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下降的表面原因分析
(一)主动性不足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习方法不合理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忽略双基
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上课老师讲的例题只知道听懂了、明白了,而不知道作为例题的变数的灵活性。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思维思路的不合理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数学学习成绩下降的衔接原因分析
(一)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狭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对初中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比如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学习使许多初中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二)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要求的是学生在课堂能够把题目理解。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对学生不光是上课的认真听讲,模仿做题。同时更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要认真学习,在不断的积累中增长知识。
(三)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接触的都是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习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的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三、改变的措施
(一)改变教师的身份,架起知识的桥梁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二)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发挥的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将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和能力
(1)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2)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3)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到高中这个学习台阶。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下降的表面原因分析
(一)主动性不足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习方法不合理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忽略双基
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上课老师讲的例题只知道听懂了、明白了,而不知道作为例题的变数的灵活性。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思维思路的不合理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数学学习成绩下降的衔接原因分析
(一)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狭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对初中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比如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学习使许多初中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二)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要求的是学生在课堂能够把题目理解。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对学生不光是上课的认真听讲,模仿做题。同时更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要认真学习,在不断的积累中增长知识。
(三)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接触的都是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习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的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三、改变的措施
(一)改变教师的身份,架起知识的桥梁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二)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发挥的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将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和能力
(1)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2)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3)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到高中这个学习台阶。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