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企业概况
青岛科技大学是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经、管、医、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和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及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需求,率先进行全局性、前瞻性学科布局,有效整合人才、科研资源,密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
学校先后与城阳区合作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与黄岛区合作建设了工业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与崂山区合作建设了生物试剂诊断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与四方区合作共同建设大学都市科技园;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共建中国橡胶谷,其建设已纳入了《青岛市“十二五”规划》、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此外,学校联合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组建 “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组建“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高校牵头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大在山东省高校中还是第一家。这种政、产、学、研融合的科大模式既催生了一批有质量的合作成果,也培养了大批的高端专业人才,对青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灵活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以企校联合为平台,以企校共建工科专业为载体,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促使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学校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计划”申报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积极筹备,于2011年5月份上报了《青岛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工作组充分论证,我校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专业被列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上述4个试点专业中,软件工程是学校联合青岛软件园向教育部成功申报的专业,采取企校共建方式,于2009年开始招生,开辟了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新途径;机械工程自动化(阿尔卑斯班)是学校与日本株式会社ALPS技研开展合作办学,并于2010年开始单独招生的外包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阿尔卑斯班)起源于学校与阿尔卑斯技研集团2004年9月创建的“青岛科技大学——阿尔卑斯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该中心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辟了大学生订单式批量国际化就业渠道,自2004年10月开展第一期国际机械工程师培训以来,共有300多名毕业生在日本三菱重工、松下、帝国邮电、日立、航空仪器、三美电机等大中型国际知名公司工作,为我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二)建设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探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作调整振兴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工科专业,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首先,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对企业需求人才专业类型、规格、标准、质量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如针对青岛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了青岛市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调研显示:青岛缺乏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研发机构与研究人员,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青岛市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瓶颈。为此,学校与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及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本着“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企校合作,依托企业物联网技术平台,合作共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其次,开展专业建设论证会。吸收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论证会,就增设专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人才就业前景进行科学论证,作为增设专业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在山东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先后有物联网工程、电子化工材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4个专业列入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推荐目录。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1年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并开始招生,首批招生规模为60人。
三、几点经验和体会
2009年,学校与青岛软件园联合申报成功“软件工程专业”,为校企合作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最近两年多来的企校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学校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创新办学理念 合作办学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教育,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办学体系,高质量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精英型国际化软件工程师和服务外包人才。
(二)创新办学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采用2+1+1模式的校企办学机制,实行“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能力培养方式。要求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内上课,需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并由企业的专家强化外语教学,对每学期所学习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在青岛软件园强化专业基础课程,所有学生在三年内基本修完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学分;第四学年上学期学生在软件园实训基地内进行全仿真环境实训与实际应用软件的研发,下学期由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师、青岛软件园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两个不断线:外语学习不断线和实习实训不断线,为培养工程型外包服务人才奠定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嵌入式和Java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宽泛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面向欧美企业、日本企业和国内企事业单位软件研发与管理等单位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想如图3.1所示。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如图3.2所示。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企业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就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几方面建立了教学和实训环节的过程管理、过程监控等规章制度,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如图3.3所示。
(五)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
青岛软件园具有一流的实验设施:配置MSDN宇宙版的实训教室、IBM RATIONAL高品质软件工艺开放实验室、集成电路平台和数字动漫平台,本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工程实践条件和实验实训条件;完善的发展计划:青岛软件园拥有微软潜力发展计划、微软亚洲工程院ATC实习生计划、IBM Rational青岛产品支持(培训)中心、ORACLE金色中国计划等跨国公司厂商支持;一流的实训条件:青岛软件园的软件人才实训工厂拥有2500多个工位,配套有高性能的硬件设备以及微软、IBM、Oracle等企业开发环境;拥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所有这些平台都可为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保证专业共建的成功实施。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在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下一步,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大企校合作力度,继续推进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青岛科技大学是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经、管、医、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和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及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需求,率先进行全局性、前瞻性学科布局,有效整合人才、科研资源,密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
学校先后与城阳区合作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与黄岛区合作建设了工业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与崂山区合作建设了生物试剂诊断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与四方区合作共同建设大学都市科技园;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共建中国橡胶谷,其建设已纳入了《青岛市“十二五”规划》、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此外,学校联合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组建 “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组建“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高校牵头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大在山东省高校中还是第一家。这种政、产、学、研融合的科大模式既催生了一批有质量的合作成果,也培养了大批的高端专业人才,对青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灵活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以企校联合为平台,以企校共建工科专业为载体,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促使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学校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计划”申报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积极筹备,于2011年5月份上报了《青岛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工作组充分论证,我校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专业被列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上述4个试点专业中,软件工程是学校联合青岛软件园向教育部成功申报的专业,采取企校共建方式,于2009年开始招生,开辟了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新途径;机械工程自动化(阿尔卑斯班)是学校与日本株式会社ALPS技研开展合作办学,并于2010年开始单独招生的外包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阿尔卑斯班)起源于学校与阿尔卑斯技研集团2004年9月创建的“青岛科技大学——阿尔卑斯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该中心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辟了大学生订单式批量国际化就业渠道,自2004年10月开展第一期国际机械工程师培训以来,共有300多名毕业生在日本三菱重工、松下、帝国邮电、日立、航空仪器、三美电机等大中型国际知名公司工作,为我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二)建设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探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作调整振兴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工科专业,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首先,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对企业需求人才专业类型、规格、标准、质量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如针对青岛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了青岛市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调研显示:青岛缺乏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研发机构与研究人员,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青岛市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瓶颈。为此,学校与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及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本着“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企校合作,依托企业物联网技术平台,合作共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其次,开展专业建设论证会。吸收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论证会,就增设专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人才就业前景进行科学论证,作为增设专业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在山东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先后有物联网工程、电子化工材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4个专业列入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推荐目录。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1年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并开始招生,首批招生规模为60人。
三、几点经验和体会
2009年,学校与青岛软件园联合申报成功“软件工程专业”,为校企合作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最近两年多来的企校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学校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创新办学理念 合作办学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教育,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办学体系,高质量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精英型国际化软件工程师和服务外包人才。
(二)创新办学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采用2+1+1模式的校企办学机制,实行“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能力培养方式。要求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内上课,需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并由企业的专家强化外语教学,对每学期所学习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在青岛软件园强化专业基础课程,所有学生在三年内基本修完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学分;第四学年上学期学生在软件园实训基地内进行全仿真环境实训与实际应用软件的研发,下学期由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师、青岛软件园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两个不断线:外语学习不断线和实习实训不断线,为培养工程型外包服务人才奠定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嵌入式和Java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宽泛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面向欧美企业、日本企业和国内企事业单位软件研发与管理等单位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想如图3.1所示。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如图3.2所示。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企业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就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几方面建立了教学和实训环节的过程管理、过程监控等规章制度,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如图3.3所示。
(五)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
青岛软件园具有一流的实验设施:配置MSDN宇宙版的实训教室、IBM RATIONAL高品质软件工艺开放实验室、集成电路平台和数字动漫平台,本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工程实践条件和实验实训条件;完善的发展计划:青岛软件园拥有微软潜力发展计划、微软亚洲工程院ATC实习生计划、IBM Rational青岛产品支持(培训)中心、ORACLE金色中国计划等跨国公司厂商支持;一流的实训条件:青岛软件园的软件人才实训工厂拥有2500多个工位,配套有高性能的硬件设备以及微软、IBM、Oracle等企业开发环境;拥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所有这些平台都可为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保证专业共建的成功实施。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在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下一步,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大企校合作力度,继续推进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