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记 二篇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 荷
  最早接触薄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少年时。那时,我常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狗刨”,“狗刨”玩累了,就薅几片遍布小河边的薄荷的叶子,或贴在上眼皮,或贴在太阳穴,或贴在脑门,瞬间便感到了一丝清凉,同时,这丝清凉也扑鼻而来,直入肺腑,心里顿时也清凉起来。
  后来,随着上山下乡、当兵、工作,薄荷不知不觉间就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几年前,从网上看到,说薄荷能驱蚊,鉴于小院蚊子较多,我当即跑到野外的河沟边,挖了几棵薄荷,移栽到了花盆内。蚊子却没有被驱走,照旧叮人吸血。一日,忽看到清凉油、风油精的成分里都含有薄荷脑,便想,薄荷脑肯定是从薄荷提炼而来,何不采一片薄荷叶揉出汁液,涂抹到蚊叮之处呢?一试,果然十分灵验,痒的感觉很快就消除了。之后,薄荷就成了我战胜蚊叮的“武器”。此外,我还将少年时贴薄荷叶,改为将薄荷汁液涂抹在人中、鼻孔、太阳穴、上眼皮、脑门,那即刻沁入肺腑的清爽,那提神醒脑的清凉,使身心一下子愉悦了许多。揉捏过薄荷的手指,仍残留着薄荷的余香,久久不散,我便将手指放在鼻孔前,让那淡雅的惬意清凉在心田漫漶。
  其实,薄荷在古代就是一味中药。翻开《本草纲目》《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古今多部医书,都可闻到它特有的药香。《本草纲目》就曾记载道:“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随着对薄荷的进一步研究,薄荷不仅具有疏肝解郁、健胃、止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疹、神经痛等多种功效,有科学家还发现,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而死。
  除药用价值外,薄荷还具有许多食用价值。薄荷叶是夏季的一道凉菜,或与其它调料一块儿撒在凉面上,或与黄瓜洋葱木耳等凉拌,或单独凉调,均清爽可口,增强食欲。
  薄荷叶还可泡茶,清凉解暑,清心明目。在阿拉伯国家,泡薄荷叶茶还是男人的专利。在烈日炎炎的摩洛哥,薄荷茶加上中国绿茶,已成为独特的“国饮”,一日三餐都相陪相伴。若是有客人到来,主人一定会连捧三杯敬上。
  在沪菜菜系中,薄荷被作为主料制成了薄荷糕,薄荷的绿与糯米粉的白,加之点缀的红绿丝,白中透绿,绿中透红,既色泽诱人,又甜凉爽口,食后口气格外清新,犹如刚刷过牙一样。
  薄荷是非常普通的,它没有牡丹、梅花的娇贵,没有过高的生长要求,也没有夺人眼球的外表,山野湿地河畔,都有它默默无闻的身影。它喜爱阳光,但也不惧严寒。据《唐本草》记载:“薄荷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有研究表明,薄荷的根茎可耐-15℃的低溫。霜冻前,我将其它花都搬进了室内,唯独将它留在了室外,并理发似的剪去了它早已枯萎的枝叶,只保留根部。来年开春,它又顽强地举起了生命的旗帜。
  古代文人也对薄荷有感而发。陆游在《题画薄荷扇》中云:“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在《赠猫》中,又“时时醉薄荷”。宋代刘克庄“篱间薄荷堪谋醉”,宋代陈郁又“薄荷香中醉欲颠”……看来陆游们都陶醉在薄荷的清凉芬芳之中了。
  我国是薄荷生产大国,具有特殊芳香的薄荷,早已在食品、药品、烟草、牙膏、饮料、化妆品等行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薄荷脑和薄荷素,更是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
  蓖 麻
  蓖麻,故乡人叫麻籽。它不像小麦、玉黍、谷子、红薯等作物大面积种植,只是在干涸的沟里、沟坡、沟上、路边、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空地,零星地种植。种上便不再管理,不打药,不浇水,不锄草,任其自由生长,直到秋天收获。
  对蓖麻如此不重视,自然也有不重视的道理。其一,它不像粮食作物那样,是上升到“民以食为天”的生存的必需品;其二,它虽属于油料作物,但不能榨油吃,有毒。之所以还种,一是不费多少投入,收购时能卖个零花钱;二是蓖麻秆晒干后可以当柴烧;三是有的地方将蓖麻秆皮沤泡后,搓成麻,纳鞋底。所以,蓖麻就像俗语说的,大年三十逮个兔——有它没它照样过年。
  蓖麻不管你重视不重视,也不与小麦、玉黍、谷子、红薯等作物争宠,也无论环境好坏,什么也不讲究,只要农人一撒籽入土,它便在一场春雨后生根发芽,以顽强的生命力去抵抗干旱,抵抗盐碱,抵抗风力,一天天地分杈、碧绿、长高、粗壮,千手观音似的伸出一个个阔大的七角形叶子,开出一朵朵别致有趣的红色的雌花和黄色的雄花,结出一串串球形的浑身是刺的绿莹莹的蒴果。随着蒴果的成熟,外壳和刺也都随之变硬,如刺猬一样扎手。俗话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蓖麻蒴果同样。此时,农人必须不失时机抓紧采收,收得迟了,蒴果就会被阳光晒得开裂,蓖麻籽就会如天女散花般地撒落一地。
  童年时在故乡,蓖麻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玩具。每逢下雨天,我们把蓖麻叶撇下来顶在头上,当雨伞,当草帽,在雨地里跑来跑去。在蓖麻长得粗壮时,我们甚至破坏性地将能做拐的蓖麻从根部砍下,修砍成既能用手握着、同时又能用脚踩着的拐,尝试着像踩高跷一样行走。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刚开始尝试,双脚一上去就下来了,即使练了多次,最多也只是走两步。等玩两天玩够了,便丢弃在一边。可惜了那些蓖麻。在蓖麻即将成熟时,我们迫不及待地偷偷摘下蒴果,用脚把壳踩碎,然后拣一把油光发亮的蓖麻籽装进兜里,或在石板上摆长蛇阵,或作为弹弓的子弹,或作为“大炮敌强人”的棋子。夜里,剥开蓖麻籽的外壳,用扫帚上的细篾将白白的仁儿扎住,然后用火柴点燃,那微弱的火光就像我们的火把,在漆黑的夜晚特别好玩。奶奶还用针线把蓖麻籽一个个串起来,串成一个蓖麻项链,给我戴到脖子上。别说,那油光发亮且有不规则花形的蓖麻项链,还真是别具一格。奶奶告诫我,麻籽有毒,只能玩,可不能吃。
  在煤油灯照明的年代,有的买不起煤油(故乡人叫“洋油”),便将剥了壳的蓖麻籽放到灯盏里点燃,以此黄豆般大小的火苗,使屋里有些昏黄的光。
  蓖麻虽不受故乡人的青睐,但它早已走进了《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圣济总录》《本草正义》《中国药植志》《药材学》等多部药典,它的叶,能消肿拔毒、止痒;鲜品捣烂外敷,能治疮疡肿毒;煎水外洗,能治湿疹搔痒。它的根,能祛风活血,镇静止痛,可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它的油,可治大便燥结;因其刺激性小,还可作为皮肤滑润剂,用于皮炎及其他皮肤病;制成油膏剂,还可用于烫伤、溃疡等。它的籽,可治咽中疮肿、喉痹、颜面神经麻痹、子宫脱下等。
  在工业上,蓖麻油以粘度高、凝固点低、既耐严寒又耐高温、优于其它油脂的特性,不仅是高级的航空润滑油,还是冶金、机电、纺织、印刷、染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蓖麻,如今已遍及全世界30余个国家,种植已经达到了工业化规模。小小的蓖麻,不可小觑。
其他文献
只要感觉在,就是永远难忘的友谊  ——速写《加尔各答凌晨四点与印度青年们速写于街头桥洞下》  画面,与加尔各答无关,与凌晨四点无关,与街头桥洞无关。  这座建筑我读不懂,这张铁门我读不懂,因为,我看不懂我照样画葫芦的文字。连这街头上了年纪的树,因为时间太凌晨,形色软件也读不懂。  我睁开一点零以上的眼睛,抓瞎了。  一位年轻的印度巡夜警察,疑问,我听不懂,只有用速写速答。  两位……三位……四位,
期刊
她与文字有仇  ——读格致《减法》  格致与自己的文字有仇。  那是一群同一台机器上、无数独立着的齿轮。她把它们打散、搅乱,让它们长短不一、铆不对隼,甚至肢体残缺。  在它们之间,她不加任何润滑。反而,撒上砂子、石块,甚至钢钉……她让它们迟滞。  她自己都无法让它们停下。  我也不能。甚至在拉灭电闸之后,还要在黑暗里待上很久。  她真美,她的XX像一朵花  ——读周晓枫《你的身体是个仙境》  标题
期刊
西夏日記  一  河流向东,因为大海在那里  落日绯红,因为西山在那里  我准备了一千四百公里的奔波之苦  因为,贺兰山在那里  二  西夏国不在了,千年前的夕阳  还挂在天边  抵达的时候,大片的晚霞正在燃烧  透过时空,一直燃到我身上  三  希望摇橹船的晃动更大一些  希望渡口的距离更远一些  两只天鹅在湖面上嬉戏  你刻意地,扭过了头  四  在大漠的最高处  我看到绿洲如天一般湛蓝  风
期刊
有一场雨正经过我的生命  门外密雨斜织,香椿叶啪嗒作响,未知的活物从麦田跑来,在油菜花叢中窸窣。  多突兀的雨,于四月孤独底下。  这场雨正经过我的生命,淋湿胸腔里的感情,慢慢聚积,涌上干涸已久的脑袋。  我全身雀跃起来,听雨珠打在水泥地一刹而逝的气泡,洞穴里虫豸们低呼。  都来吧!随时间在我身体汹涌,碾碎一些,塑造一些。  都如六岁的小河,古灵精怪地翻腾。  我的田野在夜风中瘦削着  白雪纷纷扬
期刊
几年前我写过一本书1,部分地谈到英国人在印度陷入的困境。美国人感到自己在印度不会有困难,于是坦然地阅读那本书。他们愈读愈感到舒畅,结果给作者寄来一张支票。我用这张支票买下一处林园,不是一片大的林园——树木稀少,更倒霉的是,还被一条公共小道穿过。但无论怎样说,它究竟是我拥有的第一份产业,这下也该别人分担我的耻辱,以程度不同的惊骇口气向他们自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财产对人的品格会产生什么影响?咱们别
期刊
对荒凉的拒绝,始从一幅画中生长出来。演变为一种本能。  灯光背处,我看不清的眼睑低垂,笼罩著倾塌的苍穹,又如下坠的骨壳,小巧精致,却是点睛的一笔。同时被唤醒的,还有牧野的草、恒河上空的星、慵懒的爵士乐和一捧落日风情的刺玫。此刻,我只有视觉活着。  我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块可以凝霜的土地,它冻住黄沙、流水和草皮,还有纯洁的眼神。卑躬下脊背,时刻乞求一场献祭的雨。倾听这白噪音的所为,用佝偻的色彩,化解水
期刊
赋圣宋玉  隔着两千多年的距离  踏着深秋的落叶,我去看你  你住腊树园东,我住腊树园西  仅仅几步之遥,我却走了两千多年  墓祠不是很大,可以用古音韵  诵读,“悲哉,秋之为气也!”  声音穿过长亭,和短亭  传染给苍松翠竹,午后的阳光  将你委屈的衣冠,涂抹得格外肃穆  一枚红叶,被我放在你的墓前  我的身体,因一再向你鞠躬  而成为一粒笃定的尘埃  注:“悲哉,秋之为气也!”为宋玉《九辩》中
期刊
语 言  我窥探世间的骨架子。在黑夜的任何一个角落,窥探  乞讨、语言都不需隐藏。人性显露、赤裸,有人把这叫艺术,用一些虚词  构造艺术家一样的手  “虚无是一片辽阔的孤独,满世界虚掩真实的源头  所有的真必经母乳期,才学会语言的暴力”  我用一双眼睛,窥探头顶的天空,发现天空也在窥探我  在人群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  那是无数双眼睛,看或不看都让我心头一怔  我十指完整,一言不发地穿行。语言是
期刊
流水匆忙,带走了一渠星辉  和不慎落水的鸟啼  却带不走堤岸和岁月里的荒芜  风吹落了夕阳,张华沟的月亮也摇摇欲坠  却吹不走,某年某月的忧伤和诺言  关于一生中的错误和命运  你我只字不提  我的跋涉,从草原,从大海  开始。我把远方夹在日记本里  却无法寄给你  记得那年揮手作别  你送我千万遍阳关,阳关之外  再无斜阳  如同寓言,如同苦歌  雨后,我将独自走进远山  和白云深处,去看一株桃
期刊
三来南方,已经不再是为了寻梦。我这样的年龄,离寻梦的季节远了。  多年前的初夏,我在南方闯荡三年后回了故乡。那时候东奔西突的激情澎湃,常常会碰痛身心的某个地方,也能洒脱地揉揉痛处继续找寻不被碰痛抑或再被碰痛的物事。直到有一天,南方的草长莺飞在初夏里开始堵塞我的思绪,行囊干瘪得只剩下几篇没有立体感的“豆腐块”,突然才大梦初醒。回到故乡,初夏的田园映入眼帘,我怔怔地感到突兀,田里的稻子郁郁葱葱,地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