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积累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S版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S版; 教学实效; 兴趣; 创新; 探究; 想象; 作业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在小学语文S版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都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一个孩子都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他们常常会渴盼得到结论,会认真、积极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风挡雨并且明净透亮。”“宝石蓝玻璃,非常漂亮。”“装饰玻璃,上面布满美丽的花纹。”“汽车玻璃,很结实。”……我适时夸奖,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们今天要学一篇课文,就是有关玻璃的。出示课题后问“新型”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追问,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绪高涨,主动发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玻璃,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谁这么聪明发明出来的?”“它们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用什么做成的?”我则抓住契机,鼓励说:“那就让我们赶快来读课文,寻找一下答案吧。”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研读开来,切实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要你知道”变成“我要知道”,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需要。
三、通过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讨论的方进行课文的精讲,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及时鼓励敢于发言的同学。另外,教师也要置身与讨论中,并在讨论中适时的概括、总结和点拨。用精练而概括的语句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透。例如本册《捞铁牛》一文重点是理解怀丙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教师先演示实验,创设新意识,然后让学生探究讨论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最后得出结论,铲沙—船身漫漫上浮—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拉上岸,这样很复杂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了。
四、深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理解课文,丰富想象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积累学生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S版的练习及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留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空间,推进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如口语交际《掌声》的课后练习“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如《星星的新朋友》的学习链接引出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容贴切,线索自然,不是生硬地加进某些科普或社会知识。
总之,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深研教材,努力探究,创新教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5
关键词:小学语文S版; 教学实效; 兴趣; 创新; 探究; 想象; 作业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在小学语文S版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都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一个孩子都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他们常常会渴盼得到结论,会认真、积极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风挡雨并且明净透亮。”“宝石蓝玻璃,非常漂亮。”“装饰玻璃,上面布满美丽的花纹。”“汽车玻璃,很结实。”……我适时夸奖,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们今天要学一篇课文,就是有关玻璃的。出示课题后问“新型”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追问,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绪高涨,主动发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玻璃,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谁这么聪明发明出来的?”“它们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用什么做成的?”我则抓住契机,鼓励说:“那就让我们赶快来读课文,寻找一下答案吧。”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研读开来,切实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要你知道”变成“我要知道”,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需要。
三、通过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讨论的方进行课文的精讲,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及时鼓励敢于发言的同学。另外,教师也要置身与讨论中,并在讨论中适时的概括、总结和点拨。用精练而概括的语句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透。例如本册《捞铁牛》一文重点是理解怀丙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教师先演示实验,创设新意识,然后让学生探究讨论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最后得出结论,铲沙—船身漫漫上浮—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拉上岸,这样很复杂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了。
四、深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理解课文,丰富想象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积累学生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S版的练习及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留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空间,推进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如口语交际《掌声》的课后练习“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如《星星的新朋友》的学习链接引出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容贴切,线索自然,不是生硬地加进某些科普或社会知识。
总之,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深研教材,努力探究,创新教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