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和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 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 、用人机制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此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处于明显滞后状态,本文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积极探索对策建议以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和眼前的机遇,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对行动的时间、行动的顺序、行动的方向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点、优势劣势、职业倾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对自我价值进行定位,减少求职过程中的困惑,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完善的计划,提升学习兴趣和成才愿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和人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开阔社会视野,学习必要的就业技巧和人际沟通技巧,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增强就业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对于高校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和互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可用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为学校的招生、就业乃至社会资助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站在社会层面的角度审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逾越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鸿沟,搭建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使社会因素直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避免人才浪费。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9年,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各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0年,自主择业制度全面实行,使国家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与就业者双向选择,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快速发展。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发展较晚,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缺乏系统设计和全面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更多的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能力素质的提升、继续深造的指引、未来职业理想的树立、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教育指导,没有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尚未形成“理念先导—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职业实践—生涯管理”的完整体系。
(二)职业规划教育实践环节欠佳。在社会实践环节,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实践活动做不到制度化、规范化,有的高校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所能提供的少量实践机会根本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实践主要还是靠大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到实习单位进行,由于缺乏监督,随意性很大,而且有着较大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三、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结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作为实际工作者,我们认为在工作实践中急需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新路径,主要是要积极推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这种发展趋势并不协调,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职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普遍缺乏,迫切需要改进目前侧重于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化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规范和严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明白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有序的学习计划,全方面的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进和研发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职业定位趋向专业化、科学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自我评估,这需要借助职业测评。职业测评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一项专门技术广泛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职业测评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做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适合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
(三)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活有很强的前后连续性,是一个整体,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践中一定要体现这种阶段性和整体连续性,做到阶段性、重点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新生一入学,就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大学二年级,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进一步修正和明确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大学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开展职业导向定位,进行分类教育。大学四年级,重点进行择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实现职业目标和理想。通过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素质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知识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学生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使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与理想。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和眼前的机遇,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对行动的时间、行动的顺序、行动的方向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点、优势劣势、职业倾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对自我价值进行定位,减少求职过程中的困惑,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完善的计划,提升学习兴趣和成才愿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和人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开阔社会视野,学习必要的就业技巧和人际沟通技巧,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增强就业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对于高校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和互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可用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为学校的招生、就业乃至社会资助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站在社会层面的角度审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逾越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鸿沟,搭建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使社会因素直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避免人才浪费。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9年,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各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0年,自主择业制度全面实行,使国家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与就业者双向选择,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快速发展。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发展较晚,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缺乏系统设计和全面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更多的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能力素质的提升、继续深造的指引、未来职业理想的树立、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教育指导,没有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尚未形成“理念先导—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职业实践—生涯管理”的完整体系。
(二)职业规划教育实践环节欠佳。在社会实践环节,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实践活动做不到制度化、规范化,有的高校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所能提供的少量实践机会根本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实践主要还是靠大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到实习单位进行,由于缺乏监督,随意性很大,而且有着较大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三、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结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作为实际工作者,我们认为在工作实践中急需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新路径,主要是要积极推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这种发展趋势并不协调,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职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普遍缺乏,迫切需要改进目前侧重于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化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规范和严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明白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有序的学习计划,全方面的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进和研发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职业定位趋向专业化、科学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自我评估,这需要借助职业测评。职业测评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一项专门技术广泛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职业测评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做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适合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
(三)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活有很强的前后连续性,是一个整体,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践中一定要体现这种阶段性和整体连续性,做到阶段性、重点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新生一入学,就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大学二年级,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进一步修正和明确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大学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开展职业导向定位,进行分类教育。大学四年级,重点进行择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实现职业目标和理想。通过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素质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知识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学生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使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