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皮克维外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他的作品以幽默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和广泛的社会内容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双城记》是一部直接展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因为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之间,故名《双城记》。
《双城记》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外,其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作品一方面深入地展示了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当时贵族阶级的残酷和暴虐,从本质上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宣扬人道主义和仁爱思想,主张通过双方让步调和阶级矛盾,避免造成玉石俱焚的局面,代尔那赴法国解救他的管家、梅尼特医生对囚犯的一视同仁、西德尼·卡尔登的替死以及德伐斯太太的最后身亡都是在阐明这种观点。作者曾经公开宣称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使“正在虎视眈眈的双方接近起来,尽量沟通两者之间的深渊”。他的愿望无疑是真诚而美好的,但对阶级斗争缺乏正确认识,使得他的整个愿望建立在空想基础之上,从而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梗概]
法国医生亚历山大·梅尼特是巴黎享有盛誉的外科医生。1757年12月下旬的一天,他被迫到巴黎近郊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家里出诊,在那里他无意之中得知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一桩罪恶行径:侯爵兄弟为了霸占一个农民的妻子而害死了三条人命。出于正义,梅尼特给一位大臣写了一封密信揭发了侯爵兄弟的罪恶。没想到这封信竟然落到了侯爵兄弟的手里。于是没有任何理由,梅尼特莫名其妙地被投进了巴士底监狱“北塔105号”。入狱后,他的妻子生下了女儿露茜。为了营救梅尼特,妻子四处奔走哀告,但毫无结果。两年后她忧愤而死,女儿露茜成了“台尔声银行”所监护的孤儿,被接到英国伦敦居住。
梅尼特在监狱中度过了18年的时间。在这18年里,他饱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尽管他出狱时才44岁,但看起来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狱后他精神失常,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鞋匠,除了“北塔105号”外,什么都不记得了,包括自己的名字。这时,他从前的仆人、现在是革命党人的德伐斯把他收留了起来,并暗中组织革命党人前来观看,以便让人们记住贵族阶级的罪恶,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
露茜知情后就把梅尼特接到了英国,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梅尼特渐渐康复。后来他重操旧业,高超的医术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然而在狱中痛苦的生活使他刻骨难忘,他对此事讳莫如深,甚至连他的女儿也对此毫不知情。
他们在伦敦居住时认识了一个名叫查理斯·代尔那的青年。露茜和代尔那深深地相爱着。可是非常不幸,代尔那竟然是迫害梅尼特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后代,他在上学时接受了民主思想,同时受到母亲的影响而背叛了自己的家庭,于是他从母亲的姓氏代尔那,独自一人到英国以教法语为生。这仗梅尼特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爱女儿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同时家庭的不幸和18年的痛苦生活使他和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考虑到女儿的幸福,梅尼特答应了他们的婚事,不过他和代尔那在婚前定下了一个秘密协议:任何时候代尔那都不能公开自己的贵族身份,除非得到他的同意。代尔那和露茜结婚一年后,露茜生下了女儿“小露茜”,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179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德伐斯夫妇都成了革命队伍的领导者。德伐斯的妻子狄尔斯出生于农民家庭,她的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手里。革命到来时,她怀着对贵族阶级的仇恨,手持利斧,腰间别着手枪串领妇女和战士们——道冲锋陷阵。她的丈夫也由衷地赞美道:“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威风的女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革命所到之处,贵族们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当然也未能幸免。代尔那的父亲在革命前因病死去,他的叔叔也因作恶多端早已被人刺杀,革命党人就逮捕了他们的管家,管家便在狱中写信给在伦敦的代尔那求救。代尔那为了使管家免受连累,毅然决定回到法国去。他以为只要说明自己的情况就会得到革命党人的谅解,他甚至还想说服革命党人放弃暴力,以“阻止流血,维护仁爱和人道”。然而一踏入法国,他就遭到层层盘问,澄清身份后,他便被送进了巴黎的军事监狱。途中和狱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感受到了周围的压力和处境的凶险,他开始后悔自己这次幼稚的出行。
梅尼特和露茜知道后,立即前往巴黎。梅尼特相信以他外科医生的地位和在巴上底监狱18年囚徒生活的经历一定会获得革命党人的认可,并自信——定能够帮助代尔那脱离危险。在军事监狱里,他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以三个监狱巡查医师的身份对所监押的人实施精心的治疗,并暗中保护着代尔那。一年后,代尔那受到了公开审判,被指控为逃亡者,按照共和国的法令应被处死。他申诉自己已经脱离原来的家庭,在英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提出梅尼特医生可以为他作证。由于梅尼特医生在法国拥有很高的声望,加上代尔那本人—直以来对贵族统治持反对态度,所以他被无罪释放。然而就在获释的当晚,代尔那又被以“共和国的仇敌”的罪名再次遭到审判。致使他再次被审判的原因居然是梅尼特在狱中第十年时写的一封控诉信。在这封用血泪写成的信中,梅尼特以确凿的事实详尽地记述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对德伐斯太太一家和自己本人的残酷迫害。最后他写道:“我,亚历山大·梅尼特,一个不幸的囚徒,在1767年的最后一夜,在无可奈何的苦恼中,向天堂和人世控告他们,控告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直至他们家族的最后一个,有朝一日必须承担他们所犯下的一切罪孽!”据此法庭最后决定在24小时内处死这个“共和国的仇敌”。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连梅尼特自己也束手无策。现实无情的打击使得梅尼特再次神志失常。
这时一个名叫卡尔登的英国青年出现了。他和代尔那相貌酷似,并且一直暗恋着露茜。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他宁愿代替代尔那受死。十足他买通狱警换出了代尔那,毅然微笑着走上了断头台。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无边的仇恨使德伐斯太太失去了理智,她认为代尔那的女儿小露茜也是贵族的后裔,必须斩草除根才能泄心头之恨。这时,代尔那夫妇已与父亲和小女儿一起逃往英国。德伐斯太太闻讯后,带上手枪独自一个前去追杀露茜母女。为了保护主人安全逃走,露茜的保姆普罗斯和德伐斯太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打斗中,德伐斯太太被自己所携带的手枪走火打死。
(河北 王永欣)
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皮克维外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他的作品以幽默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和广泛的社会内容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双城记》是一部直接展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因为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之间,故名《双城记》。
《双城记》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外,其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作品一方面深入地展示了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当时贵族阶级的残酷和暴虐,从本质上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宣扬人道主义和仁爱思想,主张通过双方让步调和阶级矛盾,避免造成玉石俱焚的局面,代尔那赴法国解救他的管家、梅尼特医生对囚犯的一视同仁、西德尼·卡尔登的替死以及德伐斯太太的最后身亡都是在阐明这种观点。作者曾经公开宣称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使“正在虎视眈眈的双方接近起来,尽量沟通两者之间的深渊”。他的愿望无疑是真诚而美好的,但对阶级斗争缺乏正确认识,使得他的整个愿望建立在空想基础之上,从而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梗概]
法国医生亚历山大·梅尼特是巴黎享有盛誉的外科医生。1757年12月下旬的一天,他被迫到巴黎近郊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家里出诊,在那里他无意之中得知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一桩罪恶行径:侯爵兄弟为了霸占一个农民的妻子而害死了三条人命。出于正义,梅尼特给一位大臣写了一封密信揭发了侯爵兄弟的罪恶。没想到这封信竟然落到了侯爵兄弟的手里。于是没有任何理由,梅尼特莫名其妙地被投进了巴士底监狱“北塔105号”。入狱后,他的妻子生下了女儿露茜。为了营救梅尼特,妻子四处奔走哀告,但毫无结果。两年后她忧愤而死,女儿露茜成了“台尔声银行”所监护的孤儿,被接到英国伦敦居住。
梅尼特在监狱中度过了18年的时间。在这18年里,他饱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尽管他出狱时才44岁,但看起来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狱后他精神失常,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鞋匠,除了“北塔105号”外,什么都不记得了,包括自己的名字。这时,他从前的仆人、现在是革命党人的德伐斯把他收留了起来,并暗中组织革命党人前来观看,以便让人们记住贵族阶级的罪恶,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
露茜知情后就把梅尼特接到了英国,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梅尼特渐渐康复。后来他重操旧业,高超的医术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然而在狱中痛苦的生活使他刻骨难忘,他对此事讳莫如深,甚至连他的女儿也对此毫不知情。
他们在伦敦居住时认识了一个名叫查理斯·代尔那的青年。露茜和代尔那深深地相爱着。可是非常不幸,代尔那竟然是迫害梅尼特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后代,他在上学时接受了民主思想,同时受到母亲的影响而背叛了自己的家庭,于是他从母亲的姓氏代尔那,独自一人到英国以教法语为生。这仗梅尼特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爱女儿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同时家庭的不幸和18年的痛苦生活使他和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考虑到女儿的幸福,梅尼特答应了他们的婚事,不过他和代尔那在婚前定下了一个秘密协议:任何时候代尔那都不能公开自己的贵族身份,除非得到他的同意。代尔那和露茜结婚一年后,露茜生下了女儿“小露茜”,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179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德伐斯夫妇都成了革命队伍的领导者。德伐斯的妻子狄尔斯出生于农民家庭,她的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手里。革命到来时,她怀着对贵族阶级的仇恨,手持利斧,腰间别着手枪串领妇女和战士们——道冲锋陷阵。她的丈夫也由衷地赞美道:“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威风的女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革命所到之处,贵族们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当然也未能幸免。代尔那的父亲在革命前因病死去,他的叔叔也因作恶多端早已被人刺杀,革命党人就逮捕了他们的管家,管家便在狱中写信给在伦敦的代尔那求救。代尔那为了使管家免受连累,毅然决定回到法国去。他以为只要说明自己的情况就会得到革命党人的谅解,他甚至还想说服革命党人放弃暴力,以“阻止流血,维护仁爱和人道”。然而一踏入法国,他就遭到层层盘问,澄清身份后,他便被送进了巴黎的军事监狱。途中和狱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感受到了周围的压力和处境的凶险,他开始后悔自己这次幼稚的出行。
梅尼特和露茜知道后,立即前往巴黎。梅尼特相信以他外科医生的地位和在巴上底监狱18年囚徒生活的经历一定会获得革命党人的认可,并自信——定能够帮助代尔那脱离危险。在军事监狱里,他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以三个监狱巡查医师的身份对所监押的人实施精心的治疗,并暗中保护着代尔那。一年后,代尔那受到了公开审判,被指控为逃亡者,按照共和国的法令应被处死。他申诉自己已经脱离原来的家庭,在英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提出梅尼特医生可以为他作证。由于梅尼特医生在法国拥有很高的声望,加上代尔那本人—直以来对贵族统治持反对态度,所以他被无罪释放。然而就在获释的当晚,代尔那又被以“共和国的仇敌”的罪名再次遭到审判。致使他再次被审判的原因居然是梅尼特在狱中第十年时写的一封控诉信。在这封用血泪写成的信中,梅尼特以确凿的事实详尽地记述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对德伐斯太太一家和自己本人的残酷迫害。最后他写道:“我,亚历山大·梅尼特,一个不幸的囚徒,在1767年的最后一夜,在无可奈何的苦恼中,向天堂和人世控告他们,控告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直至他们家族的最后一个,有朝一日必须承担他们所犯下的一切罪孽!”据此法庭最后决定在24小时内处死这个“共和国的仇敌”。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连梅尼特自己也束手无策。现实无情的打击使得梅尼特再次神志失常。
这时一个名叫卡尔登的英国青年出现了。他和代尔那相貌酷似,并且一直暗恋着露茜。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他宁愿代替代尔那受死。十足他买通狱警换出了代尔那,毅然微笑着走上了断头台。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无边的仇恨使德伐斯太太失去了理智,她认为代尔那的女儿小露茜也是贵族的后裔,必须斩草除根才能泄心头之恨。这时,代尔那夫妇已与父亲和小女儿一起逃往英国。德伐斯太太闻讯后,带上手枪独自一个前去追杀露茜母女。为了保护主人安全逃走,露茜的保姆普罗斯和德伐斯太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打斗中,德伐斯太太被自己所携带的手枪走火打死。
(河北 王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