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哪省哪市的山陕会馆,大都会让人嗟叹、感佩、敬服,山西陕西这两省的商人富,还都喜欢玩建筑,玩雕刻,玩得奢华,玩得既大气又精致,尽其可能地超凡脱俗。洛阳的山陕会馆,建筑主体的外形在全国可能算不上有太多太大太突出的惊人之处,但它的几乎无石不刻,无木不雕,无梁不绘确是让人刮目,看过之后便经久难忘,那是岁月深处的雕刻与彩绘艺术,展示了清初洛阳古建艺术的风采,也是洛阳深刻在岁月里留存至今的辉煌。
我是从后门进的山陕会馆。在洛阳山陕会馆,正门和后门的概念已经颠倒了,正门封闭,后门成了正门,要进去参观,只能走它原来的后门,现在的正门。入后门后的第一眼,我便知道我绝对的不虚此行了。左手边一泓小池,几多假山石加上绿植草坪,小园林的精巧袖珍赏心悦目但还称不上奇,右手边的建筑才让我怦然心动。面对后罩楼的边际眼睛一亮,后罩楼和旁侧的配殿虽有高低但都崇伟,砖木结构的配殿是二层小楼,上下层支檐的木拄都已泛白,色彩漫漶的苍老与双层结构的高拔布局衬着后罩楼一柱擎顶的阳刚崇雄之姿,加上拜殿与后罩楼之间的空间实在狭小,一线天般,后罩楼大柱的粗硕高俊和殿的伟拔就更加惹人注目,如夹持出一线天的危崖。这还不算什么,拜殿、后罩楼、配殿琉璃瓦顶交合出的画面才真是叫绝,三殿的正脊鸱吻垂脊戗脊雕饰无一不是彩色琉璃构件,饰物与众不同,悬鱼吊了三个,不露山墙也吊,黄瓦当、绿滴水成线,戗兽、走兽、仙人、套兽在差不多同一高度的空间里上下左右前后交错或对视,看似相遇得平和,交会得淡定,却是各展风姿一争雌雄的态势。通常我们所见的仙人都是骑鸡的道家仙人,这儿的仙人却是勇士,却是武将,威风凛凛。山陕两省都特别推崇关公,仙人的造型和这有关吗?还没往下看呢,后罩楼的柱础能气死皇家,北京的故宫里都没见过这样的,础石上绕着圈地雕兽,那兽各个神采飞扬,还分层饰不同花纹图案。有权的在建筑上显等级显尊贵,无权有钱的就在装饰花样上让您自愧不如。
虽已进入亢奋状态,但我不着急,慢慢逛慢慢欣赏吧。先进了东厢配房的展厅。山陕会馆是作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放的,馆里都展示陈列了什么?
东配房长长的一溜(我想不应该称其为东配殿,既然是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来洛商贾聚会居住的地方,公共社交场所,敬关爷最被看重,它也不是庙,叙乡谊、通商情、商业往来交流占着主要成分),各间之间是相通的,从北头可一直走到南头。隋唐大运河展文字和图片多,实物没有几件。东配房这一长趟展区着眼于整条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对洛阳侧重介绍的是运河开凿的背景,穿过了整条配房,出门,向南有一道小拱券门,额题琴院二字,还看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简介,门内像配殿一样的房子门额书“上阳琴院”四字,佑计是古琴展室了。门挂着竹帘,窗台和院墙的一角生活气息浓郁,房前廊下多盆景。赏周边景色,竹篱矮灌阔叶树莲花缸,缸里一朵盛开的白莲,文人的雅秀中很接地气的感觉。本以为会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却未想到是长条状的一所大院。沿院中的甬道向西,看到居中面北的建筑是山门?庙的大门才这么称呼。
大概没有或很少有像我这样逛会馆的,虽然我没有计算时间,但我在山陕会馆的山门外至少呆了一个小时以上,到山门外的游客换了一拨又一拨儿。
山门外有什么可看的?一般地说,出山门就到外面了,城市里,山门外应当是大街或广场。是庙的山门处,还要有旗杆、对狮什么的,山门正对的,按传统习俗,应该是个大照壁。不错,山陕会馆山门正对的确是座大照壁,和一般的王府、官宅、寺庙宫观布局一样。但山陕会馆的照壁后却是一堵墙,这堵墙和东西两头的墙和房屋建筑与山门一起把山门外的这块儿地儿封闭成了一个长条状的宽度有限的院落。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仪门。我后来才知道,会馆有“天下庙门朝南开,唯独会馆不正南”说。我不知道此说是针对所有会馆说的还是只有洛阳的山陕会馆有此说。北京的会馆众多,大门不一定都朝南,也有很多是朝东的,但把大门外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我还真没见过。洛阳山陕会馆在平面图上真不是正南正北,有点从西北向东南偏斜,这种斜应与山陕会馆自身的设置无关,洛阳似与天津相仿,只是斜得没有天津那么厉害那么霸道。山陕会馆有仪门,说明原来的通道就是仪门,保护性的封闭应封闭的是仪门外。东仪门外是新墙,墙砖之间缝线是画出来的,照壁两侧的墙则是老墙,墙上有成片的白色墙碱,墙体蚀损处块面很大,墙砖坑坑洼洼,非年头久远地域潮湿成不了这样,这效果做是做不出来的,那是在岁月中挣扎的顽强留痕,如老年人皮肤上的皱褶一样。长见识噢!照壁新修过,青色方砖砌成,顶部不是一条直线,中高两侧低,呈凸字形,是横脊筒瓦挂檐的彩色琉璃硬山顶,正中脊吻为尾部翘卷的鱼尾。墙上的壁画更是彩色琉璃的,以绿色为主色调,三幅,框方內圆,凸凹感特强,高浮雕,圖案内容正中为“二龙戏珠”,周环人物、花卉、卷草纹。两侧有一幅斜看过去人物似在洞穴中,是仙人还是正在修行的道人似的,正看那洞穴竟是麒麟腹部,人物在水上,有手舞足蹈的孩童,有歪头垂髯的老翁。这浮雕效果也太强了!浮雕图案有点儿抽象派印象派的风格,写实白描与之相揉相携,颇有画风革新先导的意味。看到了解说我才知道我读画读错了,此幅为“狻猊戏子”,另一幅则为“云龙戏水”。檐下饰斗拱与垂花柱,正中是琉璃的,两侧是砖雕的,装饰华美繁复色彩绚丽,造型也独特,为豫西地区一绝。仪门均是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门,柱不出头,上覆悬山绿色琉璃瓦顶,门匾额东为“东瀍崇文”,西为“西崤尚武”。东为原件,西是后人补刻的。
我坐在东仪门处发过呆。倒不是因为走累了站累了,而是坐下就有了一个新视角,望自己眼前所有能看到的整体和细部就有了新发现,由不得想古人对建筑艺术美建筑装饰美的追求究竟有没有底线?也在想对他们营造出的美对他们的文化心理文化追求究竟能有多少认知和感悟?坐下来看眼前的天空和站着仰望的天空是不一样的,照壁顶、仪门顶、山门顶都来参与对头顶上空间的切割,视线里未曾亮相的亮相了,风采神姿被隐匿被忽略的彰显出来了,或以新的视角新的风姿神韵展示给我们看,而且有一种全新的建筑组合、空间组合的感觉,山门就亮出了门楼檐顶的顶部,而且是多层的翘角飞檐。近看和远观粗看和细看也大不一样,就如斗拱,微微仰视、站在底部仰视、坐着仰视,它们绝不是一种画面,线条简洁画面平素的仪门突然就繁复华贵起来,而且有了奇崛的美,富丽的美,斗拱和琉璃顶都是。细观还能看出砖的丰富表现力,那是设计者雕刻者砌筑者的智慧,在素淡的建筑材料上巧夺天工。垂花柱,以前只以为在垂花门上用,在廊上用,看看山门,品字形檐下简直就是垂花柱之林。而且无柱不雕,透雕圆雕浮雕各种技法全可以看到,花样各异,层层叠叠,云纹雕出元宝状来,蟹公居然像笑咪咪的拟人化的太阳。找到山门被称为山门的依据了。山门明间北面拱券上镶石匾一方,上书“山陕庙、河东夫子”。本来就称庙的,河东夫子指的是关公。他的故里解州位在河东。逛景点揽文化胜地真是不能自以为是,此会馆把庙的功能放在了首位。关公是武帝是财神也是诚信之师。
站在照壁处从山门的正中那门向里望,望到的是重重叠门,纵深感很强。其实就是两座门,两个券门洞,但券门洞口却是四个。山门往里与山门相对的又有一座楼,那座楼结构比山门简约些,有配楼,有两座旁门,楼的高度不逊于山门,但没有八字墙,也没有木雕装饰。正门甚至没匾,上部一个方窗,两侧各一圆窗,比较素朴。两侧,东门和西门反倒刻匾。此楼与山门夹出的院子也很窄,不知是干什么用的。进了中门,看到横梁竖柁的顶部与门齐,两厢诸多矮柱,规则性有序排列,一时都还未反应过来,及至走出矮柱区回望,才知矮柱撑的是戏台,而楼则被称为舞楼。舞楼的对面,隔着广场,正中心的月台上一座大殿,那是正殿也叫拜殿,月台前一对大狮子,一对雕狮旗杆夹柱石。在舞楼下,望前望后,会馆中轴线上的建筑已非常清楚,这是坐北朝南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后罩楼也就是后殿开始,依次有正殿、旗杆石、雄狮、广场、舞楼、山门,到照壁。两侧建筑都是对称的,廊房廊道对称,配殿对称,一脊到头的东西穿房对称,是传统的建筑布局,四平八稳循规蹈矩。没看到钟鼓楼,严格地说这儿还真的算不上是庙。与传统古建布局显出不同显出特色的是它的南北两头的布局都很紧凑,建筑密集,庭院空间小,建筑距离近,尤其是拜殿与后殿之间、山门与照壁之间,那种逼仄和逼仄中的丰繁令人嗟叹,而中部却开阔舒朗,体现出布局上的韵律和节奏。舞楼背部简素,正面看过去却是比正殿还要辉煌繁复,那是平面五间三进呈凸字形的楼,面北是歇山顶,南侧是庑殿顶,两个屋顶脊中另有连脊,形成了17个屋脊12块屋面6条天沟3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式屋顶。戏台的位置看着很高,台口冲北,台下的空间摆茶桌条凳品茗喝酒聊天下棋绰绰有余,是聚会休闲交流的好地方。
广场上看戏我觉得若站还可,若坐得高仰。舞楼即戏楼,寺庙和会馆大都设戏楼的,开戏时非常热闹。广场上不是黄土地也不是铺的地砖,不是石的就是水泥的,鑿了一幅大地图,应该是洛阳大运河图。出戏楼奔了西配殿,看了洛阳大运河展的另一部分,这里主要讲运河的洛阳部分了,水系如何,有什么遗址遗迹,陈列的实物也比较多。出来正对月台,上月台进拜殿,拜殿内的恢宏高旷和阴暗都给了我很深印象,古殿的采光性能都比现代建筑差,通风也不大好吧,湿潮,柱础石狮蚀损严重。月台前的旗杆石上雕刻的狮子引起我的注意,前后左右看了好一会儿,旗杆石的造型与众不同,狮子的数量和形姿神态也算独有特点了,但最让我流连的还是拜殿前后罩楼前的柱础石,柱础石的丰富雕刻不是第一次见,但柱柱丰繁的础石成线排列的气势还是第一次感受,而后殿额枋上立柱柱头的木雕,简直让人惊叹叫绝,那简直就是大气而又华美的一条半空中的木雕艺术长廊。
您若去洛阳,山陕会馆是不能不游的。
走后门走进洛阳山陕会馆
我是从后门进的山陕会馆。在洛阳山陕会馆,正门和后门的概念已经颠倒了,正门封闭,后门成了正门,要进去参观,只能走它原来的后门,现在的正门。入后门后的第一眼,我便知道我绝对的不虚此行了。左手边一泓小池,几多假山石加上绿植草坪,小园林的精巧袖珍赏心悦目但还称不上奇,右手边的建筑才让我怦然心动。面对后罩楼的边际眼睛一亮,后罩楼和旁侧的配殿虽有高低但都崇伟,砖木结构的配殿是二层小楼,上下层支檐的木拄都已泛白,色彩漫漶的苍老与双层结构的高拔布局衬着后罩楼一柱擎顶的阳刚崇雄之姿,加上拜殿与后罩楼之间的空间实在狭小,一线天般,后罩楼大柱的粗硕高俊和殿的伟拔就更加惹人注目,如夹持出一线天的危崖。这还不算什么,拜殿、后罩楼、配殿琉璃瓦顶交合出的画面才真是叫绝,三殿的正脊鸱吻垂脊戗脊雕饰无一不是彩色琉璃构件,饰物与众不同,悬鱼吊了三个,不露山墙也吊,黄瓦当、绿滴水成线,戗兽、走兽、仙人、套兽在差不多同一高度的空间里上下左右前后交错或对视,看似相遇得平和,交会得淡定,却是各展风姿一争雌雄的态势。通常我们所见的仙人都是骑鸡的道家仙人,这儿的仙人却是勇士,却是武将,威风凛凛。山陕两省都特别推崇关公,仙人的造型和这有关吗?还没往下看呢,后罩楼的柱础能气死皇家,北京的故宫里都没见过这样的,础石上绕着圈地雕兽,那兽各个神采飞扬,还分层饰不同花纹图案。有权的在建筑上显等级显尊贵,无权有钱的就在装饰花样上让您自愧不如。
虽已进入亢奋状态,但我不着急,慢慢逛慢慢欣赏吧。先进了东厢配房的展厅。山陕会馆是作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放的,馆里都展示陈列了什么?
东配房长长的一溜(我想不应该称其为东配殿,既然是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来洛商贾聚会居住的地方,公共社交场所,敬关爷最被看重,它也不是庙,叙乡谊、通商情、商业往来交流占着主要成分),各间之间是相通的,从北头可一直走到南头。隋唐大运河展文字和图片多,实物没有几件。东配房这一长趟展区着眼于整条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对洛阳侧重介绍的是运河开凿的背景,穿过了整条配房,出门,向南有一道小拱券门,额题琴院二字,还看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简介,门内像配殿一样的房子门额书“上阳琴院”四字,佑计是古琴展室了。门挂着竹帘,窗台和院墙的一角生活气息浓郁,房前廊下多盆景。赏周边景色,竹篱矮灌阔叶树莲花缸,缸里一朵盛开的白莲,文人的雅秀中很接地气的感觉。本以为会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却未想到是长条状的一所大院。沿院中的甬道向西,看到居中面北的建筑是山门?庙的大门才这么称呼。
山门外的那个别样空间
大概没有或很少有像我这样逛会馆的,虽然我没有计算时间,但我在山陕会馆的山门外至少呆了一个小时以上,到山门外的游客换了一拨又一拨儿。
山门外有什么可看的?一般地说,出山门就到外面了,城市里,山门外应当是大街或广场。是庙的山门处,还要有旗杆、对狮什么的,山门正对的,按传统习俗,应该是个大照壁。不错,山陕会馆山门正对的确是座大照壁,和一般的王府、官宅、寺庙宫观布局一样。但山陕会馆的照壁后却是一堵墙,这堵墙和东西两头的墙和房屋建筑与山门一起把山门外的这块儿地儿封闭成了一个长条状的宽度有限的院落。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仪门。我后来才知道,会馆有“天下庙门朝南开,唯独会馆不正南”说。我不知道此说是针对所有会馆说的还是只有洛阳的山陕会馆有此说。北京的会馆众多,大门不一定都朝南,也有很多是朝东的,但把大门外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我还真没见过。洛阳山陕会馆在平面图上真不是正南正北,有点从西北向东南偏斜,这种斜应与山陕会馆自身的设置无关,洛阳似与天津相仿,只是斜得没有天津那么厉害那么霸道。山陕会馆有仪门,说明原来的通道就是仪门,保护性的封闭应封闭的是仪门外。东仪门外是新墙,墙砖之间缝线是画出来的,照壁两侧的墙则是老墙,墙上有成片的白色墙碱,墙体蚀损处块面很大,墙砖坑坑洼洼,非年头久远地域潮湿成不了这样,这效果做是做不出来的,那是在岁月中挣扎的顽强留痕,如老年人皮肤上的皱褶一样。长见识噢!照壁新修过,青色方砖砌成,顶部不是一条直线,中高两侧低,呈凸字形,是横脊筒瓦挂檐的彩色琉璃硬山顶,正中脊吻为尾部翘卷的鱼尾。墙上的壁画更是彩色琉璃的,以绿色为主色调,三幅,框方內圆,凸凹感特强,高浮雕,圖案内容正中为“二龙戏珠”,周环人物、花卉、卷草纹。两侧有一幅斜看过去人物似在洞穴中,是仙人还是正在修行的道人似的,正看那洞穴竟是麒麟腹部,人物在水上,有手舞足蹈的孩童,有歪头垂髯的老翁。这浮雕效果也太强了!浮雕图案有点儿抽象派印象派的风格,写实白描与之相揉相携,颇有画风革新先导的意味。看到了解说我才知道我读画读错了,此幅为“狻猊戏子”,另一幅则为“云龙戏水”。檐下饰斗拱与垂花柱,正中是琉璃的,两侧是砖雕的,装饰华美繁复色彩绚丽,造型也独特,为豫西地区一绝。仪门均是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门,柱不出头,上覆悬山绿色琉璃瓦顶,门匾额东为“东瀍崇文”,西为“西崤尚武”。东为原件,西是后人补刻的。
我坐在东仪门处发过呆。倒不是因为走累了站累了,而是坐下就有了一个新视角,望自己眼前所有能看到的整体和细部就有了新发现,由不得想古人对建筑艺术美建筑装饰美的追求究竟有没有底线?也在想对他们营造出的美对他们的文化心理文化追求究竟能有多少认知和感悟?坐下来看眼前的天空和站着仰望的天空是不一样的,照壁顶、仪门顶、山门顶都来参与对头顶上空间的切割,视线里未曾亮相的亮相了,风采神姿被隐匿被忽略的彰显出来了,或以新的视角新的风姿神韵展示给我们看,而且有一种全新的建筑组合、空间组合的感觉,山门就亮出了门楼檐顶的顶部,而且是多层的翘角飞檐。近看和远观粗看和细看也大不一样,就如斗拱,微微仰视、站在底部仰视、坐着仰视,它们绝不是一种画面,线条简洁画面平素的仪门突然就繁复华贵起来,而且有了奇崛的美,富丽的美,斗拱和琉璃顶都是。细观还能看出砖的丰富表现力,那是设计者雕刻者砌筑者的智慧,在素淡的建筑材料上巧夺天工。垂花柱,以前只以为在垂花门上用,在廊上用,看看山门,品字形檐下简直就是垂花柱之林。而且无柱不雕,透雕圆雕浮雕各种技法全可以看到,花样各异,层层叠叠,云纹雕出元宝状来,蟹公居然像笑咪咪的拟人化的太阳。找到山门被称为山门的依据了。山门明间北面拱券上镶石匾一方,上书“山陕庙、河东夫子”。本来就称庙的,河东夫子指的是关公。他的故里解州位在河东。逛景点揽文化胜地真是不能自以为是,此会馆把庙的功能放在了首位。关公是武帝是财神也是诚信之师。
独特的建筑风格
站在照壁处从山门的正中那门向里望,望到的是重重叠门,纵深感很强。其实就是两座门,两个券门洞,但券门洞口却是四个。山门往里与山门相对的又有一座楼,那座楼结构比山门简约些,有配楼,有两座旁门,楼的高度不逊于山门,但没有八字墙,也没有木雕装饰。正门甚至没匾,上部一个方窗,两侧各一圆窗,比较素朴。两侧,东门和西门反倒刻匾。此楼与山门夹出的院子也很窄,不知是干什么用的。进了中门,看到横梁竖柁的顶部与门齐,两厢诸多矮柱,规则性有序排列,一时都还未反应过来,及至走出矮柱区回望,才知矮柱撑的是戏台,而楼则被称为舞楼。舞楼的对面,隔着广场,正中心的月台上一座大殿,那是正殿也叫拜殿,月台前一对大狮子,一对雕狮旗杆夹柱石。在舞楼下,望前望后,会馆中轴线上的建筑已非常清楚,这是坐北朝南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后罩楼也就是后殿开始,依次有正殿、旗杆石、雄狮、广场、舞楼、山门,到照壁。两侧建筑都是对称的,廊房廊道对称,配殿对称,一脊到头的东西穿房对称,是传统的建筑布局,四平八稳循规蹈矩。没看到钟鼓楼,严格地说这儿还真的算不上是庙。与传统古建布局显出不同显出特色的是它的南北两头的布局都很紧凑,建筑密集,庭院空间小,建筑距离近,尤其是拜殿与后殿之间、山门与照壁之间,那种逼仄和逼仄中的丰繁令人嗟叹,而中部却开阔舒朗,体现出布局上的韵律和节奏。舞楼背部简素,正面看过去却是比正殿还要辉煌繁复,那是平面五间三进呈凸字形的楼,面北是歇山顶,南侧是庑殿顶,两个屋顶脊中另有连脊,形成了17个屋脊12块屋面6条天沟3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式屋顶。戏台的位置看着很高,台口冲北,台下的空间摆茶桌条凳品茗喝酒聊天下棋绰绰有余,是聚会休闲交流的好地方。
广场上看戏我觉得若站还可,若坐得高仰。舞楼即戏楼,寺庙和会馆大都设戏楼的,开戏时非常热闹。广场上不是黄土地也不是铺的地砖,不是石的就是水泥的,鑿了一幅大地图,应该是洛阳大运河图。出戏楼奔了西配殿,看了洛阳大运河展的另一部分,这里主要讲运河的洛阳部分了,水系如何,有什么遗址遗迹,陈列的实物也比较多。出来正对月台,上月台进拜殿,拜殿内的恢宏高旷和阴暗都给了我很深印象,古殿的采光性能都比现代建筑差,通风也不大好吧,湿潮,柱础石狮蚀损严重。月台前的旗杆石上雕刻的狮子引起我的注意,前后左右看了好一会儿,旗杆石的造型与众不同,狮子的数量和形姿神态也算独有特点了,但最让我流连的还是拜殿前后罩楼前的柱础石,柱础石的丰富雕刻不是第一次见,但柱柱丰繁的础石成线排列的气势还是第一次感受,而后殿额枋上立柱柱头的木雕,简直让人惊叹叫绝,那简直就是大气而又华美的一条半空中的木雕艺术长廊。
您若去洛阳,山陕会馆是不能不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