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蕴含着基础信息知识的科学学科,也是一门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践性学科。随着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现代化教育的不断转型升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发展,生活化信息教学正是顺应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而被提上议事日程的科学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关注到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素材上的需求缺口,寻找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贴近生活的信息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65
生活化教学手段强调教师在展开课堂授课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展开相关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与生活问题的解决经验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中,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面对信息技术理论体系缺乏相关经验,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的设置、生活化素材的引入、生活化案例的讲解以及生活化信息技术训练这四个角度,提升课堂授课的有效性。
1.利用生活化情境预设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情境预设信息技术知识是面向小学生展开生活化信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经验的借鉴过程中,可以综合调动情境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借助信息教室配备的相关设备为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预设与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氛围中获得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把握。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来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引入课程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与插入艺术字有关内容的授课前,就可以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见过海报吗?生活中的海报是不是都有很漂亮的、我们平常写不出来的字体啊?”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见过的海报的联想,然后引入相关知识:“虽然大部分海报的制作都离不开PS技术,但是我们在目前Word的学习中遇到的这些美丽的字体,都可以被叫做艺术字,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设计一个艺术字呢?”在学生有所反应后带领学生将自己的名字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以艺术字的形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来。
2.利用生活化素材渗透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素材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时可以从学生的校园生活、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且与信息技术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将简单的生活化素材转变成课堂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媒介,以達到强化学生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发展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信息技术中关于修饰文章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校对之前的报纸或者印刷有误的故事书,进行文章排版知识的渗透。教师可以首先寻找一本印刷有误的杂志,让学生传递着阅读出现印刷错误的内容,让学生得出“如果文章的排版出现问题,会对消费者的阅读带来较大的影响”的结论,然后在引入本课中关于改变文字字体、字形、字号的教学,对选定的文章进行一定的修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趣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
3.利用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技术训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指的是教师可以在生活化教学经验的借鉴中为学生引入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学习他人利用信息技术方便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与操作技巧,并在观摩案例之后趁热打铁进行运用,强化相关技巧的学习效果,进而为学生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课堂。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信息技术关于画多边形内容的授课时,就可以借助投影为学生展示一段技术工作人员在上班的过程中利用多边形和其他图形的绘制,最终组合成了一个建筑草图或者一幅具有美感的信息技术绘画作品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记录工作人员的绘制用到了哪些软件或者运用了哪些命令和操作,并鼓励学生在观看结束后借助多边形的绘制,进行具有自我风格的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信息技术的操作训练。
4.利用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关注到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中生活化要素的引入,通过优化练习结构和练习内容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操作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有关装饰个人博客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一个与生活内容的有关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首先检查学生个人博客的建立情况,然后在学生完成装饰个人博客相关内容的学习后,组织学生回家征集父母和同学关于自己博客主页的意见,美化博客主页并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结束语
信息技术来源于时代的进步,又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灵活调整教学手段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点,为学生构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1]臧兢书.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7):88.
[2]倪雷鸣.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17(24):180.
[3]水之源.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1):129.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65
生活化教学手段强调教师在展开课堂授课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展开相关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与生活问题的解决经验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中,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面对信息技术理论体系缺乏相关经验,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的设置、生活化素材的引入、生活化案例的讲解以及生活化信息技术训练这四个角度,提升课堂授课的有效性。
1.利用生活化情境预设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情境预设信息技术知识是面向小学生展开生活化信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经验的借鉴过程中,可以综合调动情境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借助信息教室配备的相关设备为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预设与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氛围中获得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把握。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来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引入课程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与插入艺术字有关内容的授课前,就可以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见过海报吗?生活中的海报是不是都有很漂亮的、我们平常写不出来的字体啊?”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见过的海报的联想,然后引入相关知识:“虽然大部分海报的制作都离不开PS技术,但是我们在目前Word的学习中遇到的这些美丽的字体,都可以被叫做艺术字,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设计一个艺术字呢?”在学生有所反应后带领学生将自己的名字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以艺术字的形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来。
2.利用生活化素材渗透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素材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时可以从学生的校园生活、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且与信息技术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将简单的生活化素材转变成课堂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媒介,以達到强化学生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发展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信息技术中关于修饰文章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校对之前的报纸或者印刷有误的故事书,进行文章排版知识的渗透。教师可以首先寻找一本印刷有误的杂志,让学生传递着阅读出现印刷错误的内容,让学生得出“如果文章的排版出现问题,会对消费者的阅读带来较大的影响”的结论,然后在引入本课中关于改变文字字体、字形、字号的教学,对选定的文章进行一定的修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趣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
3.利用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技术训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指的是教师可以在生活化教学经验的借鉴中为学生引入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学习他人利用信息技术方便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与操作技巧,并在观摩案例之后趁热打铁进行运用,强化相关技巧的学习效果,进而为学生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课堂。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信息技术关于画多边形内容的授课时,就可以借助投影为学生展示一段技术工作人员在上班的过程中利用多边形和其他图形的绘制,最终组合成了一个建筑草图或者一幅具有美感的信息技术绘画作品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记录工作人员的绘制用到了哪些软件或者运用了哪些命令和操作,并鼓励学生在观看结束后借助多边形的绘制,进行具有自我风格的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信息技术的操作训练。
4.利用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利用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关注到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中生活化要素的引入,通过优化练习结构和练习内容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操作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有关装饰个人博客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一个与生活内容的有关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首先检查学生个人博客的建立情况,然后在学生完成装饰个人博客相关内容的学习后,组织学生回家征集父母和同学关于自己博客主页的意见,美化博客主页并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结束语
信息技术来源于时代的进步,又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灵活调整教学手段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点,为学生构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1]臧兢书.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7):88.
[2]倪雷鸣.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17(24):180.
[3]水之源.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