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宏观编辑体系是一架精密复杂的机器,要闻版则是这架机器生产出的主导性产品。机器精良与否可决定产品质量优劣,故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应改造生产机器。那么,要解决目前要闻版存在的问题,从报业部门来说,我们能够对现有编辑体系做哪些改革,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一、改革传播机制,促进要闻版运作的良性循环
要闻版总是在特定的采编系统中运作的,这一系统在不同的报社表现为不同的结构,比如负责要闻版编辑的总编室与工业、农村、文教、记者等部门等作为同级业务部门设置就是一种在许多报社通用的模式。已经有省报的同志对这种模式提出疑问,认为其结构不合理,一是大多数部门设置和采编分工按行政部门对口进行,与新闻规律和传播目标相矛盾;二是按行政对口设置的部门和按版面分工设置的部门之间业务交叉不清,有的报道都去争,有的报道没人管,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三是要闻版编辑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权责上是并列关系,而在编排业务上又是从属关系,即各部采编业务必须服从总编室编排报纸的需要。从属关系没有权责关系作为保证,总编室难以发挥调度功能,致使各部各自为政,形成内耗。(陈健民《加快省报机制转换的思考》)这个分析是合乎实际的。就是说,对报社传播机制的改革要从调整结构、健全制度着手。围绕办好要闻版这一目标,可否作如下探索:
(一)、以办要闻版为核心,建立囊括选题策划、指挥调度、编稿组版的采编中心。中心在责权上应高于一般业务部门,可以统一调度各部门的采访力量,包括调度驻地记者。这种调度通过各部门的配合落实来实施,但不受各部门的牵制。采编中心是要闻版及其他新闻版的总设计部,对阶段性报道、各重大专题报道负有选题策划并布署实施、监控操作的职责。原来负责要闻版编辑的部门纳入这一中心,使白天的指挥调度与夜编联接、协调。中心每天昼夜连续运转,白天侧重于策划组织报道和日常编辑事务,夜间侧重于组拼版面。
(二)、调整部门设置、理顺编辑部门之间的关系。目前一些报社部门过多,机构臃肿,作业流程长,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按行政对口设立的部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时期的外界变化,导致一些新的领域和交界、边缘地带成为新闻报道的盲点,影响要闻版全面地反映社会变动。而且,按行政对口设置部门容易使记者长期垄断一个领域,成为对口分管的部门和地区的代言人,影响报道的客观公正,不利于舆论监督,也有损报纸形象。所以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以最大程度覆盖可报道领域、减少重复劳动和内耗、全面锻炼采编人员、杜绝以报道谋取私利为优化采编系统的目标,重新规划部门设置、调整采编结构。
二、提高编辑管理水平,保证要闻版运作流程的规范化与高效率
从要闻版运作来说,采编流程应该包括前期选题策划——指挥调度采访——编辑稿件——组编版面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责任到人,并以具体措施来保障实施。目前,选题策划与指挥调度在一些报社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要闻版编辑“等米下锅”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采编流程的这两环在现代报业竞争中至关重要,急待强化。对于采编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一是采编系统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因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是报道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占有信息,知己知彼,耳聪目明,才能有正确的决策。为此,报社的各类编前会、策划会等应该增加频率,讲求实效,并以制度保障。二是各个环节连接顺畅,不出现落实不力、相互掣肘的情况。指挥调度能够保证策划方案的完满落实,稿件采编能够保证策划与组织报道指导思想的完整实现,版面编排能够保证编辑意图的充分体现。三是各个岗位责权明确,并通过分配制度、奖罚制度来保障人人各尽其责。
三、对要闻版的定位、特色进行研究和策划,追求独家优势和个性魅力
我国报纸数以千计,报纸的“脸面”首先是要闻版,要闻版决不应该千报一面。即使同一类报纸,由于层次不同,读者面不同,覆盖的地区不同,要闻版也不该如出一辙。这并非说对于重大国内外事件、涉及国家利益、政策导向问题的报道可以不接受上级宣传部门领导,各自为政,而是说要在上级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在立场一致、统一口径、范围划定的前提下,报社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读者定位、采编优势,寻求各自的报道特色,展示不同的报纸形象。
要闻版的特色不是一两日形成的,从报纸产生之日起,要闻版就应该在报纸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定位和风格,找到独特的办版路子。在宏观编辑学体系中,对媒介形象、版面形象、频道形象、栏目形象等研究是重要内容,如何办要闻版,也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尽管目前这方面研究还很不充分,但以往的办报经验还是能给人以某些启迪。
一是要闻版的特色应以报纸的总体定位为基础。有些东西在某些报纸上影响显著,而拿到另一些报纸上却作用不大。如人民日报要闻版推出“今日谈”栏目,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就与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定位分不开。因为报纸的至高地位与该栏目主要由普通读者发言的平民色彩形成了引人瞩目的“落差”。而许多地方报纸也办有群众性的言论专栏,效果就远不如它。可见,在报纸定位上寻找独家优势,是一个很可操作的思路。
二是要闻版的特色应以报社的编采实力及专业水准为基础。要闻版出精品要靠采编力量来保障,如经济日报一度以“热点经济新闻”受到关注,该报把一些对重大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报道推上头版,视角独特、报道面广、开掘得深,并大量运用组合报道手法,主要靠报社有一批专业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记者编辑。可见,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版面优势,值得我们研究。
三是要闻版特色能够依靠创名牌来形成。光明日报在要闻版上推出“每月聚焦”、工人日报在要闻版上推出“职工明星谱”,还有羊城晚报在报界最早推出的的“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等,都已经是为人熟知的名牌栏目,这些栏目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其要闻版的标志和特征,成为报纸的一面旗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要闻版不能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好栏目,以创办名牌专栏来优化要闻版的形象,也是一条捷径。
一、改革传播机制,促进要闻版运作的良性循环
要闻版总是在特定的采编系统中运作的,这一系统在不同的报社表现为不同的结构,比如负责要闻版编辑的总编室与工业、农村、文教、记者等部门等作为同级业务部门设置就是一种在许多报社通用的模式。已经有省报的同志对这种模式提出疑问,认为其结构不合理,一是大多数部门设置和采编分工按行政部门对口进行,与新闻规律和传播目标相矛盾;二是按行政对口设置的部门和按版面分工设置的部门之间业务交叉不清,有的报道都去争,有的报道没人管,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三是要闻版编辑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权责上是并列关系,而在编排业务上又是从属关系,即各部采编业务必须服从总编室编排报纸的需要。从属关系没有权责关系作为保证,总编室难以发挥调度功能,致使各部各自为政,形成内耗。(陈健民《加快省报机制转换的思考》)这个分析是合乎实际的。就是说,对报社传播机制的改革要从调整结构、健全制度着手。围绕办好要闻版这一目标,可否作如下探索:
(一)、以办要闻版为核心,建立囊括选题策划、指挥调度、编稿组版的采编中心。中心在责权上应高于一般业务部门,可以统一调度各部门的采访力量,包括调度驻地记者。这种调度通过各部门的配合落实来实施,但不受各部门的牵制。采编中心是要闻版及其他新闻版的总设计部,对阶段性报道、各重大专题报道负有选题策划并布署实施、监控操作的职责。原来负责要闻版编辑的部门纳入这一中心,使白天的指挥调度与夜编联接、协调。中心每天昼夜连续运转,白天侧重于策划组织报道和日常编辑事务,夜间侧重于组拼版面。
(二)、调整部门设置、理顺编辑部门之间的关系。目前一些报社部门过多,机构臃肿,作业流程长,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按行政对口设立的部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时期的外界变化,导致一些新的领域和交界、边缘地带成为新闻报道的盲点,影响要闻版全面地反映社会变动。而且,按行政对口设置部门容易使记者长期垄断一个领域,成为对口分管的部门和地区的代言人,影响报道的客观公正,不利于舆论监督,也有损报纸形象。所以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以最大程度覆盖可报道领域、减少重复劳动和内耗、全面锻炼采编人员、杜绝以报道谋取私利为优化采编系统的目标,重新规划部门设置、调整采编结构。
二、提高编辑管理水平,保证要闻版运作流程的规范化与高效率
从要闻版运作来说,采编流程应该包括前期选题策划——指挥调度采访——编辑稿件——组编版面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责任到人,并以具体措施来保障实施。目前,选题策划与指挥调度在一些报社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要闻版编辑“等米下锅”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采编流程的这两环在现代报业竞争中至关重要,急待强化。对于采编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一是采编系统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因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是报道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占有信息,知己知彼,耳聪目明,才能有正确的决策。为此,报社的各类编前会、策划会等应该增加频率,讲求实效,并以制度保障。二是各个环节连接顺畅,不出现落实不力、相互掣肘的情况。指挥调度能够保证策划方案的完满落实,稿件采编能够保证策划与组织报道指导思想的完整实现,版面编排能够保证编辑意图的充分体现。三是各个岗位责权明确,并通过分配制度、奖罚制度来保障人人各尽其责。
三、对要闻版的定位、特色进行研究和策划,追求独家优势和个性魅力
我国报纸数以千计,报纸的“脸面”首先是要闻版,要闻版决不应该千报一面。即使同一类报纸,由于层次不同,读者面不同,覆盖的地区不同,要闻版也不该如出一辙。这并非说对于重大国内外事件、涉及国家利益、政策导向问题的报道可以不接受上级宣传部门领导,各自为政,而是说要在上级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在立场一致、统一口径、范围划定的前提下,报社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读者定位、采编优势,寻求各自的报道特色,展示不同的报纸形象。
要闻版的特色不是一两日形成的,从报纸产生之日起,要闻版就应该在报纸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定位和风格,找到独特的办版路子。在宏观编辑学体系中,对媒介形象、版面形象、频道形象、栏目形象等研究是重要内容,如何办要闻版,也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尽管目前这方面研究还很不充分,但以往的办报经验还是能给人以某些启迪。
一是要闻版的特色应以报纸的总体定位为基础。有些东西在某些报纸上影响显著,而拿到另一些报纸上却作用不大。如人民日报要闻版推出“今日谈”栏目,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就与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定位分不开。因为报纸的至高地位与该栏目主要由普通读者发言的平民色彩形成了引人瞩目的“落差”。而许多地方报纸也办有群众性的言论专栏,效果就远不如它。可见,在报纸定位上寻找独家优势,是一个很可操作的思路。
二是要闻版的特色应以报社的编采实力及专业水准为基础。要闻版出精品要靠采编力量来保障,如经济日报一度以“热点经济新闻”受到关注,该报把一些对重大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报道推上头版,视角独特、报道面广、开掘得深,并大量运用组合报道手法,主要靠报社有一批专业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记者编辑。可见,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版面优势,值得我们研究。
三是要闻版特色能够依靠创名牌来形成。光明日报在要闻版上推出“每月聚焦”、工人日报在要闻版上推出“职工明星谱”,还有羊城晚报在报界最早推出的的“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等,都已经是为人熟知的名牌栏目,这些栏目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其要闻版的标志和特征,成为报纸的一面旗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要闻版不能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好栏目,以创办名牌专栏来优化要闻版的形象,也是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