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教学是一种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1.解决软开度,提高学生能力;2.学习点面结合,培养舞蹈感觉;3.加强气息融合,增强身体表现;4.把握素材课程,丰富知识结构;5.拓展形象思维,增强编创能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 舞蹈感觉 气息 素材 即兴
舞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兴职业,已被人们普遍认识。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在舞蹈教学的漫长过程中,如何能迅速的使学生进入舞蹈状态,科学地将舞蹈知识传授给他们,成为职业中学舞蹈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
职业中学舞蹈教学环境复杂,在舞蹈专业中约有一半的学生要升学考试,还有一半的学生要就业工作,如何使升学和就业两者兼顾,同时便于老师施教,利于学生发展。笔者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解决软开度,提高学生能力
舞蹈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一名舞者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是不可能跳好舞的。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态,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去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从未接触过舞蹈。只是凭着在电视电影里的印象和自己的喜爱程度来填报的专业。所以,在这里解决学生软开度成为初级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中学学生年龄已经超过了练习舞蹈的黄金年龄,而软开度练习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练功应多以耗为主,减少一些生拉硬拽,逐步加强。腿的练习在耗的同时配合呼吸进行,会减少疼痛感。同时时间逐步由一个八拍、两个八拍往三个八拍、四个八拍上过度,增强学生的耐力和韧带的弹性。腰的开度多以甩为主,同时配合适当的耗和担腰进行,可以减少在搬腰时的损伤,也可以增强腰部力量。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必须在放松状态下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僵硬的肌肉不但完成不了预定动作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做动作时严格把周期控制在四个八拍之内,四个八拍为一组,完成一组动作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胯和肩的练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劳逸结合才能使身体一直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不断前进。
初级阶段老师要多以鼓励为主,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心里障碍,摆脱疼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锲而不舍的良好学习习惯,告诫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的、艰苦的,必须循序渐进和尊重客观规律,决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当学生进入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穿插小组合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这对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当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以后就要让学生克服自然体态中的各种毛病,进行系统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敏捷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舞蹈表演所需的各种身体素质及能力。
2.学习点面结合,培养舞蹈感觉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舞蹈状态之后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舞蹈感觉是除基本功之外另一个考查舞者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从一名普通人向舞者过度的必要条件。
要想使学生迅速的具备舞蹈感觉,芭蕾形体就成为了首选。从最基础的手型、手位、擦地、蹲、小踢腿…….开始,“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在对某一动作或对某一部位的练习中,体会与身体其他动作或其他部位的联动性。能够做到准确完成某一具体动作的同时,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身,体验“开、绷、直、立”的总体感觉,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深化对舞蹈的全面理解,也加强身体的联动及协调,改变身体的自然状态。
芭蕾形体可以使身体肌肉和韧带发生改变,沿着舞者所需要的条件生长变化。这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高考或是就业都是必须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利于教师制定目标,统一管理,有百利而无一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目标相同,任务相同,可以统一管理,共同进步。
3.加强气息融合,增强身体表现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舞蹈感觉之后,开始开设中国古典舞把杆和身韵组合。把杆和身韵穿插练习,可以更好的提高舞蹈的表现能力,同时能加强气息与动作连贯,使动作更为丰富,达到“气在动中运,运在动中流”的效果。古典舞的把杆练习要注意动作始于腰的把握和细节上的停顿与变化。无论动作怎么走,始终离不开圆的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古典舞含盖范围较广,它在戏曲,武术,书法,太极等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元素,所以在教师的讲授中一定要适当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感受动作之前意识先行的理念。要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表现力,动静结合,刚柔并济。
无论是就业或是高考,对于古典舞把杆和身韵的练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动作与气息分离的两张皮状态向心与意义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行和的行神兼备状态转变,最终达到提高身体表现力的效果。
4.把握素材课程,丰富知识结构
逐步接触各个代表性民族的舞蹈,通过对各个民族舞蹈的逐步了解,丰富知识,让学生在系统的的学习中,潜心体味和领悟每种舞蹈的特征和表现形式,风格的把握是训练的核心内容。面对一个舞种,不是简单的教会一些动作,而是使学生了解该舞种的精神气质、民族性格、地区特色、时代特征以及动作的性能和内涵。由于它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所以它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体会舞蹈起源于生活的真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找寻舞蹈,从舞蹈中发现生活。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的学习,找到自己的风格特点,便于学生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但此时在高考和就业的学生当中,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高考的学生老师要重点抓其动律特征和风格特点的把握,这对于以后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系统学习民族民间舞会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就业的学生要更侧重于组合的灵活运用,调整个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变化,对于自己以后在同种风格类型的编舞中发挥作用,有素材可用,有素材可依,有素材可变。
5.拓展形象思维,增强编创能力
在职业中学,学习舞蹈的最后一步就是进行音乐命题即兴练习,在练习中通过组织动作来挖掘思维潜力,提高自己的观察、模仿、创作能力。一方面对于高考的学生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对于就业的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编舞创作能力。在辅导方面就要注意目的不一样,辅导的方向也就不一样。高考的学生要重点辅导短期思维能力,要在四个八拍之内用动作把主题说的清楚、说明白、说的漂亮。而且可以形象的描述出人物、动作,及事件,对于拓展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就业的学生要把时限拉长,不仅要要描述人物、动作、事件,还要从四个八拍向八个八拍,十六个八拍过度,让动作围绕主题开枝散叶,不断变化。由一个动作引申出无数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围绕主题来发展,推出完整的创作理念,增强其编舞创作能力。
同样的训练要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教师就要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找出差异,分别对待,就会让就业与高考的学生得到兼顾。
总之,职业中学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舞蹈欣赏者、爱好者,而非舞蹈家。所以,我们的舞蹈教学就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学生由一个普通人向舞者过度,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模仿向高层次的创作欣赏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 舞蹈感觉 气息 素材 即兴
舞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兴职业,已被人们普遍认识。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在舞蹈教学的漫长过程中,如何能迅速的使学生进入舞蹈状态,科学地将舞蹈知识传授给他们,成为职业中学舞蹈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
职业中学舞蹈教学环境复杂,在舞蹈专业中约有一半的学生要升学考试,还有一半的学生要就业工作,如何使升学和就业两者兼顾,同时便于老师施教,利于学生发展。笔者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解决软开度,提高学生能力
舞蹈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一名舞者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是不可能跳好舞的。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态,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去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从未接触过舞蹈。只是凭着在电视电影里的印象和自己的喜爱程度来填报的专业。所以,在这里解决学生软开度成为初级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中学学生年龄已经超过了练习舞蹈的黄金年龄,而软开度练习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练功应多以耗为主,减少一些生拉硬拽,逐步加强。腿的练习在耗的同时配合呼吸进行,会减少疼痛感。同时时间逐步由一个八拍、两个八拍往三个八拍、四个八拍上过度,增强学生的耐力和韧带的弹性。腰的开度多以甩为主,同时配合适当的耗和担腰进行,可以减少在搬腰时的损伤,也可以增强腰部力量。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必须在放松状态下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僵硬的肌肉不但完成不了预定动作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做动作时严格把周期控制在四个八拍之内,四个八拍为一组,完成一组动作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胯和肩的练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劳逸结合才能使身体一直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不断前进。
初级阶段老师要多以鼓励为主,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心里障碍,摆脱疼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锲而不舍的良好学习习惯,告诫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的、艰苦的,必须循序渐进和尊重客观规律,决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当学生进入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穿插小组合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这对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当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以后就要让学生克服自然体态中的各种毛病,进行系统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敏捷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舞蹈表演所需的各种身体素质及能力。
2.学习点面结合,培养舞蹈感觉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舞蹈状态之后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舞蹈感觉是除基本功之外另一个考查舞者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从一名普通人向舞者过度的必要条件。
要想使学生迅速的具备舞蹈感觉,芭蕾形体就成为了首选。从最基础的手型、手位、擦地、蹲、小踢腿…….开始,“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在对某一动作或对某一部位的练习中,体会与身体其他动作或其他部位的联动性。能够做到准确完成某一具体动作的同时,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身,体验“开、绷、直、立”的总体感觉,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深化对舞蹈的全面理解,也加强身体的联动及协调,改变身体的自然状态。
芭蕾形体可以使身体肌肉和韧带发生改变,沿着舞者所需要的条件生长变化。这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高考或是就业都是必须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利于教师制定目标,统一管理,有百利而无一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目标相同,任务相同,可以统一管理,共同进步。
3.加强气息融合,增强身体表现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舞蹈感觉之后,开始开设中国古典舞把杆和身韵组合。把杆和身韵穿插练习,可以更好的提高舞蹈的表现能力,同时能加强气息与动作连贯,使动作更为丰富,达到“气在动中运,运在动中流”的效果。古典舞的把杆练习要注意动作始于腰的把握和细节上的停顿与变化。无论动作怎么走,始终离不开圆的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古典舞含盖范围较广,它在戏曲,武术,书法,太极等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元素,所以在教师的讲授中一定要适当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感受动作之前意识先行的理念。要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表现力,动静结合,刚柔并济。
无论是就业或是高考,对于古典舞把杆和身韵的练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动作与气息分离的两张皮状态向心与意义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行和的行神兼备状态转变,最终达到提高身体表现力的效果。
4.把握素材课程,丰富知识结构
逐步接触各个代表性民族的舞蹈,通过对各个民族舞蹈的逐步了解,丰富知识,让学生在系统的的学习中,潜心体味和领悟每种舞蹈的特征和表现形式,风格的把握是训练的核心内容。面对一个舞种,不是简单的教会一些动作,而是使学生了解该舞种的精神气质、民族性格、地区特色、时代特征以及动作的性能和内涵。由于它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所以它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体会舞蹈起源于生活的真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找寻舞蹈,从舞蹈中发现生活。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的学习,找到自己的风格特点,便于学生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但此时在高考和就业的学生当中,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高考的学生老师要重点抓其动律特征和风格特点的把握,这对于以后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系统学习民族民间舞会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就业的学生要更侧重于组合的灵活运用,调整个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变化,对于自己以后在同种风格类型的编舞中发挥作用,有素材可用,有素材可依,有素材可变。
5.拓展形象思维,增强编创能力
在职业中学,学习舞蹈的最后一步就是进行音乐命题即兴练习,在练习中通过组织动作来挖掘思维潜力,提高自己的观察、模仿、创作能力。一方面对于高考的学生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对于就业的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编舞创作能力。在辅导方面就要注意目的不一样,辅导的方向也就不一样。高考的学生要重点辅导短期思维能力,要在四个八拍之内用动作把主题说的清楚、说明白、说的漂亮。而且可以形象的描述出人物、动作,及事件,对于拓展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就业的学生要把时限拉长,不仅要要描述人物、动作、事件,还要从四个八拍向八个八拍,十六个八拍过度,让动作围绕主题开枝散叶,不断变化。由一个动作引申出无数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围绕主题来发展,推出完整的创作理念,增强其编舞创作能力。
同样的训练要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教师就要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找出差异,分别对待,就会让就业与高考的学生得到兼顾。
总之,职业中学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舞蹈欣赏者、爱好者,而非舞蹈家。所以,我们的舞蹈教学就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学生由一个普通人向舞者过度,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模仿向高层次的创作欣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