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希望获得文化的感染,以实现精神境界提升。我国古典文学资料众多,将古典文学应用到旅游景观设计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景观的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对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进行分析。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为旅游景观设计带来帮助。
【关键词】:古典文学;旅游景观设计;多元化应用;分析
前言:古典文学中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历程,有人物传奇、名人故居、历史典故、墓葬遗址以及硝烟散尽的古战场。这些元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都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将这些元素经过整合应用到旅游景观设计中,能够以古典文学为载体,引导游客去探寻、踏访、以及体验古代历史文化。
1.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地方特性
旅游景观设计在不同地域文化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古典文学中所包含的故事形象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性。在这样背景下所挖掘出来的地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例如,将三国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其设计原则是不复制历史,而是创造与传承历史。旅游景观的设计能够让游客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感受、缅怀对应的历史文化情节。旅游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能够以“此情此景”的优势,增加景观的故事性。
1.2亲缘性
旅游景观设计中,其主题的灵感来源有可能是古代地域历史文化,也可能是古代当地居民习俗。地域文化在城市文化景观中体现,在地域文化挖掘方面,亲缘性能够帮助景观设计找寻地域文化元素。突出的地域文化元素主要有:城市历史、文脉、精神以及情感因素等,只有人们对这些内容熟知,才能够这些因素融入到实际的景观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亲切感[1]。
2.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策略
2.1象征与隐喻结合
古典文学形象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呈现形式有多种,其中象征与隐喻形式多见,其所能够达到的景观设计意境提升效果更加的明显。象征方式主要借助已经存在的某种形态形象,将该种形象与旅游景观设计所要表达的文化现象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内涵与旅游景观设计实现统一。而隐喻的形式是一种更为普遍的设计手法,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以景观物质形态为基础,将其空间构型以及载体与古典文学某项元素相互联系。该种设计方式比较含蓄,但是所能够营造的意境耐人寻味[2]。当人们进入到景观中,就能够通过所见的元素浮想联翩,丰富了旅游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与情境内涵。例如,在沂南的诸葛亮文化广场雕塑景观中,设计师就应用了景观形象隐喻设计手法,将一个羽毛雕塑伫立在广场中央,游客走进景观的瞬间就会从羽毛的直接印象联系到其深层含义。游客会想到这就是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想起羽扇纶巾鲜明形象、三顾茅庐的主人公、运筹帷幄的军师形象。
2.2融合与创新结合
旅游景观设计需要多种元素的相互融合,对古典文学鲜活形象进行提取,整合现代建筑设计元素,设计出更具表现力的新景观。在景观设计的融合上,从造型方面、色彩方面以及材质方面都可以进行现代与古代的融合设计。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融合,能够有效的促进景观设计的创新。以材质融合为例进行分析,石材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最多,给人以一种坚定、稳重的形象,而金属材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能够给人以一种科技感。在德州平原的三国文化景观设计中,利用金属材质制作出三国美女的雕塑,与周围的石桥相结合。该种景观设计古典材质与现代材质的一次碰撞,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景观构筑物的耐久性[3]。
2.3符号化处理
中国古典文学既是整体的也是分散的,将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一方面需要挖掘古典文学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古典文学中的特殊符号特征进行提取与应用。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抓住主要的结构与色彩、肌理特征,把影响艺术审美和繁杂的部分的去除,以高度提炼的手法,将特殊的造型形态呈现出来。如,西安世园会的长安塔设计,就是在对长安塔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之后,取其经典的建筑轮廓,加之现代化耐用的材料。该种景点设计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将浓厚的中国味道表达出来,给游客眼前一亮,将时间轴调到古代,引人遐想。再如背景的盘古大观楼设计,借中国龙的精神,以192米写字楼设计为龙首,由南向北延伸700米为龙尾,该建筑整体像一条巨龙,将民族文化完美的呈现在建筑设计中[4]。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古典文学应用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对策。象征与隐喻的方式能够在旅游景观设计中营造出深刻的意境,引人深思,所能够实现的文学渲染效果更加的突出。融合与创新的方式主要通过多种建筑元素的相互融合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不同类型设计灵感的碰撞,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而符号化处理方式能够以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殊元素为设计核心,设计出视觉效果极强的景观建筑。
参考文献:
[1]闫凯霞.西厢文化在普救寺旅游景观中的多元化应用[D].燕山大学,2014.
[2]陈雪.旅游景观设计中的“3J”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3]庹玲.乡村旅游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邹阳.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D].湖南大学,2012.
【关键词】:古典文学;旅游景观设计;多元化应用;分析
前言:古典文学中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历程,有人物传奇、名人故居、历史典故、墓葬遗址以及硝烟散尽的古战场。这些元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都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将这些元素经过整合应用到旅游景观设计中,能够以古典文学为载体,引导游客去探寻、踏访、以及体验古代历史文化。
1.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地方特性
旅游景观设计在不同地域文化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古典文学中所包含的故事形象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性。在这样背景下所挖掘出来的地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例如,将三国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其设计原则是不复制历史,而是创造与传承历史。旅游景观的设计能够让游客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感受、缅怀对应的历史文化情节。旅游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能够以“此情此景”的优势,增加景观的故事性。
1.2亲缘性
旅游景观设计中,其主题的灵感来源有可能是古代地域历史文化,也可能是古代当地居民习俗。地域文化在城市文化景观中体现,在地域文化挖掘方面,亲缘性能够帮助景观设计找寻地域文化元素。突出的地域文化元素主要有:城市历史、文脉、精神以及情感因素等,只有人们对这些内容熟知,才能够这些因素融入到实际的景观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亲切感[1]。
2.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策略
2.1象征与隐喻结合
古典文学形象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呈现形式有多种,其中象征与隐喻形式多见,其所能够达到的景观设计意境提升效果更加的明显。象征方式主要借助已经存在的某种形态形象,将该种形象与旅游景观设计所要表达的文化现象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内涵与旅游景观设计实现统一。而隐喻的形式是一种更为普遍的设计手法,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以景观物质形态为基础,将其空间构型以及载体与古典文学某项元素相互联系。该种设计方式比较含蓄,但是所能够营造的意境耐人寻味[2]。当人们进入到景观中,就能够通过所见的元素浮想联翩,丰富了旅游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与情境内涵。例如,在沂南的诸葛亮文化广场雕塑景观中,设计师就应用了景观形象隐喻设计手法,将一个羽毛雕塑伫立在广场中央,游客走进景观的瞬间就会从羽毛的直接印象联系到其深层含义。游客会想到这就是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想起羽扇纶巾鲜明形象、三顾茅庐的主人公、运筹帷幄的军师形象。
2.2融合与创新结合
旅游景观设计需要多种元素的相互融合,对古典文学鲜活形象进行提取,整合现代建筑设计元素,设计出更具表现力的新景观。在景观设计的融合上,从造型方面、色彩方面以及材质方面都可以进行现代与古代的融合设计。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融合,能够有效的促进景观设计的创新。以材质融合为例进行分析,石材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最多,给人以一种坚定、稳重的形象,而金属材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能够给人以一种科技感。在德州平原的三国文化景观设计中,利用金属材质制作出三国美女的雕塑,与周围的石桥相结合。该种景观设计古典材质与现代材质的一次碰撞,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景观构筑物的耐久性[3]。
2.3符号化处理
中国古典文学既是整体的也是分散的,将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一方面需要挖掘古典文学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古典文学中的特殊符号特征进行提取与应用。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抓住主要的结构与色彩、肌理特征,把影响艺术审美和繁杂的部分的去除,以高度提炼的手法,将特殊的造型形态呈现出来。如,西安世园会的长安塔设计,就是在对长安塔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之后,取其经典的建筑轮廓,加之现代化耐用的材料。该种景点设计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将浓厚的中国味道表达出来,给游客眼前一亮,将时间轴调到古代,引人遐想。再如背景的盘古大观楼设计,借中国龙的精神,以192米写字楼设计为龙首,由南向北延伸700米为龙尾,该建筑整体像一条巨龙,将民族文化完美的呈现在建筑设计中[4]。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古典文学应用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古典文学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对策。象征与隐喻的方式能够在旅游景观设计中营造出深刻的意境,引人深思,所能够实现的文学渲染效果更加的突出。融合与创新的方式主要通过多种建筑元素的相互融合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不同类型设计灵感的碰撞,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而符号化处理方式能够以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殊元素为设计核心,设计出视觉效果极强的景观建筑。
参考文献:
[1]闫凯霞.西厢文化在普救寺旅游景观中的多元化应用[D].燕山大学,2014.
[2]陈雪.旅游景观设计中的“3J”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3]庹玲.乡村旅游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邹阳.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D].湖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