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年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当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年画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传承与保护传统年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美术,彰显民族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四川夹江木版年画为例,通过分析夹江木版年画现有的图案特征,利用扁平化的设计手法,进行图案再设计实现“古为今用”,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年画;夹江木版年画;再设计
一、传统年画的历史渊源
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其生于乡野田间,雅俗共赏,每逢年节之际可用来装饰环境,寄托心灵,祈福纳吉。在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有言:“扫舍之后,便贴年画……”这是最早出现“年画”一词的地方,后来逐渐称谓不一,有“纸画”“画片”“画张”“卫画”等。
年画历史悠久,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两代。隋唐时期,木版印刷术的发明为木刻年画提供了可能。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传统年画中的雕版套印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像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等著名的年画产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国泰民安,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大量涌现,亦为年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时传统年画逐渐趋向成熟。
二、传统年画的地域分布与艺术特点
传统木版年画作为民俗生活的反映,其题材广泛,地域特征明显。目前全国有18个年画产地的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东、西、南、北、中区域来划分,可明显看出不同产地年画风格各具特色。
“东”以山东地区为主,有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山东东昌府木版年画等。值得一提的是,虽在同一区域但是绘制工艺有刻板与手绘两种形式。山东高密扑灰年画不同于其他年画的绘制,传统年画多采用半印半画或是雕版印刷;扑灰年画则是用炭条起稿,用拓印的方式将底稿复印在其他画纸之上,同一底稿可拓印多次类似于“刻版”。画面形式多采用竖构图,人物刻画细致,面部多用“开脸”的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画面背景从简,色彩简单明快,风格古朴。
“西”主要有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绘画形式为雕版印刷。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始于明代,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留存下的古板。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色彩艳丽,多为大红、黄、绿、蓝等,装饰性强。
西“南”地区以巴蜀地区年画产地居多,如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四川夹江木版年画、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由于地域原因,四川当地胜产竹纸,为年画创作提供了原材料。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被称为“南桃北柳”,是南北方年画的典型代表。据《吴县志》记载:“门神采画无色,远方客多贩去,今其市在北寺桃花坞一带。”其年画题材丰富多样,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极具江南韵味。除此之外南方地区还有福建漳州木版年画、湖南滩头木版年画、江苏无锡纸马等。
“北”方年画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代表,杨柳青木版年画因地名而得名。其构图饱满,色彩明快,人物栩栩如生,题材丰富多样,如戏曲故事《让都城》、门神《钟馗》、民间节庆《庆赏元宵》、吉祥喜庆《五子夺魁》等。
“中”部地区以河南省为主。由于地理、历史双重原因,朱仙镇在明清时曾是商贸往来的重镇,市井繁荣,年画作坊相对较多。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夸张,“头大身小”,多为“四分之三侧”,构图饱满。色彩常以红、黄、绿、紫为主,其中黄色与紫色是互补色,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吸人眼球。除朱仙镇木版年画外还有河南滑县木版年画。
中国地大而物博,仅传统年画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各具特点,年画产地多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但是今天,年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就连年节时张贴的“年画”也是《门神》《娃娃抱鱼》等常见的题材,并且已分不清其产地,各地方售卖的年画同质化太明显。传统年画的题材、图案造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寓意都在随着时间而流逝。
三、夹江木版年画视觉形象创新
(一)夹江木版年畫的特色
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西靠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所描述的平羌江正是夹江的母亲河清衣江。四川境内年画产地居多,除了熟知的绵竹木版年画外,夹江年画也备受关注。
过去夹江年画产量大,销路广,是因为其不像手绘年画费时费工、慢中出细活,价格高端受众小,所以孕育出夹江年画专业的套版印刷技艺。夹江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有专业刻版的艺人,技艺都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条流畅,粗犷,豪放,颇有地域特色。夹江木版年画的人物特点是脸很宽阔,眼睛多为方形,如若把眼睛雕刻呈圆形则会使整个脸部失去平衡。传统夹江木版年画所用的纸为“粉笺”,其制作技艺是将夹江当地的竹纸先上矾胶水晾干后上甑蒸熟,使之成为不过水的熟宣,然后再刷上本地特产的“贝子泥”方为“粉笺”。在色彩方面,传统夹江木版年画使用的是自制的植物和矿物质颜料,色泽古朴而雅致、明亮而不刺眼,例如苏木红、槐米黄、篮靛等传统色。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先生在《欧洲与美国的中国民间年画收藏》中介绍了第比利斯的汉学家刘光文和波兰的汉学家夏白龙都收藏有夹江木版年画。这充分说明夹江年画曾远销多地并得到了国外收藏家的青睐。
年画曾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信仰的一部分,在传统的生活里离不开它,年节要贴门神,贴灶王,请各种纸马,信仰与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近二三十年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前张贴年画的空间都已经消失。当这种传统观念发生变化之后,年画就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种存在。如何让传统年画的文化和造型语言依然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夹江木版年画的再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走进当代生活,让其不再成为古老的格格不入的文化遗存,有关文化创意的产业也在日益发展。 但是笔者在观摩各大文博会时发现,有些文化创意产品只是把原有的图案造型放置在另一空间之中,并没有“创新”。例如,把剪纸、年画的图案不通过任何形式的改变放置在抱枕、杯垫、雨伞等物品上用作装饰。这虽然使得剪纸、年画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形式上如何能切合当代,创作出使得更多人都能够接受的创意产品,打破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结合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丰富多彩的日常装饰,不仅美化家具环境,更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仍值得思考。
传统年画元素的再设计,使平面设计增添了文化内涵和创作题材,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以夹江木版年画中《秦叔宝》《尉迟恭》《御前侍卫》为例进行视觉形象再设计,通过夸张变形人物比例、简化衣纹装饰,突出人物性格,在表达趣味性的同时不缺乏其文化背景与含义,呈现除恶、镇宅的面部特点,保留其原有的古朴的色彩特征。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每晚睡觉时都能听见魑魅魍魉的叫声,心神不宁,于是派秦琼、尉迟恭把守宫门后,方能安心。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逐渐在民间形成“门神”,每逢除夕佳节贴于门上驱灾纳福。夹江年画作品《秦叔宝》、《尉迟恭》人物特征明显,秦叔宝手拿金锏,尉迟恭手拿钢鞭。人物形态整体呈“S”状,面目表情凶悍,衣纹线条流畅,整体画面构图饱满,突出主题,色彩明亮又不刺眼,稳重大方。利用几何图形分割人物造型,保留原始的动态与神态,以扁平化的艺术风格分割色彩,去繁从简。《御前侍卫》改变原有人物的比例,使其变为“头大身小”的Q版人物造型,呆萌可爱更能让年轻人接受与喜爱。通过提取与转化传统符号,使传统年画变为具有现代审美并富有文化内涵的情感化设计。
(三)夹江木版年画视觉形象创新的运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文化消费”,例如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就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以明信片、书本、家具、日用品等为载体,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内涵,是开发设计旅游纪念品也是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之一。
在提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当代,人们在选择商品时,不再只是注重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也同样重要。创可贴是人们居家医用用品之一,普通创可贴多为肉色,与肤色相同,但使用起来只能满足它的功能性。卡通创可贴的出现满足了爱美人士的需求,图案变化多端,彰显时尚魅力。传统年画具有极强的装饰艺术效果和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寓意,创可贴与传统年画的结合,在纹样上色彩明快,造型独特,使用起来除了自身属性外还具有纹身的效果。其驱灾纳吉的文化寓意在创可贴上同样适用,祈求在伤口愈合的同时驱走霉运,得到好运连连的精神慰藉。创可贴在形式上可分为竖构图和横构图,根据伤口的具体形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可形成“系列”,由多张创可贴拼凑成一个图形,使用纳米创可贴透明透气的特点,弱化伤口位置。“系列”创可贴的出现不仅能激发年轻人收集的欲望,还可带动产业发展。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是平面视觉化的传达和传统元素的载体转化,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沟通穿越百年后的历史文化,让设计更有温度。
四、结语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几千年来的民族智慧。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總书记就曾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民族自信。传统木版年画作为民间传统美术的一大分类,是几千年来民俗生活的剪影,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木版年画的独特性。如何使传统年画的内涵与造型特征继续延续下去,笔者认为应该改变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艺术反哺于现代的日常生活,通过设计的手段,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许泽能.探析夹江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38-39.
[2]熊强,陈守明,司纪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形象创新[J].包装工程,2015(6):129-131,140.
[3]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9(5):74-75.
[4]万惠玲.浅析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民俗包装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227.
[5]马鹦男.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造型意蕴研究[J].艺术教育,2016(5):186-187.
[6]苏磊.民间年画元素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4-155.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传统年画;夹江木版年画;再设计
一、传统年画的历史渊源
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其生于乡野田间,雅俗共赏,每逢年节之际可用来装饰环境,寄托心灵,祈福纳吉。在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有言:“扫舍之后,便贴年画……”这是最早出现“年画”一词的地方,后来逐渐称谓不一,有“纸画”“画片”“画张”“卫画”等。
年画历史悠久,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两代。隋唐时期,木版印刷术的发明为木刻年画提供了可能。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传统年画中的雕版套印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像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等著名的年画产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国泰民安,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大量涌现,亦为年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时传统年画逐渐趋向成熟。
二、传统年画的地域分布与艺术特点
传统木版年画作为民俗生活的反映,其题材广泛,地域特征明显。目前全国有18个年画产地的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东、西、南、北、中区域来划分,可明显看出不同产地年画风格各具特色。
“东”以山东地区为主,有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山东东昌府木版年画等。值得一提的是,虽在同一区域但是绘制工艺有刻板与手绘两种形式。山东高密扑灰年画不同于其他年画的绘制,传统年画多采用半印半画或是雕版印刷;扑灰年画则是用炭条起稿,用拓印的方式将底稿复印在其他画纸之上,同一底稿可拓印多次类似于“刻版”。画面形式多采用竖构图,人物刻画细致,面部多用“开脸”的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画面背景从简,色彩简单明快,风格古朴。
“西”主要有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绘画形式为雕版印刷。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始于明代,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留存下的古板。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色彩艳丽,多为大红、黄、绿、蓝等,装饰性强。
西“南”地区以巴蜀地区年画产地居多,如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四川夹江木版年画、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由于地域原因,四川当地胜产竹纸,为年画创作提供了原材料。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被称为“南桃北柳”,是南北方年画的典型代表。据《吴县志》记载:“门神采画无色,远方客多贩去,今其市在北寺桃花坞一带。”其年画题材丰富多样,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极具江南韵味。除此之外南方地区还有福建漳州木版年画、湖南滩头木版年画、江苏无锡纸马等。
“北”方年画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代表,杨柳青木版年画因地名而得名。其构图饱满,色彩明快,人物栩栩如生,题材丰富多样,如戏曲故事《让都城》、门神《钟馗》、民间节庆《庆赏元宵》、吉祥喜庆《五子夺魁》等。
“中”部地区以河南省为主。由于地理、历史双重原因,朱仙镇在明清时曾是商贸往来的重镇,市井繁荣,年画作坊相对较多。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夸张,“头大身小”,多为“四分之三侧”,构图饱满。色彩常以红、黄、绿、紫为主,其中黄色与紫色是互补色,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吸人眼球。除朱仙镇木版年画外还有河南滑县木版年画。
中国地大而物博,仅传统年画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各具特点,年画产地多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但是今天,年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就连年节时张贴的“年画”也是《门神》《娃娃抱鱼》等常见的题材,并且已分不清其产地,各地方售卖的年画同质化太明显。传统年画的题材、图案造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寓意都在随着时间而流逝。
三、夹江木版年画视觉形象创新
(一)夹江木版年畫的特色
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西靠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所描述的平羌江正是夹江的母亲河清衣江。四川境内年画产地居多,除了熟知的绵竹木版年画外,夹江年画也备受关注。
过去夹江年画产量大,销路广,是因为其不像手绘年画费时费工、慢中出细活,价格高端受众小,所以孕育出夹江年画专业的套版印刷技艺。夹江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有专业刻版的艺人,技艺都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条流畅,粗犷,豪放,颇有地域特色。夹江木版年画的人物特点是脸很宽阔,眼睛多为方形,如若把眼睛雕刻呈圆形则会使整个脸部失去平衡。传统夹江木版年画所用的纸为“粉笺”,其制作技艺是将夹江当地的竹纸先上矾胶水晾干后上甑蒸熟,使之成为不过水的熟宣,然后再刷上本地特产的“贝子泥”方为“粉笺”。在色彩方面,传统夹江木版年画使用的是自制的植物和矿物质颜料,色泽古朴而雅致、明亮而不刺眼,例如苏木红、槐米黄、篮靛等传统色。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先生在《欧洲与美国的中国民间年画收藏》中介绍了第比利斯的汉学家刘光文和波兰的汉学家夏白龙都收藏有夹江木版年画。这充分说明夹江年画曾远销多地并得到了国外收藏家的青睐。
年画曾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信仰的一部分,在传统的生活里离不开它,年节要贴门神,贴灶王,请各种纸马,信仰与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近二三十年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前张贴年画的空间都已经消失。当这种传统观念发生变化之后,年画就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种存在。如何让传统年画的文化和造型语言依然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夹江木版年画的再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走进当代生活,让其不再成为古老的格格不入的文化遗存,有关文化创意的产业也在日益发展。 但是笔者在观摩各大文博会时发现,有些文化创意产品只是把原有的图案造型放置在另一空间之中,并没有“创新”。例如,把剪纸、年画的图案不通过任何形式的改变放置在抱枕、杯垫、雨伞等物品上用作装饰。这虽然使得剪纸、年画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形式上如何能切合当代,创作出使得更多人都能够接受的创意产品,打破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结合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丰富多彩的日常装饰,不仅美化家具环境,更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仍值得思考。
传统年画元素的再设计,使平面设计增添了文化内涵和创作题材,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以夹江木版年画中《秦叔宝》《尉迟恭》《御前侍卫》为例进行视觉形象再设计,通过夸张变形人物比例、简化衣纹装饰,突出人物性格,在表达趣味性的同时不缺乏其文化背景与含义,呈现除恶、镇宅的面部特点,保留其原有的古朴的色彩特征。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每晚睡觉时都能听见魑魅魍魉的叫声,心神不宁,于是派秦琼、尉迟恭把守宫门后,方能安心。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逐渐在民间形成“门神”,每逢除夕佳节贴于门上驱灾纳福。夹江年画作品《秦叔宝》、《尉迟恭》人物特征明显,秦叔宝手拿金锏,尉迟恭手拿钢鞭。人物形态整体呈“S”状,面目表情凶悍,衣纹线条流畅,整体画面构图饱满,突出主题,色彩明亮又不刺眼,稳重大方。利用几何图形分割人物造型,保留原始的动态与神态,以扁平化的艺术风格分割色彩,去繁从简。《御前侍卫》改变原有人物的比例,使其变为“头大身小”的Q版人物造型,呆萌可爱更能让年轻人接受与喜爱。通过提取与转化传统符号,使传统年画变为具有现代审美并富有文化内涵的情感化设计。
(三)夹江木版年画视觉形象创新的运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文化消费”,例如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就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以明信片、书本、家具、日用品等为载体,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内涵,是开发设计旅游纪念品也是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之一。
在提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当代,人们在选择商品时,不再只是注重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也同样重要。创可贴是人们居家医用用品之一,普通创可贴多为肉色,与肤色相同,但使用起来只能满足它的功能性。卡通创可贴的出现满足了爱美人士的需求,图案变化多端,彰显时尚魅力。传统年画具有极强的装饰艺术效果和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寓意,创可贴与传统年画的结合,在纹样上色彩明快,造型独特,使用起来除了自身属性外还具有纹身的效果。其驱灾纳吉的文化寓意在创可贴上同样适用,祈求在伤口愈合的同时驱走霉运,得到好运连连的精神慰藉。创可贴在形式上可分为竖构图和横构图,根据伤口的具体形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可形成“系列”,由多张创可贴拼凑成一个图形,使用纳米创可贴透明透气的特点,弱化伤口位置。“系列”创可贴的出现不仅能激发年轻人收集的欲望,还可带动产业发展。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是平面视觉化的传达和传统元素的载体转化,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沟通穿越百年后的历史文化,让设计更有温度。
四、结语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几千年来的民族智慧。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總书记就曾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民族自信。传统木版年画作为民间传统美术的一大分类,是几千年来民俗生活的剪影,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木版年画的独特性。如何使传统年画的内涵与造型特征继续延续下去,笔者认为应该改变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艺术反哺于现代的日常生活,通过设计的手段,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许泽能.探析夹江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38-39.
[2]熊强,陈守明,司纪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形象创新[J].包装工程,2015(6):129-131,140.
[3]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9(5):74-75.
[4]万惠玲.浅析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民俗包装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227.
[5]马鹦男.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造型意蕴研究[J].艺术教育,2016(5):186-187.
[6]苏磊.民间年画元素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4-155.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