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程; 反思
高中新课改在云南省的实施,给云南省的高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改在云南的实施,我有幸成为课改的参与者,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我将从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地方,在穿新鞋走老路。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
课例I:植物的个体发育
师:用课件播放荠菜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设疑,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1.荠菜的生殖器官营养器官是哪些?2.荠菜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3.种子与果实怎样发育而来?
师:用课件给出花的结构,动画显示了受精的过程,胚及胚乳的发育过程。
生:思考与讨论后学生给出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第二天给学生看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的种子时,学生根本不认识胚及胚乳及果皮。有的同学连花的结构都不认识,我很困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教出来的学生只认识书本知识只会题目不会应用。
对课案的分析: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达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但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生物素养方面是很不到位的。
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
反思二:从课件的图示平面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探究能力培养上来看,应该让学生充分去观察与发现,从发现中去产生疑问,所以一开始可以把课件播放改成实物解剖,让学生解剖几种常见的花及果实,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已去翻书找知识点。
对课例I反思后的整改:
针对上述反思点,提到生物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在第二个班上课一开始每个桌子上都放上花生果实、玉米和水稻种子及黄瓜、黄瓜花。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学生疑问有:花生与西瓜两种的果实为什么不一样?水稻的种子的种皮与果皮呢?黄豆种子有两个“豆瓣”而玉米和水稻为什么没有呢?水稻种子的胚在哪里呢?花
生为什么结在地下而其花在地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发现学生有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
课后体会: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从知识的生成的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课例I怎样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可用呈贡蔬菜基地,学校的校园植物园,网络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出去面对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反思课堂模式设计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 略的主要线素。
课例Ⅱ:呼吸作用
师:(设疑)人的体温恒定能量来自什么生理过程?有机物里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吗?湿种子堆放时为什么会发热?
生:思考后理解生物的呼吸概念。
师:(设疑)细胞怎样呼吸呢?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引导学生自学有关的内容师生共同理解呼吸过程。
生: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点与联系。
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有很好的资源连接。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呼吸作用的内容在高中生物中显得很重要,其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及意义,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该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很多,例如酸奶制作,甜酒酿制作,堆放种子发热、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等等。知识点多,难学透,本着从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出发怎样设计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呢?
反思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有关呼吸作用的问题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
反思四: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怎样安排?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反思五: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
反思后整改:
课堂活动模式改为探究活动一分析问题一探究加深一掌握新知。
甜酒酿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教师可把预先制备的或买来的甜酒酿分发给学生品尝,让学生在品尝后思考,酒精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甜味?制作过程应注意什么?酵母菌又是怎样使糯米饭变成酒精?等等。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去查资料,设计探究过程、制作所需条件,设计探究实验。并上交甜酒酿制作的活动报告,包括资料信息、实验材料选择、活动步骤、注 意事项。教师选定学生可行的报告后,让学生自行制作甜酒酿。由于本探究要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教师应作点拨者、指导者、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最后成品出来后,每位学生亲自闻、尝、观色,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酵母菌是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来满足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呢?呼吸过程中能产生哪些产物呢?从此引入呼吸作用的内容。
由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探索、讨论和总结得出新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在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一位知识的使用者、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就会体验到一种创造的愉悦感。
三、建议
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教学活动及其理论,进行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通过思考遇到的教学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通过交流促进提高。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年11月第32期
[2] 韩菲,张迎春. 2005.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学生物教学,2005(10):16~1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6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程; 反思
高中新课改在云南省的实施,给云南省的高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改在云南的实施,我有幸成为课改的参与者,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我将从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地方,在穿新鞋走老路。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
课例I:植物的个体发育
师:用课件播放荠菜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设疑,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1.荠菜的生殖器官营养器官是哪些?2.荠菜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3.种子与果实怎样发育而来?
师:用课件给出花的结构,动画显示了受精的过程,胚及胚乳的发育过程。
生:思考与讨论后学生给出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第二天给学生看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的种子时,学生根本不认识胚及胚乳及果皮。有的同学连花的结构都不认识,我很困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教出来的学生只认识书本知识只会题目不会应用。
对课案的分析: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达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但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生物素养方面是很不到位的。
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
反思二:从课件的图示平面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探究能力培养上来看,应该让学生充分去观察与发现,从发现中去产生疑问,所以一开始可以把课件播放改成实物解剖,让学生解剖几种常见的花及果实,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已去翻书找知识点。
对课例I反思后的整改:
针对上述反思点,提到生物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在第二个班上课一开始每个桌子上都放上花生果实、玉米和水稻种子及黄瓜、黄瓜花。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学生疑问有:花生与西瓜两种的果实为什么不一样?水稻的种子的种皮与果皮呢?黄豆种子有两个“豆瓣”而玉米和水稻为什么没有呢?水稻种子的胚在哪里呢?花
生为什么结在地下而其花在地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发现学生有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
课后体会: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从知识的生成的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课例I怎样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可用呈贡蔬菜基地,学校的校园植物园,网络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出去面对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反思课堂模式设计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 略的主要线素。
课例Ⅱ:呼吸作用
师:(设疑)人的体温恒定能量来自什么生理过程?有机物里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吗?湿种子堆放时为什么会发热?
生:思考后理解生物的呼吸概念。
师:(设疑)细胞怎样呼吸呢?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引导学生自学有关的内容师生共同理解呼吸过程。
生: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点与联系。
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有很好的资源连接。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呼吸作用的内容在高中生物中显得很重要,其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及意义,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该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很多,例如酸奶制作,甜酒酿制作,堆放种子发热、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等等。知识点多,难学透,本着从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出发怎样设计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呢?
反思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有关呼吸作用的问题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
反思四: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怎样安排?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反思五: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
反思后整改:
课堂活动模式改为探究活动一分析问题一探究加深一掌握新知。
甜酒酿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教师可把预先制备的或买来的甜酒酿分发给学生品尝,让学生在品尝后思考,酒精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甜味?制作过程应注意什么?酵母菌又是怎样使糯米饭变成酒精?等等。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去查资料,设计探究过程、制作所需条件,设计探究实验。并上交甜酒酿制作的活动报告,包括资料信息、实验材料选择、活动步骤、注 意事项。教师选定学生可行的报告后,让学生自行制作甜酒酿。由于本探究要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教师应作点拨者、指导者、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最后成品出来后,每位学生亲自闻、尝、观色,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酵母菌是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来满足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呢?呼吸过程中能产生哪些产物呢?从此引入呼吸作用的内容。
由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探索、讨论和总结得出新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在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一位知识的使用者、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就会体验到一种创造的愉悦感。
三、建议
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教学活动及其理论,进行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通过思考遇到的教学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通过交流促进提高。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年11月第32期
[2] 韩菲,张迎春. 2005.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学生物教学,2005(10):16~1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