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以“觉今是而昨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此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觉”,一个是“今是而昨非”。而文章表述的主体应该在“觉”上:一定是从“不觉”到“觉”的过程性表述,其间结合“昨非”谈“不觉”,结合“今是”谈“已觉”。要注意的是,不一定非要谈精神觉悟,可以从更抽象的层面谈“觉今是而昨非”就是个体与人类得以进步的共同思维方式,也可以从更具体的层面谈“觉今是而昨非”,如明白了雾霾天气是有害的,为了享受而损害自然,结果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等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米说,人生就像是一家客栈,喜悦、沮丧、卑鄙一瞬间来临,就像一个个意外的访客,而我们必须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即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将扫荡我们的客房,我们也要心怀期望,期望他们或许将为我们打扫并给我们带来喜悦。对于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我们也要笑脸相迎,因为他们都是指引我们人生的向导。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读懂此则材料的关键是能否从“客栈”的喻体出发去解析文章的立意核心。既然“沮丧、卑鄙、阴暗的思想、羞耻、怨恨”都是意外的访客,客栈的主人为了经营好客栈,就不能拒绝他们的到访,这是立意时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一。为了经营好人生客栈,用笑脸来迎接并招待好他们,也就是用“正确的认识”“积极的心态”来迎接他们,而不是惧怕、逃避他们,这样才会使这些人生向导引领人生在面对“负面的情绪(沮丧、怨恨)”“丑恶的道德、品格的冲击(卑鄙、羞耻)”“背离主流社会价值的行为、思想的侵扰(阴暗的思想)”时能够清醒分辨并从容应对,从而避免被其腐蚀或吞噬。这是立意时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二。明白了上述内容,文章的立意就会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外国有民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有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话语流传今日而不衰,就是因为它们把人们欣赏文艺或审美时的主观、多样、差异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观看断臂的维纳斯可以见仁见智,欣赏娇弱的林黛玉可以见智见仁,如果把这种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推而广之,那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呢?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如果对材料进行结构切分,那么“观看”之前为一部分,之后为一部分。“就是因为它们把人们欣赏文艺或审美时的主观、多样、差异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这句话的核心为“主观、多样、差异”,也就是说,文艺欣赏和审美是主观化的,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并充满差异的;而“如果把这种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推而广之,那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句话的核心为“推而广之引发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充满主观化的欣赏和审美的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能不能放在别的领域、别的行为上?能,为什么;不能,又是为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规定了文章的结构走向,即应该是从写作者的自身体验谈起,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事、人,也可以是阅读中得到的信息,但必须是有体验的,这样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有深刻的领悟。
咀嚼的橄榄,前面是苦涩,后面是甘甜。
奔流的江河,此岸是高山,彼岸是雪原。
滚落的硬币,这边是正面,那边是反面。
转动的地球,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
我们站在同一片天空下,行走在同一段时间,仰望着同一片天空。
可那真是同一片天空吗?
不,有些人总会看到不同。
有些人看到了黑暗。巴尔扎克、契诃夫,用他们锋利的刀笔,割破掩盖丑恶的面具,让阳光灼烧他们的脸。鲁迅更是用血淋淋的现实,唤醒了被麻醉的国人,拯救民族于危亡。
有些人看到了钞票。比尔盖茨与IBM的合作,点亮了他人生的摩天大楼的第一扇窗户。滑铁卢战场百里之外的伦敦,摩根正为他的商业帝国埋下第一桶金。
我们难道真的看不见不同之处吗?还是因为总是有一把悬在头上的剑,那把可以让我们忘却西边飞鸟的剑?
但总会有人表达看到的不同,可能发现了墙角的蜘蛛网,或是纽约郊外的一只蝴蝶。谢天谢地,幸好这个世界上有他们的存在。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有一种思维的社会。他们只知道天空是蓝的,却不知道它在拂晓是紫的,在黄昏是红的,在沙漠里是黄的,在夜晚是黑的。这样的社会是恐怖的,这样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创新的思维,整日生活在精神的栅栏里,被圈养,被奴役。更不会有人看到社会的阴影,人们只会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乌托邦的幸运儿,悲惨地度过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看到了旋转的天空,只不过有些人更敢说,更敢想。他们,有的成为时代的声音,有的在科学史上竖起丰碑,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仰望旋转的天空,我在幻想一个未来,没有思想的束缚,没有灵魂的枷锁。每个人可以从容地陈述自己所看到的,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而不会有一个声音说“你应该如何思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站在现实之中,我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或是仰望着旋转的天空。
【点评】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有四声,所以声调的变化便构成了汉语诵读的音韵美。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意利用句子结尾的韵脚的谐和,而使文章读起来就像在念散文诗。其次,文章的内容是借助于丰富的相似联想来展示作者对材料内涵的理解,这样,文章的文化性就增强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美籍华人李春平,被称为中国“百年慈善第一人”。对于李春平不同于其他慈善家的善举,一位名叫“泡泡狗”的网友有一段经典的评价: 这个世界上的善行有两大类,一类是工具型的,一类是目的型的。前者只是将慈善当作营销手段或者炒作方法,行为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在行善前要仔细思考,要考虑风险成本和回报的可能性;后者则是将行善当作终极目标,他不为别的,就为内在的良心发现。对于这些人而言,任何需要救助的人,都是他行善的对象。他之所以不考虑对象分类,甚至不怀疑对象的真实性,就在于他不求回报,只求普度众生,他把慈善当作专业或者事业。这种纯粹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不存在,但有些人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李春平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员。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上述材料信息表明,不求回报的慈善才是真正的慈善,纯粹的慈善。注意,“联想”可以是相同或相反的“慈善之举”,也可以是其他的行为事件,只要是和材料里表述的一致,也就是说,只要是合乎“功利性行为”“纯粹性行为”这两个特征的行为事件,都是符合要求的;而“感悟”则要求考生能够从上述两者行为的表现、造成的根源、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取舍这几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阐发。
布施,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这是一个温馨的词。一张纸币、一个玉米饼,抑或是一个真诚的笑脸,都是我们布施的途径。当然,这些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它们依然能让受施者笑逐颜开。想想看,那一定是我们出自真诚的善和在真善里显现出来的美所致。
真诚是善行的前提。“三轮老人”白芳礼,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着自己困苦的生活,即便如此,他还是会用自己的滴滴汗珠去浇灌无数贫困学子的心田。白老的善行,是没有保留的善行,是真诚的善行,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从受施者那里获得什么,因此,无论自己的生活多么艰苦,也不能阻止他无私的行善。反观某些以赢利为目的的“慈善者”,“量入为出”是他们行善的唯一准则,这些“慈善者”伪善的面孔下掩藏的是一颗颗沾满铜臭的功利之心。与白老的真善、大善相比,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伪善和私欲。这种沾满铜臭的伪善无形之中伤害了受施者的尊严,也曾一度让满怀真善的布施者替他们背上了骂名。无疑,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要人人心怀真诚。
美是真善的表现。由李连杰创办的慈善机构“壹基金”,因其高度的透明化而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透明化的慈善是真善,因为它会向社会公布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向,并时刻准备着接受社会的监督。李连杰的真善之举也使他的硬汉形象多了一些柔情似水的美。他的美,不仅是方世玉般矫捷的健美,他的那种普度众生的善行,更是濡染社会人人施爱的大美。
佛经中把地狱的最底层称为“无间”。“无间”之中没有怜悯,没有轮回,只有无尽的苦难与残害。《圣经》中把梦幻的乐园称作“伊甸园”,那里的人们彼此没有欺骗,大家用爱编织着属于他们的梦。“无间”与“伊甸园”是一种事物的两种极端的发展形态。而在当今社会,冷漠与真善齐飞,伪善与真诚一色。虽如此,白芳礼、李连杰等心存真诚、广施善举的行动者,怀着对伊甸园这种美好理想的向往,正在用他们的真善美感化着那些冷漠的伪善之心。
善良的种子一旦播撒到人们心中,就必定要完成一次生长。既然我们都渴望看到善良之花处处开放,为什么大家不一起来悉心呵护它的成长呢?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这样,真善美之花也会在你心中怒放。
【点评】议论性文章的难点是怎样把对材料的理解转换成命题和理性的词语,因为只有有了统帅文章的命题和理性的词语,一篇议论文才能立起来。这篇文章,从标题到行文的始末,真善美这几个揭示一个人价值观的层次、境界的形容词就已经把材料中李春平的慈善行为做了切中肯綮的评价,然后文章又由此而派生若干命题(追求真善美、真诚是善行的前提、美是真善的表现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缀连起来,此篇议论文的骨架(内在逻辑性)就很好地呈现出来了。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此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觉”,一个是“今是而昨非”。而文章表述的主体应该在“觉”上:一定是从“不觉”到“觉”的过程性表述,其间结合“昨非”谈“不觉”,结合“今是”谈“已觉”。要注意的是,不一定非要谈精神觉悟,可以从更抽象的层面谈“觉今是而昨非”就是个体与人类得以进步的共同思维方式,也可以从更具体的层面谈“觉今是而昨非”,如明白了雾霾天气是有害的,为了享受而损害自然,结果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等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米说,人生就像是一家客栈,喜悦、沮丧、卑鄙一瞬间来临,就像一个个意外的访客,而我们必须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即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将扫荡我们的客房,我们也要心怀期望,期望他们或许将为我们打扫并给我们带来喜悦。对于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我们也要笑脸相迎,因为他们都是指引我们人生的向导。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读懂此则材料的关键是能否从“客栈”的喻体出发去解析文章的立意核心。既然“沮丧、卑鄙、阴暗的思想、羞耻、怨恨”都是意外的访客,客栈的主人为了经营好客栈,就不能拒绝他们的到访,这是立意时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一。为了经营好人生客栈,用笑脸来迎接并招待好他们,也就是用“正确的认识”“积极的心态”来迎接他们,而不是惧怕、逃避他们,这样才会使这些人生向导引领人生在面对“负面的情绪(沮丧、怨恨)”“丑恶的道德、品格的冲击(卑鄙、羞耻)”“背离主流社会价值的行为、思想的侵扰(阴暗的思想)”时能够清醒分辨并从容应对,从而避免被其腐蚀或吞噬。这是立意时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二。明白了上述内容,文章的立意就会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外国有民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有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话语流传今日而不衰,就是因为它们把人们欣赏文艺或审美时的主观、多样、差异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观看断臂的维纳斯可以见仁见智,欣赏娇弱的林黛玉可以见智见仁,如果把这种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推而广之,那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呢?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如果对材料进行结构切分,那么“观看”之前为一部分,之后为一部分。“就是因为它们把人们欣赏文艺或审美时的主观、多样、差异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这句话的核心为“主观、多样、差异”,也就是说,文艺欣赏和审美是主观化的,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并充满差异的;而“如果把这种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推而广之,那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句话的核心为“推而广之引发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充满主观化的欣赏和审美的思维特点和评判态度能不能放在别的领域、别的行为上?能,为什么;不能,又是为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规定了文章的结构走向,即应该是从写作者的自身体验谈起,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事、人,也可以是阅读中得到的信息,但必须是有体验的,这样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有深刻的领悟。
咀嚼的橄榄,前面是苦涩,后面是甘甜。
奔流的江河,此岸是高山,彼岸是雪原。
滚落的硬币,这边是正面,那边是反面。
转动的地球,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
我们站在同一片天空下,行走在同一段时间,仰望着同一片天空。
可那真是同一片天空吗?
不,有些人总会看到不同。
有些人看到了黑暗。巴尔扎克、契诃夫,用他们锋利的刀笔,割破掩盖丑恶的面具,让阳光灼烧他们的脸。鲁迅更是用血淋淋的现实,唤醒了被麻醉的国人,拯救民族于危亡。
有些人看到了钞票。比尔盖茨与IBM的合作,点亮了他人生的摩天大楼的第一扇窗户。滑铁卢战场百里之外的伦敦,摩根正为他的商业帝国埋下第一桶金。
我们难道真的看不见不同之处吗?还是因为总是有一把悬在头上的剑,那把可以让我们忘却西边飞鸟的剑?
但总会有人表达看到的不同,可能发现了墙角的蜘蛛网,或是纽约郊外的一只蝴蝶。谢天谢地,幸好这个世界上有他们的存在。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有一种思维的社会。他们只知道天空是蓝的,却不知道它在拂晓是紫的,在黄昏是红的,在沙漠里是黄的,在夜晚是黑的。这样的社会是恐怖的,这样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创新的思维,整日生活在精神的栅栏里,被圈养,被奴役。更不会有人看到社会的阴影,人们只会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乌托邦的幸运儿,悲惨地度过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看到了旋转的天空,只不过有些人更敢说,更敢想。他们,有的成为时代的声音,有的在科学史上竖起丰碑,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仰望旋转的天空,我在幻想一个未来,没有思想的束缚,没有灵魂的枷锁。每个人可以从容地陈述自己所看到的,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而不会有一个声音说“你应该如何思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站在现实之中,我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或是仰望着旋转的天空。
【点评】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有四声,所以声调的变化便构成了汉语诵读的音韵美。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意利用句子结尾的韵脚的谐和,而使文章读起来就像在念散文诗。其次,文章的内容是借助于丰富的相似联想来展示作者对材料内涵的理解,这样,文章的文化性就增强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美籍华人李春平,被称为中国“百年慈善第一人”。对于李春平不同于其他慈善家的善举,一位名叫“泡泡狗”的网友有一段经典的评价: 这个世界上的善行有两大类,一类是工具型的,一类是目的型的。前者只是将慈善当作营销手段或者炒作方法,行为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在行善前要仔细思考,要考虑风险成本和回报的可能性;后者则是将行善当作终极目标,他不为别的,就为内在的良心发现。对于这些人而言,任何需要救助的人,都是他行善的对象。他之所以不考虑对象分类,甚至不怀疑对象的真实性,就在于他不求回报,只求普度众生,他把慈善当作专业或者事业。这种纯粹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不存在,但有些人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李春平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员。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上述材料信息表明,不求回报的慈善才是真正的慈善,纯粹的慈善。注意,“联想”可以是相同或相反的“慈善之举”,也可以是其他的行为事件,只要是和材料里表述的一致,也就是说,只要是合乎“功利性行为”“纯粹性行为”这两个特征的行为事件,都是符合要求的;而“感悟”则要求考生能够从上述两者行为的表现、造成的根源、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取舍这几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阐发。
布施,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这是一个温馨的词。一张纸币、一个玉米饼,抑或是一个真诚的笑脸,都是我们布施的途径。当然,这些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它们依然能让受施者笑逐颜开。想想看,那一定是我们出自真诚的善和在真善里显现出来的美所致。
真诚是善行的前提。“三轮老人”白芳礼,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着自己困苦的生活,即便如此,他还是会用自己的滴滴汗珠去浇灌无数贫困学子的心田。白老的善行,是没有保留的善行,是真诚的善行,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从受施者那里获得什么,因此,无论自己的生活多么艰苦,也不能阻止他无私的行善。反观某些以赢利为目的的“慈善者”,“量入为出”是他们行善的唯一准则,这些“慈善者”伪善的面孔下掩藏的是一颗颗沾满铜臭的功利之心。与白老的真善、大善相比,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伪善和私欲。这种沾满铜臭的伪善无形之中伤害了受施者的尊严,也曾一度让满怀真善的布施者替他们背上了骂名。无疑,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要人人心怀真诚。
美是真善的表现。由李连杰创办的慈善机构“壹基金”,因其高度的透明化而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透明化的慈善是真善,因为它会向社会公布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向,并时刻准备着接受社会的监督。李连杰的真善之举也使他的硬汉形象多了一些柔情似水的美。他的美,不仅是方世玉般矫捷的健美,他的那种普度众生的善行,更是濡染社会人人施爱的大美。
佛经中把地狱的最底层称为“无间”。“无间”之中没有怜悯,没有轮回,只有无尽的苦难与残害。《圣经》中把梦幻的乐园称作“伊甸园”,那里的人们彼此没有欺骗,大家用爱编织着属于他们的梦。“无间”与“伊甸园”是一种事物的两种极端的发展形态。而在当今社会,冷漠与真善齐飞,伪善与真诚一色。虽如此,白芳礼、李连杰等心存真诚、广施善举的行动者,怀着对伊甸园这种美好理想的向往,正在用他们的真善美感化着那些冷漠的伪善之心。
善良的种子一旦播撒到人们心中,就必定要完成一次生长。既然我们都渴望看到善良之花处处开放,为什么大家不一起来悉心呵护它的成长呢?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这样,真善美之花也会在你心中怒放。
【点评】议论性文章的难点是怎样把对材料的理解转换成命题和理性的词语,因为只有有了统帅文章的命题和理性的词语,一篇议论文才能立起来。这篇文章,从标题到行文的始末,真善美这几个揭示一个人价值观的层次、境界的形容词就已经把材料中李春平的慈善行为做了切中肯綮的评价,然后文章又由此而派生若干命题(追求真善美、真诚是善行的前提、美是真善的表现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缀连起来,此篇议论文的骨架(内在逻辑性)就很好地呈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