每份方案中的优点集中起来再形成一份最完善的方案,作为整个小组的方案。(4)每个小组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形成成果。(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进行解说演示。(6)小组学习解决新问题,时间约为20分钟。
在巩固练习阶段适宜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进行测评,再全班展示交流,小组间互评。评价后还要让学生明白最优化的操作方案是什么、有多少种方法可达到实验效果、还可以形成什么新的想法。根据学生这些新的想法,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再一次练习操作,以验证新的想法。比如在上《网页制作》时便可让学生采用这种方式。
小组讨论过程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又要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会形成小组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学习气氛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可评价自己或其他小组或个人成果的优缺点,可评价具体方法的可行性等。除了口头评价还可以进行纸笔测评,如在本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换查看对方的操作结果,根据教师点评的结果,根据参考答案相互改分,小组统计小组成员得分等级并交给老师。
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本节课学习优秀个人、学科学习进步最大个人、学科优秀小组、优秀学习小组长。对受表彰的同学,学校将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通过家校通发信息告知家长。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表现,在认定学分中加、扣分;对个别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对屡教不改的及时上报班主任进行处理。
5.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更具实效性,组内氛围更融洽,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与技能。如《我爱我校》主题网站设计、《局域网的构建》等主题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完成作品创作,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比较和评价。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既要合作完成任务,更要团结。这类主题活动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能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但这些课外知识又与学科紧密联系,更好地补充了学科知识,并拓宽了视野。他们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如怎样规划内容、如何策划创意、采访技巧、数据分析技巧的能力等,更会有效地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总之,只有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明确的目标,采用适当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2]李冬梅《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5]江苏铜山县茅村镇中心中学 赵建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