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里寒风刺骨,可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里却热火朝天,学生们簇拥在数控机床旁,有的在聚精会神地操作机器,有的在反复讨论加工工艺,年轻的脸上写满专注。
看着眼前这些未来的“大国工匠”,禹诚温柔地好像在看着自己的孩子。
为了“大国工匠”的绽放,这名从山村走出来的湘妹子,无怨无悔付出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更用精益求精的言传身教,在一张张白纸一样的孩子身上,描绘出无数种可能。
岁月对于禹诚,似乎格外优待。笑容灿烂的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她身边,空气似乎都快乐起来。
“别看我这样,其实我是个女汉子!”禹诚时常爽朗地大笑,眼里满是满足与快乐,不禁让人由衷地信服她的那句话:“教師,是最令人幸福的职业!”
“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你这个铝合金零件槽底粗糙度不行,怎么有划痕?”
禹诚拿着学生的作品,用手摸了一会,收起了往日的满面笑容,神情格外严肃。
“好像是断屑缠住了工件的原因,最近做出来的东西总有这个毛病”,“做的时候就有两个不确定的地方。”学生紧张地答道。
“如果有5个尺寸超差,这就是不及格,可以直接淘汰了。”禹诚一点情面没有留,“你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所有尺寸都要合格,所有表面不能有一点瑕疵!”
学生心悦诚服,立刻回到工位埋头练习。
禹诚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孩子们肯定‘恨’死我了!” 禹诚笑着说道,“但是干这一行就要精益求精,八分之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不能有。”
她将历届学生操作失误的作品摆放在陈列室中,供在校学生观摩总结,“这样,错误就有价值了。”
严格,为的是让学生精益求精;宽容,则是为让学生勇往直前。
姚楚郴是禹诚的得意门生,也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禹诚手把手地教他,不厌其烦。可就在紧张的大赛备选冲刺阶段,姚楚郴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撞刀”,一把高精度、价格不菲的刀具就这样作废了。
“我犯了这么大的失误,还能有参赛资格吗?”小小的少年,内心绝望又不安。
一向对学生严厉的禹诚,此时面对这个犯错的少年,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鼓励他继续大胆练习,放手去做。
莫大的信任与支持让姚楚郴彻底走出阴影,克服瓶颈期。终于,他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铣床一等奖的佳绩,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多年里,禹诚承担过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实训课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论多么“不开窍”的学生,她都能不厌其烦地耐心辅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集训队选手换了一茬又一茬。作为参赛集训队的总教练,禹诚不知疲倦地带领团队在嘈杂的数控车间埋头苦练,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们传递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2008年至今,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年年代表湖北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竞赛,在这项国家一级赛事中斩获7金11银8铜。
若问“工匠”是怎样炼成的,这个答案,在集训队多年消耗的30多吨钢材、磨损的800多把刀具里,更在禹诚为之耗费的无法统计的时间与心力、代价与牺牲里……
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而努力
禹诚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小时候的她,最爱牵着妈妈的衣角四处家访,那一声声“禹老师”,在她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1993年,禹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走上了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讲台。那时的她,俨然就是个甜美的邻家女孩,那些比她小不了几岁的调皮男生乐得炸开了锅:“老师,你多大啊?”“老师,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这让禹诚好气又好笑。
中职的老师可不好当,既要能上得讲台,把原理讲得清楚分明,还要能下得车间,对机床的操作娴熟到位。对于刚走出校门又没有工厂经验的禹诚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学校条件又异常简陋,禹诚的宿舍是间四处漏风漏雨的平房,下大雨时,她只能在床顶撑起一张塑料布接屋顶漏水。“早上从床上站起来时,头顶上塑料布中的积水,哗得像瀑布一样从四周泻下。”
禹诚苦闷过、动摇过,却从未放弃过。
“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生性好强的禹诚,热爱机械行业更热爱教育事业。她抱着大部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类的专著钻研,泡在机床上,越学越有劲头,很快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并因为表现优秀,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00年,随着数控技术开始在国内兴起,禹诚敏锐的意识到,数控将对现代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控专业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专业!
禹诚主动向学校建议在模具专业中开设数控加工实训课。可是,学校却没有一个人懂得数控。
她开始如饥似渴地给自己充电,义无反顾地带头闯进了“数控”这个新鲜又陌生的领域,并带领老师们一遍一遍地尝试编程,一次一次地操作数控机床。
“哎呀,这个办法好!”有时半夜两三点钟刚刚睡下,禹诚忽然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会腾地爬起来,回到电脑前敲敲打打,不眠不休。
她忘记了节假日与休息日,刻苦钻研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电脑上的那些图形、数字、公式、程序,对禹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她全然忘记了睡眠,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夜间常常灯火通明。她聚精会神地调试着程序,用粉笔在黑板上细心计算着各种参数。通过编程,那庞大、笨重的机器就像是她延伸的手,把大块粗笨的原料按照图纸加工成设计精巧的零部件。
她那柔弱的肩膀,在钢铁器械中,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2004年,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首批示范性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成立了数控技术中心,禹诚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首席培训师。
余昆是禹诚第一届数控班的学生,他还记得2005年暑假,禹诚带着他们放弃了整个假期,集中攻克技术难题。“那个时候,禹老师和大家没日没夜泡在机床旁、机房里,晚上我们打地铺就地睡下,她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干脆住到了空荡荡的学生宿舍里。” “你啊,跟卖给了学校一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同事常这样调侃禹诚。
禹诚却甘之如饴,由于数控技术人才的奇缺,一些企业和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揽才,她却多次谢绝了有关企业和院校的盛情邀请,扎根中职教育。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技术中心因此在全国打响了名气,甚至吸引了高校教师、企业员工、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慕名前来学习数控技术。
“工匠精神”的接力傳承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团队。”
钟波是禹诚数控专家指导团队的一名90后教师,“其实,当初来这里上学就是为了混日子,打算到了年龄再出去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而他却在成为禹诚的学生、目睹了师兄们载誉而归后,而实现了人生的“转折”。
2010年,钟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控兴趣班”。在禹诚手把手的教导下,他在机床上做出了各种有趣的小玩意,没事就爱往实训车间跑,对数控加工技艺的钻研,更是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好学的钟波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2014年还荣获了“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是禹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不踏实的毛头小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毕业之后,他谢绝了一些企业和研究所的邀请,留在母校教书育人。
“有了禹老师,我们就有主心骨,知道努力的方向。” 周远成、钟波、余昆、杜云福等团队成员全部都是禹诚悉心栽培的学生,他们曾经都在各类大赛上硕果累累。如今,他们怀揣着与禹诚一样的心情,成长为同她一起并肩作战、肝胆相照的精兵强将。
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禹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将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到团队,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并带领大家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编著了10多本创新教材,探索理实一体改革,尝试信息化教学,让“工匠精神”接力传承。
在团队中,禹诚是“主心骨”,更是“贴心人”。一位年轻同事因父亲病重赶回老家时,禹诚硬是给他塞了一万元钱。“我家庭负担小,没什么开销,希望用这些积蓄帮上年轻人!”
随着“金牌教练”的成就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禹诚经常被邀请外出讲课、开会,周远成、杜文福等几个年轻老师常跟禹诚开玩笑:“禹老师,我们几个生怕你调走了,那样的话我们就要急坏了!”
丈夫杨志刚与禹诚在学校结缘,对于妻子的事业和对学生的关怀,杨志刚给予了百分百的支持,“她暑假集训,住在学生宿舍,我就陪她一起。”夫妻俩所有的热情,都倾注给了钟爱的教育工作。
“中职的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能够引领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让我充满了成就感。”禹诚由衷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所以她心甘情愿地将毕生所学,带着母亲般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中职存在偏见。”禹诚的幸福中也有遗憾。近年来,她的许多优秀学生,因为经济负担转行,“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工资低,他们也是生活所迫。”
作为省、市的党代表,禹诚每次提案、发言都希望能让更多人重视制造业,重视一线技术工人。禹诚也常常告诉学生:“我希望你们能有远大理想,只要不愁吃不愁穿,就要有一股子精神,树立为制造业作贡献的远大目标。”
为人师者,有着春风化雨的力量。
“我的理想是为中国的汽车行业作贡献!”18岁的“数控兴趣班”学生王宇轩坚定地告诉禹诚。“为自己而努力,我们不累,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00后朱傲也认真地告诉记者,他和王宇轩一样,在数控中找到了无穷乐趣。
禹诚欣慰地看着孩子们,笑容灿烂,不由得再次感叹:“教师,是最令人幸福的职业!”
看着眼前这些未来的“大国工匠”,禹诚温柔地好像在看着自己的孩子。
为了“大国工匠”的绽放,这名从山村走出来的湘妹子,无怨无悔付出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更用精益求精的言传身教,在一张张白纸一样的孩子身上,描绘出无数种可能。
岁月对于禹诚,似乎格外优待。笑容灿烂的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她身边,空气似乎都快乐起来。
“别看我这样,其实我是个女汉子!”禹诚时常爽朗地大笑,眼里满是满足与快乐,不禁让人由衷地信服她的那句话:“教師,是最令人幸福的职业!”
“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你这个铝合金零件槽底粗糙度不行,怎么有划痕?”
禹诚拿着学生的作品,用手摸了一会,收起了往日的满面笑容,神情格外严肃。
“好像是断屑缠住了工件的原因,最近做出来的东西总有这个毛病”,“做的时候就有两个不确定的地方。”学生紧张地答道。
“如果有5个尺寸超差,这就是不及格,可以直接淘汰了。”禹诚一点情面没有留,“你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所有尺寸都要合格,所有表面不能有一点瑕疵!”
学生心悦诚服,立刻回到工位埋头练习。
禹诚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孩子们肯定‘恨’死我了!” 禹诚笑着说道,“但是干这一行就要精益求精,八分之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不能有。”
她将历届学生操作失误的作品摆放在陈列室中,供在校学生观摩总结,“这样,错误就有价值了。”
严格,为的是让学生精益求精;宽容,则是为让学生勇往直前。
姚楚郴是禹诚的得意门生,也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禹诚手把手地教他,不厌其烦。可就在紧张的大赛备选冲刺阶段,姚楚郴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撞刀”,一把高精度、价格不菲的刀具就这样作废了。
“我犯了这么大的失误,还能有参赛资格吗?”小小的少年,内心绝望又不安。
一向对学生严厉的禹诚,此时面对这个犯错的少年,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鼓励他继续大胆练习,放手去做。
莫大的信任与支持让姚楚郴彻底走出阴影,克服瓶颈期。终于,他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铣床一等奖的佳绩,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多年里,禹诚承担过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实训课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论多么“不开窍”的学生,她都能不厌其烦地耐心辅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集训队选手换了一茬又一茬。作为参赛集训队的总教练,禹诚不知疲倦地带领团队在嘈杂的数控车间埋头苦练,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们传递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2008年至今,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年年代表湖北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竞赛,在这项国家一级赛事中斩获7金11银8铜。
若问“工匠”是怎样炼成的,这个答案,在集训队多年消耗的30多吨钢材、磨损的800多把刀具里,更在禹诚为之耗费的无法统计的时间与心力、代价与牺牲里……
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而努力
禹诚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小时候的她,最爱牵着妈妈的衣角四处家访,那一声声“禹老师”,在她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1993年,禹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走上了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讲台。那时的她,俨然就是个甜美的邻家女孩,那些比她小不了几岁的调皮男生乐得炸开了锅:“老师,你多大啊?”“老师,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这让禹诚好气又好笑。
中职的老师可不好当,既要能上得讲台,把原理讲得清楚分明,还要能下得车间,对机床的操作娴熟到位。对于刚走出校门又没有工厂经验的禹诚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学校条件又异常简陋,禹诚的宿舍是间四处漏风漏雨的平房,下大雨时,她只能在床顶撑起一张塑料布接屋顶漏水。“早上从床上站起来时,头顶上塑料布中的积水,哗得像瀑布一样从四周泻下。”
禹诚苦闷过、动摇过,却从未放弃过。
“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生性好强的禹诚,热爱机械行业更热爱教育事业。她抱着大部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类的专著钻研,泡在机床上,越学越有劲头,很快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并因为表现优秀,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00年,随着数控技术开始在国内兴起,禹诚敏锐的意识到,数控将对现代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控专业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专业!
禹诚主动向学校建议在模具专业中开设数控加工实训课。可是,学校却没有一个人懂得数控。
她开始如饥似渴地给自己充电,义无反顾地带头闯进了“数控”这个新鲜又陌生的领域,并带领老师们一遍一遍地尝试编程,一次一次地操作数控机床。
“哎呀,这个办法好!”有时半夜两三点钟刚刚睡下,禹诚忽然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会腾地爬起来,回到电脑前敲敲打打,不眠不休。
她忘记了节假日与休息日,刻苦钻研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电脑上的那些图形、数字、公式、程序,对禹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她全然忘记了睡眠,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夜间常常灯火通明。她聚精会神地调试着程序,用粉笔在黑板上细心计算着各种参数。通过编程,那庞大、笨重的机器就像是她延伸的手,把大块粗笨的原料按照图纸加工成设计精巧的零部件。
她那柔弱的肩膀,在钢铁器械中,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2004年,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首批示范性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成立了数控技术中心,禹诚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首席培训师。
余昆是禹诚第一届数控班的学生,他还记得2005年暑假,禹诚带着他们放弃了整个假期,集中攻克技术难题。“那个时候,禹老师和大家没日没夜泡在机床旁、机房里,晚上我们打地铺就地睡下,她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干脆住到了空荡荡的学生宿舍里。” “你啊,跟卖给了学校一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同事常这样调侃禹诚。
禹诚却甘之如饴,由于数控技术人才的奇缺,一些企业和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揽才,她却多次谢绝了有关企业和院校的盛情邀请,扎根中职教育。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技术中心因此在全国打响了名气,甚至吸引了高校教师、企业员工、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慕名前来学习数控技术。
“工匠精神”的接力傳承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团队。”
钟波是禹诚数控专家指导团队的一名90后教师,“其实,当初来这里上学就是为了混日子,打算到了年龄再出去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而他却在成为禹诚的学生、目睹了师兄们载誉而归后,而实现了人生的“转折”。
2010年,钟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控兴趣班”。在禹诚手把手的教导下,他在机床上做出了各种有趣的小玩意,没事就爱往实训车间跑,对数控加工技艺的钻研,更是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好学的钟波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2014年还荣获了“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是禹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不踏实的毛头小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毕业之后,他谢绝了一些企业和研究所的邀请,留在母校教书育人。
“有了禹老师,我们就有主心骨,知道努力的方向。” 周远成、钟波、余昆、杜云福等团队成员全部都是禹诚悉心栽培的学生,他们曾经都在各类大赛上硕果累累。如今,他们怀揣着与禹诚一样的心情,成长为同她一起并肩作战、肝胆相照的精兵强将。
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禹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将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到团队,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并带领大家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编著了10多本创新教材,探索理实一体改革,尝试信息化教学,让“工匠精神”接力传承。
在团队中,禹诚是“主心骨”,更是“贴心人”。一位年轻同事因父亲病重赶回老家时,禹诚硬是给他塞了一万元钱。“我家庭负担小,没什么开销,希望用这些积蓄帮上年轻人!”
随着“金牌教练”的成就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禹诚经常被邀请外出讲课、开会,周远成、杜文福等几个年轻老师常跟禹诚开玩笑:“禹老师,我们几个生怕你调走了,那样的话我们就要急坏了!”
丈夫杨志刚与禹诚在学校结缘,对于妻子的事业和对学生的关怀,杨志刚给予了百分百的支持,“她暑假集训,住在学生宿舍,我就陪她一起。”夫妻俩所有的热情,都倾注给了钟爱的教育工作。
“中职的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能够引领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让我充满了成就感。”禹诚由衷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所以她心甘情愿地将毕生所学,带着母亲般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中职存在偏见。”禹诚的幸福中也有遗憾。近年来,她的许多优秀学生,因为经济负担转行,“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工资低,他们也是生活所迫。”
作为省、市的党代表,禹诚每次提案、发言都希望能让更多人重视制造业,重视一线技术工人。禹诚也常常告诉学生:“我希望你们能有远大理想,只要不愁吃不愁穿,就要有一股子精神,树立为制造业作贡献的远大目标。”
为人师者,有着春风化雨的力量。
“我的理想是为中国的汽车行业作贡献!”18岁的“数控兴趣班”学生王宇轩坚定地告诉禹诚。“为自己而努力,我们不累,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00后朱傲也认真地告诉记者,他和王宇轩一样,在数控中找到了无穷乐趣。
禹诚欣慰地看着孩子们,笑容灿烂,不由得再次感叹:“教师,是最令人幸福的职业!”