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激情飞扬的舞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激情飞扬的舞台。经过一番苦苦探索,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创设情境,催生激情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课前的巧用课题提问题,在开学的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我是这样设疑问的: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你猜猜课文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我让他们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上黑板上写下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学生们开始很多都不好意思,或是害怕、恐惧的表情。我鼓励大胆的学生并给他们准备了小礼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一次课前的黑板上总是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在往后的语文中我大胆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學生的设疑能力越来越强。这让我深深地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融入学生,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呵护,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展翅飞翔的。
  二、尊重个性,诱导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由此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活动过程,其核心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的实践过程,应该突出的是学生的习得过程。教学过程不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的“教”,而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所以,我努力争取做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想方设法发现、调动、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多放手让学生大胆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比较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袋麦子》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童话,记得我初次读这篇童话的时候,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节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更被小猴的聪明能干深深折服。由于这种思想的使然,初始,我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侧重于体会小猪的出色,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思想一旦被拘泥,学习积极性就受到压抑,课堂犹如一潭池水,掀不起一丝一毫的风浪,这貌似安静的课堂留给我的是不尽人意,是一声叹息,是沉重的思索……后来,我调整了教学思想,采用“演一演、辩一辩、想一想”的教学三部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开拓时空,激发激情
  其实文本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挑战,学生在研读文本时,会产生和已有知识的共鸣。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探索,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创造性的拓展。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有这样一句话“嫦娥奔月……留下的是牵挂”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祝福语的基础上,通过对嫦娥牵挂人物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嫦娥善良形象的感悟,教者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样好心善良的嫦娥:人们除了在中秋节这一天为她祝福外,还会为她做些什么呢?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纯真的爱与关怀,让学生的激荡情思自然流淌。
  四、多维互动,凸现激情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学的资源,如教《学会查“无字词典”》,我在学生初读了课文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无字词典”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怎样查“无字词典”?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达到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互提问题”,形成课堂互动: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是否能懂的问题,就说:“我考考大家……”;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就说:“我请教大家……”。学生在其间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喜的,从而语文课堂实现了多向互动合作。
  五、捕捉空白,放飞激情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朵杏花》一课时,竺可桢与孩子之间有这样一则对话: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的语气是一次比一次急切,一次比一次兴奋,孩子的语气天真、自豪、肯定。但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我在每句话前都加上了“ 地说”,学生借助这个文本空白,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在创造性地填补中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激情飞扬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溶液(MDEA)对模拟烟道气(98%N2、2%SO2)中SO2的吸收性能。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富液(吸收二氧化硫后的MDEA溶液)在30℃、40℃、50℃、60℃、8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直努力做一个“懒惰”教师,我的课堂有点“另类”——多学少教,先学后教,孩子常会“游离
以扩展的Nernst—PIanek方程在膜微孔内浓度梯度微分方程dcj/dx=J∨△x/AkSp(Kj.cCj-Cj.p/Dj.p-ZjCj∑iml^n(Kc.ijCi-Ci.p)/Di.p/∑iml^nZi^2Ci)和解膜微孔内浓度梯度微分方程的
【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动植物一些基本的生殖方式之后,进一步了解关于克隆技术等无性繁殖方面的知识,属于拓展性的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列举几种生物无性繁衍后代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无性繁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殖方式。  2.以问题入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并初步感受到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多利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学生
体育课堂教学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活动。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体育老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关规律,运用各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身心素质、基本技能上得以提升并获取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上乘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伴随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一线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持续追求体育课堂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的实用价值,比较恶性肿瘤病人理想体重的评价方法.方法在恶性肿瘤病人就诊或住院时,测量其实际体重(ABW)和身高;询问其肿瘤确诊前一年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真实可信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问题、发现规律。  一、课型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观察课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感觉器官观察
中国环境法治发展40年,也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发展和建设的40年。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由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成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