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已经下山,夜幕还没有完全降下,天空是深色的墨蓝。我乘坐的大巴在前往西南边境的国道上行驶着,车窗外的农田上升起一股燃烧禾秆的浓烟。在浓烟缭绕中,我看到了年少的我奔跑在家乡的田垄上,似乎也嗅到了少年时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春天总伴随雨水晦涩的味道。春节过后,就是绵绵的春雨,一下就是几个星期。房子的墙壁是晦涩的,久晾未干的衣服是晦涩的,就连床上的被褥似乎也变得微微湿润,带有几分晦涩的味道。房子以外的地方,是不能去的。但雨水终究还是太长太长了。待春雨初歇,孩子们自然是坐不住了,赶紧穿上雨鞋,拿上篮子,借着割兔草的名义,跑到野外去。此时,家乡的味道是新鲜的。久经雨水浇洒的土地,早已软透了,一脚踩下去,一个深深的脚印,那储藏在土地里的空气也被挤压出来了。它的味道潮湿、清新,又带有一丝芳香。蹲下割草,一把抓住野草,手起刀落,齐齐割断,丝毫不费力气。草的新鲜味儿,都沾在了手上。把手放到鼻前一闻,笑容马上在脸上绽放开来了。等到雨水慢慢消停下来,阳光开始充足的时候,大自然就完整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贪玩的孩子们,拿着水桶和瓢,前往小溪边捞小蝌蚪。小孩,哪懂什么规矩。刚开始,用瓢捞,后来,用手抓。蝌蚪自带的腥味儿,沾满了孩子的小手。一不小心抓破了蝌蚪,往身上一擦,身上也是腥味儿。淘气的我们,还把蝌蚪放到太阳晒得温热的石头上,没多久,挣扎的蝌蚪就平息下来。腥味儿,停留在了石头上,弥漫在空气里。孩子们满身腥味儿地回到家,总逃不了父母的一顿责骂。
南方的夏天是漫长的,南方的太阳是明亮的。在明亮的太阳下,家乡的夏天总是伴随着汗水的味道。夏天是收割稻谷的季节,所有人都跑到田里去。小孩自然也不例外。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被太阳烘得直冒热气的土地。人们就在这天地间,弯着腰,收割稻谷。汗水不自觉地流了出來。一手抓禾秆,一手拿镰刀,哪来得及擦去脸上的汗。汗流进眼睛里,是涩涩的;流进嘴角,则是咸咸的。如今回忆起来,那汗水似乎还有点儿孩子健康的身体分泌出来的甜味儿。一天下来,汗水早已在衣服上凝成了几层白白的盐沙。收割完的田地,需要水的浸泡,以便松土,再耕种。赶上天旱的时候,从山涧流出来的清水成了宝贵资源。乡亲们淳朴善良,从不为泉水你争我抢。白天时间分配不过来,只好晚上去“看水”。精力充沛的我,还是乐于跟着大哥哥去忙乎。简单劳作过后,我们便躺在田垄上休息。大哥哥唱起悠扬的客家山歌,我静静地听着。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撞到田垄后反弹回来,混着田垄被太阳暴晒后的泥土的气息。歌声渐渐平息,睁眼见到的是万里无云的夜空,一轮澄澈的明月高挂在半空,还有缥缈的星汉。它们也静静地看着这座忙碌了一天的小镇。一切都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沉寂。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窸窸窣窣的夏虫声,我渐渐地沉入了梦乡。再醒来时,已躺在家里的凉席上了。
秋天,是一年当中最可爱的季节。当柿子树结满火红的“灯笼”时,孩子们都跑到柿子树下去了。孩子们都是爬树的好手,双脚夹着树干,一蹬,双手环着树干,再往上一套。蛙泳似的动作,没几下,人就到树上去了。一上午的工夫,篮子里,背篓里,满是柔软、光亮的柿子。回家,是不用着急的。孩子们找块空地,围着坐下来,开始享受一顿美味的柿子大餐。两手握着柿子,轻轻一掰,分成两半。咬下去,软软的,汁儿溢出来,沾在嘴上,流到手上,黏糊糊的。欢声笑语间,甜味儿满口都是。孩子们一点点舔净黏在柿子皮上的肉,生怕浪费了大自然的甜美。吃完了,大伙儿提着篮子,背着背篓,在凉快的秋风中,一步步走下山去。似乎就连秋风也带点柿子的甜味儿。
冬天的家乡是荒芜的。天上是一层厚厚的铅白的云,田里了无生机地长着些野草,山上的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就连殷勤的小鸟也不知道去哪儿了。但是,孩子们是不会停下来的。伙伴们碰了个头,商量商量,你家拿个水桶,我家拿个锄头,他家拿个火机和蛇皮袋,就这么出发了。河水和干枯的树枝是现成的。躲在洞里过冬的田鼠,可是要遭殃了。在水灌和烟熏的进攻之下,它们终究还是逃出了自己的安乐窝。一旦出来,它们就成为孩子们蛇皮袋里的“囚徒”。等数量足够了,就在河滩上燃起一火堆。剥好皮,洗干净的田鼠,显得精瘦又结实。柴火的烟熏味和田鼠肉的香味在火苗的巧妙催化下融为一体。即使没有油盐,烧熟的田鼠也是香味四溢。等孩子们享受完美味的田鼠后,在火堆里烤了多时的番薯也早已熟透了。剥去外层烧焦的皮,番薯显露出嫩黄的肉,滚烫,松软,香甜。孩子手捧番薯,一边甩手哈气,一边贪婪地送进嘴里,好像生怕香气转瞬就消失一样。也许正因为景色的荒芜,才更让这烤田鼠和烤番薯的香味印象深刻。
回过神来,那股禾秆的浓烟早已被客车甩在身后。我扭身回望,烧烟在更加苍茫的暮色中显得模糊而蒙眬,正如我想回望的家乡。因为求学谋生的缘故,我已离开家乡十余年。宽厚仁慈的家乡会接纳每一个归来的游子。当初的那些味道也依然伫立在那里,但是隔着十余年的悠悠岁月,再熟悉的味道也不免显得有点隔阂。
家乡的春天总伴随雨水晦涩的味道。春节过后,就是绵绵的春雨,一下就是几个星期。房子的墙壁是晦涩的,久晾未干的衣服是晦涩的,就连床上的被褥似乎也变得微微湿润,带有几分晦涩的味道。房子以外的地方,是不能去的。但雨水终究还是太长太长了。待春雨初歇,孩子们自然是坐不住了,赶紧穿上雨鞋,拿上篮子,借着割兔草的名义,跑到野外去。此时,家乡的味道是新鲜的。久经雨水浇洒的土地,早已软透了,一脚踩下去,一个深深的脚印,那储藏在土地里的空气也被挤压出来了。它的味道潮湿、清新,又带有一丝芳香。蹲下割草,一把抓住野草,手起刀落,齐齐割断,丝毫不费力气。草的新鲜味儿,都沾在了手上。把手放到鼻前一闻,笑容马上在脸上绽放开来了。等到雨水慢慢消停下来,阳光开始充足的时候,大自然就完整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贪玩的孩子们,拿着水桶和瓢,前往小溪边捞小蝌蚪。小孩,哪懂什么规矩。刚开始,用瓢捞,后来,用手抓。蝌蚪自带的腥味儿,沾满了孩子的小手。一不小心抓破了蝌蚪,往身上一擦,身上也是腥味儿。淘气的我们,还把蝌蚪放到太阳晒得温热的石头上,没多久,挣扎的蝌蚪就平息下来。腥味儿,停留在了石头上,弥漫在空气里。孩子们满身腥味儿地回到家,总逃不了父母的一顿责骂。
南方的夏天是漫长的,南方的太阳是明亮的。在明亮的太阳下,家乡的夏天总是伴随着汗水的味道。夏天是收割稻谷的季节,所有人都跑到田里去。小孩自然也不例外。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被太阳烘得直冒热气的土地。人们就在这天地间,弯着腰,收割稻谷。汗水不自觉地流了出來。一手抓禾秆,一手拿镰刀,哪来得及擦去脸上的汗。汗流进眼睛里,是涩涩的;流进嘴角,则是咸咸的。如今回忆起来,那汗水似乎还有点儿孩子健康的身体分泌出来的甜味儿。一天下来,汗水早已在衣服上凝成了几层白白的盐沙。收割完的田地,需要水的浸泡,以便松土,再耕种。赶上天旱的时候,从山涧流出来的清水成了宝贵资源。乡亲们淳朴善良,从不为泉水你争我抢。白天时间分配不过来,只好晚上去“看水”。精力充沛的我,还是乐于跟着大哥哥去忙乎。简单劳作过后,我们便躺在田垄上休息。大哥哥唱起悠扬的客家山歌,我静静地听着。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撞到田垄后反弹回来,混着田垄被太阳暴晒后的泥土的气息。歌声渐渐平息,睁眼见到的是万里无云的夜空,一轮澄澈的明月高挂在半空,还有缥缈的星汉。它们也静静地看着这座忙碌了一天的小镇。一切都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沉寂。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窸窸窣窣的夏虫声,我渐渐地沉入了梦乡。再醒来时,已躺在家里的凉席上了。
秋天,是一年当中最可爱的季节。当柿子树结满火红的“灯笼”时,孩子们都跑到柿子树下去了。孩子们都是爬树的好手,双脚夹着树干,一蹬,双手环着树干,再往上一套。蛙泳似的动作,没几下,人就到树上去了。一上午的工夫,篮子里,背篓里,满是柔软、光亮的柿子。回家,是不用着急的。孩子们找块空地,围着坐下来,开始享受一顿美味的柿子大餐。两手握着柿子,轻轻一掰,分成两半。咬下去,软软的,汁儿溢出来,沾在嘴上,流到手上,黏糊糊的。欢声笑语间,甜味儿满口都是。孩子们一点点舔净黏在柿子皮上的肉,生怕浪费了大自然的甜美。吃完了,大伙儿提着篮子,背着背篓,在凉快的秋风中,一步步走下山去。似乎就连秋风也带点柿子的甜味儿。
冬天的家乡是荒芜的。天上是一层厚厚的铅白的云,田里了无生机地长着些野草,山上的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就连殷勤的小鸟也不知道去哪儿了。但是,孩子们是不会停下来的。伙伴们碰了个头,商量商量,你家拿个水桶,我家拿个锄头,他家拿个火机和蛇皮袋,就这么出发了。河水和干枯的树枝是现成的。躲在洞里过冬的田鼠,可是要遭殃了。在水灌和烟熏的进攻之下,它们终究还是逃出了自己的安乐窝。一旦出来,它们就成为孩子们蛇皮袋里的“囚徒”。等数量足够了,就在河滩上燃起一火堆。剥好皮,洗干净的田鼠,显得精瘦又结实。柴火的烟熏味和田鼠肉的香味在火苗的巧妙催化下融为一体。即使没有油盐,烧熟的田鼠也是香味四溢。等孩子们享受完美味的田鼠后,在火堆里烤了多时的番薯也早已熟透了。剥去外层烧焦的皮,番薯显露出嫩黄的肉,滚烫,松软,香甜。孩子手捧番薯,一边甩手哈气,一边贪婪地送进嘴里,好像生怕香气转瞬就消失一样。也许正因为景色的荒芜,才更让这烤田鼠和烤番薯的香味印象深刻。
回过神来,那股禾秆的浓烟早已被客车甩在身后。我扭身回望,烧烟在更加苍茫的暮色中显得模糊而蒙眬,正如我想回望的家乡。因为求学谋生的缘故,我已离开家乡十余年。宽厚仁慈的家乡会接纳每一个归来的游子。当初的那些味道也依然伫立在那里,但是隔着十余年的悠悠岁月,再熟悉的味道也不免显得有点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