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相关论文
教学闲暇之余读了于丹的《论语》解读,内心被她所讲的真实和“深刻”所感染,自己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深刻......
一、“慎独”的起源与流变rn翻检中国古代伦理史,儒家先哲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若要成为贤圣之人,就必须克......
二孔子之道:忠恕、仁、德性伦理对于孔子之道,万白安(BryanW.Van Norden)在《亚洲哲学》2002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孔子之道》的文......
<正>这是一个传承孔子之道、弘扬儒家之学,享誉东亚和世界的儒学组织。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自成立以来,秉承儒家的"仁......
老子和孔子是我国古代阐道、弘道、体道的最伟大思想家。尽管他们的“道”有着互不相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却始终贯穿着“和谐”意蕴;尽......
朱熹认为古本《大学》首句“在亲民”当作“在新民”,并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的整体关联中诠释了“新民”的理论意蕴......
张耒关于"道"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上黄判监书》、《说道》以及《尽性论上》等文章中。张耒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圆满自足,乃天地万物......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材料,正确解读《论语》意义重大。作为全书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中的"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关系到对整部......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
李贽的历史功绩在于:反“君子之治”即封建统治;反“执一”即政治化儒家“孔子之道”;提出了反映当时新型的个体工商业者社会政治......
孟子的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的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的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
<正>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与"礼"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现代社会的状况来看,孔子之道是否还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关心......
孔子思想之所以具有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思想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完备的思想体系。对于"一以贯之"的具体所指,孔子未作......
本文认为,从朱舜水对当时各种学术思潮的态度看,朱氏崇泰“孔子之道”,弘扬儒学的济世务实精神,并将其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相结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