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也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对幼儿来说,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其责任感、自信心的加强,这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一日活动 小班 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方式 成就感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如今幼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出现了独立的意愿,强烈渴望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基于此,幼儿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一般年龄在3-4岁,正处于对事物和世界有初步认识及初步探索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及模仿能力极强,此时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及必要性
新时期,幼儿教育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使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小班幼儿,其年龄较小,因此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并要引导幼儿树立自我独立意识。在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将幼儿当作掌上明珠,为其做好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使得幼儿处处都想要依赖家长,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甚至不敢自己去做。因此,他们也难以适应幼儿园环境,遇到小小挫折时自然难以应对。同时,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担心出现意外,对幼儿严加管束,导致幼儿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人总要学会独立,家长、教师都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幼儿。所以家长、教师要放开手,积极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自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实践机会,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当然,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尤为重要,要明确给幼儿说什么不能做,而不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使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人格,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一日活动内容
一日活动包括幼儿来到学园、户外活动、上课、游戏、进餐、盥洗、睡眠、离园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讲,来园活动包括早晨入园接待、体检、晨间游戏;室内上课、户外活动、游戏这个过程中,各种游戏涉及的道具等都要符合卫生要求;盥洗活动包括洗手、洗脸以及如厕等,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分组按次序进行盥洗,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使幼儿掌握盥洗技能;进餐阶段,饭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整洁的环境中进餐,引导幼儿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睡眠阶段,需要确保睡眠环境的静谧,确保幼儿可以不受外界影响,从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离校阶段,应提前与幼儿家长做好交接准备,让幼儿来园入园时开开心心,离园时安安全全。
三、一日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生活自理意识的提升
当今社会,大多数幼儿都是家长的宝贝,在家长眼里孩子太小,需要大人的呵护,所以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习惯成自然,张口吃饭、举手穿衣,长此以往便不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在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应多开展有关一日活动内容主题相关的活动,从而引导、促使幼儿形成自理意识,并以意识来指挥行动。
首先,小班幼儿年龄大概是三至四岁,这个年龄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技能,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提高其生活自理意识。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加强。例如,可以采取举办小比赛的方式,如主题为“我能行、我最棒”的活动,使幼儿在盥洗活動中学会挂毛巾、在游戏活动中学会整理玩具、在睡眠活动中学会穿衣服,掌握了这些技巧,自然可以提升其自理能力。
其次,树立正确的榜样。小班幼儿大多数有着良好的模仿能力,因此,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生活自理的正确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有效引导幼儿。例如,可以用一些照片来展示一些具有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家庭中的出色表现,这样可以使幼儿主动朝着榜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幼儿对“生活自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生硬说教、指责批评,都不能实现幼儿自理意识、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一日活动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法,从而积极引导幼儿想要自理、学会自理。例如,在上课活动中,可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并采取幼儿比较喜欢的听儿歌的途径与举措,来引导幼儿想要自理、学会自理。
(二)指导生活自理方法
一日活动中,若想要实现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便要指导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与技能。
首先,指导生活自理技能。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对相关生活自理方法与技巧进行整理,并将其编成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使幼儿在进餐、游戏、盥洗、睡眠等活动中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
其次,因材施教。受到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一日活动中,也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从实际出发,来个性化、针对性地进行生活自理技能指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班幼儿中,一些孩子本身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理能力,因此也要适当提高对这些孩子的要求;而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适当降低要求。如指导幼儿穿鞋的时候,对自理较好的孩子,应要求怎样解鞋带脱鞋、怎样系好鞋带,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求区分左右脚、穿对鞋即可。
最后,让幼儿享受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提高幼儿的兴趣。不要以为孩子年龄较小便没有自尊心与荣耀感。研究发现,对幼儿适时适当的夸奖,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因此,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对表现良好或者是比较优秀的幼儿,可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必要时也可给予物质或者小红花奖励,这样幼儿就会有满满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更加积极地做事。此外,在给予幼儿表扬及奖励的同时,也可以再加一句“大家要向这位小朋友学习,争做好孩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还树立了好榜样。
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日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一日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加以引导,从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析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177.
[2]李雨涵.“懒”老师培养“能干”幼儿——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9.
[3]钱文娟.别样的儿歌 不一样的精彩——以儿歌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98.
[4]张丁玲,宋菲燕.我要自己穿衣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J].福建教育,2019(37):47-49.
[5]王星.学会放手,等待幼儿成长——小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J].好家长,2019(45):18.
关键词:一日活动 小班 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方式 成就感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如今幼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出现了独立的意愿,强烈渴望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基于此,幼儿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一般年龄在3-4岁,正处于对事物和世界有初步认识及初步探索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及模仿能力极强,此时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及必要性
新时期,幼儿教育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使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小班幼儿,其年龄较小,因此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并要引导幼儿树立自我独立意识。在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将幼儿当作掌上明珠,为其做好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使得幼儿处处都想要依赖家长,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甚至不敢自己去做。因此,他们也难以适应幼儿园环境,遇到小小挫折时自然难以应对。同时,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担心出现意外,对幼儿严加管束,导致幼儿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人总要学会独立,家长、教师都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幼儿。所以家长、教师要放开手,积极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自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实践机会,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当然,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尤为重要,要明确给幼儿说什么不能做,而不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使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人格,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一日活动内容
一日活动包括幼儿来到学园、户外活动、上课、游戏、进餐、盥洗、睡眠、离园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讲,来园活动包括早晨入园接待、体检、晨间游戏;室内上课、户外活动、游戏这个过程中,各种游戏涉及的道具等都要符合卫生要求;盥洗活动包括洗手、洗脸以及如厕等,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分组按次序进行盥洗,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使幼儿掌握盥洗技能;进餐阶段,饭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整洁的环境中进餐,引导幼儿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睡眠阶段,需要确保睡眠环境的静谧,确保幼儿可以不受外界影响,从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离校阶段,应提前与幼儿家长做好交接准备,让幼儿来园入园时开开心心,离园时安安全全。
三、一日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生活自理意识的提升
当今社会,大多数幼儿都是家长的宝贝,在家长眼里孩子太小,需要大人的呵护,所以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习惯成自然,张口吃饭、举手穿衣,长此以往便不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在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应多开展有关一日活动内容主题相关的活动,从而引导、促使幼儿形成自理意识,并以意识来指挥行动。
首先,小班幼儿年龄大概是三至四岁,这个年龄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技能,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提高其生活自理意识。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加强。例如,可以采取举办小比赛的方式,如主题为“我能行、我最棒”的活动,使幼儿在盥洗活動中学会挂毛巾、在游戏活动中学会整理玩具、在睡眠活动中学会穿衣服,掌握了这些技巧,自然可以提升其自理能力。
其次,树立正确的榜样。小班幼儿大多数有着良好的模仿能力,因此,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生活自理的正确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有效引导幼儿。例如,可以用一些照片来展示一些具有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家庭中的出色表现,这样可以使幼儿主动朝着榜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幼儿对“生活自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生硬说教、指责批评,都不能实现幼儿自理意识、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一日活动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法,从而积极引导幼儿想要自理、学会自理。例如,在上课活动中,可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并采取幼儿比较喜欢的听儿歌的途径与举措,来引导幼儿想要自理、学会自理。
(二)指导生活自理方法
一日活动中,若想要实现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便要指导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与技能。
首先,指导生活自理技能。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对相关生活自理方法与技巧进行整理,并将其编成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使幼儿在进餐、游戏、盥洗、睡眠等活动中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
其次,因材施教。受到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一日活动中,也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从实际出发,来个性化、针对性地进行生活自理技能指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班幼儿中,一些孩子本身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理能力,因此也要适当提高对这些孩子的要求;而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适当降低要求。如指导幼儿穿鞋的时候,对自理较好的孩子,应要求怎样解鞋带脱鞋、怎样系好鞋带,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求区分左右脚、穿对鞋即可。
最后,让幼儿享受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提高幼儿的兴趣。不要以为孩子年龄较小便没有自尊心与荣耀感。研究发现,对幼儿适时适当的夸奖,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因此,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对表现良好或者是比较优秀的幼儿,可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必要时也可给予物质或者小红花奖励,这样幼儿就会有满满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更加积极地做事。此外,在给予幼儿表扬及奖励的同时,也可以再加一句“大家要向这位小朋友学习,争做好孩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还树立了好榜样。
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日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一日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加以引导,从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析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177.
[2]李雨涵.“懒”老师培养“能干”幼儿——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9.
[3]钱文娟.别样的儿歌 不一样的精彩——以儿歌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98.
[4]张丁玲,宋菲燕.我要自己穿衣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J].福建教育,2019(37):47-49.
[5]王星.学会放手,等待幼儿成长——小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J].好家长,2019(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