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是一个充实的过程,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也是一个更新和巩固的过程,借课题展示活动的契机,在学校高标准的要求下,凭借学校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飞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协作;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58-02
一、E学习——我们探索
“云计算”、“E学习”、“电子书包”这些词语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像海啸一样在信息技术海洋里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似乎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当这学期初孟校长告诉笔者,《七彩语文》的课题展示将要引入电脑学习本,使我们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上一新台阶,并让笔者多收集相关资料,给上课的教师做技术支持时,笔者急了。让学生用电脑学习本上课,还是上语文阅读课,不说笔者从来没有经验,就在全国也少有直接可借鉴的经验。虽然在报纸、网络上知道有E学习这么一回事,但在技术上笔者是一窍不通,让笔者做教师的技术支持,还真是力不从心。怎么办?当然要靠学习!于是笔者先利用网络资源,试图在网上搜索一些E学习的资料,虽然网上关于E学习的信息很多,但大多是公司电子书包产品的介绍,而关于E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是少之又少。接着笔者又希望从教育技术杂志中寻找相关经验,然而查阅了一大摞报刊,也不见一两篇。笔者只好联系了我们电脑学习本的供应商,叫他们把关于E学习的一整套资料全发给笔者,包括电子书包的使用指南、知好乐教育云平台的学习指南、无线网络搭载方案等等,笔者一有空就细细地阅读这些资料,终于对E学习有了全面的了解。
为了得到更直接的经验,学校特地给笔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去常州市北环小学观摩他们的E课堂,让笔者见识了什么是真实的E课堂,并聆听了两次专家的讲座。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便和准备进行E课堂教学实验的陈主任商讨在四(4)班安装学生电脑本的有关设施。笔者与电脑供应商的工作人员一起,将电脑一台一台地调试,并在班级成功搭建无线网络。为了更好地使用设备,笔者又向供应商讨要了路由器的设置指南,然后仔细阅读,但路由器操作界面是全英文的,笔者必须记住每一个设置步骤,将这种路由器的设置技术牢牢掌握,以备更换E学习教室之需。于是,每一次与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交流,就成了笔者的一次技术学习。实验过程中,陈主任的好学精神使笔者感动,她虽然年过不惑,对电脑博客也不熟悉,但她迎难而上,带头搞教学改革,一有问题就问笔者,或者盯着供应商询问,平时抓紧分分秒秒带领四(4)班学生练打字,熟悉电脑,克服了很多困难,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笔者,使笔者变得更勤快。比如为了给每个学生建立QQ、开通腾讯微博,笔者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尝试申请开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等,通过比较发现腾讯微博更适合学生用,笔者便在上信息课的时候教学生申请QQ号、开通腾讯微博,建立班级微群,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加进微群,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发布学习感受了。接着陈主任带领学生发微博、学做PPT,只花了一个半月,四(4)班学生就在自己的微博群中发布了3000多篇微博,只要四五分钟就能当场制作四五页PPT,可见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效果是不错的。四(4)班的E课堂成功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电子书房——我们追寻
前两年笔者就知道有“书香中国”这个平台,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去关注它。今年开学后,钱主任问笔者,在“书香中国”里面能不能为每一个学生建一个小书房,筆者说可以,但是怎么去建呢?笔者打开“书香中国”这个平台,在“书香常州”里找到排名在前面的马杭中心小学,联系了他们学校负责这个平台的教师,向他咨询这个平台的使用方法。这位教师很热心,并耐心地教了笔者使用方法,回头笔者便跟钱主任商量,然后将五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名单制作成电子表格,准备将其导入“书香中国”平台,可是,不论笔者怎么导入,学生的账号和密码文件就是出不来,后来多方打听,得知当时“书香中国”平台正在改版升级,有些功能受到了影响,两天后笔者再次导入终于成功了。接着钱主任带领高年级的教师指导学生打理自己的“小书房”。他们带学生进入网上阅览室,教学生选书、进行网上阅读,一边读书一边写书评。又把班级读书会也搬到了网上,在网上发起一些读书活动。只要学生点击这个读书活动,就可以看到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可以看到同学写的读后感。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学生变得爱阅读爱交流,他们能上传作品,还能利用“我来说两句”这个平台交流。看到许多学生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也都忙了起来,纷纷加入到交流的行列。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电子杂志——我们奋战
在离课题展示还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候,宋主任突然问笔者,会不会做电子杂志,虽然以前也做过电子杂志,但很长时间没有去用了,加上手头事情也有点多,当时没来得及答应。但是后来一想,笔者这个技术支持应该想办法支持教师的工作啊!于是笔者又主动向宋老师要了做电子杂志的所有资料,宋老师非常高兴,看到她的兴奋劲儿,笔者突然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觉得有人需要笔者的帮助也是一种幸福。但是,当笔者打开她给笔者的资料时,笔者又愁了,他要制作的电子杂志资料有157页,如果笔者一页一页地做下去的话,笔者可能要做一个星期了。还是宋老师的踏实劲儿激励了笔者,于是,笔者顾不上照料孩子,利用双休日,重新安装了电子杂志制作软件,然后闷在房里连续奋战,直到星期一下午才完成。当笔者把完成的电子杂志交给宋老师时,她说:“这个比我想象中的要完美得多。”那时笔者心里甜滋滋的,牺牲一个周末并不可惜,满足教师的需要才最重要。
四、数字故事——我们用心
数字故事,是电子书吗?当笔者每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笔者的脑海中就把它们等同起来。有了做电子书的经验,心里少了些担扰,便很乐意地接受了做数字故事的任务。可当陈主任跟笔者说了一下课题组的意思后,笔者又傻眼了,原来数字故事跟笔者理解中的概念完全不一样。笔者只好先到网上下载资料学习,觉得别人做的数字故事很美,便也照着别人的模版,依样画葫芦地做了起来,第二天把做好的数字故事给陈主任看,陈主任提了好多意见,下午又和笔者一起制作,直到六点半才回家。第二天,我们把做好的数字故事请电教馆的戴老师指导,她看了后说,有点数字故事的感觉,但还有PPT的影子。她便把收集到的数字故事给我们看,边看还边解说、边指导笔者怎样进行制作,接着笔者便进行了数字故事的第三次修改,然后请吴校长和孟校长指点,吴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学校的课题汇报来展示,还要进一步地完善。于是,吴校长召集了课题组骨干成员一起为这个数字故事把脉,花了整整两节课时间一张一张幻灯片进行诊断,一句一句仔细地看,提出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还有不到五天就要进行课题汇报了,可笔者的数字故事还只是一个雏形,笔者心里别提有多急了。那几天下午,笔者和孟校长一直进行数字故事的修改,每天都要到七点才回家。当数字故事在活动中完美展示后,得到领导和大家的一致称赞,笔者心里终于踏实了。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高标准的要求,更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关怀。吴校长不仅在大的方向上给予指引,在细节的处理上更精益求精。他对数字故事中每张图的选择、每一句话的运用都再三斟酌,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更让笔者感动的是吴校长还指导把广告中看到像“流星雨”的精彩效果运用在这次数字故事中,虽然花了笔者两节课才做出那种效果,但笔者对这种技术的掌握还得感谢吴校长的独特眼光。细节不只是决定成败,更决定雅俗。数字故事的制作也是孟校长的杰作,不仅是因为她给予了很多金点子,更因为她在每个下午放学后伴笔者一同制作,笔者着重的是技术,而孟校长却要兼顾技术和内容,可以说数字故事的成功展示是孟校长心智的结晶。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协作;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58-02
一、E学习——我们探索
“云计算”、“E学习”、“电子书包”这些词语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像海啸一样在信息技术海洋里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似乎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当这学期初孟校长告诉笔者,《七彩语文》的课题展示将要引入电脑学习本,使我们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上一新台阶,并让笔者多收集相关资料,给上课的教师做技术支持时,笔者急了。让学生用电脑学习本上课,还是上语文阅读课,不说笔者从来没有经验,就在全国也少有直接可借鉴的经验。虽然在报纸、网络上知道有E学习这么一回事,但在技术上笔者是一窍不通,让笔者做教师的技术支持,还真是力不从心。怎么办?当然要靠学习!于是笔者先利用网络资源,试图在网上搜索一些E学习的资料,虽然网上关于E学习的信息很多,但大多是公司电子书包产品的介绍,而关于E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是少之又少。接着笔者又希望从教育技术杂志中寻找相关经验,然而查阅了一大摞报刊,也不见一两篇。笔者只好联系了我们电脑学习本的供应商,叫他们把关于E学习的一整套资料全发给笔者,包括电子书包的使用指南、知好乐教育云平台的学习指南、无线网络搭载方案等等,笔者一有空就细细地阅读这些资料,终于对E学习有了全面的了解。
为了得到更直接的经验,学校特地给笔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去常州市北环小学观摩他们的E课堂,让笔者见识了什么是真实的E课堂,并聆听了两次专家的讲座。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便和准备进行E课堂教学实验的陈主任商讨在四(4)班安装学生电脑本的有关设施。笔者与电脑供应商的工作人员一起,将电脑一台一台地调试,并在班级成功搭建无线网络。为了更好地使用设备,笔者又向供应商讨要了路由器的设置指南,然后仔细阅读,但路由器操作界面是全英文的,笔者必须记住每一个设置步骤,将这种路由器的设置技术牢牢掌握,以备更换E学习教室之需。于是,每一次与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交流,就成了笔者的一次技术学习。实验过程中,陈主任的好学精神使笔者感动,她虽然年过不惑,对电脑博客也不熟悉,但她迎难而上,带头搞教学改革,一有问题就问笔者,或者盯着供应商询问,平时抓紧分分秒秒带领四(4)班学生练打字,熟悉电脑,克服了很多困难,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笔者,使笔者变得更勤快。比如为了给每个学生建立QQ、开通腾讯微博,笔者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尝试申请开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等,通过比较发现腾讯微博更适合学生用,笔者便在上信息课的时候教学生申请QQ号、开通腾讯微博,建立班级微群,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加进微群,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发布学习感受了。接着陈主任带领学生发微博、学做PPT,只花了一个半月,四(4)班学生就在自己的微博群中发布了3000多篇微博,只要四五分钟就能当场制作四五页PPT,可见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效果是不错的。四(4)班的E课堂成功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电子书房——我们追寻
前两年笔者就知道有“书香中国”这个平台,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去关注它。今年开学后,钱主任问笔者,在“书香中国”里面能不能为每一个学生建一个小书房,筆者说可以,但是怎么去建呢?笔者打开“书香中国”这个平台,在“书香常州”里找到排名在前面的马杭中心小学,联系了他们学校负责这个平台的教师,向他咨询这个平台的使用方法。这位教师很热心,并耐心地教了笔者使用方法,回头笔者便跟钱主任商量,然后将五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名单制作成电子表格,准备将其导入“书香中国”平台,可是,不论笔者怎么导入,学生的账号和密码文件就是出不来,后来多方打听,得知当时“书香中国”平台正在改版升级,有些功能受到了影响,两天后笔者再次导入终于成功了。接着钱主任带领高年级的教师指导学生打理自己的“小书房”。他们带学生进入网上阅览室,教学生选书、进行网上阅读,一边读书一边写书评。又把班级读书会也搬到了网上,在网上发起一些读书活动。只要学生点击这个读书活动,就可以看到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可以看到同学写的读后感。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学生变得爱阅读爱交流,他们能上传作品,还能利用“我来说两句”这个平台交流。看到许多学生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也都忙了起来,纷纷加入到交流的行列。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电子杂志——我们奋战
在离课题展示还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候,宋主任突然问笔者,会不会做电子杂志,虽然以前也做过电子杂志,但很长时间没有去用了,加上手头事情也有点多,当时没来得及答应。但是后来一想,笔者这个技术支持应该想办法支持教师的工作啊!于是笔者又主动向宋老师要了做电子杂志的所有资料,宋老师非常高兴,看到她的兴奋劲儿,笔者突然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觉得有人需要笔者的帮助也是一种幸福。但是,当笔者打开她给笔者的资料时,笔者又愁了,他要制作的电子杂志资料有157页,如果笔者一页一页地做下去的话,笔者可能要做一个星期了。还是宋老师的踏实劲儿激励了笔者,于是,笔者顾不上照料孩子,利用双休日,重新安装了电子杂志制作软件,然后闷在房里连续奋战,直到星期一下午才完成。当笔者把完成的电子杂志交给宋老师时,她说:“这个比我想象中的要完美得多。”那时笔者心里甜滋滋的,牺牲一个周末并不可惜,满足教师的需要才最重要。
四、数字故事——我们用心
数字故事,是电子书吗?当笔者每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笔者的脑海中就把它们等同起来。有了做电子书的经验,心里少了些担扰,便很乐意地接受了做数字故事的任务。可当陈主任跟笔者说了一下课题组的意思后,笔者又傻眼了,原来数字故事跟笔者理解中的概念完全不一样。笔者只好先到网上下载资料学习,觉得别人做的数字故事很美,便也照着别人的模版,依样画葫芦地做了起来,第二天把做好的数字故事给陈主任看,陈主任提了好多意见,下午又和笔者一起制作,直到六点半才回家。第二天,我们把做好的数字故事请电教馆的戴老师指导,她看了后说,有点数字故事的感觉,但还有PPT的影子。她便把收集到的数字故事给我们看,边看还边解说、边指导笔者怎样进行制作,接着笔者便进行了数字故事的第三次修改,然后请吴校长和孟校长指点,吴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学校的课题汇报来展示,还要进一步地完善。于是,吴校长召集了课题组骨干成员一起为这个数字故事把脉,花了整整两节课时间一张一张幻灯片进行诊断,一句一句仔细地看,提出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还有不到五天就要进行课题汇报了,可笔者的数字故事还只是一个雏形,笔者心里别提有多急了。那几天下午,笔者和孟校长一直进行数字故事的修改,每天都要到七点才回家。当数字故事在活动中完美展示后,得到领导和大家的一致称赞,笔者心里终于踏实了。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高标准的要求,更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关怀。吴校长不仅在大的方向上给予指引,在细节的处理上更精益求精。他对数字故事中每张图的选择、每一句话的运用都再三斟酌,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更让笔者感动的是吴校长还指导把广告中看到像“流星雨”的精彩效果运用在这次数字故事中,虽然花了笔者两节课才做出那种效果,但笔者对这种技术的掌握还得感谢吴校长的独特眼光。细节不只是决定成败,更决定雅俗。数字故事的制作也是孟校长的杰作,不仅是因为她给予了很多金点子,更因为她在每个下午放学后伴笔者一同制作,笔者着重的是技术,而孟校长却要兼顾技术和内容,可以说数字故事的成功展示是孟校长心智的结晶。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