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院校的合并,原有的管理方法日趋乏力。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现行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必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 管理模式
院校的合并与重组,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合并后的院校如何摆脱传统的、靠经验管理的方法,创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真正达到1+1>2的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现状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河套大学由原来的八所大中专院校,经过两轮的合并与重组,学校的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办学层次和学生人数激增,各院校原有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合并后教学管理行为不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滞后,使得学校教学管理运行不规范,效率不高,因此,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具有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科学的管理模式的建立
2.1 明确管理权限,理顺关系。根据我校自身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学校和院(系)的管理权限,确定学校和院(系)各自的责权范围和工作重点,由学校进行宏观决策,进行目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评估督导。院(系)进行微观管理,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有序运转的机制。
2.2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加大管理力度。
2.2.1 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学校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力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教学岗位责任制度。制订各部门工作职责范围,明确规定各岗位职责权,杜绝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弊端,增强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保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②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加强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修订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报到注册、成绩考核、考勤与纪律、升级与留级、休学、复学与退学、奖励与处分、鉴定与毕(结)业资格各方面,进行系统的考核记载、控制、处理和把关。具体工作由教务处和各院(系)共同负责完成。③教学过程控制制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控制要求与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使之成为教学常规。从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和教学实践指导等环节;从学生学习方面,包括预习、听课、讨论、作业、应试、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只有对这些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把好每个环节、每项制度的质量关,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④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督导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不但要实行预防为主和过程控制的管理策略,而且要防检结合,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教学质量的评估督导。学校可建立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学岗位责任制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⑤教学奖惩制度。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荣誉和奖励,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优、晋级、聘任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违反教学常规、教学纪律、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教师,进行批评或处罚。对经考核、评估及学生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应予低聘或不聘。
2.2.2 规范管理行为,加大管理力度:①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通過规章制度约束师生的行为规范,使师生员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严格要求,经常督促检查。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同时要经常检查督促,使之成为常规,形成习惯。③全面实施,突出重点。在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的同时,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只要抓住这一中心环节,就能保证和带动其他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建设。
2.3 制定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发展规划,制订各项管理工作目标,把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院(系)、到教师,以管理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南,通过对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实现目标的情况的评估,促使各部门、教师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4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三部分组成。
2.4.1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实行学校、院(系)两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学校由教务处组织,成立教学质量督导小组,负责各院(系)教学管理的督导,教务处配备专职人员,聘用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和资深老教授做督导员,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各院(系)的教学管理的督导。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对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结果有一票否决权。院(系)成立以院(系)负责人为首,由分管副院长(主任)、教务科科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2.4.2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主任组成,定期对各部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院(系)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处负责对班级进行考核评估。
2.4.3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学评教”信息员,直接从教学第一线获取教与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建立以教务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中心,通过对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的处理、分析与评价,为决策和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 科学的管理机制的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能作用,增强监控体系的实效性,我校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统一认识,齐抓共管。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和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全校师生要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人人参与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
3.2 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为主体,学校为督导。学校负责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学期工作目标、教学工作标准、评估检查制度、各种监控办法,实行宏观管理。院(系)负责把工作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学生身上,并严格检查、严格管理,全校形成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分层次抓好教学质量管理的局面。
3.3 规范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职能。教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控制和改进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健全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实行教学质量督导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和考核制度,把监控、督导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实施学校对院(系)教学和管理工作考核评估、院(系)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估。通过完善教学工作自我监控机制,适时对院(系)教学和管理质量做出合理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给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并予以适当的激励和奖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估的反馈机制,提高监督和评价的实效性。
3.4 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为了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依法治教,否则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规章制度则没有任何约束力,管理也没有力度。必须从严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质量考核,才能增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效性。
3.5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办学层次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管理的信息量激增。传统的手工操作根本无法适应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才能准确、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 管理模式
院校的合并与重组,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合并后的院校如何摆脱传统的、靠经验管理的方法,创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真正达到1+1>2的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现状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河套大学由原来的八所大中专院校,经过两轮的合并与重组,学校的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办学层次和学生人数激增,各院校原有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合并后教学管理行为不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滞后,使得学校教学管理运行不规范,效率不高,因此,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具有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科学的管理模式的建立
2.1 明确管理权限,理顺关系。根据我校自身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学校和院(系)的管理权限,确定学校和院(系)各自的责权范围和工作重点,由学校进行宏观决策,进行目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评估督导。院(系)进行微观管理,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有序运转的机制。
2.2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加大管理力度。
2.2.1 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学校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力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教学岗位责任制度。制订各部门工作职责范围,明确规定各岗位职责权,杜绝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弊端,增强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保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②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加强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修订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报到注册、成绩考核、考勤与纪律、升级与留级、休学、复学与退学、奖励与处分、鉴定与毕(结)业资格各方面,进行系统的考核记载、控制、处理和把关。具体工作由教务处和各院(系)共同负责完成。③教学过程控制制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控制要求与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使之成为教学常规。从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和教学实践指导等环节;从学生学习方面,包括预习、听课、讨论、作业、应试、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只有对这些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把好每个环节、每项制度的质量关,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④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督导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不但要实行预防为主和过程控制的管理策略,而且要防检结合,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教学质量的评估督导。学校可建立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学岗位责任制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⑤教学奖惩制度。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荣誉和奖励,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优、晋级、聘任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违反教学常规、教学纪律、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教师,进行批评或处罚。对经考核、评估及学生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应予低聘或不聘。
2.2.2 规范管理行为,加大管理力度:①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通過规章制度约束师生的行为规范,使师生员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严格要求,经常督促检查。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同时要经常检查督促,使之成为常规,形成习惯。③全面实施,突出重点。在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的同时,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只要抓住这一中心环节,就能保证和带动其他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建设。
2.3 制定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发展规划,制订各项管理工作目标,把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院(系)、到教师,以管理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南,通过对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实现目标的情况的评估,促使各部门、教师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4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三部分组成。
2.4.1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实行学校、院(系)两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学校由教务处组织,成立教学质量督导小组,负责各院(系)教学管理的督导,教务处配备专职人员,聘用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和资深老教授做督导员,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各院(系)的教学管理的督导。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对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结果有一票否决权。院(系)成立以院(系)负责人为首,由分管副院长(主任)、教务科科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2.4.2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主任组成,定期对各部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院(系)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处负责对班级进行考核评估。
2.4.3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学评教”信息员,直接从教学第一线获取教与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建立以教务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中心,通过对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的处理、分析与评价,为决策和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 科学的管理机制的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能作用,增强监控体系的实效性,我校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统一认识,齐抓共管。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和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全校师生要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人人参与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
3.2 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为主体,学校为督导。学校负责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学期工作目标、教学工作标准、评估检查制度、各种监控办法,实行宏观管理。院(系)负责把工作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学生身上,并严格检查、严格管理,全校形成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分层次抓好教学质量管理的局面。
3.3 规范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职能。教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控制和改进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健全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实行教学质量督导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和考核制度,把监控、督导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实施学校对院(系)教学和管理工作考核评估、院(系)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估。通过完善教学工作自我监控机制,适时对院(系)教学和管理质量做出合理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给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并予以适当的激励和奖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估的反馈机制,提高监督和评价的实效性。
3.4 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为了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依法治教,否则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规章制度则没有任何约束力,管理也没有力度。必须从严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质量考核,才能增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效性。
3.5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办学层次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管理的信息量激增。传统的手工操作根本无法适应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才能准确、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