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物价上涨呈现出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了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了物价上涨。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高了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拉动了价格的提升。加之近期国内粮价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致使各类食品纷纷涨价,并呈现蔓延之势。但不可否认,在这次涨价风潮的背后,也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居心不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唯利是图,趁机哄抬物价。
行业协会是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价格、成本、供求等信息服务,并加强价格自律。但在涨价风潮中,有些行业协会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他们联合会员,串通价格,集体涨价,垄断市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从2006年底开始,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从2007年7月26日起,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白象在内的十多家方便面实行集体涨价,平均涨幅达20%。这次“统一调价”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并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严重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条款。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了立案调查,及时阻止了这一违法行为。8月20日,民政部也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违法使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名称从事的活动作出了处罚。
有些行业的企业结成同盟,形成事实垄断。左右市场价格,不仅对消费者利益是一种巨大伤害,而且也是对健康市场秩序的巨大伤害。2007年8月2日,湖北省荆州市豆制品经营户集体串通,提高香干、豆腐等四种豆制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涨幅20%左右;浙江省嘉兴市品牌餐饮业串通,从8月中旬起将价格上调20%;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十多家火锅店串通合谋,同时收取顾客每锅10元锅底费;河北省衡水市网吧经营者实行价格同盟,提高上网价格;吉林省吉林市10余家豆制品企业开会,串通全市干豆腐价格……企业之间互相串通,哄抬物价,主宰市场,吃亏的当然是广大的消费者。
一些不良企业和商人,为了规避法规和政策,明里奉公守法,暗里却变相涨价,靠产品“瘦身”、服务“缩水”实现“曲线涨价”。2007年9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方便面虽价格未变,但净含量却悄然缩水,售价2元的康师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面就通过“瘦身”隐性上涨了0.27元。这样的暗中涨价,比明明白白涨价更可怕,让顾客挨了宰还不知是谁捅的刀。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价格就在嘴上,见风使舵,随时跌涨,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今年年初,我国14个省(区、市)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夜不成寐。然而,竟有一些不良商贩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火车上的盒饭涨到50元一盒;车上的方便面卖到10元钱一袋:车外的茶叶蛋涨到4元钱一只:瓶装水卖到5元钱一瓶……贵州因凝冻天气造成用电困难和交通受阻,个别县的大米卖到每公斤30元。在南京,超市里的蔬菜价格高得令人咋舌:青菜和西红柿每斤卖到4.5元、土豆每斤3元、四季豆每斤6.5元……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也高得让人受不了。面对着多年不遇的灾害,一些人却借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大发横财,让困在暴雪中的居民和旅客更是雪上加霜。
有些企业借食品价格上涨之机,趁机搭车涨价,个别经营者囤积居奇,垄断价格,成为市场上的“市霸”。据报道,全国各地市场上茅台、五粮液等名优高端白酒频繁涨价,上涨幅度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个别产品涨幅达到30%,这是多年来并不多见的情况。然而,尽管价格高昂,一些名优酒品仍出现“断货”的现象。据调查,有些商家囤积居奇,捂着这些名酒不卖,等着再次涨价,造成了市场的紧张。尤其是名优酒大多为送礼者所购买,不在乎价格,于是,一些商家便瞄准这些顾客的心理,故意不卖,以便抬高价格。白酒原本是买方市场,在商人们的囤积居奇中变成了卖方市场。这种囤积居奇的歪招,更表现在房价上。一些开发商大量圈地囤积,迟迟不开发,造成市场“断货”;有些即使开发了,也捂着楼盘不卖,制造房地产的紧张假象。在开发商和房屋中介的合谋下,造成房价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市场操纵在少数商家手里,价格也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从2008年的趋势看,由于通胀压力的释放要有一个过程,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加之去年涨价滞后影响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首要任务。2008年价格风暴,从新年一开始便呈现出猛烈的势头。
2007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2008年元月,价格干预政策更密集出炉。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施行,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经营者,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元。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再次严管市场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加强价格监管的纪律,确保中央价格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各级价格干预令纷纷出台。禁涨令:凡是国家、省市政府定价的成品油、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费、住宿费等近期一律不得调价。监管令:凡是列入国家省市确定的品种范围和目录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和企业。提价前必须向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处罚令:对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对部分情节严重者最高罚款额度达100万元。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显示出中央抑制物价的坚决态度,显示出国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的坚定决心。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价格监管会议精神。截至1月2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正努力避免全面的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从当前看已经出台了几大措施。首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贷款政策,将对住房投资消费的需求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是产业调整方面的政策,国家鼓励生产,例如生猪、油料等方面需要扩大生产:再次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向农业、有关生产部门倾斜;第四是分配方面的政策,增加补贴,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困难。
2008年,抑制物价飞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盼望政府果断决策、措施到位的同时,也期盼各行各业能够保持理智。坚持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只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物价这匹野马就一定能套上笼头。
(责编:金锋)
行业协会是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价格、成本、供求等信息服务,并加强价格自律。但在涨价风潮中,有些行业协会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他们联合会员,串通价格,集体涨价,垄断市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从2006年底开始,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从2007年7月26日起,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白象在内的十多家方便面实行集体涨价,平均涨幅达20%。这次“统一调价”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并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严重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条款。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了立案调查,及时阻止了这一违法行为。8月20日,民政部也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违法使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名称从事的活动作出了处罚。
有些行业的企业结成同盟,形成事实垄断。左右市场价格,不仅对消费者利益是一种巨大伤害,而且也是对健康市场秩序的巨大伤害。2007年8月2日,湖北省荆州市豆制品经营户集体串通,提高香干、豆腐等四种豆制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涨幅20%左右;浙江省嘉兴市品牌餐饮业串通,从8月中旬起将价格上调20%;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十多家火锅店串通合谋,同时收取顾客每锅10元锅底费;河北省衡水市网吧经营者实行价格同盟,提高上网价格;吉林省吉林市10余家豆制品企业开会,串通全市干豆腐价格……企业之间互相串通,哄抬物价,主宰市场,吃亏的当然是广大的消费者。
一些不良企业和商人,为了规避法规和政策,明里奉公守法,暗里却变相涨价,靠产品“瘦身”、服务“缩水”实现“曲线涨价”。2007年9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方便面虽价格未变,但净含量却悄然缩水,售价2元的康师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面就通过“瘦身”隐性上涨了0.27元。这样的暗中涨价,比明明白白涨价更可怕,让顾客挨了宰还不知是谁捅的刀。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价格就在嘴上,见风使舵,随时跌涨,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今年年初,我国14个省(区、市)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夜不成寐。然而,竟有一些不良商贩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火车上的盒饭涨到50元一盒;车上的方便面卖到10元钱一袋:车外的茶叶蛋涨到4元钱一只:瓶装水卖到5元钱一瓶……贵州因凝冻天气造成用电困难和交通受阻,个别县的大米卖到每公斤30元。在南京,超市里的蔬菜价格高得令人咋舌:青菜和西红柿每斤卖到4.5元、土豆每斤3元、四季豆每斤6.5元……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也高得让人受不了。面对着多年不遇的灾害,一些人却借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大发横财,让困在暴雪中的居民和旅客更是雪上加霜。
有些企业借食品价格上涨之机,趁机搭车涨价,个别经营者囤积居奇,垄断价格,成为市场上的“市霸”。据报道,全国各地市场上茅台、五粮液等名优高端白酒频繁涨价,上涨幅度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个别产品涨幅达到30%,这是多年来并不多见的情况。然而,尽管价格高昂,一些名优酒品仍出现“断货”的现象。据调查,有些商家囤积居奇,捂着这些名酒不卖,等着再次涨价,造成了市场的紧张。尤其是名优酒大多为送礼者所购买,不在乎价格,于是,一些商家便瞄准这些顾客的心理,故意不卖,以便抬高价格。白酒原本是买方市场,在商人们的囤积居奇中变成了卖方市场。这种囤积居奇的歪招,更表现在房价上。一些开发商大量圈地囤积,迟迟不开发,造成市场“断货”;有些即使开发了,也捂着楼盘不卖,制造房地产的紧张假象。在开发商和房屋中介的合谋下,造成房价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市场操纵在少数商家手里,价格也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从2008年的趋势看,由于通胀压力的释放要有一个过程,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加之去年涨价滞后影响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首要任务。2008年价格风暴,从新年一开始便呈现出猛烈的势头。
2007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2008年元月,价格干预政策更密集出炉。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施行,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经营者,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元。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再次严管市场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加强价格监管的纪律,确保中央价格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各级价格干预令纷纷出台。禁涨令:凡是国家、省市政府定价的成品油、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费、住宿费等近期一律不得调价。监管令:凡是列入国家省市确定的品种范围和目录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和企业。提价前必须向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处罚令:对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对部分情节严重者最高罚款额度达100万元。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显示出中央抑制物价的坚决态度,显示出国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的坚定决心。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价格监管会议精神。截至1月2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正努力避免全面的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从当前看已经出台了几大措施。首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贷款政策,将对住房投资消费的需求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是产业调整方面的政策,国家鼓励生产,例如生猪、油料等方面需要扩大生产:再次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向农业、有关生产部门倾斜;第四是分配方面的政策,增加补贴,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困难。
2008年,抑制物价飞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盼望政府果断决策、措施到位的同时,也期盼各行各业能够保持理智。坚持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只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物价这匹野马就一定能套上笼头。
(责编: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