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网路信息化不断发展,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信息的分享和使用,更促进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在信息网络化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促进并加快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本文探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改革与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 图书资料管理 改革 创新 方法
一、引言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网路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向多样化发展。新形势下,加快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建设,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已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师生的学习科研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1.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有待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现在许多图书资料管理员并未意识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力通过收集、整理、归档等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很多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从而阻止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2.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管理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科学规范的体制,使得图书资料库不能实现共享,很多图书资料资源流失,是信息化进程进程缓慢,对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我国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多为教师家属或离退休人员担任,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许多员工作时间较长,缺乏信息化知识,接受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能力较低,依然使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甚至存在抵触的情绪,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制约着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3.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信息化意识。我国高校管理者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尚不够重视,还没形成信息化意识。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对图书资料管理的投入不到5%,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由于重视不足,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投入就要更低。没有经费的投入和保障,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
4.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标准,高校图书资料信息服务机构难以连成一个整体,难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同时,在进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缺乏对网络资源应有的梳理和整理,资源整体把握不完全,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图书资源信息的建设系统没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另外,由于全球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图书资料在信息运用技术方面速度却很缓慢,导致许多层面的问题暴露,减缓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三、新形势图书资料管理的新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图书资料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新形势的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开放性。图书资料管理要突破传统的束缚,走出固定场所的限制,主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网络为平台改革和创新信息采集、加工、组织、管理等环节,建立适用性较强的开放型管理系统,利用完善的技术设备拓展读者的领域和范围,开辟网络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2.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必须树立服务社会的管理目标,在满足读者资料信息需求的同时,强化公益性服务的意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类型丰富的有偿信息服务。在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弥补政府或企业投资不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主动性。面对日益多样的读者信息需求,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走出固定的办公场所,走进社会,开展上门服务,转变被动的服务思想,主动联系用户,了解用户的切实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生产、销售、学习、科研、教育、医疗等多样化服务。
4.多样性。新时期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将管理和服务推向市场,在调查分析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化服务。图书资料管理要开展信息深加工,如代检索、代查、代复制、代翻译、联机目录查询、联机检索等服务,从而使提高信息资源内容和范围更为全面和广泛。
四、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1.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物质支持。图书资料建设信息化首先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备。图书资料硬件设备包括:书架、书柜以及供读者使用的桌椅;专业的计算机、相应的软件设备。图书资料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的软硬件设备后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网络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不能仅局限在学校局域网中,还应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甚至是世界联网。这样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最大的优势—资源共享。
2.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体制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这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信息化管理各项事宜有章可循。同时要运用法律法规保障图书资料的安全性,以及学校资源的版权性,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安全发展。
3.转变观念,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校管理者必须抛弃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观念,不断学习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知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这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其次,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中是最直接的执行者,这些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使用,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引进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对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
4.加快网络建设。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也使图书馆网络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要加快地区网络、全国和世界网络的建设,从而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的高度共享。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信息化社会是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保障,而图书资料信息是社会、经济的基石。发展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推进高校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信息化进程已逐渐普及,我们应在思想上提高重视,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快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满足学校及社会读者的需求,提高高校综合服务,不断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万涛.浅议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管理科学,2012(9):109.
[2]马合木提司马依.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方法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255-256.
[3]张凤.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途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3):136-138.
作者簡介:吴洁(1987.07—)女。籍贯: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馆员。
关键词:高校 图书资料管理 改革 创新 方法
一、引言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网路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向多样化发展。新形势下,加快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建设,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已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师生的学习科研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1.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有待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现在许多图书资料管理员并未意识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力通过收集、整理、归档等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很多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从而阻止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2.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管理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科学规范的体制,使得图书资料库不能实现共享,很多图书资料资源流失,是信息化进程进程缓慢,对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我国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多为教师家属或离退休人员担任,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许多员工作时间较长,缺乏信息化知识,接受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能力较低,依然使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甚至存在抵触的情绪,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制约着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3.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信息化意识。我国高校管理者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尚不够重视,还没形成信息化意识。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对图书资料管理的投入不到5%,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由于重视不足,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投入就要更低。没有经费的投入和保障,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
4.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标准,高校图书资料信息服务机构难以连成一个整体,难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同时,在进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缺乏对网络资源应有的梳理和整理,资源整体把握不完全,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图书资源信息的建设系统没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另外,由于全球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图书资料在信息运用技术方面速度却很缓慢,导致许多层面的问题暴露,减缓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三、新形势图书资料管理的新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图书资料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新形势的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开放性。图书资料管理要突破传统的束缚,走出固定场所的限制,主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网络为平台改革和创新信息采集、加工、组织、管理等环节,建立适用性较强的开放型管理系统,利用完善的技术设备拓展读者的领域和范围,开辟网络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2.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必须树立服务社会的管理目标,在满足读者资料信息需求的同时,强化公益性服务的意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类型丰富的有偿信息服务。在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弥补政府或企业投资不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主动性。面对日益多样的读者信息需求,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走出固定的办公场所,走进社会,开展上门服务,转变被动的服务思想,主动联系用户,了解用户的切实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生产、销售、学习、科研、教育、医疗等多样化服务。
4.多样性。新时期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将管理和服务推向市场,在调查分析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化服务。图书资料管理要开展信息深加工,如代检索、代查、代复制、代翻译、联机目录查询、联机检索等服务,从而使提高信息资源内容和范围更为全面和广泛。
四、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1.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物质支持。图书资料建设信息化首先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备。图书资料硬件设备包括:书架、书柜以及供读者使用的桌椅;专业的计算机、相应的软件设备。图书资料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的软硬件设备后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网络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不能仅局限在学校局域网中,还应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甚至是世界联网。这样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最大的优势—资源共享。
2.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体制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这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信息化管理各项事宜有章可循。同时要运用法律法规保障图书资料的安全性,以及学校资源的版权性,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安全发展。
3.转变观念,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校管理者必须抛弃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观念,不断学习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知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这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其次,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中是最直接的执行者,这些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使用,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引进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对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
4.加快网络建设。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也使图书馆网络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要加快地区网络、全国和世界网络的建设,从而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的高度共享。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信息化社会是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保障,而图书资料信息是社会、经济的基石。发展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推进高校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信息化进程已逐渐普及,我们应在思想上提高重视,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快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满足学校及社会读者的需求,提高高校综合服务,不断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万涛.浅议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管理科学,2012(9):109.
[2]马合木提司马依.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方法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255-256.
[3]张凤.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途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3):136-138.
作者簡介:吴洁(1987.07—)女。籍贯: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