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持续加深,经济发展也在稳步提升,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目前的城市发展来看,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城镇化和经济的不协调正在加大,规划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发都使得城镇化发展后期乏力。为了积极的进行城镇开发和区域经济的打造,协调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持续进步增添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城镇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这两项任务看似分别独立,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经济发展进行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优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改善,全方位的提升城镇化水平,所以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基于此,二者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在具体的措施制定与落实的方面,才会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协调的主要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于资金的吸纳能力不足
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增添动力,比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电力等作为主要基础设施,如果完善性较强,那么其投资的价值就大,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能力也强,但是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在基础建设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所以吸收资金的能力明显不足。
2.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管理方面存在着缺陷
土地和劳动力是城镇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城乡出差异巨大,享受的社会福利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城乡联动式发展的障碍。再者,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强征或者是盲目征地的行为,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这种土地管理政策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简言之就是人口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城乡差异性造成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失衡。
3.基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基础结构性矛盾突出也是影响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协调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化发展中,经济结构优化合理,其经济发展才会拥有较强的动力,但是目前的城镇化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较为突出,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所以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与推动表现不明显。
二、促进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1.强化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
为了促进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城镇化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工作就是合理规划,所以通过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改变城镇化发展的格局,这样,城镇化发展的阻碍就会得到降低。第二,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资金的重点和有效应用。从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要想提升其经济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必须要进行完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性利用效率有效提高,城镇化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经济水平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2.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
为了强调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必须要进行发展方式的改变。过去,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也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规划都存在着缺陷。所以在现代化大环境下,要促进城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首先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第二是强化可持续发展,使得经济和环境保持协调,这样,经济和环境互为基础,不仅经济水平提升,城镇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3.以生产要素流动进行生产体制改革的催生
在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和人口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协调,这两个要素必须要进行控制。对于土地而言,要完善土地的征用制度,避免盲目的征地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土地的闲置,当然,在征地的过程中要避免强制性和随意性的出现,必须要在合理条件下进行。对于人口而言,要强化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的缩小城乡差距,这样,在人口流动的助推作用下,城市规模和水平才能发展起来。简而言之就是在土地和人口管理方面进行协调,可以促进城镇化和经济的统一发展。
三、结束语
城镇化水平提升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则是目前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发展策略。其实,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息息相关,所以深入的分析二者协调的因素,并做好发展探讨,必然能够实现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占斌,黄锟.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状况的测度与评价——以35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6:32-42.
[2]王传毅,李旭,胡彬涵.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基于人才供需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47-53.
[3]刘富刚,袁晓兰.传统农区县域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以德州市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6,04:73-78.
[4]徐春祥,韩召龙.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评价——基于辽宁1985—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汉学术,2014,05:34-40.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城镇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这两项任务看似分别独立,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经济发展进行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优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改善,全方位的提升城镇化水平,所以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基于此,二者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在具体的措施制定与落实的方面,才会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协调的主要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于资金的吸纳能力不足
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增添动力,比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电力等作为主要基础设施,如果完善性较强,那么其投资的价值就大,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能力也强,但是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在基础建设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所以吸收资金的能力明显不足。
2.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管理方面存在着缺陷
土地和劳动力是城镇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城乡出差异巨大,享受的社会福利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城乡联动式发展的障碍。再者,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强征或者是盲目征地的行为,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这种土地管理政策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简言之就是人口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城乡差异性造成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失衡。
3.基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基础结构性矛盾突出也是影响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协调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化发展中,经济结构优化合理,其经济发展才会拥有较强的动力,但是目前的城镇化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较为突出,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所以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与推动表现不明显。
二、促进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1.强化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
为了促进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城镇化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工作就是合理规划,所以通过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改变城镇化发展的格局,这样,城镇化发展的阻碍就会得到降低。第二,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资金的重点和有效应用。从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要想提升其经济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必须要进行完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性利用效率有效提高,城镇化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经济水平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2.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
为了强调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必须要进行发展方式的改变。过去,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也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规划都存在着缺陷。所以在现代化大环境下,要促进城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首先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第二是强化可持续发展,使得经济和环境保持协调,这样,经济和环境互为基础,不仅经济水平提升,城镇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3.以生产要素流动进行生产体制改革的催生
在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和人口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协调,这两个要素必须要进行控制。对于土地而言,要完善土地的征用制度,避免盲目的征地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土地的闲置,当然,在征地的过程中要避免强制性和随意性的出现,必须要在合理条件下进行。对于人口而言,要强化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的缩小城乡差距,这样,在人口流动的助推作用下,城市规模和水平才能发展起来。简而言之就是在土地和人口管理方面进行协调,可以促进城镇化和经济的统一发展。
三、结束语
城镇化水平提升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则是目前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发展策略。其实,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息息相关,所以深入的分析二者协调的因素,并做好发展探讨,必然能够实现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占斌,黄锟.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状况的测度与评价——以35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6:32-42.
[2]王传毅,李旭,胡彬涵.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基于人才供需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47-53.
[3]刘富刚,袁晓兰.传统农区县域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以德州市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6,04:73-78.
[4]徐春祥,韩召龙.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评价——基于辽宁1985—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汉学术,2014,05: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