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新历史赋于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有效情境应注意素材的现实性、内容的形象性、情境的问题性、情境的数学味、情境基于练习的巩固与发展性。
关键词:有效情境;现实性;形象性;问题性;数学味;发展性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老师几乎是无情境不教学的地步。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当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水。盐要容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容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当然德国学者说的15克盐需放在美味可口的汤中,若是把15克盐放在苦涩的汤中,你也是难于咽下这碗盐汤的。知识也是一样,必须在有效的情境中学生才易被接受。有效的情境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只有满足上面两个条件,才是真正有意义把数学回归生活,课堂才能活起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教材来源要有现实性
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能够见得到的、听得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在创设情境时考虑以下三“结合”。
其一、结合乡土实际,把本乡可感可触的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事例,数据融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实用和生动。其二、结合丰富多彩的节目,如:“春节”、“元宵节”、“ 三五”学雷锋激烈纪念、“六一”儿童节……等。一方面可以从这些场所、时空中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如: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三、生自身相结合。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往往非常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包括认识自我,从自己身上联系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让几个学生直接去分不同数目的水果;学习比较时,就可以直接由学生身高去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在现实情境中,学生学习非常认真,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情境內容注重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是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实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如:“教学角的认识”老师出示实物情境,剪刀的张口、三角板、红领巾、教室里的黑板、门、窗……老师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去感知角,并抽象出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顶点是尖尖的。老师组织学生用两条硬纸条,把硬纸条的一端固定,然后玩变角的游戏,在这形象有趣情境中,学生抽象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并得出张口大角越大,并得出张口小角越小……形象直观的情境是索取知识的生长点,又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
三、情境创设应注意问题性
有效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使数学题成为学生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如果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个数学情境,学生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不能进入教学实质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我们教师课前所要思考的关键的一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地改编教例,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起先是教师指导学生用一个面积单位去量一个面积较小的长方形纸片,然后得出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在学生跃跃欲试并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去量桌子面的面积时,老师在多媒体大屏幕出现一个长方体水池,并灌满了水。老师笑笑地说,你们能用刚才的办法量出长方体水池中水面的面积吗?此时学生疑惑了,觉得水面上是无法用刚才的办法去操作的,讲台下的学生已经是按原来划分的学习小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有学习小组发表建议了,老师,我们能从刚才量纸片面积中得出求长方形面积的办法,这时同学门纷纷返回去量长方形纸片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时整个教室活跃起来,大家都说只要量出水池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水池水面的面积了……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于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有效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必须在有效的情境中去呈现,让数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好必须的数学。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江西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兴隆小学550100)
关键词:有效情境;现实性;形象性;问题性;数学味;发展性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老师几乎是无情境不教学的地步。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当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水。盐要容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容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当然德国学者说的15克盐需放在美味可口的汤中,若是把15克盐放在苦涩的汤中,你也是难于咽下这碗盐汤的。知识也是一样,必须在有效的情境中学生才易被接受。有效的情境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只有满足上面两个条件,才是真正有意义把数学回归生活,课堂才能活起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教材来源要有现实性
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能够见得到的、听得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在创设情境时考虑以下三“结合”。
其一、结合乡土实际,把本乡可感可触的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事例,数据融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实用和生动。其二、结合丰富多彩的节目,如:“春节”、“元宵节”、“ 三五”学雷锋激烈纪念、“六一”儿童节……等。一方面可以从这些场所、时空中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如: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三、生自身相结合。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往往非常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包括认识自我,从自己身上联系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让几个学生直接去分不同数目的水果;学习比较时,就可以直接由学生身高去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在现实情境中,学生学习非常认真,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情境內容注重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是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实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如:“教学角的认识”老师出示实物情境,剪刀的张口、三角板、红领巾、教室里的黑板、门、窗……老师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去感知角,并抽象出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顶点是尖尖的。老师组织学生用两条硬纸条,把硬纸条的一端固定,然后玩变角的游戏,在这形象有趣情境中,学生抽象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并得出张口大角越大,并得出张口小角越小……形象直观的情境是索取知识的生长点,又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
三、情境创设应注意问题性
有效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使数学题成为学生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如果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个数学情境,学生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不能进入教学实质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我们教师课前所要思考的关键的一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地改编教例,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起先是教师指导学生用一个面积单位去量一个面积较小的长方形纸片,然后得出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在学生跃跃欲试并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去量桌子面的面积时,老师在多媒体大屏幕出现一个长方体水池,并灌满了水。老师笑笑地说,你们能用刚才的办法量出长方体水池中水面的面积吗?此时学生疑惑了,觉得水面上是无法用刚才的办法去操作的,讲台下的学生已经是按原来划分的学习小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有学习小组发表建议了,老师,我们能从刚才量纸片面积中得出求长方形面积的办法,这时同学门纷纷返回去量长方形纸片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时整个教室活跃起来,大家都说只要量出水池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水池水面的面积了……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于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有效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必须在有效的情境中去呈现,让数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好必须的数学。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江西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兴隆小学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