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高校璀璨的明珠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w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28日,备受业界瞩目、位于贵港平南、横跨浔江两岸的平南三桥顺利通车。“这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拱桥!”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正自豪地告诉记者。该桥梁的拱桥方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提出,其间克服多项技术难题,所应用的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原计划节省了约9 000万元的建造成本。2020年5月,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这也是广西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对于桥梁建造来说,这座桥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对于广西大学来说,同样具有另一层重大意义——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办学实力与水平大幅提升。这一切,均离不开“部区合建”政策的支持。
  获得“双重关爱”
  2018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将广西大学调整为自治区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生均定额拨款标准达到教育部一般直属院校水平,并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进一步支持該校优化办学条件。
  “这意味着,我校将有更多财政资金统筹支配权,从而能够更便捷高效地推进学校的发展建设。”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向记者介绍,能够获得这一政策支持,是教育部、自治区“双重关爱”的结果。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建议自治区政府将广西大学调整为自治区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并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倾斜。随后,自治区政府积极采纳教育部的建议,让广西大学当年便享有了该项财政权利。
  当然,广西大学获得教育部、自治区的支持不止于此。自开展“部区合建”以来,教育部参照直属高校给予广西大学的支持政策多达9项,涵盖公文送达、资金支持、单列招生等多个方面。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在政策支持、管理机制、资金投入、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大力推进“部区合建”。
  广西大学自身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围绕“百年目标”“三步实施”“五个一流”“六条方略”的思路,科学构建“三梁五柱”学科体系,将一级学科优化至37个,本科招生专业缩减至67个,二级学院从31个撤并为24个,非学院机构减少了4个,并开设了12个跨学科“创培班”,建设了20个一流本科公共教学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一系列政策及改革措施,促使广西大学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在2020年“双一流”周期总结评估中,专家组评议该校“整体水平进入同级同类大学一流行列”。在2020年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评价中,该校在全国综合类高校中排第43位,居西部高校第15位。
  广纳天下贤才
  赵双良到广西大学任教刚满一年,前段时间刚被任命为学校科技处处长,在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挑起了学校科技管理的重任。
  “广西大学很多方面都吸引着我。”赵双良告诉记者,区缘优势、学校历史文化、发展空间及学校对人才的支持力度等,都让他很愿意在这里奋斗。
  “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各项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学校领导对于人才入校后的发展也格外重视。”赵双良坦言,学校对待人才的种种举措让他备受感动,他十分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广西大学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推进“部区合建”以来,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校着手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自治区在编制使用和职称管理方面给了我们更多自主权。”广西大学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治区编办和人社厅大力支持该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编制使用和岗位聘任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学校“君武学者”五个层次人才采取特设岗位管理,不占用单位岗位和绩效工资指标,实现人员能进能出,畅通人才引进和晋升渠道,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前来“筑巢”。
  如今,广西大学已经成功打造起领军人才方阵——郑皆连院士带领的桥梁技术团队、王双飞教授带领的轻工技术团队、沈培康教授带领的石墨烯立体构造粉体材料宏量制备与产业化应用技术团队、陈保善教授带领的甘蔗育种技术团队、余克服教授带领的海洋珊瑚礁研究团队等,都分别树起了一流学科品牌。
  “部区合建”以来,广西大学共计引进各类人才114人,其中具有“国字号”的人才24人。
  服务中国—东盟建设
  近年来,中国—东盟“两会”举世瞩目。而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常设论坛之一,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论坛同样备受关注。该论坛依托区域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而该论坛的牵头单位,就是广西大学。
  “我们这些年提交的许多建议报告,都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国家领导的批示。”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介绍,牵头举办上述论坛,仅是该校近年来面向中国—东盟提供的众多智库服务之一。
  目前,广西大学牵头,会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央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中国—东盟研究院、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研究院等智库,建立了东盟舆情监测平台、“一带一路”舆情监测平台等多个科研平台,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研究撰写的6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广西经济影响”咨政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为疫情背景下复苏区域经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建议。
  据统计,广西大学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智库机构作用,共计撰写提交多篇咨询报告至自治区和国家,获得领导批示和采纳的有53篇,其中4篇获中央领导批示,为国家和自治区推进对外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发挥了智囊参谋作用。
  对接地方产业发展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产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面积,所生产的蔗糖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传统蔗糖种植产量并不高,亟需进行品种改良,并改进种植方式。”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陈保善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带领技术团队,沉潜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用心开展甘蔗育种和种植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被称为“中国甘蔗一号病害”的高抗黑穗病,培育的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等品种亩产均超过1万公斤。
  “该项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后,将有效提升广西的甘蔗产量,最终保障国家的食糖安全。”陈保善说。
  近年来,广西大学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力量,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农学技术团队培育和推广一批水稻、果蔬、木薯等亚热带优良品种,有效增加了作物产量,提高了种植效益;动物科学研究团队积极开展非洲猪瘟预警预报及病原特性研究,协助政府建立疫情防控体系,服务保障生猪养殖业;文旅电商技术团队研发数字文化旅游智能技术,开展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促进广西特色旅游发展。
  依托强大的优势学科技术团队支持,广西大学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近年来,该校帮助贫困山区农村推广的种植、养殖、加工、休闲农业等各类技术和产业,均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仅在百色那坡推广的特色养蚕技术,就帮助当地增收800万元,养蚕户每户年均收入超过2.5万元。广西大学对口帮扶的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学校多次获得“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先进后盾单位表彰。
  通过“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学校教风学风为之一新。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博士授予点、国家级奖励、高水平科研产出、科研和办学经费等多个方面实现“翻番”,在党建思政工作、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办学基础条件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我们获得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所带来的变革也必将是深层次、长久性的。”赵跃宇说。
  (责编 蒋海兰)
其他文献
南宁横县:关注师德培养和职场心理健康  本刊讯(通讯员 米珍枢 龙爱凤) 日前,南宁市横县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和职场心理健康大讲堂培训活动,该县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2 240人参加培训,活动以专题讲座和现场交流的方式进行。该次活动邀请专家做了题为《爱与责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与压力共舞——教师职业压力调整》的专题讲座,从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信念、职业行为、化解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的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会议指出,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十四五”是北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玉林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全力打造“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和推进建设北流市“两湾”新区、高铁新城片区建设的重大战略
期刊
本刊讯 2020年12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行动计划”已到位资金739.09亿元,超额完成资金筹措任务,新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 046所,新增学位约85万个,计划中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8年,我区做出实施“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从2018年到2020
期刊
现行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性更强,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更有利于教师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引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规划、整合,关注其间的联系与发展,从独立的单篇教学过渡到整合的单元教学,聚焦单元核心,落实单元学习价值,寻找文本中的“最大麦穗”,让学习有效发生。  T型课堂倡导教得精准、学得有效,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高度吻合。T型课堂中的单元学习,倡导从独立
期刊
学生社团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组织之一。近年来,南宁市大沙田小学(以下简称大沙田小学)坚持“为学生甜美人生奠基”的理念,组建了合唱、篮球、啦啦操、建筑模型等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培养兴趣、特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营造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正契合我校提倡的
期刊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受到进一步重视,而校本课程作为能够整合各年级学生、各学科知识、各教育环节、各方参与人员和多种育人环境的课程,其价值日渐凸显。由于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条件和资源为依托所开发的课程,其综合性、可操作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优势阵地。但校本课程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性、差异性、零散性等特点,目前许多地方和学校
期刊
“陈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教研员。她不仅是教学能手,也是管理能手,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柳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以下简称柳州四十七中)教师杨建新说。  杨建新所说的“陈老师”,就是柳州市柳南区教研室教研员陈燕萍。她曾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研员、柳州市优秀教师、柳州市优秀班主任、柳州市学科骨干教师。  “绿色”课堂的推动者  2010—2014年,陈燕萍担任柳州四十七中科研处主任。期间,她扎实推进学校教研工作
期刊
苏伟森,一个爱笑爱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一位年轻的“90后”教师。2019年,刚从教三年的他,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到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以下简称澄泰中心校)支教。  从城市到乡镇,其中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条件,还有教学条件、学生情况及个人心态。“我觉得自己年轻有精力,而且听说所支教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所以我就主动报名了,也没想那么多。”当记者问及为何报名支教时,苏伟森这样答道。  让学生
期刊
2017年2月1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公布“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玉林北流市赫然在列。北流由此成为玉林市第一个、自治区首个人口超百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的县(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北流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教育项目建设,跑出了教育发展“加速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
期刊
这是一所略为“特殊”的学校:投入使用仅两年时间;超过80%以上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搬迁贫困户子女、留守儿童,却无一人辍学;2 000多人的校园里,竟然没有一个垃圾桶,地上也看不到一点垃圾;1 800多名学生在宿舍午睡,不需老师监督,校园里鸦雀无声……  这所学校就是博白县博白镇第八小学(以下简称博白镇八小)。管理这所学校的校长叫杨振琨,他身上没有过多耀眼的光环,却把这所新学校办得有温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