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诗歌文化历经几千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风。中国古典诗歌传承千百年,自上世纪20年代中西文化开始交融之际,诗歌的现代化特色日益突顯。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中国诗人在诗歌意象的选取和诗歌意境的生成方面始终存在共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诗人也选择了与古人不同的表现方式。将中国诗歌的古典韵味与现代风雅接轨,用现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演绎下去,是我们立足于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古典与现代;中国诗歌;意境与意象
  在中西方增进交流的历史背景下,自上世纪以来,我国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现代派诗人,中国诗歌在意象的选取和诗歌的表达方式上都深深都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现代化的趋向。然而中国诗歌的古典烙印依然存在,现代诗歌的发展不能舍弃中国古典文化的滋养,一个忘本的民族是可怕的。不忘来处,继往开来,将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接轨,才是值得选择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一)中国诗歌的古典元素
  中国古典诗歌通常选取某些特定的意象作为抒情表意的寄托对象,如,雁、花、鸟、云、水、酒、鱼等,这些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特色,往往容易使人坠入古诗古韵之中。中国古典诗词情调“白描”的表现手法,通常将意象直接描写出来,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古代诗人十分注重个人心境的表达,呈现出的诗歌具有婉约、儒雅的特点。
  (二)中国诗歌的现代元素
  现代诗是白话文的形式,是新文化运动的结果之一。随着现代科技化、市场化、都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生活将人的自然的距离拉远,不再如古代那么亲近,现代诗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不再单纯采用“白描”、“隐喻”等传统方式,他们在意象的组合方式上有所创新,在传统意象上赋予现代人的感受。
  二、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共性与差异
  (一)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共性
  1.意象的选取
  注重自然意象。与西方人类主宰自然的诗歌文化不同,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还是现代诗,都十分倾向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中国古典诗歌常常选取花鸟、月夜、水、渔船、镜、夕阳、黄昏、雁、芭蕉、残叶、枯树等自然意象,融情于景,人景合一。中国现代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也带有古典意象的烙印,卞之琳在《无题一》中将古典意象“水”和现代情感“爱”结合起来,现代诗人通过古典意象成功地表达了现代人复杂的生活和细腻的情感。
  注重季节。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都倾向于时间的运用。悲秋、冬雪、夏蝉、伤秋、春暖花开、秋雁等意象,是我们常见的诗歌意象。现代派诗人郑敏在《金黄的稻束》中,选择了传统“秋”的意象,并将生命的力量寓于其中,展现了古典和现代的融合。
  2.意境的形成
  触景生情是古典诗人比较惯常的意境生成方式,诗人将个人情感寄托于客观的事物,让这些物象具备了写诗人主观上的深厚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生动写照。现代诗人也常会选取城市细密的夜雨作为意象,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惆怅和难以诉说的愁绪。
  (二)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差异
  1.意象的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人景相融,在表达上也十分注重工整的对偶,词句之间的押韵。诗歌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往往是确定的内涵,如丁香代表着忧郁。现代诗主张将意象客观地呈现出来,人与自然的结合不再那么紧密,诗歌的表达也不再以单纯表达诗人的心境为主,而且传统诗歌意象在现代诗中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涵,例如丁香不再只代表忧愁,它在著名诗人戴望舒的笔下被寓于了美好的情感。
  2.偏感性与偏理性
  古代诗人往往单纯地将意象作为个人情感寄托的一种对象,写诗是表达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无论是抒情还是写实,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的愁绪、哀思、欢畅亦或抱负,读古诗词,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特征,因而也总结出豪放派、婉约派等不同的古典诗词风格。现代诗人的写诗风格偏向理性化,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往往与作者个人的情感无关,传统意象不再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对象和踌躇满志的寄托,现代诗人更客观地将意象作为人生体验的传达方式。
  3.意象的组合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传统诗歌比较注重秩序的严谨性和渲染手法的运用,词句之间往往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要求。通常用赋比兴、对偶、渲染、强化、对仗等表现手法使词句之间的结构严密、前后呼应,整齐的秩序给人豪迈舒畅之感。而现代诗歌在意境的表达方面突破传统逻辑结构的束缚,受到现代艺术思维的深刻影响,在组合意象时较为自由,打乱常规的秩序与规律,起承转合、节奏独特。
  三、接轨“古典”与“现代”,在继承中创新
  (一)汲取古典甘泉,传承古人智慧
  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华民族古典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化”、“欧化”的现代诗歌巧妙地表达着时代的节奏和现代人复杂的情感,然而一个民族得以长久立足于世界的根本还在于对本民族特色的坚守与传承。无论现代诗受到了世界化怎样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印记始终存在,中国人表抒胸臆的传统方式依然存在,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诗古词、元曲歌赋,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现代的创作要汲取古典文化甘泉,传承古人的智慧。
  (二)古典诗歌,现代表达
  著名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无疑是古典诗歌、现代表达的佳作,诗人选取雨、巷、丁香等经典意象,继承了古典诗歌的幽静的意境,但这些意象又不像传统意象一样有所特指,现代诗的意象内涵缥缈,给人虚幻莫测的朦胧之美,微妙地表达出现代人复杂多样、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十分符合现代人表达心境、描述客观世界的方式特征。戴望舒一直十分强调个人诗歌创作的“古化”,他坚持现代诗的创作不能脱离古典诗歌的滋养和修饰,我们要传承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文化和表现手法,同时也不能盲目继承,要选取精髓和特质,并注意与现代人的情感和人生体悟结合在一起,不能脱离时代,一味追求古风古韵。古典诗歌为我们凝造出静谧悠长,亦或豪迈、清新的风韵,成就了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留下了表现力极强的表现手法,我们要学习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现给世人,展现给我们的后代。
  (三)拒绝闭关自守,努力走向世界
  这是一个全球化不断加强的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增进。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学院,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時也为我们带来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色。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固步自封本民族的文化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需要接轨,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也需要接轨,我们要积极擦亮自己的民族品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诗歌延续千百年,中华文化的魅力不应因任何原因中断。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贴近自然的心境、独特表现手法、各大派系,都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财富,现代诗歌不应抛却这些特色,而要把现代人的思维特点和艺术表达方式同古典诗歌接轨,让中国诗歌既带有“古典”的精髓,又富有“现代”的韵味,积极融入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才是中国诗歌得以不失本色、源远流长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伟.古典情怀的现代演绎-戴望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1).
  [2]吉灵娟.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现代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2).
  [3]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J].人文杂志, 1996(5).
  [4]刘子琦. 徘徊于古典与现代之间-三十年代卞之琳诗歌的现代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6]李建平.中国现代诗歌叙述研究-以抒情诗为中心[D].山东大学, 2015.
其他文献
【摘要】:侠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阶层,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能寻觅到他们的踪迹。侠客是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深化的产物,以武犯禁,遭受统治阶级的打压,却满足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期望,为无数人所倾倒。  【关键词】:侠客;形象;精神  一首《侠客行》,一首侠士绝唱。“侠”,千古称颂的“侠”,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那么陌生的字。尤其是受金庸古龙小说及各大电视媒体杂志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武侠,越来越感受到它独
期刊
【摘要】:《书议》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晚期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与其之前划时代的鸿篇巨著《书断》不同,《书议》言简意赅、论述精巧、见解深邃,通过对十九名前代书法名家及其书体的客观评价,旗帜鲜明地树立了“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审美标准。其中对“书圣”王羲之的客观评论发前人未敢发之语,对整个唐代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书议》入手,结合时代特征与作者的美学理念,阐述作者所反映的书法创新
期刊
战争题材,尤其是儿童文学战争题材是个敏感话题,按常规的“小英雄模式”处理,难免落入俗套,作者没有突破口,读者也没有新鲜感。《哥哥莫要过河来》是一部儿童战争题材小说,作者深入金寨,扎根基层,在红军留下的遗迹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小说题材虽然普通,但并非老调重弹,在叙事模式、写作视角以及表现手法上更深刻、更可读、更有意义,作者细致深入的解读战争,不吝笔墨的详写花儿般鲜活的生命在瞬间的毁灭,从内心对敌人、对
期刊
【摘要】:莫言的短篇小说《枯河》已经鲜明地表现出了莫言小说的众多文学元素。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儿童叙述下的全知全能视角叙事,通过小虎的悲惨遭遇对不正常的时代暴力进行了深刻的追问,可以看到莫言有独特的反思历史的角度,即直面苦难中的冷漠的人情,从个人经验出发思考历史悲剧。  【关键词】:叙事方式;儿童视角;暴力记忆;反思历史  莫言喜欢将小说的主人公设定为儿童,用孩子天真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反而使小说的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以来,作家重新书写历史已经成为一个创作的潮流,王安忆也投入了这一创作潮流,她创作的上海小说表现出了很多与当代文艺思潮中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相契合的特征,同时,王安忆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个性气质的女性作家,她的上海历史书写填补了新历史主义小说中性别书写薄弱的一面。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王安忆;上海小说;性别  新时期以来,作家书写历史已经成为一个创作的潮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陈忠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怀着特殊的感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时代开始,人们用月亮象征过轻盈美丽、寄托过忧伤、传递过思念。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所代表的感情相当丰富,咏唱月亮的诗歌代代相传。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为基础,解读月意象频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原因,并具体分析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关键词】:古诗词;月亮意象;审美解读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
期刊
三年的大學生活转瞬即逝,我却年华虚度,空留一身疲惫。  从迈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习惯了默默无闻,不投身于各类社团,也没有兴趣结交新朋友,每天在教室,宿舍,食堂复制三点一线的生活,自卑心理驱使我尽量避开诸事缠身的忙碌,使生活平稳而安逸,我对大学的未知和不可掌控充满了恐惧和抵触,沉溺于自我的惯性里,对一切不在计划之内的事都采取被动消极的态度,可应付了事没有让我轻松反而使我越来越厌倦疲于奔命般的生活。
期刊
【摘要】:在西方哲学、文学和政治理论中,乌托邦是一个丰富的主题。它非常富有表现力,集中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凝聚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美好憧憬。当然,其负面效应也得到很多讨伐。面对乌托邦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使之能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乌托邦;现实;精神;指导意义  乌托邦的理论最先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具体展现。莫尔关于未来的完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由一个“读字时代”走向了“读图时代”,人们的视听能力得到了无限延伸,电影这个综合艺术在现代传媒背景下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而其中取得巨大反响的电影不乏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本文将重点分析在现代传媒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试图找出二者的关联和区别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现代传媒  电影是视听艺术,它的成长离
期刊
【摘要】:冯巩,这位演员大众在熟悉不过,选取他的代表电影作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举例,通过对他的相声表演创作与电影表演创作的研究,总结出两门不同创作规律艺术之间的有机关联,互取优点为之所用,为从事舞台和大屏幕中的表演专业人士,提供一点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表演艺术;表演;相声;体验;体现;性格。  刚刚过去的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我们的老朋——冯巩。一句他的标志性语言“我想死你们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