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策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红红火火地走过了八个年头。打开电视,几乎各个频道都有民生新闻的身影。可以说,电视民生新闻无处不在,虽然它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热度也有所衰减,但是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总结经验,走上开拓创新和深度转型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可以这样概括: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平民视角。平民视角不仅是指节目的平民姿态,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与百姓心灵相通,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倡导一种传受之间的平视性,有利于摆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如电视民生新闻的鼻祖《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口号,就是“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这种媒体与观众“零距离”的理念,生动形象地比喻了平民视角。
  民生内容。电视民生新闻的民生内容应是“言百姓事,说百姓话”,着重反映与百姓生命、生存、生活和生计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都可以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最好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源于群众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人文叙事。电视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人文叙事方式是民本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广泛采用人文叙事手法,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人文叙事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参与性。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省、市地方台的相互竞争,电视民生新闻在不断泛滥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瓶颈。总的来说,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栏目内容同质化。如今,全国各地有上百个民生新闻栏目,在一些省会城市,其省台与市台乃至同台的不同频道之间,都围绕民生新闻展开了激烈的同城大战,共同争夺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导致新闻的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同一时段,同一电视台的不同频道的民生新闻播出的都是同样的新闻事件,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不仅让观众反感,还浪费了新闻资源。
  选题的“泛平民化”。选题的“泛平民化”主要是指选题的庸俗化和琐碎化。某些栏目把“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简单地理解为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市井的奇闻怪事,为了提高收视率,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和窥私心理,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搬上节目,如打架、酗酒、纠纷、自杀等,刻意突出娱乐性,这些所谓的“民生新闻”已然走上低俗、媚俗的道路,与人文关怀的正轨背道而驰。
  缺乏深度报道。上文已提到,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大多是关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了典型的“市侩新闻”。这些街头闹剧并没有揭露社会本质,只是通过个别现象孤立地、片面地甚至不健康地反映生活,而且大多新闻平淡且肤浅,评论表面化,不深刻。这很不利于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大众的整体素质。
  舆论导向不鲜明。在一些民生新闻栏目中,不仅节目内容本身着力于反映生活的片段,主持人往往也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丑恶现象有强烈的批评意识,在节目表现中体现出或明或暗的“愤青”意识,但是问题依然留存下来没有解决。如今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缺少舆论监督的意识,但缺少理性思考的能力和舆论引导的准确性、权威性。在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至、社会文化和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电视观众尤其希望通过主流媒体的声音来辨识各种牌号的社会主张、进行价值观的自我选择。
  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策略
  在电视民生新闻走过的这八年间,我国的新闻环境和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公民社会的初步建设、媒体观众素养的提高等。也就是说,电视观众的公民意识在逐渐成长,他们希望通过电视媒体获得关于这个社会更真实、更丰富、更深刻的新闻信息,他们希望电视媒体能够更具有公信力和引导力,并且能够通过电视媒体满足更多的社会表达和社会参与。在这样一个新型语境下,墨守成规的电视民生新闻的问题和弊端将被不断放大,甚至走向衰落。因而,与时俱进,深度转型才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出路。
  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栏目。要想在大量的电视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栏目,结合本土特色,深入研究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并且要不断进行节目创新,在形式和风格上下工夫,力图从全新角度去诠释新闻资讯,跳出既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打造全新的民生新闻栏目。
  选题得当,提升栏目品质。市民化不等于庸俗化,随着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新闻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会逐渐形成逆反和疲劳心理,因而新闻选题至关重要。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质,就是要体现出栏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体现出新闻记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从一个更大的社会观照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新闻现象起到助推社会和谐的作用。客观上讲,民生新闻的催生和大面积勃兴,其实是对长期以来官化新闻的强烈反应。它不仅是人们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和媒体解放的表征。民生新闻的内核在于对生命和生存的关切,这种关切应该多侧重于群体的、社会的,才能具有典型意义,从而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
  新闻报道深度化、条理化。在新闻报道方式上,电视民生新闻坚持用人们喜闻乐见、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信息的表面化和肤浅。在新时期里,电视民生新闻应当借鉴深度报道的报道方式,努力尝试将新闻内涵向纵深拓展,开辟受众理性思考的空间,构建主流价值观,并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深入而透彻的解读,为观众提供现实指导。从而继续保持寓教于乐的优良传统,不断把狭隘的平民意识提升为先进的文化。
  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栏目中体现出对人性、人权的尊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的现代社会中,当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时,除了获知最新的信息,还希望得到情感的认同、慰藉和温暖,并且在关注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中得到某些启迪和引导。因此,电视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中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记者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置身于社会变革之中,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心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重视栏目的服务功能。当下我国恰逢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各类政治、经济事件以及政策法规和老百姓生活联系越发紧密。电视民生新闻要更多地体现服务性和实用性,能够指导观众从容面对社会生活的问题。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善于发掘新闻的认知和教育功能,为政府的政策推广发挥导向性作用,建立政府与平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有效和有价值的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一个具有卖点的传播产品,应该具有“好看”、“有用”和“重要”三个基本要素。就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既要在现有的形式上突破,做到“好看”,又要对民生新闻的“有用”性深入认识,只有这样,电视民生新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构建开放、和谐、活跃的社会公共领域。城市是社会资源的聚集之地,由于媒体高度集中,因而是公共领域最为活跃之地。电视民生新闻有责任在开拓城市公共领域方面作出特殊的贡献。首先要做到电视媒体和观众的互动,加强电视媒体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比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和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缔结战略合作联盟,最大限度地获取海量信息,以更敏锐的触角探知社会动向,挖掘隐蔽的、可能的新闻议程和热点,储备足够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线索。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要弱化指导者、仲裁者的角色,强化自身“社会论坛”的功能,以各种形式邀请社会市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对某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注意观点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从而达成理性共识,形成和谐舆论,逐步构建一个开放、和谐、活跃的社会公共领域。
  参考文献:
  1.骆骏:《从问题走向服务: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跨世界》,2008(10)。
  2.张海燕、李莹:《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活力》,2009(7)。
  3.许莹莹:《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创新》,《新闻爱好者》,2007(12)。
  4.岳大伟、李静涛:《电视民生新闻探析》,《新闻知识》,2009(10)。
  5.陆尧:《以“受众本位”理念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今传媒》,2009(6)。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传播学硕士生)
  N
其他文献
摘要:余华的小说风格,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转变。本文从余华小说对人性的始终关注和对时代文化精神的折射两个方面论述了余华小说风格变换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余华小说 风格变换 内在联系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余华以先锋实验小说登上文坛,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叙述手法,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极其荒诞、陌生、混乱而奇特的世界,代表作品有《现实一种》、《世事如烟》、《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等。这一时期是余华
是一首生命长歌,叙述了一个民族苦难的历史.诗歌表现出诗人在独特的人文地理形态中形成的浑厚、古朴、旷达的内涵以及民族间的款款深情.
摘要:由于胡适的率先尝试,现代新诗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在上世纪20年代末产生。表面看,新诗的出现似乎有些偶然,其实却是时代的发展所致。胡适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初步确立了新诗的独立地位,他的许多诗作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本文对以上问题加以论述。  关键词:尝试集 文学革命 诗体解放 形式运用    一  朱自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起手是民国五年七月。”①胡适确
摘要:墨白的小说世界体现出他既具有传统的文人意识,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本文从墨白小说的意味与形式两方面论述墨白的创作。就意味来说,墨白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鲜活的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这类人的精神世界。就形式来说,墨白的叙事与语言也呈现出独特的个人色彩。  关键词:现代意识 碰撞 悬想    综观墨白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他是一位具有传统文人意识的作家,但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却是现代意识。  
摘要:基于图书馆员不善于表现自我、不善于与媒介交流的现状,提出图书馆员应树立个人品牌,尽力与各种媒介接触、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个人品牌 媒介    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员  一个学校有名师,一个医院有名医。而放眼整个图书馆系统,却缺乏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员。即便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普通大众对于前任馆长任继愈都知之甚少,现任馆长詹瑞福更是不闻其名。多年以来,图书馆员们总是习惯于大幕之后,习惯于灯光之外,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以党报为主体的报业集团出现十多年来,中国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刊竞争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整个报刊市场的发展态势,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结构、单一市场、单一形态,进入到一种多媒介立体化交叉融合、部分媒体实行跨地区相融合的新阶段。  报纸的发展,必须有经济基础作后盾,广告经营给报纸提供了主要的造血功能。报纸发展由前几年的以发行为核心逐步转化为以广告为核心,因为过去是没有发行就
2008年9月,韩国当红少女组合Wonder Girls推出了《Nobody》这首歌后,其蹿红速度极快,且热潮一直延续至今。歌红舞也红,互联网上疯传的有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人跳《Nobody》的
摘要:穆青——这位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多年的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记者中的一个榜样。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不仅是中国新闻事业一项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且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也给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把穆青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与其早期新闻报道特别是军事新闻报道相结合,以汲取其精华,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新闻工作。  关键词:穆青 军事新闻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摘要:在对象性节目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乡村俱乐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等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特征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的对农节目需要解决好主持艺术的定位问题。从对农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和受众群的多元化调查发现,对农节目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增强现代传媒意识,按照农村社会发展的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