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体“忽悠“学生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师成了校园里独特的风景:上课前匆匆行走,提着大木篮,里面是各种实验仪器、日常用品,甚至是一些儿童玩具,这些是“忽悠”学生的道具,是吸引学生的法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科学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能用一些感性的物体去点燃学生的心灵,激发兴趣,但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不高,难以操作,使实验效果不理想,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这时用多媒体去扇风点火、添油加醋,去“忽悠”学生是明智的选择,能让他们的智慧火花燃烧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加强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月相”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但愿人长久”的歌曲,结合精美的图画引出月相的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月相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还能调节上课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强化实验现象,提高效率
  科学离不开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现象或结果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学生不易观察清楚.
  例如,在讲“电路”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教师的操作,站起来争着看会影响纪律,只能凭想象.特别是讲解并联时,学生更是莫名其妙,无事可做.让学生画电路图更是觉得难,会觉得知识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一般.如果做实验时加上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有物可看,有事可做,一些好的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电路元件,也可以随意移动电路元件,不会受多媒体的限制,节约了黑板上画图的时间,容量增大,效果更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一举两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多媒体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这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教材中总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或是微观的、或是变化过程极慢的、极快的,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奇特的效果.
  例如,在讲“人体中的血液循环”时,由于受实验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对循环的过程没有感性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循环的路径,死记又容易忘记.而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用动态的多媒体显示了心脏的结构、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还能清晰地展示循环的两条路径,给了学生很好的视觉冲击,使知识感性化,有利于记忆.
  四、利用多媒体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实验都有其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了仪器,重则会危及人身安全.利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用多媒体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错误操作步骤及造成的后果,学生印象深刻,远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效果好得多,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在复习课中更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管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例如,在复习“透镜”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巩固新知识,拓展新知识.
  如果说以上的视频、图片只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话,那么教师的指引促进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经常交替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使注意长时间地集中”,多媒体的“忽悠”使两者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这里要强调的是,多媒体只是手段.只有恰当运用,才能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对“四十分钟高效”,我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如下.  一、有些教师受旧教材影响,补充知识点过多,使学生  学习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方面进行了许多调整,很多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删减.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习惯和思想上仍受旧版教材的影响,总担心在考试中还会出现删减掉的知识,所以觉得对新教材的知识应该进行一些补充.  例如,在讲“氯气的生产原理”时,很多教师会习惯性的把旧教材中的实验室制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作个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一种精神至上、人文至上、创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对语意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The use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helps learners understand the s
中考物理的图像类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图像的绘制能力、图像的分析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在识别中获知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问题提出  1.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考生”,实际能力偏弱.唯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大量教学事实证明,只有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乐于探索并勤于动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化学教学有效
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职业素质: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人格,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较强的自律性.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言传身教,做学生各方面的表率.  业务素质: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学法指导能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光的折射》是《光现象》之后《光的折射透镜》之前,本节的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它却负担着两章内容之间承前启后的重任,所以地位举足轻重.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光的折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