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朗读训练在锻炼学生最基础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主动掌握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因此能够更深入地去消化和理解课文,同时对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感知多彩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朗读。小学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十分专心地去做某件事情,朗读也不例外。因为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很难快速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不过这个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记忆最好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假如只是单一的大声读,一起读,个人读,就会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对朗读必然会缺少热情和兴趣,从表面上看学生都在朗读,而这些朗读却停留在“声音”上,不能声情并茂的表达,因此也达不到最佳朗读效果。在有些时候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不能很好地用情景交融去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读的表现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其次要形成有特点的朗读方式,丰富朗读形式
从朗读的表面上看形式非常单一,但事实上形式却是非常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时要尽量丰富朗读形式,使朗读形式多样化。在提高学生对语言领悟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词语的精练及活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在语文课文中经常会有特殊的语句,对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改变句型之后再朗读,比如祈使句、感叹句等。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自豪骄傲的情感,而且又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语句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可以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适时采用配乐朗读,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经典的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课内外的阅读形式。
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和竞赛读等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支撑下读出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再次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性朗读,进行激励性评价
朗读是一项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实现它的艺术魅力。
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把以往教学中属于教师的讲台让给学生,让讲台成为学生演讲的舞台,指引学生把死板的文字转变成生动、鲜活的场景,从而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这样不仅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景和情,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往往认知能力不够,很难快速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保证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作出激励性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热情和动力。所以,教师在指明朗读后,不要立刻提问学生“他哪里读得不好?哪里读错了?有没有读出感情?”这些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会让学生产生失败挫折的心理感受,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热情。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生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因此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变迁,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后,面对着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观念日益多元化,这不仅表现在成人社会,也较深刻地影响到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尤其是21世纪后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乐意接受新事物,吸收新观念,而不是拘泥于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此条件下,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新形式和新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观念的调整,甚至是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唯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方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多总结、多学习,相信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感知多彩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朗读。小学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十分专心地去做某件事情,朗读也不例外。因为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很难快速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不过这个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记忆最好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假如只是单一的大声读,一起读,个人读,就会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对朗读必然会缺少热情和兴趣,从表面上看学生都在朗读,而这些朗读却停留在“声音”上,不能声情并茂的表达,因此也达不到最佳朗读效果。在有些时候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不能很好地用情景交融去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读的表现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其次要形成有特点的朗读方式,丰富朗读形式
从朗读的表面上看形式非常单一,但事实上形式却是非常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时要尽量丰富朗读形式,使朗读形式多样化。在提高学生对语言领悟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词语的精练及活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在语文课文中经常会有特殊的语句,对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改变句型之后再朗读,比如祈使句、感叹句等。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自豪骄傲的情感,而且又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语句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可以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适时采用配乐朗读,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经典的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课内外的阅读形式。
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和竞赛读等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支撑下读出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再次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性朗读,进行激励性评价
朗读是一项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实现它的艺术魅力。
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把以往教学中属于教师的讲台让给学生,让讲台成为学生演讲的舞台,指引学生把死板的文字转变成生动、鲜活的场景,从而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这样不仅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景和情,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往往认知能力不够,很难快速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保证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作出激励性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热情和动力。所以,教师在指明朗读后,不要立刻提问学生“他哪里读得不好?哪里读错了?有没有读出感情?”这些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会让学生产生失败挫折的心理感受,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热情。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生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因此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变迁,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后,面对着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观念日益多元化,这不仅表现在成人社会,也较深刻地影响到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尤其是21世纪后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乐意接受新事物,吸收新观念,而不是拘泥于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此条件下,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新形式和新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观念的调整,甚至是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唯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方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多总结、多学习,相信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