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方法:将14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激素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糖皮质激素,通过两组患儿的资料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结果:①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②临床医生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③糖皮质激素延长了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并增加了每年的发病次数;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诱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权衡利弊,决不能为某种目的而滥用糖皮质激素。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72-01
目前,许多小儿家长苦恼小儿免疫力太低,经常患呼吸道感染,两次患呼吸道感染间隔时间不到1个月甚至半个月,且一患呼吸道感染就得输液,疗程少则3~5d,多则10d。针对小儿家长的苦恼查找原因,小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除小儿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先天的自身因素及客观的环境条件外,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通过我院儿科1年来收治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的1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统计出140例。每个患儿无论1年患几次呼吸道感染只认为1例,且每次患呼吸道感染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
1.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内发生上、下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1.3统计学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139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用糖皮质激素者分为激素组,不用糖皮质激素者分为对照组,激素组95例,占68.3%,对照组44例,占3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
2.2把两组患儿有发热症状的与无发热症状的分别做了统计,激素组患儿中有81例发热症状,比例为85.3%,对照组患儿中6例有发热症状,比例为13.6%,激素组有发热症状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多用于临床上有发热症状的患儿。
2.3把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平均每次发病的病程及每年平均发病次数做详细统计,激素组平均每次发病的病程及每年平均发病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不能缩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程,相反延长了病程,且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增加了患儿每年患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2.4呼吸道感染患儿因为应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癫痫、胃溃疡、加重佝偻病及上呼吸道感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也很严重,见表。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伴有发热,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时是惟一的临床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80%左右为病毒感染所致,它的治疗除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外,主要是对症处理。由于发热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常伴随的症状,所以控制发热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来说显得很重要,许多患儿家长认为,体温降至正常等于呼吸道感染就好了,所以临床医生谁先把患儿的热退掉谁就是好医生。殊不知发热是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发热时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增强,可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对致病微生物有杀灭、抑制作用。发热有其有利一面,但绝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家长,只知道发热有其有害的一面。只要孩子一发热,甚至对轻度发热就感到恐惧和焦虑,迫切要求医生强行退热。医生迫于思想压力同时也为取悦家长而迎合家长急于退热的心理,治疗时明知无激素用药指征也硬把激素当做退热药消炎药、平喘药吧、止痛药使用,这是导致临床糖皮质激素滥用的社会基础。
目前造成滥用激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疗队伍素质差,有些人仅看几本书对医学概念根本一点不清,就行医看病。第二,对激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认识不清。第三,激素药品无限量供应,因为激素常用于危重病人及过敏病人的使用,以及一些疑难疾病的抢救及治疗。第四,目前孩子少,家长向医生迫切要求的是快速解除症状,而激素恰有此本领。第五,与经济效益也有一点关系。
激素对感染性疾病的确有显著疗效,但必须掌握适应症:①高热、昏迷、休克及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②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者。③急性感染性喉梗塞。④严重的感染伴有肾上腺功能不全,及曾接受激素治疗,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治療中必须在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基础上应用,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激素在儿科疾病的抢救治疗中,的确起了“起死回生”的作用。绝大多数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部分用于特殊疾病的治疗。如有肾病、风湿病、过敏史紫癜。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不容易忽视。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不全,也可引起胸腺萎缩,降低免疫球蛋白浓度,使患儿易感性增加。激素可抑制钙在肠道中的吸收,促进钙的排泄,长期应用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较少蛋白质和粘多糖的合成,是骨基质合成障碍。而致使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激素还有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所以儿童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能抑制生长发育。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引起烦躁、失眠、欣快、幻觉等。神经兴奋严重者可致精神变态。儿童常有惊厥,也可诱发癫痫。因此,在儿科应用激素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除了为抢救患儿的生命外,激素使用不应该是最早的治疗,而应该是最后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2
方法:将14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激素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糖皮质激素,通过两组患儿的资料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结果:①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②临床医生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③糖皮质激素延长了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并增加了每年的发病次数;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诱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权衡利弊,决不能为某种目的而滥用糖皮质激素。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72-01
目前,许多小儿家长苦恼小儿免疫力太低,经常患呼吸道感染,两次患呼吸道感染间隔时间不到1个月甚至半个月,且一患呼吸道感染就得输液,疗程少则3~5d,多则10d。针对小儿家长的苦恼查找原因,小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除小儿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先天的自身因素及客观的环境条件外,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通过我院儿科1年来收治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的1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统计出140例。每个患儿无论1年患几次呼吸道感染只认为1例,且每次患呼吸道感染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
1.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内发生上、下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1.3统计学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139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用糖皮质激素者分为激素组,不用糖皮质激素者分为对照组,激素组95例,占68.3%,对照组44例,占3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
2.2把两组患儿有发热症状的与无发热症状的分别做了统计,激素组患儿中有81例发热症状,比例为85.3%,对照组患儿中6例有发热症状,比例为13.6%,激素组有发热症状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多用于临床上有发热症状的患儿。
2.3把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平均每次发病的病程及每年平均发病次数做详细统计,激素组平均每次发病的病程及每年平均发病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不能缩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程,相反延长了病程,且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增加了患儿每年患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2.4呼吸道感染患儿因为应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癫痫、胃溃疡、加重佝偻病及上呼吸道感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也很严重,见表。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伴有发热,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时是惟一的临床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80%左右为病毒感染所致,它的治疗除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外,主要是对症处理。由于发热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常伴随的症状,所以控制发热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来说显得很重要,许多患儿家长认为,体温降至正常等于呼吸道感染就好了,所以临床医生谁先把患儿的热退掉谁就是好医生。殊不知发热是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发热时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增强,可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对致病微生物有杀灭、抑制作用。发热有其有利一面,但绝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家长,只知道发热有其有害的一面。只要孩子一发热,甚至对轻度发热就感到恐惧和焦虑,迫切要求医生强行退热。医生迫于思想压力同时也为取悦家长而迎合家长急于退热的心理,治疗时明知无激素用药指征也硬把激素当做退热药消炎药、平喘药吧、止痛药使用,这是导致临床糖皮质激素滥用的社会基础。
目前造成滥用激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疗队伍素质差,有些人仅看几本书对医学概念根本一点不清,就行医看病。第二,对激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认识不清。第三,激素药品无限量供应,因为激素常用于危重病人及过敏病人的使用,以及一些疑难疾病的抢救及治疗。第四,目前孩子少,家长向医生迫切要求的是快速解除症状,而激素恰有此本领。第五,与经济效益也有一点关系。
激素对感染性疾病的确有显著疗效,但必须掌握适应症:①高热、昏迷、休克及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②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者。③急性感染性喉梗塞。④严重的感染伴有肾上腺功能不全,及曾接受激素治疗,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治療中必须在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基础上应用,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激素在儿科疾病的抢救治疗中,的确起了“起死回生”的作用。绝大多数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部分用于特殊疾病的治疗。如有肾病、风湿病、过敏史紫癜。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不容易忽视。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不全,也可引起胸腺萎缩,降低免疫球蛋白浓度,使患儿易感性增加。激素可抑制钙在肠道中的吸收,促进钙的排泄,长期应用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较少蛋白质和粘多糖的合成,是骨基质合成障碍。而致使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激素还有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所以儿童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能抑制生长发育。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引起烦躁、失眠、欣快、幻觉等。神经兴奋严重者可致精神变态。儿童常有惊厥,也可诱发癫痫。因此,在儿科应用激素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除了为抢救患儿的生命外,激素使用不应该是最早的治疗,而应该是最后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