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池砚作为我国知名地方砚的一种,具有历史悠久和工艺精湛等诸多特性。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原料采集和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其成品具有很高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通过对龙池砚技术工艺和发展现状的研究和考察,大量查阅书籍资料、实地考察和采访的形式,笔者认为将乐龙池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引领此传统工艺前进的动力。因此,龙池砚需要艺术工作者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龙池砚的市场,在其艺术形态和自身价值方面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龙池砚;工艺;鉴赏;发展
砚台,是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特手工艺,它伴随着笔、墨的发展不断地演化,对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乐的龙池砚始于宋代,繁盛于唐朝。因原石料产地与传说中仙人指点的“龙池”毗邻,因此称之为龙池砚。与“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砚一样,为我国著名古砚之一。将乐的龙池砚属于地方砚,由于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先生习字著书时尤其喜欢用家乡的龙池砚,因此名扬四海,享誉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文房中必求之“瑰宝”。将乐龙池砚的发展依托当地的优质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经济为助推力。龙池砚不仅仅是一件单纯的书写工具,随着工艺的进步,它逐渐成为一种富有艺术品位的观赏品和收藏品。
一、龙池砚的选材和加工
(一)龙池砚的选材
龙池砚产于龙池村,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因地而名,自古以来有闽砚之称。砚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将乐县古镛镇与水南镇,以海棠洞、石门岭的砚瓦峡、积善村陂上所产为佳。将乐的龙池砚选料精细,注重石质,砚石存在于二叠系地层,所谓二叠系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深山岩中的天然泥质岩石颜色纯青,质地松结适度,柔中带刚,不易风化。将乐龙池砚的采集,注重砚石的石纹和石色的挑选,并且在加工过程中给予高度的艺术化,使将乐的龙池砚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之外兼备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也大大加强了砚石的附加值。
(二)龙池砚的加工
据记载,早些时期的砚种不论是名砚还是地方砚,他们的形体一般没有过多的差异,造型很传统,以实用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砚形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将乐的龙池砚作为地方砚的一种,外部形态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从原先单纯的实用转变为以实用为主,观赏、收藏并重的砚石。不仅因材施艺地对砚石进行制作加工,制成随形砚和自然形砚,在加工和雕刻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龙池砚经过设计布局,切割外形,初磨,粗凿、挖孔、开槽,修边打磨,细雕、打磨,上线,细部雕刻,水磨等多道加工工序。除了挑选优质的石砚之外,对砚石进行全面、合理的结构设置,去粗取精,让宽大的砚堂、深邃的墨池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二、龙池砚的雕刻和鉴赏
(一)龙池砚的雕刻
龙池砚作为地方砚的一种,受其地方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影响,在题材、构思和雕刻手法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龙池砚技艺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雕饰龙的图案为主,其它为辅的一种技艺。雕刻类型有30余个品种,以浅浮雕为主,辅以适当地深雕和透雕,以题材、砚形和砚式而定。龙池砚的图式多为龙凤、瑞兽、云海等传统题材,刀法古拙苍劲,形象自然生动,具有浑朴大气的艺术风格。
(二)龙池砚的鉴赏
1、实用价值
龙池砚的石质为深山岩层中的天然材质,硬且滑,叩之其声音清扬、铿锵悦耳。制成砚后,光洁明亮,温润缜密,对之呵气,如沾薄露,又犹春暖回潮。下墨快,发墨好,不伤毫。蓄水贮墨的效果好。细腻的发墨、纯真光亮的墨色、虫不蛀、易保存,写字作画成色明晰,不易褪色。
2、观赏价值
龙池砚的质地均匀,色彩纯正,石色多为黑色,紫黑、紫色间而有之。纹理清晰。巧妙运用砚材所特有的纹色和肌理,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内容与当地文化民俗相融,砚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品位,令人流连忘返。
3、雕琢工艺高低
龙池砚利用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的雕刻,加之细刻、线刻和通雕(镂空)相结合,以题材、砚形和砚式而定,展现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张旺金刻刀下的苍龙,时而踏浪翻腾;时而昂头摆尾;时而睁眼扬鬃;时而注水入池;时而又蛟龙戏水,栩栩如生。“石出龙池龙镌其上”正是龙池砚的形象写照。作品《飞龙夺魁》于2004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上海世博会上作为三明市唯一工艺品代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在精品区展示。其以深雕和浅浮雕交替雕刻而成,通过娴熟的刀法,将砚体的空间关系轻松巧妙地表现,深雕的利用,使云层和蛟龙跃然于人们眼前,通过细刻,勾勒出苍龙皮肤上的肌理以及砚体的灰部,深浅入骨,刀刀精髓。是当今科技所采用的机器雕刻远远所不能及的。
三、龙池砚的现状和发展
(一)、龙池砚的现状
地方砚的生产现状包括前景广阔型、喜忧参半型、亟待努力型、开发创新型、销声匿迹型五种。
据实地考察发现,将乐龙池砚处于喜忧参半型。喜忧参半中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重新开发的一些砚种,第二是挟“名砚”余威仍在生产的砚种,第三是伴生于其他产品的砚种。将乐龙池砚属于其二。“喜”的地方在于因龙池砚在历史上小有名气,在地方的销售也还不错,有一定的市场和空间。
但是与“四大名砚”相比却相差甚远。若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旧,龙池砚将会逐渐被社会淘汰,从而无法再同界生存。这就是其“忧”之处。究其原因,可分为一下几种:其一,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作为生产者,个人力单势薄,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其产品无法顺利生产和销售。其二,宣传力度不够,龙池砚生存于将乐县,此小县城人流量并不大,仅仅靠个人的宣传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外省乃至全国、全世界对龙池砚有所耳闻的为数不多。因而龙池砚往往供大于求,这也是其无法推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三,本地区人民对这种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高,没能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使其源远流长。
(二)、龙池砚的发展
在注重龙池砚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等方面的同时,还更应该更加关注于它自身发展的“内在力”,其自身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工作者不断继承和发扬砚文化,在不抛弃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加工选材方面进行突破,挑选最为适合的砚石进行雕琢。物尽其用,妥善保护砚石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节。除此之外雕刻技术应不断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创作,与时俱进,设计出更为现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品。利用科学技术来弥补人工雕刻的缺陷,让砚台更加完整与完美。要想让龙池砚在今后蓬勃发展,我们应从各着手运用一些措施。首先,政府要对本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经济大力扶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定经济后盾,龙池砚的加工生产难以为继。其次,媒体应该对传统文化精髓——龙池砚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此工艺,欣赏到它的艺术价值,了解其收藏价值。最后,人们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通过自己的我薄之力,捍卫龙池砚这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地位,使其不至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销声匿迹。
只有通过不断进步,龙池砚将会以更加规模化、现代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关键 《中国名砚·地方砚》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年09月 ISBN978-7-5356-3916-5
[2]陈国源《硯台收藏指南 壹》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一版 ISBN:978-7-5142-1034-7
[3]陈国源《硯台收藏指南 貳》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一版 ISBN:978-7-5142-1035-4
【关键词】:龙池砚;工艺;鉴赏;发展
砚台,是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特手工艺,它伴随着笔、墨的发展不断地演化,对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乐的龙池砚始于宋代,繁盛于唐朝。因原石料产地与传说中仙人指点的“龙池”毗邻,因此称之为龙池砚。与“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砚一样,为我国著名古砚之一。将乐的龙池砚属于地方砚,由于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先生习字著书时尤其喜欢用家乡的龙池砚,因此名扬四海,享誉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文房中必求之“瑰宝”。将乐龙池砚的发展依托当地的优质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经济为助推力。龙池砚不仅仅是一件单纯的书写工具,随着工艺的进步,它逐渐成为一种富有艺术品位的观赏品和收藏品。
一、龙池砚的选材和加工
(一)龙池砚的选材
龙池砚产于龙池村,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因地而名,自古以来有闽砚之称。砚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将乐县古镛镇与水南镇,以海棠洞、石门岭的砚瓦峡、积善村陂上所产为佳。将乐的龙池砚选料精细,注重石质,砚石存在于二叠系地层,所谓二叠系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深山岩中的天然泥质岩石颜色纯青,质地松结适度,柔中带刚,不易风化。将乐龙池砚的采集,注重砚石的石纹和石色的挑选,并且在加工过程中给予高度的艺术化,使将乐的龙池砚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之外兼备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也大大加强了砚石的附加值。
(二)龙池砚的加工
据记载,早些时期的砚种不论是名砚还是地方砚,他们的形体一般没有过多的差异,造型很传统,以实用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砚形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将乐的龙池砚作为地方砚的一种,外部形态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从原先单纯的实用转变为以实用为主,观赏、收藏并重的砚石。不仅因材施艺地对砚石进行制作加工,制成随形砚和自然形砚,在加工和雕刻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龙池砚经过设计布局,切割外形,初磨,粗凿、挖孔、开槽,修边打磨,细雕、打磨,上线,细部雕刻,水磨等多道加工工序。除了挑选优质的石砚之外,对砚石进行全面、合理的结构设置,去粗取精,让宽大的砚堂、深邃的墨池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二、龙池砚的雕刻和鉴赏
(一)龙池砚的雕刻
龙池砚作为地方砚的一种,受其地方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影响,在题材、构思和雕刻手法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龙池砚技艺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雕饰龙的图案为主,其它为辅的一种技艺。雕刻类型有30余个品种,以浅浮雕为主,辅以适当地深雕和透雕,以题材、砚形和砚式而定。龙池砚的图式多为龙凤、瑞兽、云海等传统题材,刀法古拙苍劲,形象自然生动,具有浑朴大气的艺术风格。
(二)龙池砚的鉴赏
1、实用价值
龙池砚的石质为深山岩层中的天然材质,硬且滑,叩之其声音清扬、铿锵悦耳。制成砚后,光洁明亮,温润缜密,对之呵气,如沾薄露,又犹春暖回潮。下墨快,发墨好,不伤毫。蓄水贮墨的效果好。细腻的发墨、纯真光亮的墨色、虫不蛀、易保存,写字作画成色明晰,不易褪色。
2、观赏价值
龙池砚的质地均匀,色彩纯正,石色多为黑色,紫黑、紫色间而有之。纹理清晰。巧妙运用砚材所特有的纹色和肌理,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内容与当地文化民俗相融,砚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品位,令人流连忘返。
3、雕琢工艺高低
龙池砚利用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的雕刻,加之细刻、线刻和通雕(镂空)相结合,以题材、砚形和砚式而定,展现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张旺金刻刀下的苍龙,时而踏浪翻腾;时而昂头摆尾;时而睁眼扬鬃;时而注水入池;时而又蛟龙戏水,栩栩如生。“石出龙池龙镌其上”正是龙池砚的形象写照。作品《飞龙夺魁》于2004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上海世博会上作为三明市唯一工艺品代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在精品区展示。其以深雕和浅浮雕交替雕刻而成,通过娴熟的刀法,将砚体的空间关系轻松巧妙地表现,深雕的利用,使云层和蛟龙跃然于人们眼前,通过细刻,勾勒出苍龙皮肤上的肌理以及砚体的灰部,深浅入骨,刀刀精髓。是当今科技所采用的机器雕刻远远所不能及的。
三、龙池砚的现状和发展
(一)、龙池砚的现状
地方砚的生产现状包括前景广阔型、喜忧参半型、亟待努力型、开发创新型、销声匿迹型五种。
据实地考察发现,将乐龙池砚处于喜忧参半型。喜忧参半中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重新开发的一些砚种,第二是挟“名砚”余威仍在生产的砚种,第三是伴生于其他产品的砚种。将乐龙池砚属于其二。“喜”的地方在于因龙池砚在历史上小有名气,在地方的销售也还不错,有一定的市场和空间。
但是与“四大名砚”相比却相差甚远。若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旧,龙池砚将会逐渐被社会淘汰,从而无法再同界生存。这就是其“忧”之处。究其原因,可分为一下几种:其一,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作为生产者,个人力单势薄,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其产品无法顺利生产和销售。其二,宣传力度不够,龙池砚生存于将乐县,此小县城人流量并不大,仅仅靠个人的宣传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外省乃至全国、全世界对龙池砚有所耳闻的为数不多。因而龙池砚往往供大于求,这也是其无法推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三,本地区人民对这种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高,没能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使其源远流长。
(二)、龙池砚的发展
在注重龙池砚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等方面的同时,还更应该更加关注于它自身发展的“内在力”,其自身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工作者不断继承和发扬砚文化,在不抛弃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加工选材方面进行突破,挑选最为适合的砚石进行雕琢。物尽其用,妥善保护砚石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节。除此之外雕刻技术应不断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创作,与时俱进,设计出更为现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品。利用科学技术来弥补人工雕刻的缺陷,让砚台更加完整与完美。要想让龙池砚在今后蓬勃发展,我们应从各着手运用一些措施。首先,政府要对本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经济大力扶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定经济后盾,龙池砚的加工生产难以为继。其次,媒体应该对传统文化精髓——龙池砚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此工艺,欣赏到它的艺术价值,了解其收藏价值。最后,人们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通过自己的我薄之力,捍卫龙池砚这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地位,使其不至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销声匿迹。
只有通过不断进步,龙池砚将会以更加规模化、现代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关键 《中国名砚·地方砚》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年09月 ISBN978-7-5356-3916-5
[2]陈国源《硯台收藏指南 壹》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一版 ISBN:978-7-5142-1034-7
[3]陈国源《硯台收藏指南 貳》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一版 ISBN:978-7-5142-1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