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再现。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成功的习作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还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怎样做好作文教学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兴趣是习作的基础,必须有效地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交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平台,必须让学生学会交流;习惯是习作的保障,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一、捕捉生活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是新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要求,它为习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认真领会。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必须让学生学会捕捉。
1、捕捉生活中的环境。学生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观察这些环境,描述这些环境,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例如,“你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用什么材料做的?”“你家的客厅是怎样布置的,按顺序讲讲。”让学生去观察,去描述。我生活在临潼,每到秋季,我就让学生观察石榴、火晶柿子。四月时,洋槐花开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观察洋槐花的花型,花色,嗅花味。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学们畅所欲语,课堂气氛格外活跃。习作教学就得利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领会,才能写真写实,不会空洞乏味。
2、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社会离不开人的活动。百姓百姓千姿百态,是变化无穷的。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人和事是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部分资源利用的好,习作教学就会绚烂多姿。今年国庆黄金周,高速路事故频发,好多景点车辆赌赛。我就利用班会让学生讨论。“高速路上为什么会事故频发?”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高速路免费,有的说司机不懂交规,有的说私家车太多。我又提问,“车辆多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来保护环境?”最后让同学们写成短文在全班交流。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捕捉人物的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是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是分两步走的:先是教会学生学会描写自己的心理。如“看到百花怒放,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秋风扫落叶,你想说些什么?”“从操场里的一块馒头,你推测到了什么?”等等。让学生去思考,把自己想的写出来,并告知同学们这就是心理活动。再教会学生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习作课上我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我伸出拇指做了个称赞的手势,让学生说出这个手势的意思是什么?有的说:“我回答的正确,老师表扬我。”有的说:“老师夸奖我作业写得好。”同学们众说纷纭,不亦乐乎。我告诉同学们,你刚才描写的就是别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两步训练,同学们化难为易,学会了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入门的向导,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习作难,学生怕习作,这是学习习作的一堵墙,必须克服学生怕习作的心理。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1、看着事物去描写,看到什么描写什么。如树叶的形状、颜色;2、看着事物去想象,如对蓝天说说心里话;3、先演示后描写,教师有意识的和一学生对话,让同学们把此情景写下来;4、先做后写,怎么做就怎么写。这种训练,不要求学生成文,只要能写出来就行,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习作,就是把身边的事情用语言叙述出来,克服了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障碍。
克服了怕写的的心理,养成了勤写的习惯,掌握写作方法就成了重头戏,教师必须适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写景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事是抓住事情的顺序写,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写。学生掌握写法,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真情实感才会油然而生。只有克服了怕写,学生才敢写;只有养成了勤写,学生才有素材可写;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会写。走完了这三步,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起来了。
三、注重交流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这是新课标对中低年级习作的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想交流、愿意交流,和别人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学生交流时我是这样做的:
1、做好交流前的铺垫工作。交流是个难点。有的学生不愿张口,有的学生小心眼,怕别人窃去自己的长处。为了克服学生中这种想法,每学期开始,我上的第一节课是“习作是道砍,手拉手,齐跨过”的讨论课,让学生自由发言,克服怕交流、不愿交流的想法,为习作交流做好铺垫工作。
2、做好习作前的交流。每次习作时我让学生根据习作的范围进行选材,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讲想法,将构思,充分交流,充分展示;最后把自己说的写出来,形成初稿。由于学生已经口述了一遍,文章的轮廓已经形成,写出来比较容易。
3、做好习作后的交流。习作初稿形成,让学生在小组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杰作;然后每组各选一篇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是高昂。
4、互相修改。习作定稿后我让同学们互相修改。这样学生就会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对方的问题。能修改别人的文章,对自己的习作也是一个提高。作文就是这样,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升华,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四、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而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决不可轻视。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一是教会学生观察自然生活。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如植物的生长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二是教会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学生身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经常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并研究这些人和事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习作积累素材。如果经常留心观察、积累,就能解决作文无东西可写的问题。
2、养成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经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资料库,等习作时择优而用,就解决了习作的取材问题。
3、养成学生善于交流的习惯。敢说、会说、能说,与人分享交流的快乐,并在交流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万物拿来自己用;学生有了随时动笔的习惯,记录现象,积累素材,建立写作的资料库;学生有了交流的习惯,展示自己,增长知识,作文就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但有了坚实的第一步,学生走起来就轻松自如,再不会为作文发愁。
一、捕捉生活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是新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要求,它为习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认真领会。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必须让学生学会捕捉。
1、捕捉生活中的环境。学生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观察这些环境,描述这些环境,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例如,“你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用什么材料做的?”“你家的客厅是怎样布置的,按顺序讲讲。”让学生去观察,去描述。我生活在临潼,每到秋季,我就让学生观察石榴、火晶柿子。四月时,洋槐花开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观察洋槐花的花型,花色,嗅花味。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学们畅所欲语,课堂气氛格外活跃。习作教学就得利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领会,才能写真写实,不会空洞乏味。
2、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社会离不开人的活动。百姓百姓千姿百态,是变化无穷的。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人和事是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部分资源利用的好,习作教学就会绚烂多姿。今年国庆黄金周,高速路事故频发,好多景点车辆赌赛。我就利用班会让学生讨论。“高速路上为什么会事故频发?”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高速路免费,有的说司机不懂交规,有的说私家车太多。我又提问,“车辆多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来保护环境?”最后让同学们写成短文在全班交流。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捕捉人物的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是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是分两步走的:先是教会学生学会描写自己的心理。如“看到百花怒放,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秋风扫落叶,你想说些什么?”“从操场里的一块馒头,你推测到了什么?”等等。让学生去思考,把自己想的写出来,并告知同学们这就是心理活动。再教会学生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习作课上我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我伸出拇指做了个称赞的手势,让学生说出这个手势的意思是什么?有的说:“我回答的正确,老师表扬我。”有的说:“老师夸奖我作业写得好。”同学们众说纷纭,不亦乐乎。我告诉同学们,你刚才描写的就是别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两步训练,同学们化难为易,学会了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入门的向导,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习作难,学生怕习作,这是学习习作的一堵墙,必须克服学生怕习作的心理。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1、看着事物去描写,看到什么描写什么。如树叶的形状、颜色;2、看着事物去想象,如对蓝天说说心里话;3、先演示后描写,教师有意识的和一学生对话,让同学们把此情景写下来;4、先做后写,怎么做就怎么写。这种训练,不要求学生成文,只要能写出来就行,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习作,就是把身边的事情用语言叙述出来,克服了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障碍。
克服了怕写的的心理,养成了勤写的习惯,掌握写作方法就成了重头戏,教师必须适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写景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事是抓住事情的顺序写,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写。学生掌握写法,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真情实感才会油然而生。只有克服了怕写,学生才敢写;只有养成了勤写,学生才有素材可写;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会写。走完了这三步,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起来了。
三、注重交流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这是新课标对中低年级习作的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想交流、愿意交流,和别人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学生交流时我是这样做的:
1、做好交流前的铺垫工作。交流是个难点。有的学生不愿张口,有的学生小心眼,怕别人窃去自己的长处。为了克服学生中这种想法,每学期开始,我上的第一节课是“习作是道砍,手拉手,齐跨过”的讨论课,让学生自由发言,克服怕交流、不愿交流的想法,为习作交流做好铺垫工作。
2、做好习作前的交流。每次习作时我让学生根据习作的范围进行选材,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讲想法,将构思,充分交流,充分展示;最后把自己说的写出来,形成初稿。由于学生已经口述了一遍,文章的轮廓已经形成,写出来比较容易。
3、做好习作后的交流。习作初稿形成,让学生在小组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杰作;然后每组各选一篇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是高昂。
4、互相修改。习作定稿后我让同学们互相修改。这样学生就会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对方的问题。能修改别人的文章,对自己的习作也是一个提高。作文就是这样,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升华,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四、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而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决不可轻视。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一是教会学生观察自然生活。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如植物的生长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二是教会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学生身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经常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并研究这些人和事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习作积累素材。如果经常留心观察、积累,就能解决作文无东西可写的问题。
2、养成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经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资料库,等习作时择优而用,就解决了习作的取材问题。
3、养成学生善于交流的习惯。敢说、会说、能说,与人分享交流的快乐,并在交流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万物拿来自己用;学生有了随时动笔的习惯,记录现象,积累素材,建立写作的资料库;学生有了交流的习惯,展示自己,增长知识,作文就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但有了坚实的第一步,学生走起来就轻松自如,再不会为作文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